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下大学生消费信贷研究
摘要:大学生消费信贷近年在高校发展迅速,虽然其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但其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损害学校声誉,还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对此,学校要通过构建多维度排查机制、建立警家校联动机制、培养理性消费观、开展普法宣传、整肃校园环境等措施来防范和解决大学生消费信贷,帮助学生处理消费信贷纠纷,建立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安全;消费信贷;对策
大学生消费信贷因其办理手续简单、操作方便、无抵押、可分期还款等特点在高校校园内迅速蔓延。一方面,大学生消费信贷为大学生提供了融资渠道,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因自控能力差,还款能力低,缺乏理财意识,陷入消费信贷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牵连身边的同学和家人,给家庭造成伤害。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伴随经济欺诈等相关问题,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也给高校校园安全与稳定维护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根据工作中处理的大学生消费信贷案例,从高校校园安全角度对其危害及规制对策进行研究,对防范和处理大学生消费信贷及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信贷危害大
(一)危害身心健康,损坏学校声誉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放款门槛低,审核不严格,且常用无抵押、零首付、到账快、可分期还款等宣传手段吸引消费欠理性、自制力弱、消费欲望强的大学生。无还款能力的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陷入“利滚利”的恶性循环,导致借款数额巨大,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同时从多个借贷平台借款,最终债台高筑无力还款,只能由父母兜底,将贷款转嫁给家人,甚至使家庭倾家荡产。同时,在诸多借贷平台的催贷压力下,学生往往无心学习,迫于压力而选择休学、退学,不仅影响学业,也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损学校声誉。
(二)受害群体广泛,诱发群体性伤害大学生申请消费信贷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及紧急联系人、监护人等信息,学生往往将同学、老师、朋友的信息泄露,甚至将自己的通讯录提供给网上信贷机构,学生未主动还款时,信贷机构就会“轰炸”相关联系人,牵涉范围广泛。有些学生还冒用同学信息进行借贷,或者找同学、朋友帮忙从网络平台借贷,贷款逾期后连带受害群体大,给周围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带来严重困扰,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大学生消费信贷正对青年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有序地学习成长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三)扰乱学校秩序,威胁校园稳定大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低下,理财规划能力较弱,借贷后极易引发贷款逾期。贷款一旦逾期,信贷平台往往采取威胁、骚扰等手段催款,或者直接进入校园、宿舍找学生讨债,给校园秩序稳定及校园安全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不利于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校园安全视域下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制对策
(一)构建多维度排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大学生消费信贷牵涉面广,危害大,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排查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日常管理者要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方式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做到关口下移和前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避免学生陷入大学生消费信贷危机。辅导员还可安排可靠的班干部、党员、宿舍长等学生骨干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大学生消费问题。高校班主任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通过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三位一体的摸查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及时干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及保卫部门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大学生消费信贷在校园内渗透。
(二)建立警校家联动机制,及时介入危机处理家长是大学生的监护人,对学生成长和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学校要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避免出现更大危机,减轻学生心理创伤。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学校要和家长形成长效互动机制,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避免悲剧发生。同时,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牵涉高额利息、违约金等问题,陷入消费信贷后学生及家长也会向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寻求帮助。因此,学校应建立警校家多方联动机制,及时介入处理大学生消费信贷问题。
(三)打击入校宣传,整肃校园环境大学生消费信贷在高校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宣传推广方式多样,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学生消费信贷推广多以培训机构、分期购物网站为名在校园宣传,宣传内容存在虚假性、欺骗性与诱导性。大学神消费信贷平台还通过微信、QQ、邮件等线上形式宣传,甚至公开在校园内贴广告、发传单,寻找校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借贷机构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金融项目”。对于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的违法宣传行为,学校保卫部门应建立日常监管机制,防止借贷平台在校园内推广业务,依法处置未经批准在校园内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引导理性消费,强化风险防范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多借助虚假宣传诱惑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和偿还能力,价值观不成熟,因此需家庭、学校各方齐抓共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部分大学生因攀比心、虚荣心而去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之类,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又不好意思向父母索取,只能去信贷平台借钱。因此,学校应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不过度超前消费,做到量入为出。家庭也应培养子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理性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对基本的金融知识较为缺乏,学校和家庭往往忽视大学生金融消费教育,而大学生金融消费教育能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决策能力。因此,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开设公选课、案例分析等方式宣传基本的金融知识,建立起全方位的金融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基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五)完善宣传机制,做好教育引导大学生对消费信贷缺乏基本的警惕和认识,防范意识薄弱。笔者从与近20位参与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学生谈话中了解到,逾60%的学生表示只听说过消费信贷,但并不知道什么是实质上的消费信贷。近半数学生认为支付宝蚂蚁借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金融借贷不是大学生消费信贷,充分显示学生对消费信贷认识的不足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缺失。
学校应制定完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会、思政课、金融知识讲座等多口径宣传,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还可以通过开展情景剧比赛、海报设计大赛、辩论赛、海报设计大赛等方式宣传大学生消费信贷。宣传内容上,不仅要宣讲大学生消费信贷基本概念与法律知识,更要结合生动案例,注重警示教育,提升宣传效果。校方还可以邀请公安、法院等专业人士分享大学生消费信贷案例,营造拒绝参与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氛围,让学生对消费信贷的认识入心入脑。
(六)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援助大学生因缺乏对专门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了解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其中,遇到网贷纠纷时,不懂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纳入大学课程,增强学生法律知识。
此外,学生因防范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并被他人用来借贷,故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重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以防被人利用。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存在虚假性、欺骗性宣传,放贷时隐瞒利息,通常都包括滞纳金、手续费、违约金等不合法费用,各种名目的费用加起来使大学生消费信贷利率数倍于银行贷款,法律规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贷款不受法律保护。陷入消费信贷的学生在处理借贷纠纷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学校应设立法律咨询和援助中心,帮助学生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走出消费信贷泥沼。作者:郭灼黄国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德育之窗】树立正确消费观,抵制不良贷款——记初一2班主题班会
理性贷款的确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超额贷款就会变成“害”。同学们应当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呢?又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面对涉及校园贷款的项目时要如何保持警惕?初一2班就此开展了一节关于“树立正确消费观,抵制不良贷款”的班会课。
班主任解说“中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定义”以及不良借贷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危害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校园贷”存在着利率高、费用高和追债方式野蛮等风险
我们了解到校园贷、提前消费等新闻案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泯灭在不良借贷中
通过学习后,同学们也纷纷上台来讲述自己周边有关不良借贷的事例。通过这一个个惨痛、鲜活的故事,班主任引导我们不要轻信不良借贷的宣传,同学们对“网络借贷”、“校园借贷”的危害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学们还分享如何做到有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学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应不应该使用“淘宝花呗”,我们班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沉重的息费等心理负担不但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金钱观和消费观,纠正盲目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理性消费,抵制不良借贷,一起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吧!
END
供稿:初一级2班廖美希
摄影:黎韵妍
指导老师:周婷婷
责编:钟碧雯
两次拒绝北大,以母亲名义贷款百万上哈佛的女孩,后来怎样了?
2018年,一场《奇葩说》,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公众视野。
她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一句又一句的金句引人深思;她妙语连珠,与对手唇枪舌战,一举夺得2019年BBki称号;她奖项连连,稳坐辩论高台,羡煞旁人。
她,就是詹青云。
当年“贷款100万,也要上哈佛”的贵州女孩,再一次以辩论宝座第一的成绩出圈,以这突如其来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当初那个背负巨债也要留学的女大学生,以王者归来的架势重新走进大众的生活中。
现如今,顶着巨冠的詹青云,过得怎么样了呢?
2015年,一个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的学生乘坐飞机顺利抵达美国,并且很快就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办理了入院手续,正式成为一名法律学院博士生。
她在大学出乎寻常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很快引起了导师和同学的注意,这个勤奋又有天赋的女孩原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詹青云。
当然,她也曾有着不同于常人又精彩的过往。曾就读于贵阳市第一中学、高考成绩658、全省排名第五,这些贴在詹青云身上的标签,将她打上了“神童”的称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詹青云的童年,是从“笨小孩”过度而来的,也是学渣逆袭的典范。
在她告诉老师、父母、同学要上贵阳一中的时候,彻底迎来了生命的大蜕变,从笨小孩到第一名的飞跃,同时也迎来了北京大学投来的橄榄枝。
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只北大,詹青云一时间成了多所高校争抢的对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詹青云会进入北大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香港大学。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詹青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放着最高学府不去读,而选择香港大学。
然而对于詹青云来说,她确实早有打算。詹青云后来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很无奈的,有一种东西,你无论怎么靠自身的努力也改变不了,而需要一个人点醒。这个东西叫眼界。
眼界这个词,是真正改变詹青云后来生活轨迹的东西。这些影响她想法的,或许同她的生活息息相关。
詹青云出生知识分子的家庭,母亲是老师,父亲是工薪阶层,在当时她家庭情况并不算困难,甚至中等偏上。
而她的父母每年都会在寒暑假阶段抽时间带着詹青云去各地旅游、玩耍,认识不同地方的风景文化,人文知识,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詹青云在那个时代,早早地就见识了世界各地不一样的风景和人文。同时,她的父母也在她的身上下了一个巨大的投资,用着辛苦工作挣来的钱,换来了詹青云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眼界。
而且在詹青云小的时候,詹青云的母亲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自己的女儿也有不同于一般父母的教育方式。
她从来不会否认詹青云成绩的不理想,她会用一种夸张的“神学”解释告诉詹青云,她会算命,她算出女儿今后成绩会越来越好,是一个优秀的人。
同样,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詹青云的父亲对待女儿,也是如此。在詹青云拿着一手勉强及格的成绩单回家时,詹父不是批评教育,而是笑着开玩笑说这个数字真吉利。
詹父詹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成就了詹青云相信自己,敢于做出很多不常规的决定。
所以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面对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伸来的橄榄枝,詹青云顶着同学老师的不理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香港大学,放弃了北大。
进入大学后,詹青云不负众望,成绩优异,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她还参加了各种活动和辩论赛,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硕博连读的机会。
而就是这个时候,北京大学始终没有放弃这个优秀的女孩,再次向詹青云抛来了橄榄枝。
可是詹青云又拒绝了,二次拒绝北大,这本来是很让人值得期待的故事,反而却有许多人在等着看笑话。
然而对于詹青云来说,早就盘旋在她脑海里的想法顷刻间冒了出来,她想将它付出实践行动,那就是去外国读书。
两次拒绝北大只是一个开始,詹青云的目光远不在此。就在所有人都在等着看这位两次拒绝北大的才女接下来会做什么的时候,一纸百万贷款,彻底震惊了所有人。
她一个学生,哪里来的勇气和胆识?
要知道,在十多年前的一百万,放在现如今的社会,至少要翻上几番,更何况就詹青云的身份背景,这百万的贷款,不异于泰山压顶。这个还在学校的女大学生,是自负,还是自大?
然而詹青云从来不屑于解释,她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百万贷款,是她理性思考后仍能够控制的结果。
当然这一百万贷款詹青云是没办法从银行贷出来的,她只能以母亲的名义去贷。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却贷款百万去留学,身边人的议论纷纷。
有人说她崇洋媚外,即使贷款百万都要跑出国去,看不上国内的大学;也有人说她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承受能力,只顾自己。
但詹青云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她还是面不改色、沉着冷静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远赴哈佛的詹青云很快融入了大学生活,这个勤奋、努力的学生在网络词条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候,她也开始利用本科时期就开始积累的辩论经验和方法,在学习方面很快便得心应手起来。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足够理智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直面生活带来的困难和压力,专研学业。
在哈佛完成学业的詹青云回来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原本学术研究方面转向实践。
2018年,詹青云凭借在哈佛大学担任辩论队队长的经验成功在三档辩论赛中,捧回来三个冠军,荣获三连冠。
这三次惊人的冠军得主都是同一人,观众又慢慢把视线投在了詹青云的身上,这时的詹青云才慢慢走进观众们的视野,人们这才了解到这个当初“野心勃勃”的女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展示出了她的优秀。
而真正让她冲出大众视野的是一档叫做《奇葩说》的网综。2018年,受邀参加综艺的詹青云,虽然有着哈佛大学的名牌加身,但是在节目中却并不是位列第一的,还有太多人和她一样,甚至比她还要优秀的人,陈铭、傅首尔、肖骁等人,无一例外他们在节目中闪着令人耀眼的光芒。
他们诙谐幽默的辩论方式,直扣人心的道理在一个又一个日常故事中被他们挖掘出来,与之相比,才刚进入的詹青云就显得太过于平凡了。
然而作为新人的詹青云面对不同前辈的辩论风格,她始终没有慌乱,早在大学里便形成的辩论模式让她的辩论尤为犀利,在辩题时,总能一针见血地直戳痛点,随后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将问题由关键点展开,一丝一毫地剖析在面前。
其中穿插着的个人观点、理论见识、情感态度,总能在不经意间打动听众。而这份收放自如的触点,刚好把观众的情绪控制在极好的范围之内,让人乐意去听,自愿去听她的辩论。
特别是和陈铭关于是否要一键知识共享的那一期,一场关于科技和人脑的辩论更是听得观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乍一听时,仿佛是大神打架,无法理解,但是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面和深度,足以看出两人博学广智。
詹青云一句用芯片统一思想才是最大的垄断,巧妙破解陈铭两片云朵观念,紧紧抓住论场上的一线生机,逼得对方停下进攻。
詹青云把握住人的思维和想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听她一场辩论,仿佛在看她所说的另外一个世界,并且不由自主地认同她的观点,这才是她的可怕之处。
詹青云取得BBKi的称号,可谓是后来居上,实至名归。
一炮而红后,那个凭借一己之力在台上侃侃而谈,动作流畅,声音冷静沉着,有理有据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詹青云,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彻底的将名气打响。
只不过人红是非多,伴随名气的,往往还有许多关注和麻烦,自然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詹青云在选择《奇葩说》的时候便深知此事,并做好了为此要付出的代价。然而终于她还是因为自己的言论人设崩塌了。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美国在疫情源头尚未查清的情况下,在对外平台上,却多次将新冠疫情病毒安装上“武汉病毒”的名头,惹得国人愤怒。
詹青云面对周玄毅的一条关于病毒来源问题是美国带来的微博,突然转发,并写了一条微博借用辩论的手法讽刺周玄毅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发表肯定性言论误导公众,其说辞不具备逻辑思维。
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迅速被骂上了热搜。“抖机灵”一时间成了詹青云的代名词,不少博主纷纷表示詹青云利用家国情怀出来炫智商,在爱国情怀面前舔他国的脸。
詹青云因此被迅速拉进了舆论的漩涡,为此她很快删除了自己关于这条消息的微博,并且发出了一条很长的道歉信,表示自己是言辞上的失误,导致误会,呼吁广大群众信科学。
此次事件后,詹青云也慢慢淡出公众视线,虽然詹青云已经不再出现在公众视线,但她早已凭借哈佛这张极高含金量的毕业证书,以及优秀的简历,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功入职了欧华律师事务所,而早年为了赴美留学而借下的百万元借款,也早已还清。
如果说前期的投资花费巨大,那么后期的收益确实看得到的,詹青云不负当初的决心,成功让自己配得上那一百万。
詹青云的父母亲眼看着詹青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看着她变得越来越优秀,看着她成为世界级优秀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员工,看着她不负她们的精心培养。
她们的女儿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大声地告诉她,当初的选择没有辜负她自己。
现在的詹青云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但是都知道,在某个角落里,有一个以律师为业而奋斗着的詹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