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竟莫名被贷款!这家上市公司招聘变招生
来源:证券时报网微信号
找工作竟莫名被贷款!这家上市公司招聘变招生,看“培训贷”如何套路求职者
证券时报网知蓝
在招聘网站上挂出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面试时以不合格为由劝说求职者参加培训,对于拿不出学费的求职者,就为他们办理贷款分期支付。这不是哪个招聘网站提供的贴心服务,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套路”。
当流程走完,招聘成了培训机构的招生活动而求职者不仅没能找到工作,反而背上了贷款。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招生中都存在这种“套路”,而被诟病较多的就包括IT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头羊、美股上市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达内科技(TEDU.US),其在国内招生时使用“达内教育”这一品牌。
招聘变招生
“招聘渠道是公司招生模式的一种,公司会在招聘类网站上刊登招生信息,希望通过培训帮助不容易找到工作的人群解决就业问题。”这是达内教育此前对于外界质疑其以招聘为名招生的回应,然而多名达内教育学员告诉记者,他们看到的并非招生信息,而是招聘信息。
2018年12月,王雨在58同城网站看到达内教育中部某城市的招聘信息,随后她投递了简历,想要找一份人事方面的工作,并收到了达内教育发来的面试邀请。
“我面试的是人事,但他们不停地告诉我他们缺的是UI设计等技术人才。”王雨告诉记者,她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与UI设计并无关联,达内教育的工作人员随后就开始劝说她参加培训课程。
王雨表示,刚开始工作人员并没有说培训要交钱,只是说培训期间没有工资。由于自己确实想学点东西,王雨决定先试听。“第二天项目经理讲了一天课,当天傍晚他们告诉我,工作以后要交给项目经理2000多元钱。”王雨答应了这个条件。
第三天王雨再去时,达内教育工作人员就拿出了一份合同让她签字。“合同说的是要培训四个月,一共交18900元,如果选择学习后付款包括利息每个月就要还两千多,还一年。”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王雨签下合同,并办理了分期。就这样,原本是去找工作的王雨不仅没能找到工作,反而成了达内教育的学员,并背上了贷款。
王雨的经历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在山东、重庆、广东等地均有类似遭遇的求职者,各地学员贷款的平台并不一致,常见的包括百度有钱花、中银消费贷款、宜信贷款等,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培训贷”。
有达内教育工作人员介绍学生通过私人借款支付学费
在记者接触的案例中,最早签下“培训贷”的是来自重庆的金勇。2013年2月,金勇退伍后通过招聘网站海投简历,想找一份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工作,随后他接到达内教育的面试邀请。
“面试时做了套笔试题,说是人事考评职业能力,但上面却是软件相关的题,我只得了61分。”金勇告诉记者,笔试完达内教育的工作人员就告诉他,成绩达不到公司的要求,但是可以参加公司的内部职业培训。
此后的流程与王雨几乎一模一样,“把培训协议签完了,我才知道我不但签了培训协议,还签了一份贷款协议,通过宜信贷款15800元。”就这样,奔着机电工程师助理岗位去的金勇,也成了达内教育的学员,学的是软件方面的课程。
退款要求删帖
除了通过招聘来招生,承诺高薪就业也是达内教育用来吸引学员的方式。此前达内教育副总裁齐一楠曾称,公司不允许销售人员承诺包就业、包高薪,但他也表示,不能保证所有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承诺”。
达内教育在官网宣传的是“一地学习,全国推荐就业”。达内教育广州某校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与平安合作就业险,如果学员培训完后找不到工作,平安直接赔付学员学费。
但在记者接触的案例中,即便没能通过公司推荐就业,学员也并不能轻易得到学费赔付,更常见的是因为推荐的工作不对口或者薪水过低,与学校产生退费纠纷。
今年4月,王雨培训完后达内教育给她推荐的工作也与自己所学的并不对口。“好多工作都是文职相关的,我不同意,他们就让我先进去再转岗。”迫于经济压力,王雨最终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与所培训的内容无关。
在多次沟通后,近期王雨所在的校区先是同意给她退款3000元,王雨没有接受,随后学校又同意退款10000元。不过王雨提供的资料显示,工作人员要求她先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不散布和传播任何不利于达内的言论,并保证在24小时内删除在论坛、QQ群或其他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的不利于达内教育的言论,消除影响。
在达内教育官网上公布了明确的退班规则,其中提到,学员在开课前及试听期间可以申请退班学员有退班意愿可以填写申请表,提交所在中心申请,达内会尊重学员个人意愿。不过该退班规则中并没有明确开课后是否有统一的退班退费标准。
记者致电达内教育,工作人员表示开课后的退费需要与具体负责的老师沟通。从实际退费情况来看,达内教育各地执行的政策并不一致。“每个中心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中心好说话就退了。”达内教育北京某校区学员告诉记者,他虽然已经上完了课,但由于与老师说的高薪就业不符合,且工作专业不对口,一直要求公司退费,公司最终给他退了7000元。
频遭投诉
达内教育2014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作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职业教育公司,美国上市也是达内教育着重强调的标签。在达内教育官方网站以及线下门店,均在显著位置标注“美国上市公司”、“美国上市教育机构”等标签。
达内教育股价走势
不过美国上市公司的身份并没有打消外界对于达内教育的质疑。在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针对达内教育的投诉屡见不鲜。
比如2019年4月,“聚投诉”平台上针对达内教育的有效投诉量达41件,在所有教育培训企业中仅次于尚德机构、嗨学网排名第三而2018年该平台上针对达内教育的有效投诉量达366件,平均每天就有一起有效投诉。
从投诉内容来看,最多的就是投诉达内教育以招聘为由忽悠学生贷款培训,另外对于达内教育报名后未上课不退还学费、不履行合同规定等投诉内容也相对较多。
不过,虽然“培训贷”一直被外界诟病,但在达内教育创始人韩少云看来,“培训贷”反而是一种创新。
韩少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达内教育的学生群体很多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支付能力不够,由于早期没有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贷款,所以达内教育独创了先学习,就业后分期付款的模式。
实际上,“培训贷”确实为部分希望学习但有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被广泛诟病的其实是达内教育以招聘为名吸引求职者参与培训,并引导贷款、承诺高薪就业的综合行为。
“达内教育利用了学生意识较薄弱的特点,诱导学生冲动消费。”有学员表示。
对于外界的批评,韩少云曾直言自己是知道的。“到百度搜一下达内,能看到一大堆负面信息,有的说得非常不堪。”不过韩少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的服务环节多,而服务环节越多学生的满意度就会越低,“达内教育是面向成人的教育,这一群体有不满马上就会写出来。”
营销费用占收入一半
和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等相比,达内教育所从事的IT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并不大。
目前,我国IT教育培训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竞争十分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培训机构可供学生选择。因此,行业内公司的销售能力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营销也是达内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达内教育的营销费用也在持续增长。
达内教育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财年达内教育实现净收入22.39亿元,同比增长13.5%净亏损为5.9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85亿元。
2018财年达内教育运营费用为19.19亿元,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56%。达内教育表示,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和营销人员增长,导致人员成本和福利费用增长。
2017财年,达内教育营销费用为7.13亿元,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6%而2018财年达内教育销售和营销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接近50%。2018财年达内教育研究和开发费用为1.67亿元人民币,虽然增幅也达到67%,但营销费用支出约是研发费用支出的6倍多。
实际上,成人IT职业教育培训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成人IT职业教育存在市场规模小、课时单价低、服务环节多、客户构成杂等问题。正因如此,达内教育近年来开始拓展少儿编程教育业务,2018年达内教育的亏损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该项业务的投入带来的。
财报显示,为了控制成本,2018年达内教育关闭了40个业绩表现欠佳的成人学习中心。相比之下,到2018年底达内教育的儿童教育业务已经扩大到148个儿童学习中心,覆盖53个城市。
2018财年达内教育成人教育业务学生总入学人数为14.77万人,同比增长15%而被寄予厚望的儿童教育学生总数约4.4万人,同比增幅超过360%。
获客成本高催生乱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招聘为名招生、“培训贷”等问题主要出现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线教育领域,而文化课程辅导机构,考研辅导机构等此类问题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培训机构招生比较难、获客成本高,所以才会有各种幌子。”武汉某教育培训机构老师对记者表示。
由于客户黏性不强,推广费用较高等原因,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韩少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达内教育职业教育的获客成本平均约为2500元,而新东方、学而思等成熟教育培训企业的获客成本只有500元左右。
较高的获客成本直接提高了培训机构的经营成本,而“培训贷”实际上是培训机构降低招生门槛、获取更多学员的一种方式。近期已有多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被曝出存在为学员办理网贷分期等现象。
今年5月,主要从事语言教育培训的英孚教育被爆出为经济能力不足的学员办理分期,但是分期的实际上是一款网贷产品,而英孚教育承诺的30天无任何理由全额退款也并未兑现。
另一家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也被爆出存在拖延应退学员费用,推荐学生办理学费分期,进而让学生背上网贷等问题。今年4月18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市教委约谈了尚德机构主要管理人员,要求该公司拿出整改方案。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消协)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8年教育培训服务行业共受理投诉20521件,比2017年的10338件增长98%,其中针对培训服务的投诉高达10751件,占比超过50%,对培训服务的投诉又集中在合同签署、售后服务、培训质量等方面。
教育培训中的消费贷也引起了消协的注意,消协在对2018年投诉热点进行分析时指出,在传统预付式消费涵盖的领域,出现了捆绑金融消费信贷的新营销模式。在教育培训等消费领域,经营者在宣传时,有意淡化贷款的压力,甚至以无息贷款作为吸引,可能滋生“预付式+消费贷”缠绕叠加的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王雨、金勇为化名)
大学生求职遇“培训贷”:未入职就欠款 工作合同成培训协议
[闽南网]
大学生求职遇“培训贷”:未入职就欠款工作合同成培训协议
今年23岁的南京某高职学生黄丽(化名)刚毕业,就遭遇了“惨痛教训”——原以为在网上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没想到却陷入了连环的套路,在公司参加半年的培训后,不仅没有获得这家公司之前承诺的高薪工作,反而让她背上了两万元的培训贷款。
黄丽的遭遇并非个案。连日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收到了多位深陷“培训贷”大学生的维权求助。
校园贷风波还未平息,作为“新马甲”的培训贷又在社会上横行。天花乱坠的宣传,精心设置的诱饵,缺乏资质的培训机构和贷款机构搅在一起,让众多急于求职的大学生深陷其中。
工作合同变成了包含贷款的培训协议
今年1月初,黄丽在网上搜寻求职信息,看到一家位于南京市新街口的科技公司正在招聘新媒体编辑。简历投出后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
面试时,这家科技公司的人事经理告诉黄丽,她之前所学的专业并非新媒体类,既然如此,不如选择IT类的岗位,“做UI设计师,薪资水平高,发展前景也很好。”
黄丽表示自己对计算机并不了解,但这名面试官不断给她介绍IT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承诺可以保障高薪工作。黄丽说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对方却称黄丽条件很好,公司还可以为她提供培训。
这名人事经理紧接着向黄丽介绍了公司的两种人事合同:一种是在公司工作3~5年,但薪资较低,每个月3500元另一种是先在公司工作一年,每月工资4500元,一年结束后,她可以选择留在公司或跳槽。与第一种合同不同的是,签第二种合同,需要交培训费19800元,可以分期付款。为了让黄丽安心,她还表示其他公司的这一岗位的月薪一般都有5000元~6000元,即使跳槽,以后的待遇也有保障。
听完介绍,黄丽表示自己更倾向于第二种合同。当她表示可以接受分期付款以后,就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名为“实训及服务协议”的合同,在该公司学习一门名为UID(用户界面设计师)的课程。在对方的指导下,黄丽在其提供的表格中,详细填写了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进行了手持身份证拍照和人脸识别等操作。黄丽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并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场。
直到1个月后的2月15日,一名自称“宜信贷款”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黄丽,她这时才知道自己背上了高息贷款。后来,她了解到此前培训时通过这家公司一共贷款19800元,共需还款25000元,利率在10%左右。
记者在一名受害者提供的A“账单”截图显示,分期金额是19800元,分期期数24期(前6个月不用还,后期18个月还清——记者注),每个月要还清1364.22元。交易时间是2018年1月。
黄丽觉得利息太高无法承受,今年8月,她一次性提前还清贷款。
记者获得的一份《实训及服务协议》显示,实训周期是4个月,实训费用是19800元。在付款方式上,有“自筹资金”和“采用分期付款”两种形式。这份协议的“付款方式”条款写着,自筹资金0元,分期19800元。
她回过头翻看合同才发现,合同里并没有提到培训期间发放工资和培训结束保障工作的条款。所谓的实习合同,只是一份普通的培训协议。
被推荐职位与承诺有巨大落差
让黄丽没想到的是,今年6月,为期6个月的培训结束,公司却让她尽快准备简历。公司给出的说法是,相关岗位目前没有空缺,但可以为她介绍工作。
黄丽说,公司给介绍的一些工作跟此前所描述的相距甚远,甚至还有私营的小型打印店。去这些介绍的单位面试时她发现,之前这家公司所承诺的每月4500元工资根本无法兑现。
与黄丽的经历相似,南京某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李梦(化名)也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投了人事行政的岗位。面试官并未对人事岗位进行讨论,而是向她介绍IT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好,薪资更高,可尝试投递该岗位,希望能回去重新考虑。
复试时,李梦也被推荐了两种合同形式。李梦表示有意愿接受公司提供的实习,但无力偿还贷款。人事经理告诉她,实习结束后工资较高,有5000元左右,分期还款压力并不大。
由于对方说法模糊,李梦认为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留下来工作,并且贷款可以从工资中扣除。考虑到转正后薪资较高,每月还款后还有剩余,李梦便签了实训协议。
随后,对方主动推荐了一款叫“蜡笔分期”的A,表示银行不接受这种小额分期贷款。
李梦回忆说,对方提到这款A有一些负面信息,劝说她不要相信。随后,李梦在该A上填写了自己及父亲的身份证号与联系方式,并进行了相关操作。
“结束实训”后的李梦开始寻找新工作,但是她发现学了半年的UI设计相关的课程“压根儿派不上用场”,该机构并不具备权威资质,她培训的技能在其他公司应聘时并没有说服力。她投了很多相关岗位,回音寥寥无几,面试过的几家公司给出的薪资也很低。
作为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张红(化名)在大学时曾学过UI方面课程,为此,他可能是最早发现被骗的人,“老师讲课过于简单,似乎并不精通所教课程,授课内容实用性不强。”
他甚至质疑讲师的资质。不幸的是,他同样背负25000元的贷款。培训结束后,他在一家外包公司做网页设计,薪酬比之前承诺低得多,每月只有3000元左右,除去要还的贷款1000多元,生活压力很大。
尽管发现被骗了,但黄丽认为该公司规模庞大,维权十分困难。目前,黄丽在一家整容医院找到了新工作。她表示,像他们这样受骗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之前有一位男学员发现被骗以后,找公司理论,还与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最后不了了之。
让黄丽好奇的是,在A上登记信息之后,他们贷款的钱并未到他们手里,而是以培训费的形式直接给了培训公司。黄丽至今没搞清楚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下载了“蜡笔分期”A,发现需要推荐码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据了解,只有与“蜡笔分期”有合作的教育机构才有推荐码。报名机构课程后,会有专人联系并提供推荐码,凭借此码才能申请到专用的教育分期贷款。
蜡笔分期A是北京沐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该公司客服人员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承认存在“培训贷”,表示公司有教育分期,用于支付学生在培训机构的学费。
关于合作培训机构筛选的条件,该客服人员称需要机构提交资料,由公司商务人员与之沟通。当被问及培训课程质量差、培训机构没有资质等问题时,该客服人员表示,公司可以为学员办理退学退费,“培训质量不完善等问题,学员可以和培训机构沟通”。
涉事公司否认存在“培训贷”
接到大学生的投诉后,记者也以一名求职者的身份联系了南京这家科技公司。公司的网站客服听说记者要应聘,很快就表示“可以安排面试”。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记者预约面试时间。
9月5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南京新街口繁华地段的科技公司,看到来面试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公司内设多间实训室,每间实训室都坐满了年轻人。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可以提供IT技术培训,“可以终身推荐工作”。该工作人员还提供了相关宣传资料,资料上有一个花名册,印着学生的姓氏、毕业院校、专业,以及培训之后的工资。记者看到,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
谈到没有钱交培训费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公司有专门合作的网贷公司,“注册一下信息,非常方便,等你工作后,每月还1000元,压力也不大。”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旗下公司已在美国上市。但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并未在任何地方上市。
另一名课程顾问介绍,这里分为全日制和业余制两种。在这里上课的教师有6~10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且学习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要求免费一对一补课。
谈到就业问题时,该顾问表示只要从这里毕业都可以保障就业。他们和大量企业签订了人才输送协议,因此大专学历的学生只要顺利学完课程,就能保障每月4000元以上的薪资水平。
该顾问表示,学费18800元,后期无任何费用,减去政府补贴后收取17800元。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直接付17800元全款,另一种是分期贷款支付。分期贷款并不是从银行贷款,而是向与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贷款,由公司做担保人。
该顾问还特别强调,这种形式叫做“学贷”,和网贷完全不同,是一种安全可信的贷款形式。分期的前6个月每月需还160元左右,第七个月开始每月需还1000多元,总共有3000多元的利息需支付。因为可以保障高薪就业,所以分期还款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况且UI设计是前途光明的岗位,入行两年左右月薪便可达到8000~10000元。
9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亮明身份采访时,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否认“承诺工作,以及培训贷”一事,并否认与蜡笔分期的合作,表示公司的招聘流程正常,求职者经过正常实习即可入职,“暂时没有培训,也没有接到学生的投诉”。
该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表示,“可以提供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和咨询的问题,我们反馈给相关部门,核实具体内容,由部门负责人回复并解决”。
借款6.2万元到手3.8万元,南宁一男子通过中介平台借款引纠纷
近日,南宁市民唐先生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在贷款时,被借款平台收取“砍头息”,贷款金额6.2万元,实际到账则为3.8万元,而还贷总额却达7.4万元,利率高得吓人。唐先生想协商提前还清,却因费用问题迟迟谈不拢。
遭遇
借款六万二到手三万八
2019年5月初,唐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称可以提供借贷服务。那段时间,唐先生正好手头有些紧,便很快和对方确定贷款意向。
数天后,唐先生如约赴会,见到了与此前和他通话的男子。对方自称只是中介,随后,带着他来到位于南宁市南湖名都A座14楼的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南宁第三分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普惠)。一名姓余业务员负责处理他的借贷。
“从交材料到办结,大概2个小时贷款就下来了。”唐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发现当初谈好只贷款4万元,签合同时借款金额却变成6.2万余元。对此,业务员的解释是,多出的费用是手续费和服务费。
“业务员列出还款分期表,每月要还2067元,共有36期。”唐先生说,当时他觉得月还款不高,因此并没有仔细算过平台的利息,也没想过后果,“当时太着急用钱,这笔贷款都没敢告诉我爱人”。
唐先生手机记录显示,5月9日下午3时36分,他接到一笔4万元的款项。40分钟后,系统自动划走2000元“。后来,我了解到这2000元是给中介的,实际到手的只有3.8万元。”
▲唐先生贷款6.2万元,实到4万元,还被扣款2000元。
憋屈
明知利息高含泪月月还
一次偶然机会,唐先生跟朋友说起这事,朋友直呼唐先生被套路了。唐先生遭遇的这种情形,业内称之为“砍头息”,通常指高利贷或地下钱庄,在给借款者放贷时会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按照合约,他全部还完要支付7.44万(2067元/月×36期),而实际到账是3.8万元,那么利息就达3.6万元。换算下来,年利率高达近32%。
2020年1月,唐先生来到宜信普惠协商,希望提前还清贷款,减少利息损失。工作人员告知,在已还贷8个月的情况下,如要提前还清,需一次性还款3.8万。“3.8万正好是我到账的钱。换句话说,我之前还的都是利息。”唐先生觉得费用过高,希望对方能免掉部分,但对方不肯。
前前后后,唐先生找宜信普惠协商过3次,双方都不让步。有一次,双方还闹到派出所。警方认为属于经济纠纷,让双方协商,如果有暴力催收的情况,警方会介入。唐先生曾想过故意拖延还贷,以此作为谈判筹码,不过最后还是妥协了“。系统显示逾期一天就多200元。另外,我也担心对方会打电话骚扰家人和同事。”
回应
明细已告知合同受保护
3月12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宜信普惠南宁第三分公司,一名自称经理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总部公司流程,我们门店没有权力、也不接受这个采访。我们会把事情向北京总部汇报,由相关部门跟你们沟通。”
3月13日,宜信普惠北京总部的工作人员回电表示,公司在和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已把相关费用明细告知,而且整个过程会视频录制。他们服务的借款人大多是一些无法在银行贷款的人群,“这类客户的征信较差,因此为保证出借人的利益,我们需要提前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保险费等。”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显然,借款人往往没钱支付这笔前期费用。“如果对方没钱支付,我们可以借给他。而这笔费用会计入本金,等到贷款下来,再直接扣除。整个行业都是这么操作,这样也保证平台能够持续运营。”
针对唐先生提出的诉求,上述工作人员回应,合同约定的利率并未超过36%,受法律保护的,应该继续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如借款人想要免掉部分费用,需符合相关条件,比如可提供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或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周转出现问题等证据材料。”
对此,南国法援律师麦鹰雄认为,唐先生借贷本金应该是3.8万元,而不是合同的6.2万元,“利率则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此前多出的利息,借款人有权要回。”
调查
涉事平台多次被投诉
官网显示,宜信普惠创建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2012年,该公司推出一款名为“宜人贷”的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服务平台。根据天眼查,宜信普惠在全国共有80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在广西地区就有23家分支机构。
在此前一些公开报道中,宜信普惠一些地方的分公司因涉嫌非法开展金融业务宣传,或暴力催收等活动,被地方政府部门勒令关停。
3月12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点开某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输入“宜信普惠”等关键字,投诉量高达5376条。不少投诉跟砍头息和高利息有关,甚至有些投诉直指宜信普惠涉嫌暴力催收。
编辑丨褚瑞懿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