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米金融贷款多少分

本文目录

小米小贷更名融渝科技,明确金融与科技边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霜上海报道

12月29日,启信宝信息显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在除重庆市主城区外的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上业务仅限于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开展。”变更为“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

这意味着小米旗下小米消金和小米小贷正在厘清自身业务边界,将消费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逐渐分离。早在今年2月,小米旗下小米消金就开始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而此前天星数科旗下“随星借”的服务提供方为小米小贷。

将金融与科技划分界限是近些年监管的主要方向。1月27日,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根据2020年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多家互联网大厂旗下小贷公司均进行了增资,以达到跨省经营的门槛。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于2021年4月将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今年6月又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人民币增至100亿元。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90亿元人民币;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0亿元人民币;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人民币。

但小米小贷迟迟没有增资,注册资本自2018年3月以来一直为4.5亿美元。如此看来,小米针对这一监管要求选择直接将消费信贷业务并入旗下消费金融公司,而将小贷公司转为金融科技公司。

小米小贷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4.5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洪锋,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最终受益人为雷军。

今年9月,小米发生人事变动,任命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兼任天星数科董事长,向集团CEO雷军汇报。而天星数科董事长一职此前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担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小米消费金融“被贷款”之谜

因“没有申请过贷款,征信报告上却莫名新增贷款记录”,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小米消费金融,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和舆论的关注。对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记者6月20日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并邀请了多位用户对小米消费金融旗下贷款产品进行了亲测,虽未在征信报告上无故新增贷款记录,但贷款过程中的一键授权操作,仍引发争议。

没有贷款却在征信报告新增记录

“我从来没有贷过款,不知道为什么就上了征信记录!”近两日,一位来自湖南的消费者李华(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在中国银行查到的一份个人征信报告让他大跌眼镜。

李华表示,自己并未在小米旗下任何金融A上进行过借款,且名下银行卡也从未有该笔贷款金额转入,征信报告却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1年11月13日发放44425元个人消费贷款,于2024年11月12日到期,截至2022年4月,余额为0。

“这笔贷款至今还显示在贷款记录中,这样其他贷款机构也会感觉我的个人负债比较高,很影响我的个人信贷。”李华直言,对于为何征信报告会有这样一项“无中生有”的贷款,他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曾多次拨打小米官方客服询问,但电话却无人接听。

对于李华反映的问题,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不过,记者注意到,李华这一情况并非孤例,例如在黑猫投诉等平台还有多位消费者也反映遇到了类似情况,其中就有人讲述于6月4日通过工商银行查询征信,同样发现在贷款明细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2年3月9日向其发放20900元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截至2022年4月,余额为0。该人士称,经多次自查,其未通过小米消费金融进行借款,且当月所有名下银行卡流水未发现有此笔金额转入。

为何未曾贷款却上了贷款征信记录?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虽然小米未对此给出回应,但北京商报记者多方尝试寻找答案。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申请贷款却有相关记录,可能是消费者点击了某授权按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也指出,消费者可能是在其他平台申请过,授权的时候一键授权了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这一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助贷或联合贷模式中。

记者以自身为例亲测查看了个人征信报告,报告仅在查询记录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有过贷款审批查询,并未发现在贷款一栏中有所记录。

在后续调查中,李华表示,在进行一系列交涉后,小米消费金融已经给出解决方案。“新增贷款主要因为联合贷,他们说是给别的贷款平台做的授信额度,要撤销这个贷款记录只要把账号注销就行了,我给他们发个邮件,他们直接帮我操作。”不过,对于何时注册的这一贷款账户,李华依然表示并不知情。

贷款申请过程一键授权惹争议

除了前述李华反映的联合贷问题外,记者亲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费解操作。

例如,记者在天星金融申请贷款时,页面明确显示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贷款申请过程中,却需一键授权至小米消费金融合作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华夏银行、中邮消费金融等,所需授权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征信授权书、客户知情确认书、个人电子签名签署授权书。以中银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信息查询及使用授权书为例,其中提到该授权用途主要为审核贷款申请以及对已发放个人信贷进行贷款风险管理等。

紧接着,记者在点击同意一揽子协议完成信息审核后,页面再次提示由小米消费金融提供本次借款服务。记者需要进一步点击同意小米消费金融委托扣款授权书以及小米消费金融个人消费性借款协议。从协议来看,记者此次贷款年化利率为21.6%。

为避免偶然性,记者另外还邀请了多位用户进行实测,但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已告知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在贷款过程中碰到了一键授权操作,获取授权的机构包括光大银行、苏银消费金融等,贷款年化利率分别为18%、23.976%。

既然页面已告知由小米消费金融贷款,且最终审核贷款机构同样为该机构,那贷款过程中将用户贷款信息一键授权至合作机构主要为何?此举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这一操作,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

不过,记者从小米消费金融前述合作机构处了解到,这一贷款授权主要是出于联合贷操作考虑,一般出资比例按照70%和30%分配。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往往会发生在一些助贷或联合贷平台的协议中,因为最终的贷款机构是哪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但此类做法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明确提醒,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因此,在具体个人信息授权过程中,需要以合规为前提,比如明确提醒,细化授权内容,或者进行单独授权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于百程说道。

“另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一键授权多家机构征信授权书属于信息收集过度,属于不合理不合规操作。”李亚直言道。

业内认为,当前对信贷资金来源监管穿透是大方向,不少互联网巨头已在整改过程中落实品牌隔离,通过资金来源区分自营、联合贷和助贷业务,明确信贷权责。

“正常来说,应该是该笔业务需要哪家金融机构出资放款,再授权给哪家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说道。

连续两年盈利

小米消费金融于2020年5月底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是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其官方披露,小米消费金融的愿景是做一家科技驱动型的消费金融公司,旗下包括大额消费贷款产品“星享贷”、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以及购物分期产品“星易购”,对应年化利率均在24%以内。

另据披露,小米消费金融也是目前少有的开业后连续两年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63.16亿元,净资产15.05亿元,实现净利润368万元。

不过,置身持牌消金行业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年度业绩并不占优。

近一年来,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监管对于借贷市场也作出了诸多规范和要求,推动贷款利率的下行。金天指出,可以看到各家机构在定价上,除了由其客群选择策略决定外,还受到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定价能力等因素制约,如果其成本端比较刚性,那么在客户端的定价就难以压降,这在同业普遍降息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客观上造成其目标客群趋于次级、资产质量有所滑坡的问题,这需要小米消费金融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苏筱芮则指出,从行业整体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并非老牌消金选手,在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的当下,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客群上浮战略,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后来者跻身头部的难度较大。

对于后续发展策略,北京商报记者同样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苏筱芮建议,后续展业上机构还需多方加强,例如在个人征信方面,需要遵循监管关于“断直连”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需要认真倾听消费者反馈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客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及体验水平。(来源: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小米旗下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今日正式开业 贷款实际年利率最低2.99%

继小米消费金融开业后,小米金融又有新消息传出。6月11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11日发微博称,小米金融旗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今天正式开业。雷军指出,这是小米金融业务新的里程碑。

资料显示,天星银行由小米集团及亚洲券商尚乘集团携手成立,于2019年5月9日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银行牌照。定位于“每个人的银行”的天星银行,由雷军担任董事会主席。

柒财经旗下柒闻网了解到,天星银行开业初期服务涵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贷款服务。在开业期间成功开户的客户,可享受天星银行重点推介3.6%..(利率不变保证)港币活期存款利率,直至2021年6月10日。

在贷款服务方面,客户透过天星银行手机应程式便可即时申请贷款,利率价格低至实际年利率2.99%,并以日息计算。同时,天星银行承诺,最少维持3年不收手续费。客户可以在贷款期内随时提前还款,无需缴付任何手续费。

此外,天星银行指出,私人贷款客户如提前还款,天星银行将收取相当于从贷款提取日至提前还款日之间,以原利率及提取贷款利率差额计算的利息及未清还的本金。在7月30日之前申请的客户如提前还款,则可获豁免收取有关之利率差额。

此前,2019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向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授予银行牌照以经营虚拟银行。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由小米金融以及尚乘集团合组而成,通过天星银行开展业务。

2020年3月31日,天星银行正式启动试业,并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监管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箱(FSS)进行,让特选客户率先体验虚拟银行服务。同时,天星银行官方网站亦正式上线。

相关信息显示,天星银行将开放约2,000个名额予天星银行、小米香港和尚乘集团内部员工的亲友参与试业。天星银行方面表示,试业反应正面客户最快于5分钟内完成开户,扭转客户对香港银行开户体验的评价。

此外,客户除可透过“转数快”(FPS)即时转账港币及人民币至其他户口,亦可以“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TGS)进行港币、美元及人民币跨银行转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