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变美”“当不了学霸,就当校花”?青少年热衷整容这事该警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人当然更不例外。暑假到了,不少学生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外在形象。抱着“一刀变美”“早整容早受益”想法的年轻人那是不在少数,于是不少医美整形机构又迎来了暑期整容的热潮。
记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了解到,最近这段时间,医院的整形手术预约量已经出现翻倍增长,咨询量最多的是眼睛部位的整形,其次是鼻子部位的整形。此外,玻尿酸填充、瘦脸针、光子嫩肤等美容项目也是咨询量暴增。
“整得美才能有人喜欢,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整容要趁早”“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一些医美机构揽客时,制造“容貌焦虑”,向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输出单一审美观以及不健康的价值观。有未成年人整容,只为变成社交平台中的“网红”模样,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
整容手术真的是早做早变美吗?微创整形创伤小,青少年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尝试?“无辜眼”“猩猩耳”,照着漫画做整形,万一后悔了怎么办?世界上真有“一刀变美”的神奇整容术吗?
未成年人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误区
近日,15岁的网红女孩小娜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自曝,“已经整容数百次,全身都做过手术,包括8次眼睛、6次鼻子,花费400万元”。如今的她成了“真人芭比”,引发网友对未成年人整容的讨论:整容、医美消费低龄化的趋势下,未成年人盲目整容。
00后的医美消费势头比90后更强
尽管像小娜这样整容成瘾的仍属个例,但有不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00后已经尝试过整形美容项目。某互联网医美平台2019年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消费者中,18岁~19岁的青少年占比达15.48%,00后的医美消费势头比90后更强。
打开社交平台,各类整形医美营销笔记、宣传广告随处可见,“我是怎么说服爸妈去做整容的”“学生党也适合的微整形”……其中不乏低龄求美者现身讨论。
在一些医美APP上,“双眼皮节”“瘦瘦节”等花式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在一则医美平台的视频广告里,单眼皮的女儿想要去做双眼皮,和父亲产生了分歧,最后父亲以一个“行”字回应,女儿获得同意后十分开心。有网友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学生群体要求父母掏腰包支持整容。
暑期是整形美容机构迎来手术类项目消费的高峰期。记者从北京多家医美机构了解到,暑期消费者不少是今年结束高考的00后,工作人员称,割双眼皮、打玻尿酸是热门项目,“假期适合进行术后恢复,用崭新面貌迎接大学生活。”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机构咨询未成年人能否做整形手术时,多家机构向记者明确,不接待未成年人,若有手术需要,需监护人到场并签署同意书才会进行。未成年人针对兔唇等一些生理缺陷进行的医疗性整容,有必要也应当允许。但是盲目整容,并不可取。
“平价医美”诱未成年人“入场”
近年来,在医美市场扩大的同时,纠纷与投诉也在增长。其中,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众多医美机构的营销策略中,很少提及各类手术的风险。其中,有不良商家打着“平价医美”的幌子,以低价营销方式吸引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或未成年人“入场”,甚至诱导求美者贷款整形。
此外,容貌焦虑也在影响着低龄消费者。2019年初,19岁的贵州少女小夏在一家整形外科医院接受隆鼻手术时意外身亡。其母亲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夏即将找工作,“在步入社会时,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一些”;经历数百次整容的网红小娜坦言,小时候自己不好看,同学喊她“黑妹、龅牙妹、眯眯眼、塌鼻子”,这些外号坚定了她整容的决心。
未成年人辨别力和判断力不成熟,畸形的审美观导致不少未成年人一味追求单一审美,比如“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肤白”“瘦”等。此外,各种社交平台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未成年人缺乏家长或者监护人的正确引导,就容易盲目跟风整容。
医美的“坑”
总有年轻人往里跳
社交平台上的“学生党适合的轻医美体验”“三招教你如何说服爸妈去整容”“医美绝对要趁早,资深医美从业者的真心话”等内容存在。从逐渐步入中年的80后,到年轻的90后,医美的“坑”,一届届年轻人“屡跳不爽”。
敢在无资质机构“灌肠排毒”
小琴是一个爱美且消费能力较强的姑娘。从2015年10月开始,她已经相继在某美容护肤中心消费170万余元进行美容护肤。她定制、购买过多种美容套餐。
2017年,已经在该机构当了两年多VIP会员的她,得到一个“新消息”——该机构推出“钻肝”“小肠养护”“盆腔净化”等养生项目,具有排毒养颜之功效,搭配“色素管理”进行除皱、祛斑、改善色素沉着,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显著效果。
美容师给她“安利”了众多值得一试的项目,其中,“灌肠排毒”项目最令小琴心动。按照原计划,经过一整个疗程的“排毒”,小琴应该从内而外变得年轻、健康起来。但实际情况是,她在治疗过程中渐感身体不适。
她多次向美容师反映自己身体出现状况,但对方却解释称这是“治疗过程中身体的正常反应”。小琴将信将疑,继续做了几次项目服务,结果身体每况愈下。
她在2020年3月向该机构所在的区卫健委投诉举报。经卫健委调查发现,该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在为小琴提供灌肠排毒、色素管理等服务过程中运用了灌肠、射频的医学技术方法,提供服务的人员均为“非卫生技术人员”。
为此,卫健委依法依规对该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此后,该机构又因在店内及社交媒体平台宣传中发布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内容、使用医疗用语受到所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并处罚款。
3月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小琴诉该机构欺诈一案进行二审,并当庭宣判其退还欺诈行为对小琴造成的损失、即已支付的服务费用66万余元,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增加三倍赔偿即200万余元。
隐形牙套戴一半疗程,要换钢箍
记者注意到,获法院裁判支持的小琴是众多踩过医美“坑”的年轻人中的“幸运儿”,更多青年在被所谓医美机构骗了以后,不知所措、维权无门。
云南来沪务工的90后小杨就是其中之一。小杨在上海一家连锁美容机构做美容师,她听说矫正牙齿可以使得脸型变小,故在朋友推荐下到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矫正牙齿。
在医生推荐下,她使用一款隐形牙套对牙齿进行矫正。按照原计划,她的矫正疗程应为约两年,花费3万元。但她在医疗美容门诊部矫正牙齿不到两个月后,就被告知“门诊部搬家了”。
随即,她就被转到了另一家美容门诊部。在这里接受了约10个月牙齿矫正服务后,她于近日又被医生告知,以她牙齿目前的矫正状况,已经不再适合使用隐形牙套进行矫正了,须更换为钢箍矫正。
但钢箍的价格,仅为隐形牙套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影响美观。小杨多次与该机构协商未果。一来隐形牙套费用已付,不能退回;二来,钢箍牙套还要另外付费。
记者查询发现,为小琴矫正牙齿的两家医美机构的经营范围均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中一家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于2021年6月7日取得,而小杨去该机构看口腔门诊的时间却在2021年3月。
小杨告诉记者,当时她是冲着一名自称来自某知名医院的医生而去的。但她只在第一次问诊时见过这名医生,此后复查、更换牙套等事宜,她被动换了好几名“医生”。
整容低龄化趋势明显
真能“早做早变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不少患有“容貌焦虑”的朋友,早已将整形付诸行动,其中也不乏学生族。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甚至00后们已经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整形手术真的是“早做早变美”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务处处长唇腭裂中心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美容手术我都不太建议16岁以前做,不管是(割)双眼皮还是隆鼻,还是一些其他小的美容手术,都是不建议做的。16岁左右还是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一方面是躯体的变化,比如说青少年相对是比较饱满的,有一点婴儿肥;另一方面就是说心理也会处在一个容易变化的时期,这时候他喜欢的东西,可能这个年龄段喜欢,过上一两年他又不喜欢了,这样目标就不是那么确定。从这两方面来讲,形体、心理都不是特别成熟的一个状态。”
微创整容创伤小
青少年就可以随意尝试吗?
专家表示,出于对手术安全以及身体伤害程度的考虑,割开式双眼皮,隆鼻等创伤较大的整容手术都不建议18岁以下的青少年做。那一些微创整形项目,比如打瘦脸针、脂肪填充、玻尿酸填充等等,往往伤口很小,有的甚至只有几个针眼儿,是不是青少年们就可以放心尝试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体型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韩雪峰表示:“因为小孩的整个骨骼发育,都没有达到一个顶峰,就是没有稳定的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脂肪填充,他未来骨骼发育好了之后,可能会这儿显得多,那儿显得少。肉毒素的治疗,我们肯定也是不会给他(未成年人)打的,因为比如说打瘦脸(针)的话,把咬肌过早打掉了,然后引起其他颞肌的一个代偿性的肥大,导致整个骨骼发育出现一些问题,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一定要等到成年之后,所有的身体发育都已经停止了,这个时候再做,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抗衰美容越早做越有效?
近年来,部分医美商业机构为了扩大盈利,纷纷盯上了青少年,大肆宣传所谓的“抗衰要趁早”。于是有不少青少年小小年纪就接触了抗衰美容项目。这些抗衰美容真的是越早做效果越好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黄绿萍表示:“水光针还有热玛吉,还有光子嫩肤,我们在一般意义上定义来说它是一个抗衰的项目,我觉得在30岁之前,这些项目考虑的余地都不大,没有任何益处,弊端是容易操作不当,或者说打得太严重了,起水泡。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就是属于本身治疗带来的风险。”
“无辜眼”“猩猩耳”
如此个性整容可取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部分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非主流审美的影响,有的甚至要求医生按照漫画书上人物的样子给自己整容。“无辜眼”“猩猩耳”,如此个性整容真的可取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务处处长唇腭裂中心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你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人做“猩猩耳”,就是在耳朵上要有一个尖角,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畸形,它并不是真正的美。这个畸形的美往往不会持久,它可能就是流行,就像一种时尚好玩的东西,很容易就过去了。什么是美?其实年轻人都美,自然的就是美的,健康的才是美的,不要去做一些有损于健康的手术,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对美的认知。”
哪些整容项目越早做效果越好?
采访中,医生一再强调,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没有完成,以及审美没有成熟稳定之前,最好不要接受整容手术。但的确也有一部分整容手术越早做效果越好。都有哪些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务处处长唇腭裂中心主任医师王永前:唇腭裂的治疗,就需要早期的修复。(婴儿)三个月的时候单侧唇腭裂就要进行修补了,双侧的6个月就要修补。包括外耳的缺失,一般在五六岁的时候,等这个颅骨或者是耳朵的形态发育到成人90%左右的这种情况下,就去做耳再造的修补。还有一些比如说眼睛上睑下垂,一侧的眼睛睁不开,(睁眼)费力的情况,有的会影响视力(要尽早治疗)。另外就是一些创伤畸形,比如说复合伤,或者烫伤、切割伤,容易在脸上留下瘢痕或者组织缺损,这个是根据发生以后,一般6到8个月原来的创伤比较稳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修复。出生缺陷畸形,12岁到16岁这个阶段是对原有畸形的一个更好修复。
此外,部分青少年面部有严重痤疮或大面积胎记,医生也建议尽早去专科医院咨询治疗,不需要等到成年之后。
转自“共青团中央”
来源:学校共青团
被欧洲捧红的“取暖神器”:代购热水袋,“定制”秋裤
义乌销售的热水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覃澈摄
身在英国的林颖刚将1000个热水袋从海关搬回家,便逐一给身边的朋友发去消息:热水袋到了,赶紧来拿货。
自2017年定居英国,林颖在工作闲暇之余做起了代购,帮着国内朋友购买当地商品。最近一段时间,她特别忙碌。手机里不断传来当地客户下单、催单,以及临时加单的消息,“以往都是从海外购物发回国内,如今却颠倒过来。欧洲寒冬已至,很多欧洲本地人开始疯狂买起热水袋、电热毯等国货来。”
“取暖神器”走俏,一时间,订单从海外涌向浙江义乌。
“今年生意确实不错,虽然没有外界所传的‘爆发式增长’,但相比往年的确有所提升。”近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时,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一位热水袋商家刚挂断和贸易公司的电话,对方希望能追订3000个热水袋。
热水袋“漂洋过海”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能源危机不见缓解,这个冬天于欧洲而言格外寒冷。
为了熬过寒冬,越来越多欧洲家庭陆续转向远在大洋彼岸的东方,开始向中国制造寻求“解决方案”。
德国读书的王翰同样告诉记者,热水袋、电热毯已成为学校最“潮流”的商品,不少同学甚至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
“得知电费上涨消息后,曾委托家人从国内寄了几个热水袋过来,没想到欧洲这边的朋友看到后纷纷‘种草’(网络流行语,意为给别人推荐好物),希望能帮着购买。”林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经过打听发现当地对热水袋需求巨大,这让自己动起了代购的念头,并联系上长期合作的国内代购商。
接到林颖发来的订单后,专门在义乌负责选货的刘伟迅速联系上当地厂家订货发货。最近一段时间,他已经接到几个海外代购打来的进货电话。每次采购的量几乎都是上千个,“总共差不多卖了几万个了。我这还算小规模的,据说更大的商家已经发了数十万单相关商品。”
10月25日,贝壳财经记者在亚马逊海外平台搜索看到,在售的热水袋售价多在7英镑至15英镑(约合60元至129元人民币)。记者注意到,销量最高的一款热水袋价格为22英镑(约合人民币182.5元人民币),其在短时间内就获到60多条好评。同时还有不少热水袋商品已经挂出“即将售罄”的标志。
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体验过热水袋、电热毯的外国网友也开始安利这一好物,“太好用了”“它值得这个价格”“想24小时都带着它”。
网上的热水袋销售信息。截图
外贸订单达80万个,10至20多元最受宠
欧洲这股商机,早已被义乌商家敏锐地嗅到。
贝壳财经记者在义乌走访看到,除了多家专门销售热水袋的商铺生意火爆,部分家用小电器商铺同样在店里专门陈设热水袋。
“今年的订单比往年要早,订货量相对也有所提升。”在国际商贸城经营着热水袋生意的陈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家在义乌卖了近30年热水袋。往年都是4月后才会接到外贸订单,而今年从3月开始就陆续接到海外订货的电话。
陈女士的店铺四周悬挂了上百款尺寸、图案、材质各异的热水袋和各种图案的绒面外套,除了直接灌水的橡胶热水袋外,也有不少充电式热水袋。而尺寸也从750毫升到2000毫升应有尽有。
“欧洲客户通常会选择PVC材质的灌水橡胶热水袋。在他们看来这类热水袋相比充电款更加经济实用。”陈女士介绍,海外客户在下订单时更倾向于2000毫升的大号热水袋,价位选择也集中于10至20多元人民币之间。
“外贸订单相对以往确实呈上升趋势,整体订单同比差不多增长了30%。”陈女士记忆中,前几年外贸订单量基本维持在60万个,而今年粗略估计差不多已经到了80万个,“以往东南亚等国家也有不少订单,但今年很大部分都是被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客户订走了。”
义乌一家日用品生产制造公司的工作人员小艺同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工厂销售的电热水袋、暖宝宝等保暖用品往年基本以内销为主,很少有外销订单。但从4月开始就有不少新客户找上门来寻求进货。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保暖用品订单呈明显分化趋势。外贸订单通常集中在4至8月,而国内订单则在9月后开始爆发。
在和对方的沟通中,小艺得知有些订单其实是帮欧洲客户订货。“差不多拿了5万块钱的货,基本上拿的都是传统热水袋,也有少量充电款。尽管订单量不大,但能感受到欧洲地区对取暖需求的增加。”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多位商家表示,传统热水袋在欧洲受宠的原因很简单。除了欧洲电费较贵外,个别款式热水袋需要符合CE(欧洲标准)、BS(英国标准)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对于传统热水袋而言,没有类似要求。另外在出口时,充电款热水袋还需要插头检验报告,必须以“小家电”的名义报备,传统热水袋只需要报备“生活用品”即可。为了尽快收发货物,无论是贸易公司还是欧洲客户,自然都倾向于后者。
光腿神器也走俏,秋裤出口“定制”大码
“不仅是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在欧洲走俏,现在还有客户委托帮着代买光腿神器、高领毛衣等保暖用品。”林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在帮忙代购时还时常接到其他御寒物品的订单,“之前开玩笑给他们介绍过‘御寒套装’,没想到会引发购买热情。”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被不少中国年轻人笑称是“物理保暖”的毛衣、秋裤等物品,如今也成为欧洲人眼中的“过冬神器”,甚至一度出现脱销现象。
近期,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在采访中表示“你们将不会看见我再打领带,(而将会是)穿着圆领毛衣。”并在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自己穿着高领毛衣工作的照片。
法国政府高层“带货”,让高领毛衣在当地迅速掀起热潮,也成为众多法国乃至欧洲居民的御寒保暖选择。
“公司商品都是内销,很少接触海外客户,但确实听其他同行说今年接到不少外贸订单。”一位毛衣工厂老板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后,不少贸易公司迅速来到浙江咨询了解毛衣、秋裤等相关情况,并提前下款备货,“听说有同行在两三个月里就卖出去几十万件,不少企业也借机实现产销量翻番增长。”
贝壳财经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除了高领毛衣,秋裤也成了宠儿。
在浙江销售保暖内衣的商家赵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几个月前确实频繁接到来自贸易公司的采购订单,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逐渐减少。“以前都是专做国内市场,和海外客户基本没有任何接触。”赵帅至今记得,今年5月份接到一笔来自意大利的订单,让工厂在诧异之余也犯了难。
亚洲人身材和欧洲人身材差别较大,这意味着以前销往国内的商品很难被欧洲客户接受。“其实订单并不大,货款也就10万元上下,原本计划推掉。但后来还是希望能达成合作,为今后尝试开拓外贸业务多个客户。”
思索良久后,赵帅决定调整产品大小,不但加大了尺码,还根据欧洲女性的身材特征重新做了版型设计,“最大的尺码能达到XXXXL,相信能符合大部分当地客户的需求了。”
事实上,类似的销售热潮还出现在电热毯、小型取暖器等物品上。不少商家表示,尽管义乌少有厂商生产销售此类商品,但仍有不少客户特意前来咨询购买。
据义乌海关数据统计,2022年1至8月期间,义乌市出口保暖用品,包括空调、热泵、热水器、电热毯等共计1.9亿元,同比增长41.6%。
“尽管今年热水袋、保暖内衣在欧洲掀起热潮,让义乌商人们获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股风潮是否能长年维持。如果厂商或者新入行者因为今年的成功而贸然扩大规模,一旦来年出现需求萎缩的情况,很容易出现损失惨重的情况。”上述毛衣工厂老板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覃澈编辑王进雨校对李立军
“全款买车”和“贷款买车”,怎么选更划算?算笔账,就会清楚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于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衣食住行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我们每日的出行来讲,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需要按时、按班次等待的公共交通,而是更青睐于“出行自由”的私家车,以此来满足个人对空间和舒适度的追求。
恰好许多疫情爆发点,都是公共交通等人群密集场所,因此人们在选择出行、旅游方式时,更倾向于远离人群的私家车。
可能有人会说,私家车出行会污染环境,而且还要支付高昂的油费,这样岂不是很不划算?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既环保又省钱,而且方便出行,让我们能够不惧天气影响和人群密集带来的健康隐患。
已经开始实施买车计划的人,应该都清楚,4S店一般会向我们推荐两种购车方式,一种是全款提车,一种是贷款买车。
对于年轻人或者是暂时经济条件不富裕的人来说,贷款买车的超低首付价和分期付款的方式,会让人非常心动。毕竟想要拿出一笔数额不菲的钱直接全款买车,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吃力的事情。
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贷款买车”绝不会无缘无故让我们这些消费者占便宜,我们接下来就对比一下全款买车和贷款买车的花销费用。算一下这笔账,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4S店或者银行、金融机构会那么热情向我们推荐贷款买车的业务了。
全款买车全款买车的话,我们消费者出的钱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是裸车的本身费用,比如我们想要买一辆耐用又平价的大众汽车,这辆车的标价就是裸车费用,我们买车的第一笔钱就是这个部分。
第二是汽车上牌费用,这个需要去车管所和相关机构缴费,选取一个车牌号,让汽车成为一辆“有身份证”的车。这个环节基本上花个两三百就足够。不过去车管所相关机构排队、给汽车拍照的时间可能有点久。
第三是保险费用,考过驾照的都知道,汽车没有上保险,就相当于揣了个定时炸弹上路,万一和别的汽车、电车、行人发生碰撞,己方负有全责的话,如果事故严重的话,需要赔付的金额则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买了全险、三责险、交强险之类的保险,出现相应事故时,就可以申请保险赔偿。所以买车一定要记得上保险,以规避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环节大概需要花几千元,根据买车时裸车费用来算的,七八万的车只需两三千,十几万的车需要四五千。
第四是购置税,一般情况下,购置税是要到当地的“市民之家”进行办理的,一般情况下是购置税通常为车辆总价格的10%。办理速度超快,不过记得带上银行卡。
总之四个环节费用全部缴纳下来,费用都是全程透明的,裸车之外的其他费用也不是很多,相对来说是比较省钱和划算的。
贷款买车贷款买车的费用,和全款提车相比,除了必须的购置税、上牌费用外,多出了好几个环节,比如金融服务费、贷款利息、保险费用和定位系统拆除费用。
第一,金融服务费,也许我们贷款买车的时候,只需要缴纳全车费用的30%,或者部分厂家宣传的更低比例,也就是出一个首付,就能把车带回家。
但是贷款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资料到银行进行贷款,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个金融服务费,也就是说手续费,一般来说三千左右。
第二,贷款利息,从金融机构贷款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利息,现在银行机构推出的各种分期贷款、一次性贷款等业务,基本上利息率都不低,利率同贷款年限挂钩。
以中国银行为例,贷款1年,贷款利率4%;2年则为8%;3年更高利息率为12%,从这个角度来讲,贷款买车实际所花费的金额,多出的钱主要集中在这里。
第三,保险费用,如果我们选择使用贷款买车的方式,那么4S店就会向我们推荐固定的保险套餐,如果不买指定的保险,就不能贷款买车。这当然有一点霸王条款的意思。
但是我们选择贷款买车的时候显然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当然只能捏着鼻子买他们指定的保险。一般会比我们自己买的保险贵上一点。上牌费用也是如此,4S店会要求贷款买车的客户必须在店内办理上牌,从中抽成。
第四,定位系统。贷款买车的话,4S店为了防止客户中途开车跑路,拒不支付剩余款项,他们会在车辆安装定位系统。安装定位系统和拆卸定位系统的费用,4S店当然会一并算在贷款买车的客户头上,绝不会自己消化掉,所以这笔费用也是不菲。
4S店为何强推贷款买车4S店会有意地引导消费者通过贷款买车的方式购车,甚至为此推出免息贷款,让消费者打消购车后顾之忧。无利不起早,4S店强烈安利的贷款买车,对他们自己而言自然大有好处。
首先4S店成交一笔贷款买车的业务,店内业绩就会上升,这点毋庸置疑。这笔钱一般出在贷款买车的保险购置、上牌费用、金融服务费和定位系统安装拆卸等几个环节。
逐个分析之后,就能清楚4S店的卖车业务提成体系,也就能理解为什么4S店强推贷款买车了。
如果客户选择全款买车,那么4S店在汽车销售的过程中全部利润只有4%,而且还需要抽取一部分的利润给业务员。但是如果客户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车辆,4S店能够在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一定的金融手续费。
这些费用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保险费用的40%左右的提成,二是贷款机构3%的金融服务费返点,三是上牌费用的提成。
这些全部加起来,4S店每一辆汽车通常情况下至少能获得1万元左右的收益,会比客户全款买车的利润高很多。
总的来说,全款买车相对贷款买车更加划算,能有较少的钱买到一辆心仪的车。但是对于目前暂时经济压力较大,财政状况不佳的人来说,也可以适当贷款,减轻自己全款购车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