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板凳课堂”送金融知识进乡村 帮助农民守好钱袋子
9月23日,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在农民丰收节揭晓。据了解,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宣布对其进行资助,并联合网商银行向他们提供全年免息贷款。同时他们将以特聘讲师的身份,加入由网商银行联合多方共同发起的县域人才培养计划“板凳课堂”,为广大农户宣讲普及金融知识。
事实上,在农村金融诈骗愈发猖獗的背景下,深入推进金融知识下乡已经刻不容缓。据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从城乡维度看,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3.45分,其中金融知识方面的差异最大。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对正规金融服务认识不足,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利益诱惑,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问题日益突出,高利贷尤其严重,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社会危害性很大,
农村为何逐渐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薄弱,理财模式单一;第二,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砍头息”“P2P平台”“套路贷”等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第三,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更低,且缺乏有效获得金融知识的途经和渠道。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后,国家、政府以及各企业组织也很快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办法,即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前文提到的“板凳课堂”,便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了解,除去田间地头教学点外,“板凳课堂”还制作了网络课程,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宣教及培训,参与过的农户也表示,课堂内容非常充实,简单明了,能够轻轻松松掌握金融知识。该课堂计划走进全国一百个县,开展千场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今年,我们希望加大对更多农民的辐射和影响,通过开展板凳课堂助农培训项目,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提升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网商银行县域金融部总经理高翔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板凳课堂”发起者的网商银行,还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做了不少实事。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已与超1000个涉农县区政府签约合作,为当地农户提供免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今年4月,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两计划、六行动”。为落实该协议,网商银行推进开展了系列助农计划,包括降低融资门槛及成本,为农产品百强县提供分阶段免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金融知识下乡教育,实施板凳课堂助农项目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发展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金融重任在肩。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农村金融要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效的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乡村战略实施。
各地政府正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网商银行方面也表示,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深耕乡村振兴,带动和辐射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孟凡)
来源:东方网
全国十佳农民加入网商银行“板凳课堂”:推动金融知识下乡,支持乡村人才振兴
9月23日,“全国十佳农民”评选活动正式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佳农民不仅能够获得中国农业科教基金会的资助和网商银行的全年无息贷款,还将成为网商银行县域人才培养计划“板凳课堂”特约讲师,为新农人传授农业、金融、经营相关知识,帮助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农业由粗放式发展的小农经济过渡到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模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对技术、人才、管理的需求愈发旺盛,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当下,金融已成为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利用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不断赋能,方能打造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却是:大多数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靠天,金融素养水平极低,对于经营性贷款一窍不通,几乎没有金融服务农业的概念。据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其中,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3.45分,差异较大。
再加之大部分农人手里握的只有那一亩三分田,拿不出多少实物资产抵押,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无法被精准画像的他们是风险极高的借贷人群。据网商银行数据显示,在其服务的2000万县域小微企业和经营性农户中,有超过80%的用户此前从未获得过银行经营性贷款。
要想解决农村地区的贷款难问题,首先就要提高农人的金融素养水平。这除了能帮助他们更轻松地获得助农贷款,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其金融认知。所以有人说,将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对此,社会各界都在发力。像网商银行发起的金融知识下乡项目“板凳课堂”便是其一。该项目联合涉农机构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农村教学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训及宣教,旨在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水平及农人的经营能力,支持乡村人才振兴。据悉,“板凳课堂”计划在一年内走进全国百余个县城,并开展千场相关活动。
据了解,今年4月,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两计划、六行动”。因此除“板凳课堂”外,网商银行还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助农计划,包括降低融资门槛及成本,为农产品百强县提供分阶段免息贷款支持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农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由技术、经营、人才组成的大型综合经济体,其中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通过“板凳课堂”等惠农金融工程,激发更多乡村返乡创业者就业内生动力,即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注入了新力量,又助力数字化金融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来源:东方网
助力农人提升数字金融素养!网商银行“板凳课堂”田间开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合举国之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动农民群体发家致富,安居乐业。
9月23日,由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十佳农民”在农民丰收节公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宣布对其进行资助,并联合网商银行向他们提供全年免息贷款,支持优秀新农人更好更快发展。
同时,网商银行县域人才培养计划“板凳课堂”还特别聘请今年的全国十佳农民成为板凳课堂特聘讲师,把田间致富经验宣讲给更多农人,展现榜样力量。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发展浪潮中,一直隐藏着潜伏的黑手——金融诈骗,在严重损害农民财产安全的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金融诈骗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形态复杂、隐蔽性高等特点。犯罪分子常常打着“高投资回报”、“新型共享农业”等旗号,引诱农民参与投资,最后骗走农村百姓半辈子的血汗积蓄。
如此猖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还不够健全,相关业务触角尚未下沉到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本地金融服务网点缺乏,去城里交通成本又高,许多农民选择就近找“私人渠道”办理。
第二,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金融电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但老百姓的金融知识和防范意识还没有跟上。农民想要投资借贷,第一反应是靠熟人介绍,通过口口相传等“土”方法,这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根据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从城乡维度看,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3.45分,其中金融知识方面的差异最大。
因此,想要打击农村金融犯罪,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除了监管的重拳出击,更需要每一个普通农村百姓提升金融知识储备,识别骗局,主动对高危诱惑说不。
今年4月,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两计划、六行动”。为落实该协议,网商银行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助农计划,其中就包括推动金融知识下乡的“板凳课堂”助农项目。
据了解,网商银行将联合涉农机构,依托线上平台和田间地头教学点,将“课堂”搬到手机里和农田间,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提升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
该项目计划在全年走进一百个县,开展近千场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水平及经营能力,支持乡村人才振兴。
政府机构主动牵头,再由专注服务小微和三农群体的网商银行落实具体培训,还特别聘请全国十佳农民做讲师,这套助农组合拳可圈可点。一方面,接地气的演讲方式,有经验的十佳农民,在讲课时更容易让农村群体接受吸收;另一方面,网商银行深耕多年的科技金融服务,也可以在农户有需求时快速响应,提供正规的金融服务和经营性贷款,远离高利贷等不良信贷。
除“板凳课堂”外,网商银行还开展了一系列助农计划,包括降低融资门槛及成本,为农产品百强县提供分阶段免息贷款支持,发起“乡村助农团”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国超4900万小微经营者使用过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其中超过一半的用户在县域和农村,他们中80%过去从未获得银行经营性贷款,成为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
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农民群体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共同提升,农村金融的安全防线将会不断提升,数字科技也能真正赋能于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