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学生消费贷款

本文目录

莫让“0息”美容贷成为校园贷“新马甲”

万周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收到不少美容纠纷的投诉,主要为诱导高额贷款、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办理美容预付卡后退款难等。其中,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为“0息”美容贷与上海某小贷公司签订贷款合同,背上了近6000元的贷款及高额利息。(11月7日《广州日报》)

无任何利息门槛的美容贷,对于急于改变颜值的大学生极具诱惑力。然而,所谓的“0息”美容贷,只不过是商家的一种虚假宣传噱头。大学生如果经不住诱惑而贸然借贷,就会钻进商家精心设计的骗贷陷阱中,看上去“好借”,可实际却“难还”。商家故意以“0息”贷款为诱饵,忽悠那些缺乏警惕性的大学生,已经涉嫌消费欺诈。不能任由这样的商业骗局肆意横行,为所欲为。

“0息”美容贷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大学生急于改变颜值而又缺钱的超前消费心理。从消委会披露的案例看,商家首先以极低价格甚至是免费体验美容为诱饵,在大学生有所心动、苦于没有现金后,再抛出可以办理更优惠的年卡“馅饼”,经过轮番洗脑,诱使大学生一步步陷入“0利息0首付,先美丽再支付”的套路,主动下载分期贷APP。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希望通过美容改变颜值,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当“0息”借贷、“先美丽再支付”的诱惑来袭时,不少急于拥有靓丽颜值的大学生却不能逃脱侥幸心理。众所周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幻想自己能成为享有免费午餐的幸运儿,既缺乏基本常识,又是对“0息”美容贷背后的风险缺乏必要理性认知。因此,对于希望美容又缺乏经济条件的大学生来说,除了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外,还应端正心态,正确预判“0息”美容贷背后的风险。

根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以“0息”“先美丽再支付”等噱头诱导大学生借贷美容,属于虚假营销宣传,已侵犯了后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权,应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家这种虚假营销宣传行为,已对合规经营的同行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监管部门要秉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原则,摒弃“不告不理”的被动执法理念,在提醒大学生遭遇“0息”美容贷骗局后主动投诉、请求监管部门对不法商家给予行政处罚的同时,还应通过积极作为,对诱导大学生入手“0息”美容贷的不法商家,追究其法律责任,倒逼其面对法律责任的高压线,主动守住诚信守法经营的底线。

此前,校园贷已经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有所好转,严防“0息”美容贷成为不法商家坑害消费者的新马甲。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之所以对“0息”美容贷虚假营销宣传深信不疑,原因在于其对商家炮制的“容颜焦虑”产生了认同感。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涉及审美标准、消费观念的恶意营销展开集中治理。此外,学校还有相关部门也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宣传措施,引导大学生涵养健康的审美观,理性借贷,不要被一些低息的营销噱头所蒙蔽。漫画/陈彬

“爸,帮忙还下花呗?”大学的女儿生活费不够,开通花呗怎么办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络发达了,生活方便了,线上支付解决了拿现金不方便的问题,同时衍生了其他的新问题。

我们小时候一定想不到,有一定轻而易举就能先花别人的钱,大学生也能轻松“搞”到钱。

这很容易把一些单纯的孩子带到“沟里去”,因为“花别人的钱”实在是容易上瘾,就好像真的是花别人的钱,一点也不心疼,实际上花了以后还要还,还的时候心力交瘁,但是花的时候还是毫不手软,无形中就增强了消费欲望,增加了消费额度。

一些人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的这种“消费欲望膨胀”的心理,引导无知的大学生上钩,贷款超前消费,然后获取高额利息。

所以,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应该是正确认识“超前消费”和“个人征信”。

大学女儿让爸爸还“花呗”,爸爸一番话值得效仿女儿上大学了,父母一个月给1500元生活费,她觉得有点不够富裕,只能满足基本的学校生活,只要跟同学逛街、吃饭或者是看演唱会、追星,这点钱根本就不够花。

女儿就跟风开通了“花呗”,可以提前消费,下个月还款,而且听说保持好信用,后边的额度还会上涨。

不过女儿没有还款能力,她还上学,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根本就赌不上开销,到了还款的日子,她只能去求助爸爸,希望让爸爸帮忙还款。

爸爸才知道女儿开通了这个功能,爸爸问她:“一个月1500元生活费,不够你花的吗?为什么还开通这个功能?”

女儿支支吾吾地说:“那点钱只能解决基本需求,只要有点社交,这点钱就够用,大家都开通了,我只不过是跟风~”

听了女儿的话,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大学不是消费的天堂,你想要高消费,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是你要自己能赚钱了,我们也想给你提供好的生活,满足你的需求,可是需求有上限吗?年轻人做的事情,如果都去跟风,你的父母怕是要养活不起你了。”

紧接着爸爸跟她说:“这种超前消费的东西,不是好东西,它只会扩大你的消费欲望,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如果你还不上了,影响了你的信誉分,会直接进入你的个人征信。爸爸希望你在能够控制个人消费欲望之前,不要开通这个功能,而且爸爸要提醒你,凡是和钱有关的,都不要掉以轻心,你要一直记得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这个不要用,贷款更不要碰。

这个月我会帮你还上,完后你就关上吧,下个月生活费减半,你自己掂量着来。”

孩子离开家之前,跟孩子正经谈一次“钱”我们的传统家庭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越是贫困的家庭,父母越是不想直接和孩子谈钱,生怕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认清现实,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不了解现实,才更容易走上弯路。

孩子在上大学之前,要至少有一次跟孩子认真谈钱,谈消费贷、谈超前消费,谈消费观和消费欲望,这些工作做到位,孩子才避免走弯路,否则现在的不法分子没有底线,一旦孩子被带跑偏,走弯路,拖垮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整个家庭。

首先,要告诉孩子,别去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月有3000元生活费,那是别人家的事情,你一个月只有1000元,这是父母的底线,希望你能好好规划,不要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其次,告诉孩子,如果羡慕别人的消费观,就自己努力,自己赚钱以后,提升消费能力,人生没有捷径,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

最后,提醒孩子消费陷阱,不要相信别人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使用任何消费贷款,有困难跟父母说。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才是他们的底气,虽然父母能拿出来的不多,但父母一定是孩子的底气,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另辟蹊径,最后把自己和家庭都搭进去了。

结语:“你学习就行,其他的都不用管”,这是普通家庭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讲的话,可这不是最妥当的教育方法。

事实上,孩子了解的越多,越有责任感,越有内驱力,越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对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很重要。

反而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心静,给孩子构造了一个非常纯净的环境,让孩子过于单纯,他们不了解真实的家庭状况,不了解父母的苦难,不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他们更容易叛逆,不懂得珍惜,甚至更容易走上弯路。

不要再把孩子当成是简单的“孩子”,试着把孩子当成是家庭成员,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孩子才更有责任感,更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更能朝着好的方向坚毅地走下去。

别让“零息美容贷”暗中坑害大学生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收到不少美容纠纷的投诉,主要为诱导高额贷款、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办理美容预付卡后退款难等。其中,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为“0息”美容贷与上海某小贷公司签订贷款合同,背上了近6000元的贷款及高额利息。(11月7日《广州日报》)

本来是追求变美的道路,却导向了高利贷的陷阱,这名大四女生的遭遇,其实远非个案。近几年,随着美容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行业乱象也不断涌现,打着“0息”、低息等幌子的“美容贷”正是其中之一。

“美容贷”不是天然有罪,贷款消费是很正常的金融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诱导套路等行为。比如在此事中,涉事美容机构先是以低价引流,将顾客吸引到美容机构后,推销各种高价套餐,诱导付不起钱的大学生下载A贷款透支消费。直到最后被催收,她才知道此前商家承诺的“0息”是假的,自己为此背上了高额的利息。可以说,这名学生是被连哄带骗地进行了贷款消费。

医美市场鱼龙混杂,融入一些诱导网贷的金融运作手段之后,无疑更加套路满满。一方面,对美容机构来说,和网贷公司合作,推出一些伪“0息”的贷款等,既能够获得贷款分成,也能够大大降低医美门槛,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提升业绩;另一方面,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增长,美容机构用变美的话术进行推销,同样能够为网贷公司的业务引流。

前些年,校园贷曾被明令禁止。现在“美容贷”等再度盯上大学生,将他们当成了“收割”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线上渠道,充满诱惑的“美容贷”还在被一些美容机构暗中线下推广。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不仅在服务项目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在网贷服务的撮合过程中,同样各种蛊惑诱导,让消费者掉入高利贷的陷阱。

对这种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当地的市场监管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理应在监督执法层面予以严厉打击,当罚则罚,提高违法犯罪的代价,净化医美市场生态。

至于消费者,也得擦亮眼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充满诱惑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往往潜藏着各种陷阱。在选择美容机构时,首先要搞清楚其有没有正规资质;如果是选择“美容贷”,更得审慎评估风险,仔细审查贷款合同的条文。总之,谨慎一点,适度消费,不是坏事。

熊志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钟的,任冠青,张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