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宁行速度”——宁波银行“容易贷”助力广大小微企业共抗疫情
“疫情来的快,宁波银行的服务跟进得更快。幸亏有宁波银行的容易贷,解决了公司的大难题。”LE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总感动地说。
苏州“2.13”疫情爆发时,LE公司正要启动一项新工程。但因为部分工程款没有回笼,财务负责人又因小区封闭无法到银行网点办理贷款,项目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宁波银行的客户经理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电话联系刘总,告知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线上直接申请“容易贷”。刘总立刻进行了申请,随后顺利放款,期间,宁波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主动为刘总的企业申请了抗疫免息券和利率折扣券,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宁波银行“容易贷”产品是一款基于小微企业征信数据开发的纯线上产品,效率与速度是其优势之一。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累计服务3000余家小微企业,累计放款金额超14亿元。34已经成为很多客户的共识。
此次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大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与金融需求,宁波银行苏州分行广泛发动客户经理通过各类线上渠道主动联系客户,对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给予主动授信并指导企业操作提款,解了很多企业的燃眉之急。ZH检测是一家从事新能源产品检测的科技型企业,宁波银行客户经理主动联系后,了解到了公司的资金需求比较迫切,即刻指导企业申请了“容易贷”,当天下午就成功放款。企业负责人十分惊讶,说从没见过上午申请,下午就放款的,连夸宁波银行是“及时雨”和“闪电侠”。因为体验良好,客户紧接着又配置了390万元抵押贷款,同样快速完成放款,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用款难题。
疫情爆发后,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广大小微企业尤甚。宁波银行“容易贷”具有随借随还的灵活还款方式,契合企业各种经营场景;最高300万元的授信额度能满足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纯线上的申请流程,更是将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宁波银行还推出抗疫免息券和利率折扣券,可免除企业十天的利息,同时最高可享受五折的利率优惠。疫情期间,已为256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券,涉及金额1.67亿元。
(以上图由宁波银行提供授权给中国网财经)
上市银行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
释放政策效能扩大有效需求
上市银行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
日前,各上市银行半年报相继披露完毕。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下,如何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下一阶段,信贷投放的总量要同比增加、结构要继续优化、重点要更加突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当前正处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紧要关口,工商银行将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各项政策,发挥大行的引领、支柱作用,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扩投资、促消费,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发挥国有大行的头雁作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加快释放政策效能至关重要。其中,要在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对符合条件成熟项目满足资金需求,避免出现“项目等资金”的情况;同时,要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
在加快释放政策效能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发挥国有大行的带头、支柱作用。今年上半年,尽管个别月份的金融数据曾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较多,但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2022年半年报看,国有大行的信贷投放力度、节奏保持稳定,部分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在信贷投放总量方面,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了同比多增,且逐月保持同比多增。”廖林说,该行坚持“应贷尽贷、优贷优投”,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市场首位;计入债券投资等其他投融资业务,工商银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增量资金超2.9万亿元。
与此同时,信贷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其中,制造业贷款、普惠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均是上市银行的发力重点。“上半年,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15.64%,较上年同期多增5.19个百分点,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19.97%,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235亿元,同比增速达41.38%,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12.39%;民营企业贷款、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增长了12.54%、17.21%和67.00%。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是信贷投放的重点,也为上市银行创造了良好收益,可谓“双赢”。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对此,建设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贷款实现了稳健增长,建设银行也持续从中受益。”崔勇说,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近52%,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对公贷款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资产质量非常好。
“接下来,建设银行将主动跟进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的配套融资安排,坚持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崔勇表示,一是持续对接各省、各部委,做好重大项目清单、政银企的直接对接工作;二是对基础设施客户、新型基础设施客户实行“白名单制动态差异化管理”,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平行作业,快速决策;三是做好专项债项目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定期跟踪专项债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大对专项债项目的配套融资支持力度。
找准逆周期信贷投放抓手
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的抓手是什么?如何看待7月出现的金融数据短期波动?如何应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
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认为,7月金融数据波动是暂时性的。“这主要受房地产预期偏弱的影响,从中长期角度看,这属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波动。”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新旧动能转换不可能一帆风顺,7月数据的波动并不代表接下来的趋势。“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政策效能需要一段时间来体现,各类项目也需要一个准备期。反观7月,当时的实物工作量正在形成,资金并没有完全落地见效。”谷澍说,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也会逐步稳定。
“我们相信,可以克服一时的困难和波动,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说,从中长期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后劲足,因此,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抓住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继续加大融资投放力度。”廖林说,工商银行按照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的思路,调增全年信贷增长计划,协同用好信贷、债券、债转股等投融资工具,形成“组合效应”。二是继续强化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以及纾困保障。其中,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专班统筹、提级服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释放大项目的“稳盘压秤效应”。
针对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融资问题,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于稳住经济大盘意义重大。短期看,市场仍会存在一定波动,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市场预期将稳步、积极恢复。
“建设银行将积极做好保交楼的金融服务,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稳投放、促并购、控风险。”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表示,针对“稳投放”要继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做好对公房地产贷款的稳投放工作,满足房地产领域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针对“促并购”,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并购贷款、并购债券等多种方式,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服务。针对“控风险”,要充分利用智能风控工具,持续做好房地产企业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涉房类贷款的资金封闭管理,规范预售资金的监管业务管理。
统筹信贷增长与风险防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平稳增长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经济发展安全。
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看,截至2022年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内部结构看,境内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海外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受益于国内多项稳经济政策的效果逐步释放,该行境内的资产质量整体相对稳定,境内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对公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双降”。但是,受海外疫情、局部战争影响,海外业务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上升,海外新发生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大宗商品、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以及受地缘冲突影响的领域。
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统筹好信贷平稳增长与金融风险防控的关系,增强主动应对挑战的紧迫感,提升应对超预期变化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前瞻、审慎地预判重点领域风险,主动调整、加强管控。“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管控空间充足,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应对未来各种挑战。”张金良说。
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消化“存量风险”,重点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上半年,工商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近1000亿元,同比多处置105亿元,继续加快风险出清。”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说。另一方面,要严把“新增贷款”的质量关。“在入口端,我们将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坚持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提升资产选择能力,坚持优投优贷,处理好投放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王景武说,在闸口端,坚持系统思维,稳妥、精准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客户的资产风险,继续稳妥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出口端,持续提升风险资产的经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处置方式,增强风险资产的处置质效。
此外,还要辩证看待海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尤其要把握海外市场的结构性机遇。“中国银行将动态调整海外机构布局、经营定位和发展策略,把握不同区域经营环境状况,推动境外机构尽快适应全球经营环境。”中国银行副行长陈怀宇说。(记者郭子源)
作者: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
三部门“围堵”经营贷违规购房 扩至全国银行业机构
房地产金融监管正在从个人端口和企业端口全面强化。近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三部门发文,将个人违规挪用经营贷购房的“围堵”扩围至全国所有区域的全部银行业机构。同时,杭州、湖州、西安等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包括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购地金额来源审查、预售资金监管等多方面,对房企资金管控进一步加深。
业内人士表示,经营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扰乱了房地产调控大局,且容易引发诸多风险;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去杠杆持续进行,房企债务风险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化的管控,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金融环境的稳定。
3月26日,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开展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具体包括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信贷需求审核;贷款期限、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联合惩戒。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对辖内银行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集中排查,并于日前通报了相关检查结果。
“经营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扰乱了房地产调控大局,容易引发局部房地产市场过热;本应流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被挤占,影响了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对企业和居民个人来说,用经营性贷款购买住房,推高了杠杆率、负债率,一旦房地产市场或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还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对银行而言,过分依靠房地产业来扩大规模、抢占份额,既存在政策风险也存在信用风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
除了针对个人购房者的消费贷、经营贷外,房企资金监管进一步加码趋势明显。3月27日,浙江湖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化借款人资格和购房首付资金来源审查,严防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违规用于购房。杭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显示,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西安则加强了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管理。
董希淼表示,对银行而言,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的监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借助监管科技手段,构建覆盖全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系统,提升贷款用途监控的能力和效率。此次《通知》提出,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有助于提高借款人挪用贷款用途的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
作者:□记者张莫梁倩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