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大润发贷款

本文目录

财报研读 | 永辉VS大润发:冲击千亿营收的“快”与“稳”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作者:孙伟航

永辉超市与大润发都有极大可能在今年迈入千亿营收时代。

2020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了505.16亿元,而高鑫零售的营收达到了531.7亿元,营收增速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营收突破千亿对于永辉超市和大润发来说意义不言自明,而对于行业来说,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将意味着超市业态进入“千亿”时代。

但在商超行业中两大龙头企业共同冲击千亿营收目标的背后,不仅是两家企业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更多的是其存在的差异。

就两者的单店模型来看,永辉超市是小型商超的代表,门店面积主要在3000平方米,而门店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的大润发则是典型的大卖场模式。就两者在市场中的布局来看,永辉超市主要的阵地在华南及华西地区,而大润发则是在华东地区。而就扩张速度来看,永辉超市的扩张速度远高于大润发。数据显示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在2011年到2019年之间共增加了707家,而大润发仅增加了256家。

就企业经营来说,上述差异将会对企业整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些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财报上。因此《第三只眼看零售》将以永辉超市与大润发近年来的财报为切入点,从增长状况、盈利模式、现金流状况以及扩张布局等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

增长趋势从永辉超市与大润发近年来的财报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永辉超市是通过门店的快速扩张,以及收购融资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高速增长。而大润发在开店扩张过程中则相对保守,门店与营收增速都不及永辉,但保证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从营收情况看,永辉超市2011年的营收为177.32亿元,2019年增长到848.77亿元,营收增长近5倍,近3年来营收增速始终保持在20%左右。大润发2011年营收为680.84亿元,2019年增长到953.57亿元,就其增长速度来看,在2018年与2019年其营收不增反降,在2019年更是下降了4.03%。

而从门店扩张速度上看。2011年大润发门店数量为230家,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为204,两者差距并不明显。但到2019年,永辉超市门店数量达到了911家,较之前增加了707家,而大润发的门店数量仅为486家,与永辉超市相比较有了近两倍的差距。

快速试错调整、并购开店、多元化发展也是永辉超市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2019年永辉并购了当时亏损1.56亿元的广东百佳,同时在这一年里剥离了处在亏损状态中的云创业务,以减少对其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因素。就在今年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表示未来门店以开5000平方米左右的Bv业态为主,小型业态优化调整,并重新拿回了剥离仅1年时间的永辉云创控股权。

“快”让永辉超市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更高的市场份额,而“稳”带给大润发的则更多是盈利能力上的优势。

财报数据显示,永辉超市毛利率长年维持在20%左右,净利率则在1.4%-2.9%之间波动。2018年净利率仅为1.4%,低于10年平均值2.17%。而从2011年至2019年的整体趋势看永辉超市净利润表现并不稳定。

但反观大润发,虽然营收在近年来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毛利率仍保持在近10年的平均值之上,并有所稳定增长,2019年毛利率为26.98%,为历年来最高值。净利率未见大幅波动,2019年略高于平均值,为3.2%。

盈利模型

虽然同为商超,但永辉超市与大润发在单店模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永辉超市可以被看作是3000平方米超市,而大润发则是面积10000平方米的大卖场。

“每家大卖场企业都有各自的测算模型,按照公式测算下来能盈利的网点才考虑开店。而大润发在2019年只开出七家门店,就说明根据它们的公式测算下来,只找到七个适合开大卖场的位置”。有从业者这样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自从2011年以来,永辉的门店面积从157万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700万平方米,9年来增长了4.5倍,而大润发仅增长2倍。

显然在开店的难易程度上,面积越大则意味着难度越大,这也是永辉超市与大润发在开店扩张速度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两者在营收增长上存在明显差异。

可以说,永辉超市营收的增长与其能够快速开店扩张有直接关系,而新开门店数量的减少也直接影响了大润发营收的增长。

从单店创收来看,永辉的单店收入和利润均不及大润发,永辉从2011年到2019年的平均单店收入为1亿元,平均单店利润仅为0.02亿元。大润发的平均单店收入为2.42亿元,平均单店利润为0.07亿元。显然,大润发的利润率是高于永辉的。

但从坪效来说,2019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永辉超市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贡献11551元销售额,而大润发这一数字为7832元。也就是说,永辉的坪效要比大润发高出47%。

从永辉超市与大润发坪效上的变化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大卖场小型化的趋势,而高鑫零售在5月份透露的旗下品牌在未来将把中型超市作为发力重点,大润发在今年也开始试点的经营面积在4000-5000平方米的小型门店,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现金流

现金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就财报显示来看,永辉超市的高速增长并未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增长。

数据显示,最近3年,永辉超市营收持续上涨,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下降明显,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6亿元,为历年来的最低值。经营活动现金流/营业收入为0.005,另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为0.29,远低于2011年至今的平均值1.94,而这也意味着永辉超市盈利质量的下降。

出现这一问题与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增加有直接关系。2019年永辉超市的存货为123.33亿元同比增长51.91%,应付账款为129.83亿元同比增长33.63%。年报列示应付账款主要是货款,存货是因为新店增加以及年底备货。但是同时,永辉超市还面临着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下滑的影响。

2018年和2019年永辉超市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2.68亿元和-26.93亿元。这预示着它的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已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扩张需求。也就是说,永辉超市是在靠着大量的筹资行为支撑着其扩张需求的。

而最近3年,大润发的营收增速出现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样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但其整体经营状况优于永辉超市。

2019年大润发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05亿元,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为0.048,高于永辉的0.005。

大润发201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为1.51,这意味着大润发每1元钱净利润实际流入1.51元的现金,这个数值同样高于同期永辉的0.29。这也表明大润发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中的含金量以及盈利能力与质量都优于永辉超市。

在自由现金流方面,大润发长年为正的自由现金流,表明其拥有可以提取且不至于损害核心业务的资金。

从偿债能力方面。永辉超市的资产负债率为60.93%,其中有息资产负债率为21%。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永辉超市的偿债压力并不大。但近3年来其现金比率持续下降,以及经营净现金流/流动负债的比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也就意味着永辉超市的实际偿债能力是在下降的。

大润发2019年的资产负债率是64.38%,略高于永辉3.45个百分点,有息负债为85.68亿元,计算有息资产负债率却只有12.04%,优于永辉。同样的得益于充足的资金储备,大润发几乎没有偿还债务的压力。

区域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永辉超市与大润发之间存在着共性,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

高鑫零售的财报显示,大润发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了60%。永辉超市在今年将原本的十大区域整合为七大区域,着力布局重点地区,并通过并购当地零售企业加速渗透低线城市,目前已经实现了一到六线城市的全覆盖。同时在2019年完成了青海、山东、甘肃和内蒙古等地的项目签约。

可以说,在区域布局上发力非一二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永辉超市与大润发的共识。

但就两者的分布区域来看,永辉超市与大润发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大润发将布局区域划分为华南、华北、华东、华西、华中、东北6大区域,为方便比较我们以此为标准对两者的区域划分进行分析。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永辉超市门店最多的为华南和华西地区,两地区均为262家,占比达到28%;其次是华东地区,占比17%;华中地区占比13%;华北地区占比11%;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仅为2%。

大润发华东地区门店最多,为192家,占比达到40%;华南地区其次,占比19%;华中地区占比16%;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占比均为10%;而华西地区最少,占比仅为5%。

具体来说,大润发是以上海起家的因而在华东地区门店最多。而永辉超市创立于福建,因此仅福建一地就有147家门店,而重点发力的华西地区中重庆门店数量多达为143家,算上2020年目前正筹建中的门店,福建和重庆基本持平。

单从门店数量来说,永辉超市是具备相当优势的。可以看到,大润发的门店数量仅在华东和东北地区多于永辉超市,而华东地区仅比永辉多36家。截至至2020年6月,永辉在华东三地筹建中的门店已有19家,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超过大润发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线上业务

可以看到,自上市后,永辉超市保持着较高的门店扩张速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其营收也在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其迅速扩张的门店增加了企业营业收入的累积,却并未能带来过多的净利润增长以及货币资金的沉淀。持续扩张的资本投入,让其显露出了现金流趋紧的态势。

而大润发虽然有着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但也不得不面对其营收和门店的增速持续下降,甚至自近年来出现负增长的现实。

虽然永辉超市与大润发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线上到家服务的发展对其线下门店造成的冲击都不容忽视。因此在线下门店创收能力减弱的当下,通过线上寻求新的增长点则成为了永辉超市与大润发的共识。

在线上业务中,永辉引入腾讯,借助京东到家连接超市门店,另外开发了自己的独立线上平台“永辉生活”。

2019年永辉自建物流体系、储藏仓,联合京东到家开展到家、到店业务。通过云化、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门店,以此提升门店管理效率及用户购物体验。

得益于此,2019年永辉超市到家业务销售额达到35.1亿元,同比增长108%,在整体销售额中的占比达到了4.4%,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

自主开发的“永辉生活”A和小程序,共计为用户提供了5158万次在线服务,截至2019年年底月活用户达到了506万。京东到家连接的永辉超市门店较上年新增155家,达到了485家,占门店总数超过了一半。

而大润发除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大润发优鲜”和“欧尚到家”以外,阿里也成了其发展线上业务的重要支撑。

2018年,高鑫零售就与阿里进行了深度合作,全国范围内的大润发就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并开始开展全国门店“1小时达”的到家服务。

大润发目前已经接入淘鲜达、饿了么及天猫超市,可以实现5公里内可以生鲜1小时达。截至2019年年底,大润发“1小时达”用户数突破3300万,活跃用户数超1000万,日均单量达到每店640单。

也就是在2019年大润发的线上业务总销售营收同比增长90%,生鲜电商实现了全面盈利。而随着阿里控股高鑫零售,大润发与阿里的新零售将进一步融合,其线上业务也势必会获得更大发展。【完】

「作者简介:孙伟航,注册税务师,资深财务专家,专栏作家,出版有《一本书掌握会计实务》、《一本书读懂财务管理》《腾讯公关法》(合著)等书」

“长江之花”绽放 为健康中国贡献“长江力量”

“滔滔长江水,堂堂长江人”,在距离长江入海口不远的张家港,有一个被誉为“长江之花”的长江村。上世纪80年代,长江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上工业发展道路。该村“龙头”企业长江润发集团,推动了这个江南乡村从一片滩涂成为经济强村。如今,长江润发集团开启了从传统制造业向“医药+医疗”的大健康转型之路,在探索推动村级经济升级的同时,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7月28日上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无锡怡和医院的工地就像一个蒸笼。79岁的长江村老书记、长江润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全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和项目负责人们一起穿梭在院区内进行巡查。

长江润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全和(穿白衬衫)巡查施工现场

无锡怡和医院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张床位的妇产医院、300张床位的儿童医院、500张床位的颐养院。医院将集妇科、产科、儿科及养老、康复、科研为一体,打造国内领先的特色专科医院品牌。

由于该项目是长江润发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举措。为此,年近八旬的郁全和依然坚持每周到无锡一次,巡查工程进展,然后召开推进会。老人的干劲依然如40年前他带领长江村艰苦奋斗,走上工业化之路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村靠银行贷款和村民集资款办起了企业,以制造电梯导轨、型钢、建材等为主。1994年,长江村整合下辖10多家村办企业组建成立江苏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集团下属的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长江润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苏州第一家上市的村企。如今,长江润发集团拥有1家上市公司、3家规模型工业园区、2家高科技企业,资产近百亿元,年综合效益超亿元,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总裁郁霞秋

不过,从2016年起,长江润发集团就选择了转型。“这几年伴随宏观经济调整,加上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电梯系统部件制造业增速是放缓的。而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处于政策红利期,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总裁郁霞秋坦言,接过父亲郁全和的接力棒,拥有15年妇产科医生经验的她为集团摩画了“医药+医疗”的升级蓝图。

2016年以来,长江润发成功收购海南海灵药业、山东华信制药等3家优质药企,郑州圣玛等5家优质妇产专科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无锡怡和妇幼专科医院,迈出了“医药+医疗”双轮驱动的坚实步伐。郁霞秋表示,2019年,长江润发将持续做大做强医药板块,培育拓展医疗板块,走好走稳“健康长江”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从工业制造到医药产业的稳健转型中,长江润发集团也给当地村民带去了更多实惠和福利。

长江村实景图

除了每年长江润发集团给予长江村的股份分红,每年年初,长江村都会制定“民生十件实事”,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村党委书记郁霞秋主抓落实。在2015年,长江村就投入400多万元,为长江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提档升级,此后每年定期邀请三甲医院的专科主任前来诊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大城市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长江村每年还都为近2600户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走访,提供量血压、测血糖、配药、送药等服务。今年,长江村打造了“红色健身步道”,鼓励村民乐享健康生活,小康路上健康同行。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近年来,长江村还主打文化育民,开展文明家庭标兵、道德模范家庭等评比,举办“村晚”,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弘扬文明风尚。目前,长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7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4万多元,全村实现了全就业、全社保,人人有收入,月月有工资。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年,我们通过创业创新实现了从农业向工业、工业向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长江村力所能及要做的,就是通过转型升级把村级经济做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是我作为村书记的义务和责任。”郁霞秋说。(何寅平)

台企持续布局深耕大陆市场步伐不停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题:台企持续布局深耕大陆市场步伐不停

新华社记者

3月2日,一次视频连线“云签约”联通海峡两岸。来自台湾的国乔公司将在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投资500亿元新台币,这一泉州近3年投资额最大台资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百亿元人民币。

虽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响,但台资企业仍对大陆市场投下“信任票”。他们做好防疫,有序复工复产,不少企业还按原计划追加投资、扩大布局,用实际行动证明“大陆过去、现在、未来都会是台胞台企投资兴业最佳选择”。

“疫情挡不住我们深耕大陆的步伐”

面对疫情,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台资新项目依然“如期而至”。2月21日,台湾南宝集团可热塑可固碳纤维异形零配件项目完成视频连线签约,总投资5000万美元,将落户淮安。台湾半导体龙头联电集团近日公告,将通过旗下“和舰芯片”挹注35亿元人民币,参与12寸晶圆厂厦门联芯增资。

台企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也未变更新年计划,两栋厂房将拔地而起。鹏鼎是全球最大印制电路板研发生产企业之一,近日深圳厂区产能已恢复六成。“疫情挡不住我们深耕大陆的步伐。”副总经理林益弘说。

“疫情终将被战胜。虽有一时困难,但台企在大陆已落地生根,不可能说搬走就搬走。”台企远纺工业(无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德光说,他认识的台商普遍希望继续深耕大陆,部分台企还有扩产扩建计划。

“感受大陆撑台企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90%员工已返岗,产能恢复超过70%,日子正一天天好起来。”魏德光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台资集中的广东、江苏、福建、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复工复产台企已逾1.8万家。台企将安全高效复产归功于政府送上门的“定心丸”:不少园区定人定岗对口服务企业,摸清需求和困难;做好防疫物资保障;盯紧企业用工缺口,启动“用工直通车”;多部门联动打通上下游生产供应链……

“政府高效运作和对台企全力支持,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信心。”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陈忠和说。

各地还从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税收社保负担、金融信贷支持等,支持台企安全稳产增产扩产,或出台专项措施支持台企应对疫情影响,或将台企纳入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措施。

魏德光表示,疫情短期内确实让企业承受压力,大陆各级政府的惠企政策很温暖。“优惠措施力度大,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加上此前大陆各类惠台措施,都让我们扎根大陆信心不改。”

“对台商而言,大陆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南京大学台研所所长刘相平说,大陆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台商参与大陆经济发展、建设两岸共同市场不断创造更好条件。遭遇疫情,各级政府部门及时推出惠企政策,甚至驻厂帮扶,与企业共克时艰,广大台商切实有感。

福建省首批设立20亿元人民币的重点台企应急资金专项贷款额度,浙江省台办协调金融机构为台企提供合计15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并推出减免利息、免收相关手续费、下调利率、无还本续贷等措施。

“这是及时雨!”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直言,这段时间充分感受到了大陆撑台企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落地生根,进一步寻求合作新空间”

按下“重启键”的台企正追赶时间,以积极姿态应对危机、寻找转机。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车间近日上了新生产线,代工能有效减少医患交叉感染的医用隔离诊台。“首批100台已发出,又加了400台新订单。”副董事长蔡正富说。

广州台商陈鸿杰腾出厂房,转产口罩。他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台企筹建口罩生产线,其医疗器材公司成为疫情期间广州率先获得口罩生产资格并投产的台企,目前日产逾10万只。

在四川,开业一年多的台企大润发超市,抓住“云生活”与“宅经济”的新需求。一位店长介绍,超市线上交易量增长四成。

刘相平分析说,虽有疫情干扰,但大陆经济蓬勃向上的趋势不变,鼓励台商投资兴业的政策不变,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密切两岸产业联系的决心不变。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依然有广阔舞台,能够把握更多大陆高质量发展机遇。

“疫情只是短期冲击,不会影响台企对大陆的长期信心。”厦门大学台研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表示,台商看中的是大陆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惊蛰时分,万物复苏,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春耕气息正浓。园内涉台农企38家,总产值逾33亿元人民币,目前大部分已复工复产。希望的田野孕育台胞期盼,而置身更广阔大陆市场,广大台企翘首以待春送“疫”去,迎回生机满园。

“公司一直在寻找到大陆发展的投资机会。”国乔董事长杨品正说,与泉港合作,是看中当地的石化产业基础和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落地生根,并进一步寻求合作新空间。”

“我们一直把深圳作为全球化布局的最重要的根据地。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说。(记者李寒芳、王丰、陆华东、许雪毅、王皓、徐弘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