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各平台贷款利率

本文目录

实测丨20款主流贷款产品集体“卸妆”:花呗借呗们的真实利率究竟是多少?

记者游淼曾仰琳

编辑彭洁云

“低月供”诱导、“砍头息”陷阱、费率展示五花八门……乱象丛生的贷款市场日前终于迎来央行铁腕整治。在新规落地一个月后,各类放贷机构整改情况如何?花呗借呗们的真实利率究竟是多少?

3月31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3号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央行表示,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

界面新闻记者近日测试多家主流贷款APP发现,不少放贷机构已落实调整,在日利率之外公示了年利率,但仍普遍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如年利率“躲猫猫”,以及在采用单利计算方式时未按规定进行如实说明。

多个贷款产品年利率玩“躲猫猫”,海尔消金高达35.34%界面新闻记者测试的20款主流贷款APP,包含蚂蚁、京东、腾讯、百度、头条、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旗下消费贷产品,以及兴业、海尔等消费金融公司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等头部助贷机构的借款产品。

经实测发现,多款贷款APP近期已落实调整,在贷款产品页面以及宣传海报等渠道均明确注明年化利率。例如借呗、微粒贷、有钱花、美团生活费等,但仍有部分机构的贷款产品对年化利率“躲猫猫”。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部分机构APP/官网以及产品页面均未明示年化利率,而是需要用户填写个人资料,上传个人身份证、经过人脸识别、录制验证视频,并同意该公司查询征信报告、绑定银行卡后,才有可能知道贷款产品年化利率。

存在这些情况的机构包括:小米随星借、苏宁任性贷、滴滴旗下滴水贷、360借条、分期乐“乐花借钱”,以及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户完成所有认证、授信等流程后,也会因无贷款额度、无法申请贷款等原因被拒之门外,无从查看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测试发现,目前主流的贷款产品年利率普遍在24%以内。在选取的测试对象中,海尔消费金融年利率最高达35.34%,逼近36%红线。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中列出的年化利率仅为记者测试结果。随着用户资信不同,其承担的贷款年化利率或也将不同。

贷款机构年利普遍以单利计算,仅两家作出如实说明此前,借款人因不清楚真实的贷款成本而掉入债务陷阱(即所谓的“套路贷”),引起监管层关注。

贷款机构一般有两种利率口径:APR(即名义利率)和IRR(即实际利率)。其中名义利率远低于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央行此次公告明确指出,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

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本金应在贷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计算贷款年化利率较为公允的方法是,根据借款人的借款本金、每期还款金额、贷款期数等要素,考虑复利后计算得出的年化内部收益率(IRR)。

同时,央行也表示,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应说明是单利。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多家贷款机构注明了年利率,但仍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如各家贷款机构普遍采用单利计算方式,且未按规定进行如实说明。在选取的测试对象中,仅微粒贷、拍拍贷借款在确认借款前分别注明了单利计算方式,其余均未说明。

统一口径明码实价,央行新规打破低利率“幻觉”贷款利率“明码实价”后,对整个贷款行业乃至对金融消费者有何影响?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明示利率的规则上,本次公告明确,所有放贷机构明示年化利率是必选项,而公布日利率和月利率是可选项。

这一规则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金融消费者权益,避免看到一个低的日利率而低估一些放贷机构的实际贷款成本。二是对放贷机构有利。如果一些借贷资金占用时间非常短(如7天),那么折算成年化利率可能显得过高。而同时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有助于借款人根据资金需求的实际紧急程度、作出合理安排。

“央行公告的目标就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金融消费者和放贷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沈艳称。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也指出,一方面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影响。以前贷款机构常用日利率或月利息展示,会给用户造成一种“利率幻觉”,激发用户的贷款需求。展示年化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够让用户真实感知贷款利率的高低,降低用户的贷款意愿,比如日利率万五,年化利率就要18.25%。

另一方面是对整个贷款行业的影响,央行明确贷款产品展示年化利率,提供了统一的口径。统一标准后,有利于用户在所有的贷款之中选择合适的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会一定程度造成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消费金融观察人士苏筱芮认为,这个规定主要对贷款行业起规范作用,在事前介入,避免金融机构以“低利息”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该规定对原先合规开展金融营销宣传工作的机构应该影响不大,但是原先各种诱导用户贷款的机构,其原有的套路将难以为继。这会起到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前几年,在平台上利率高达5.8%的存款,现在还好吗?

前段时间,好几家村镇银行的存款,无法线上取现,那些通过平台进行存款的储户,心都操碎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前些年,那些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定期存款,动辄年化利率达到5%,甚至达到5.8%。

如果当年把钱存入了这些定期存款,现在这些资金会怎么样?

01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曾经有很多不同地方的城商行、民营银行或者村镇银行通过各个第三方金融平台,推广自己的定期存款产品。虽然这些银行都不在投资者的身边,而且也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冲着第三方金融平台的知名度,同时也考虑到只要是银行存款都可以获得存款保险的保障,所以有不少投资者买了不少这一类的定期存款。

不过老实说,这些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也的确非常的吸引人,那几年银行的大额存单,20万甚至50万以上的额度,3年或者5年的存款利率也只不过是4.125%。

但是,这些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地方性银行的定期存款,往往可以达到5%以上,我就曾经看过贵州某银行,61个月期限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达到惊人的5.8%。

不过显然国家一的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类存款产品可能在未来面临的风险,所以对于这些存款产品持续的进行了调控。

02最初推出的一个修改,就是取消了定期存款的靠档计息。在那之前不少投资者因为有靠档计息,二话不说,直接就存5年期。因为哪怕中间需要提前用钱,银行也可以按照实际的存款期限对应的档期进行计算利率。

如果能够存够5年,当然可以获得最高利率。但是,哪怕存了个3年1年甚至半年,可以获得的利率也不差。

但是在靠档计息取消之后,不少投资者在选择存期的时候就开始谨慎了很多,毕竟如果存的时间太长,中间要用钱的概率就更高。一旦中间提前支取,就会变成活期利率这就很不划算了。

接着下来,监管部门又提出了一项新的修改,要求这些银行不得在第三方的平台销售存款产品,只能在自有的平台上进行推广,但因为这些银行大多都没有太高的知名度,自从不允许在第三方金融平台推广之后,这一类存款就几乎绝迹了。

03随着这一段时间,几家村镇银行在兑付方面出了问题,前几年通过互联网平台存了高额存单的朋友,可能现在开始感觉到担忧。

其实,银行可能比投资者更加觉得担忧。

因为最近这两年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不断的下行,当年许诺给投资者的5%以上的利率,变得难以为继。

大家想象一下,对于银行来说,房贷是最优质的贷款,但现在的房贷最低利率已经变成了4.25%,也就是说以5%的利率放出去的存款,如果用来进行住房贷款发放,那么就会出现得不偿失。

假如发放给企业,当然利率会高一些,但是风险也大一些。而且最近的金融数据反映了今年以来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不断的下行。

对于发放了大量高利率存款的银行来说,现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存款不能全部用于贷款,其中一小部分要交存款保险的保费,还有一些要以准备金的方式存于央行。余下来的钱在发放贷款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要付储户5%的利率,贷款利息至少要达到6.5%以上。

在贷款质量和贷款利率之间追求追求平衡,对于这些银行来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04还好,通过这种方式在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存款总体可控,绝对金额占比较少,而且国家也早就看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调控和疏导。

因此,真正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这也提醒了我们普通的储户和投资者,在考虑任何一项投资时,不能光看收益率,还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

网上贷款年化利率超过60%,黑龙江这家银行利息堪比高利贷

在大家的印象当中,银行贷款利率整体是比较低的,按照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来看,银行有抵押的贷款利率基本上不超过8%,无抵押贷款利率基本上也不超过15%。

银行较低的贷款利率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低廉的融资成本,这是保障实体经济能够正常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最近几年有一些小银行却非常热衷跟一些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推出一些消费贷款或者零售贷款,这些贷款的综合利息不仅比银行正常的线下利息高很多,甚至比国家规定的民间高利贷红线还要高。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新橙优品申请贷款,放款方为龙江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当中貌似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还款的时候却发现,除了利息之外,还需要支付高昂的服务费。

有一位借款用户称,他当时借款6000元,借款9个月,合同约定利率为7.8%,这个利率貌似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但除了合同上约定利率之外,还要额外偿还共计1420.81元的服务费,这笔费用也是分9个月偿还。

根据还款明细显示,这位客户第一期需还款金额叠加服务费为1150.63元,剩余8个月每月还808.52元,总共需还款7618.79元,所付出的利息和服务费总共是1618.79元,名义利率达到27%左右。

但是这些还款是按月等额本息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本金越来越少,但是所还的利息却没有变化,如果按照内部收益率IRR计算,其月利率实际高达为5.28%,对应的年化利率高达63.36%左右。

面对如此高的利率,在媒体向龙江银行咨询的时候,龙江银行客服竟然奇葩地表示综合还款金额(即每期服务费+本息)年利率是在36%以内。

按照这个客服的意思,貌似36%以内都是合法的,但她可能不知道,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高利贷的红线早已更改。

以前判断高利贷的依据是两线三区,24%以内受到法律的保护;24%~36%的部分属于自由债务,法院不支持也不反对;超过36%就不受法律保护。

但是从2020年8月份之后,我国高利贷红线已经变更为同期LPR的4倍。

而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一年期的LPR是3.7%,4倍LPR是14.8%,这意味着最新发放的贷款,如果利率超过14.8%就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可以称之为高利贷。

但是从客户反映情况来看,这客户通过网络平台向龙江银行借的贷款名义率达到27%,实际利率有可能超过60%,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经超过了最高法院的高利贷红线。

对这种违规行为,银行可能觉得在签署贷款合同的时候利率只有7.8%,其余的都是所谓的服务费,以此来规避高利贷红线,这种做法明显是掩耳盗铃。

因为在法院实际审理案件的过程当中,所谓的利率不仅包括合同约定的利率,还包括各种服务费、手续费等等。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龙江银行联合其他网络平台发放的贷款,其实都已经超过了最高法院利率的保护范围,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银行跟其他平台联合发放的贷款其实就是高利贷。

这种高利率的放贷行为不仅违规,对银行自身的经营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首先、贷款利息不透明本身已经违反了监管的相关规定。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十七条,商业银行自身或通过合作机构向目标客户推介互联网贷款产品时,应当在醒目位置充分披露贷款主体、贷款条件、实际年利率、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逾期清收、咨询投诉渠道和违约责任等基本信息,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得采取默认勾选、强制捆绑销售等方式剥夺消费者意愿表达的权利。

但是现在有一些银行在跟网络平台联合发放贷款的时候,费用并不是很透明,大多数都存在误导客户的嫌疑。

其次、跨区域经营网络贷款本身也构成违规。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相关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龙江银行的注册地在黑龙江,但是他们通过网络发放的贷款客户却来自全国各地,这明显不符合监管的要求。

那既然龙江银行这种网络贷款明显属于违规行为,为什么他们还敢高息发放贷款呢?这可能跟他们不太理想的业绩有关。

根据龙江银行年报数据显示,从2019至2021年,龙江银行的净利润(母公司口径)分别为15.03亿元、9.47亿元以及7.3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6.61%、-37%、-22.49%。

在业绩表现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联合其他平台高息发放贷款,试图通过获取更多的利差,以此来止住持续下跌的利润。

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甚至有可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这种高利率放贷的背后,一般都是客户的资质比较差,很容易导致不良率升高,甚至有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威胁;而为了解决流动性,这些银行又可能通过高息揽储来补充流动性,但这种做法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就有可能导致银行的经营受到很大的挑战,所以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是比较大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