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大学生信息被盗用贷款

本文目录

大学生落入“校园贷”陷阱,怎么办?有合理资金需求,去找谁?通知来了

“无需利息!无需抵押!马上到账!”近年来,不良“校园贷”打善意幌子行诈骗之实,让借款大学生一步步跌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成“巨债”。近日,银保监会、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已经落入“校园贷”陷阱,怎么办?有合理的贷款需求,去找谁?借的“校园贷”叫停了,怎么办?

我们一一为您解答。

问:大学生有资金需求,怎么办?

1.学费住宿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

“如果学生需要的是助学贷款,请及时和学校沟通联系,也可以跟学生生源地的资助部门联系,申请生源地的国家助学贷款,这样就能解决学生基本的学费和住宿费的问题。”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说。大学新生报到现场都开通了“绿色通道”,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或者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2.生活费:入学补助、奖助学金

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申请一次性新生入学补助。入学后,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申请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等。

3.合理消费需求:正规信贷渠道

有合理消费贷款需求,要找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的同时,引导银行服务和产品创新。有关银行负责人表示,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发规范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4.特殊需求:专项资助资金

教育部明确,高校要完善特殊困难救助机制,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紧急救助,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将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

问:已经上了校园贷的“套”,去找谁?

1.不要慌

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提示,不幸遭遇了不良“校园贷”,一定要保持理智,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不要“以贷养贷”,更不要采取极端解决方式,同时,要积极保留证据。

2.不要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明确: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2020年7月20日为例,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85%,4倍为15.4%。也就是说,超过年利率15.4%的利息约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找老师

郭鹏说,“如果已深陷校园贷,要及时与家长、老师反映,共同解决。”

4.找学校

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说,高校要定期排查,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要建立专项机制,指导学生通过理智有效的方式解决所欠网贷问题,加强心理干预辅导。

5.找警察

“学生一旦遭遇不良的校园贷胁迫,务必保存聊天记录、通话记录、录音等。如果遭遇人身威胁、暴力催债,要及时报警”,公安机关提示。

问:借的“校园贷”叫停了,怎么办?

如果大学生所借的校园贷涉嫌违规,可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是正常的存量贷款,大学生仍要履行还贷义务。

根据五部门通知要求,对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

问:不良校园贷预警提示信息,怎么获取?

学校会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不良校园贷预警提示。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教育部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问:不良校园贷,如何根除?

1.树立理性消费观

弘扬勤俭节约美德,科学安排生活支出,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表示,大学生缺乏金融基础知识,容易落入金融骗局。她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

2.织牢政府资助网

“要落实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督促指导各高校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郭鹏说。

3.开好“正门”

专家认为,“要正视大学生合理信贷需求”。高校要主动对接银行机构,配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完善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必要消费等金融产品,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等需求。

4.堵住“偏门”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明确,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如何应对新型校园套路贷款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陷阱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不想掉进校园贷陷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而远之。但是,很多时候借款人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就会自乱阵脚,特别是大学生,被各种各样的校园贷虚假宣传所迷惑,从而遭遇骗局。因此,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对任何可能成为骗局的校园贷都不掉以轻心。在需要贷款的时候,通过正规贷款平台申请贷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借款人最大限度的财产安全。

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防骗意识,真正做到应对自如呢?给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对骗局形式有全面的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前熟悉贷款流程,知道放款前是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的,这是正规贷款机构所不允许的。如有陌生人需要你出示个人身份信息,一定不要轻信,谨防身份信息被盗用。对于一切需要提前收取费用的贷款平台一律拒绝,看紧自己的钱包才是硬道理。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对方的身份信息,可以向工商部门或者金融主管部门寻求帮助,对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其次,切忌病急乱投医,不要盲目去寻找贷款信息,平时多关注一下贷款市场的动向,了解一些相关的贷款常识,这样在需要贷款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在需要贷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通过银行或者正规平台进行贷款申请,就算找的是民间贷款,也要坚持先放款后付息的原则。最后,如果发现自己不慎陷入校园贷骗局,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向警方提供一些骗子的信息便于找到骗子的窝点,让警方更有效地侦破案件。谨记受骗之后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防更多的借款人被骗。

如果怀疑自己已经陷入了校园贷陷阱,也不要惊慌,首先确实贷款公司是否正规,确认自己是否确实陷入校园贷陷阱,再有条理地一点点解决问题。发现自己陷入校园贷陷阱的时候,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校园贷和银行贷款是一样的,还不上贷款就是自己违法、会坐牢等。校园网贷属于民间借贷,是受民事法庭监管的,不受司法机关的管制,如果你受到暴力催债或者恐吓,一定要及时报警,法律会保护你。其次,一定要勇于告诉自己的父母,不要因为羞愧或者担心被责怪选择隐瞒,这样只会让事情更加严重,以致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到最后酿成悲剧。家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是无条件站在你身后来支持你的人。最后是一定要保存证据,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大化。签合同之前要看清自己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正常借款合同,要保留借贷双方信息、转账凭证、银行流水等相关证据。如果有聊天记录、电话记录、催收短信、证人证言、录音等证据都要及时保存,方便在最后的诉讼中,拿出对自己有帮助的证据。除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先咨询一下律师,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36%不受法律保护,年利率24%受法律保护,就算是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也不能超过36%。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只有欠条是打不赢官司的,只有欠条与转账的凭证相对比对才能打赢官司。所以一定要算清楚除去利息借的本金到底是多少。现在骗子很多,骗子的套路更多,有时你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陷入了他们的骗局,因此在涉及钱财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金融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最后,作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消费水平,学会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不要与同学之间进行盲目攀比。如果遇到经济困难需要贷款的情况,一定要通过正规部门、正规方法,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当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及时沟通,不要被不法分子诱导,更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误入歧途。

(作者: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石靓砉)

“注销校园贷”骗局调查:扮身份、骗信任、诱贷款

“博士接到自称证监会工作人员电话,两小时被转账十多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遭遇“注销校园贷骗局”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注销校园贷骗局”已成近两年网贷诈骗的重灾区。骗子伪装成网贷平台客服人员,借国家整治校园贷的背景,以避免影响征信的名义“帮忙”注销校园贷账号,实则诱骗受害者在网贷平台将贷款转出。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网贷诈骗舆情数据分析》显示,2020上半年测得网贷诈骗负面信息28.8万条,其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近9.3万条,占比达32.14%。记者了解到,受害人大多为90后,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被骗金额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2020年上半年,“注销校园贷”占各类网贷诈骗32.14%。

被骗之后,受害者不但继续背着巨额贷款,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

自称金融平台客服,帮忙注销贷款账户

2020年11月,潮州青年陈栋接到了一通陕西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要帮他注销“校园贷”。

对方称,陈栋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读书时用过贷款,现在国家要整治“校园贷”,他们受“银监会”委托,帮助有“校园贷”记录的学生注销账号,避免影响征信。

陈栋毕业6年了,他不记得是否注册过。但在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就读院校、毕业时间后,陈栋相信了对方客服人员的身份,想着“有人帮忙,就注销吧”。

自2016年起,国家多部委多次发文整治“校园贷”,规范“校园贷”服务机构的管理,取缔关闭多个平台。骗子以此为借口,称平台关闭后,“校园贷”账户也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实际上,个人征信和账户是否注销并没有关系。

差不多时间,毕业不到半年的钟灵也接到了类似内容的陌生电话,她尝试主动注销。但一个小时后,电话又来了,对方听说钟灵已注销,便要求加QQ好友帮忙确认结果。

钟灵回忆,对方说后台还有一笔异常贷款,钟灵自己看不到,不消除会影响征信。随后,对方又发来一张“抱歉,存在关联平台‘中邮钱包’,无法注销”的截图,表示注销“校园贷账户”,要先清空“中邮钱包”,这为下一步骗局埋下引线。

骗子伪造平台客服身份,会发来伪造的“红头文件”。

梁成从江门开放大学毕业一年半,从没用过,但也没躲过被骗的结局。2021年元旦,江门的梁成接到了山东东营的陌生电话,对方称梁成的信息已泄露,被人盗用注册了账号,出现了异常记录。慌乱之下,梁成加了对方的QQ。

加了QQ后,骗子会发来伪造的身份证、客服工作证以及国家整治校园贷的“红头文件”来伪装身份,并保证随后的操作有银保监会的视频监督。

骗子会伪装网贷平台客服,发来伪装的身份证和工作证。

对此,客服曾向受害者回应,公司从未有校园贷业务,业务注销组工作人员,也不会以个人手机联系客户。记者发现,骗子还常常会伪装成“微粒贷”“360借条”“爱学贷”“分期乐”“小米金融”等贷款平台客服,来获取信任。

获得信任后,骗子会抛出更多话术:无论是常规的影响征信,还是后台隐藏的异常记录,更或是账号被盗用注册……骗子假装好心帮忙来获取信任,实则已挖好了陷阱。

在层层引导下,陈栋被骗走了6万元,钟灵转给对方4.2万元,梁成也被骗了6万多元。

钟灵每月要还中邮公司近4000元。

骗子共享屏幕指导贷款,称转到指定账户进行销号

几通电话,95后的陈霞一共被骗了18.98万元。她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不到三年,18.98万元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

添加对方QQ后,陈霞被拉进了“注销部”QQ工作群,方便沟通。陈霞后来才知道,群里9个人,除了她以外,都是骗子。

“对方让我把可用贷款额度全部取出来‘清零’,转到指定的‘清查账户’后才能销号。”陈霞说,对方称贷款并不是真实的“贷款”,只是一串流水数字,是公司预先打到她账户的钱,目的是平账,后台不会有记录。

陈霞要注销“中邮钱包”的账户,却被对方告知该账户与其他多个银行账户捆绑,注销一个账户要处理多个贷款平台的记录。陈霞相信了,在对方引导下,她在微粒贷上借了4.4万元,转到了指定账户。

陈霞要注销“中邮钱包”的账户,却被骗子告知无法注销。

但对方表示注销还没成功,如法炮制引导陈霞到了第二个网贷平台,并要求“共享屏幕”,方便指导。陈霞登上了中国建设银行APP,用完了12.08万元全部额度,分两次转给对方。接着,她又被对方要求转去了2.5万元存款。

陈霞被骗了12.08万元。

“对方让我在几个贷款APP里跳来跳去,我已经绕晕了。”陈霞说,她一共转过去18.98万元,可对方说注销账号还没有成功,她贷无可贷,完全被榨干,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与以往的电信诈骗不同,“注销校园贷”骗局是诱使受害者贷款“销账”。骗子谎称“贷款的额度是他们批的”,不用受害人还账,再以个人征信与所有平台关联为由,要求受害者在不同平台贷款转账。

陈霞还被骗去2.5万元存款。

大四学生余敏被骗着在美团、分期乐、微博和中国建设银行四个APP上贷款,一共8.8万元。在对方继续要求她贷款时,余敏不耐烦地拒绝了。

“他们说网贷平台上的额度属于他们,不转过去要交大笔滞纳金。”余敏记得,她告诉对方要报警,对方却嚣张地表示要和警方直接通话。15分钟后,余敏到了警局,把电话交给警察,那边立刻就挂断了。

相比之下,备战考研的王艳就十分幸运。在对方的语音指导下,王艳发现要求转账的额度恰与自己的授信额度一致,王艳表达了怀疑。

“那边有些气急败坏,还恐吓我,说没有注销账号,以后自己还,找法院也没用。”王艳说,她觉得对方是骗子,便挂了电话。事后,她专程致电银联,确认了账户安全,但她还是感到后怕,对方竟能掌握那么多准确的个人信息。

有人透支信用卡还贷,有人逾期征信受影响

受害者们到属地派出所报案后,大多已立案。但案件一日不破,贷款依然压在受害者头上,还不还成了难题。有人拆东墙补西墙,有人宁愿征信记录受影响也暂缓还贷。

陈霞向弟弟借了4.4万元,还上了微粒贷的贷款。在中国建设银行借的12万多元借期一年,到期后拿什么还,她还没数。

梁成在还钱,他每个月打工能赚3000多元,几乎全部用来偿还“微粒贷”和“借呗”,按照还款排期要持续近3年。

余敏则决定先拖着不还了。她去咨询了学校的法律援助,得到的建议是在案件侦破前先不还。尽管如此,她还是被强制还款了,1月初,学校发来的1000元求职补贴,当天就被美团金融扣去了900多元。

余敏决定先不还,但还是被美团金融扣了钱。

2月,余敏的账户没钱,平台扣款失败后,不断发来逾期提醒,利息也越垒越高。

标红的“发生过逾期”已记入钟灵的征信报告。被骗后,钟灵要面对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公司”)的4.2万元贷款,几番沟通后,她无奈接受了12期免息还清本金的方案。

“每月要还3000多元压力很大。”钟灵说,她大学毕业才半年,还背着3.2万的助学贷款。无奈之下,她从信用卡透支了3027元,还上了首期的本金。2020年年底,钟灵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钟灵本人也丢掉了工作,在超市打零工,但没钱还上第2期贷款。

在征信报告里,钟灵除了有逾期记录,还有3.2万元的助学贷款要还。

2月,她在赣州的银行找到一份新工作,她提前告知单位自己的征信“有逾期”,被要求入职前需还清贷款,否则失去工作。她压力巨大,“我才20岁,不想因为一次被骗毁掉人生。”

请求撤销逾期记录被拒,不良征信或伴随5年

为了保住工作,消除个人征信的逾期记录,钟灵展开了另一场拉锯战。

钟灵尝试着和中邮公司沟通,补交了第二期本金,又向朋友借钱按时交上了第三期本金,又准备好了第四期本金。她向中邮公司客服承诺,保证之后不逾期,但依旧无法消除不良记录。

钟灵有一期贷款没还上,出现了逾期记录。

中邮公司答复钟灵,在12期贷款没有偿清的情况下,平台没有权限删改征信记录,且贷款人未按期准时还款,个人征信必然留下不良记录。

“虽然钟女士还款逾期事出有因,但也没有办法。”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沙解释,个人信用报告是对个人过去信用行为的客观记录,不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

“如果借款人没有还完贷款,要求平台提前撤销逾期记录,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北京嘉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昌表示,借款人还完贷款后,平台有义务消除逾期记录。如果平台不履行,借款人可向中国银保监会投诉。

“异议申诉还是绕不开放贷平台。”广州征信中心客服告诉记者,如果贷款人对逾期记录有异议,可申请异议,如果是被诱骗贷款,则需提供相应的法律说明如法院给出裁判书和结案证明。针对异议申请,贷款平台会给出处理回应,再由征信中心反馈给申请人。

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而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对于钟女士来说,还完贷款可能还是没法消除逾期记录,甚至可能还会伴随5年。她只能继续和中邮公司协商,希望平台能体谅她的难处。

微博统计被骗金额逾亿元,公安部发出诈骗高发预警

在全国,“注销校园贷”诈骗的案例数量庞大。

3月27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全国被‘注销贷诈骗’受害者总群”成员已有1823人。余敏表示,群内有人被骗金额高达78万元,受害者们自主上报的被骗总额已过亿元。

2020年6月,公安部刑侦局曾发出“注销校园贷诈骗高发”的预警,并总结了此类诈骗的套路。首先,骗子会伪装“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并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和工作证来消除受害人疑虑;其次,骗子会准确报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和贷款额来精准诈骗;随后,骗子会编造理由例如影响征信让受害人陷入恐慌;最后再要求受害者完成转账清零。

公安部刑侦局曾发出针对“注销校园贷诈骗”的预警。

而无论是否有网贷记录,都很难避开“注销校园贷”的骗局。中消协曾发文指出,骗子有两类诈骗手法:针对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不注销也会影响个人征信”。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认为,目前注销校园贷诈骗已呈现出三个特点:犯罪形式上,犯罪嫌疑人除诈骗外,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害群体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局套路上,利用了国家整治校园贷的背景,有一定迷惑性。

国家反诈中心曾提醒: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货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务必提高警惕。遇到疑问时,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

对于受害者来说,报警立案后只能继续等待,即使他们知道追回损失的几率不大。“遭遇这样的诈骗,只能硬着头皮扛下来,慢慢还钱。”梁成说。

(文中受骗者均为化名)

来源:南方新闻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