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瀚华再谋上市小贷打响A股首枪
长江商报消息首募15亿元用于补充5家公司资本金,湖北两家小贷公司已有上市意愿
□本报记者王江泓
A股或将迎来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而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在资本市场的空缺也有望被填补。由于对资金的渴求,上市似乎已成为越来越多小贷公司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7日,香港上市公司瀚华金控(03903.HK)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A股IPO议案。
而就在瀚华金控冲刺A股之际,长江商报记者从湖北省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处了解到,武汉市高农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农小贷”)也正在筹备挂牌新三板的相关事宜。
实际上,小贷公司迈进资本市场正呈现争先恐后之势,H股、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已成为小贷公司的主要目标,甚至美国纳斯达克也出现了中国小贷公司的身影。
A
港股小贷首度冲刺A股
去年6月19日,瀚华金控在香港上市,就已戴上了“国内首家整合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两大平台的H股上市公司”的桂冠。如今,若能再在A股上市,或将被更多的小贷公司们效仿。
据瀚华金控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瀚华金控拟在上交所上市,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现有总注册股本约15.6%的7000万股A股,拟募资15亿元,用于4家小额贷款公司及1家担保公司增资和金融服务资料系统建设项目。对此,长江商报记者致电瀚华金控董事长张国祥及该公司重庆总部,均未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而港交所资料表明,瀚华金控H股IPO募资约14亿元,目前总市值逾86亿港元,不仅上市后首份年报披露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2%至5.07亿元,而且实现了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银河金汇-瀚华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获得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29亿元的公司债券,解决了小贷公司融资瓶颈问题。
继瀚华金控首登H股之后,今年1月13日,佐力小贷(06866.HK)也顺利上市,募资超过3亿港元,上市首日涨幅达到42.31%。此外,据小商品城(600415.SH)4月15日公告显示,经公司前期内部论证,惠商小贷争取在年内启动上市计划,拟选择香港H股上市,但根据需要也不排除在新三板上市的可能。
赴港上市的小贷公司,一家接一家。香港交易所发言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香港交易所欢迎所有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来香港上市,也希望香港的资本市场能够为内地的实体经济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除了H股,美国纳斯达克和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也都已活跃着内地小贷公司的身影。被冠以“小贷第一股”、来自江苏省吴江市的鲈乡农村小额贷款(NASDAQ:CCCR),于2013年8月1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融资净额为754.26万美元。
而在新三板,目前也已有江苏、浙江、山东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小贷公司成功上市。
B
缘何H股更受追捧?
为何小贷公司上市,更青睐H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长江商报记者,A股现在还没有实行注册制,IPO门槛也没有降低,而小贷公司的资本金大多都是1个亿左右,所以基本都不够资格。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除了在程序和申请资质方面,H股相对A股更容易外,另一方面,不同的市场其投资人的属性也有差异,对于这类新兴业务或与科技相关的行业、公司,或许会更受H股投资人的认可和青睐,有的公司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H股的优势,到底有哪些?香港交易所发言人向长江商报记者给出的答案是:香港采取披露为本的上市机制、上市审批制度清晰透明;上市进程快捷,公司从上市申请发出到收到首次意见函平均仅需14天;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流动性十分充裕,金融产品丰富,上市公司再融资非常方便;香港是上市公司迈向国际的跳板,这里海外投资者云集,在香港上市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扩大国际知名度。
那么,小贷公司欲在A股上市,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王维东分析,核心的是盈利方面的问题,A股对上市公司连续3年盈利的要求,对公司管理层结构的要求,以及股权架构方面的问题。
C
小贷行业已现分化
放眼全国,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22家,贷款余额9454亿元。“小贷公司目前在国内是遍地开花。”董登新表示,小贷公司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小额、短期贷款需求,在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到位前,小贷公司的市场前景应当非常广阔。
而聚焦到湖北省内,省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靳红旗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用了一组数据来印证他对全省小贷公司发展境况的总结——总体发展运行平稳,已出现行业分化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省已批准设立的小贷公司是413家,同比增长16.7%,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8家,有限责任公司345家,已设立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是503.15亿元,同比增长30%,平均每家注册资本金1.22亿元。其中已开业的有371家,期末贷款余额为445.67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56.44亿元。全年有16家小贷公司增资,增加注册资本金达10亿元,同时有一家小贷公司减少注册资本金1.45亿元,另有一家小贷公司注销,其注册资本金为0.6亿元。
靳红旗表示,总体发展平稳,但规模增速放缓。而放缓的原因,首先是小贷公司的数量,2008年新设立7家,2009年39家,2010年28家,这三年算是起步阶段,随后的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是高速发展阶段,分别为65家、99家和107家,2014年进入行业分化阶段,增速下降,新设立的小贷公司只有68家;从规模上看,到去年,整体注册资本金也显示出放缓迹象,“整体来看,去年的水平相当于2011年的水平。”
他分析,很多行业都会有“行业分化”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过程,起步期的3年也可以称为启蒙时期,这个时期整个市场、投资者或政府,都处于正在认识的过程;随后3年,对小贷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便迎来了高速发展、兴奋的过程;再往后,就是一个行业分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会给行业带来思考,那么,经过思考后,下一阶段就将迎来成熟。
而在市场规范方面,小贷公司目前身处何种监管之中?董登新介绍,小贷公司由地方政府管理,因为未将其列入银行性质,也不由银监会管理,所以目前的小贷公司都由工商局管,可以看出其市场地位不高,大概5000万元就能注册。
D
另一条市场“出路”
然而,提到“贷款”,当下不得不提的,便是P2P。如果说小贷公司是“雨后春笋般出现”,那么网贷平台的增长速度或许可以与“水葫芦的生长速度”相抗衡。
“我国对P2P行业一直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所以其处于一种野蛮发展阶段,而目前P2P和小贷公司做的事情其实差不多,但因为P2P没有门槛,没有监管,也比较火,所以很有可能之前想开办小贷公司的人却投身了P2P行业。”靳红旗说,小贷公司持有牌照,且有国家法律法规约束,规范性方面,小贷公司比P2P有优势;但P2P利用网络融资方便,而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融资成本又高。
P2P究竟抢没抢小贷公司的生意?董登新却有不一样的见解。他认为,P2P几乎已经背离其最初的本质,基本都不做真正意义的P2P了,即个人对个人的小额融资,现在P2P主要都是为项目募资,即个人对项目集资;而小贷公司更多的是贴近生产、生活的一种贷款,对小微企业经营性的融资,例如周转性贷款的短缺。
深究两者的竞争市场,或许是存在着差异化,不过,小贷公司“只贷不存”的运营模式使其发展的脚步被自有资金规模所困,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够上市,即可对其资本金进行很大程度的补充,那么可以作为其向银行再融资的杠杆,就能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董登新说。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小贷公司通过上市来融资,目前,高农小贷正在具体操作想要登陆新三板,另外还有楚天小贷等也有意向上市。”靳红旗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对此,高农小贷副总经理李汉华亦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目前正在筹备阶段。”
然而,上市的小贷公司毕竟只占少数,那么其他的小贷公司如何融资?融资难不难,成本高不高?靳红旗介绍,目前我们利用股权交易中心做了类资产证券化,即小贷资产收益权产品,我们主要依托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武汉金交所)发行这类产品,已累计发了不少,也通过深圳前海金交所发了一部分。另外,还通过武汉金交所发行了私募债。此外,还有国家开发银行给小贷公司发放贷款,这个规模在收缩,但仍有一部分来源于此。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小贷行业协会的合作伙伴,该公司也为我省小贷公司融资了数亿元。
除了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增加小贷公司的自有资金,继而维持运营,董登新还提出了小贷公司另一种可能的出路,“我国还有一项制度是对小贷公司晋级的安排,即当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晋升为商业银行,当然也包括其员工构成、风险控制等软硬条件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那么,目前小贷公司面临的发展问题有哪些?“规模。”董登新分析,但是假设其规模越来越大,发展为商业银行,那么也就不叫小贷公司了,而现在小贷公司的市场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做银行不做的放贷,“那么就小贷公司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因为公司的放贷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资本金,而小贷公司又不能吸收存款,也就没有存款派分的功能,这也是这个行业共有的难题。”
他补充道,小贷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肯定不是以改制银行为主要趋势,因为如此一来,就改变了其性质。所以,未来可能只有不到10%的小贷公司会有资本成为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并驾齐驱。未来,小贷公司最好的归属就是在新三板挂牌,可以寻找私募或者高风险投资者的注资,只要资本金能做大,那么贷款规模就会扩大,业务量就会增加,大多数小贷公司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些有野心的小贷公司,将来就敢于和银行短兵相接,那么就不妨通过上市做大,然后改制为商业银行。
重庆瀚华金控登陆港股 开启小贷上市大幕
商报记者刘勇孙磊梁龄
重庆商报讯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国内首家担保小贷结合上市公司诞生。昨日,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瀚华金控,03903.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2港元,首发11.5亿H股,融资17.39亿港元(合13.98亿元人民币)。瀚华金控是今年重庆首家H股上市企业,也是重庆第55家上市公司。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不少小贷公司也在酝酿登陆资本市场,而瀚华金控的成功上市意味着,小贷上市大幕正式开启。
首日成交额988万港元
昨日,瀚华金控正式登陆港交所,并在主板开始交易。
当天,瀚华金控股价总体表现平稳。开盘报于1.65港元,较发行价1.62港元高出1.9%;随后震荡走高,最高冲至1.67港元;最终报收于1.63港元,全天上涨0.62%。当日总成交量为602万股,成交额为988万港元。
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瀚华金控全球发行了11.5亿股,扣除上市费用后,募集资金总额为17.39亿港元(合13.98亿元人民币)。瀚华金控董事长兼总裁张国祥表示,本次所募款项将有70%用于小额贷款业务的扩展,20%用于融资担保业务发展,剩余10%用于其他投资。
据了解,瀚华金控总部在重庆,发行后总股本为45.8亿元,控股股东为隆鑫控股。瀚华金控2013年净手续费和利息收入15.76亿元,净利润3.567亿元,业务分布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信用担保网点所覆盖省份数目计算,瀚华金控为中国最大信用担保公司;以小微贷款业务实收资本计算,在全国小微贷款公司中排名第三。招股书显示,今年1~3月,瀚华金控主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3.4%,担保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7.2%和138.4%。
上市缔造多位亿万富翁
按照昨日收盘价1.63港元计算,瀚华金控上市成就了至少5位亿万富翁、16位千万富翁。
瀚华金控第一大股东为隆鑫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隆鑫控股董事长涂建华家族,持股数量14.72亿股,如今市值达到23.99亿港元(合19.28亿元人民币)。
第二大股东为重庆慧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7亿股。慧泰投资由张国祥和14名瀚华金控高管持股,张国祥占62.09%股权。此外,2013年3月,瀚华金控148名高管及骨干,斥资9207万元认购瀚华金控8010万股,每股折合约1.15元。其中张国祥认购了约277万股。也就是说,张国祥直接和间接持有约2.73亿股,如今持股市值约4.4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57亿元。此外,瀚华金控第三大股东、重庆九龙投资的实际控制人王芳菲以及公司发起人王明月、周道学持有股票的市值也都在亿元以上。
小贷上市提振行业信心
“2012年华鼎创富案的曝光意味着,担保行业近20年的高速发展终结了。而残酷的洗牌让一度喧嚣的担保行业沉寂了下来。”昨日,一位担保行业资深人士坦言。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590家,在保余额21704亿元。此后两年内,多家担保龙头企业先后倒下。在这种情况下,瀚华金控的成功上市,让担保行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这些机构中,资本实力更强、经营更规范、服务更贴近市场、风险控制更完善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此次瀚华金控成功上市为整个行业提振了信心。”昨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田盈表示。
昨日,市金融办相关人士透露,正在酝酿登陆资本市场的重庆小贷公司还有4~5家。这些小贷公司都是风控严格、市场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他们瞄准的目标也是境外上市。如注册资本6.5亿元的九龙坡区丰源小贷公司就正在运作中。
对话
张国祥:
普惠金融仍是目标
针对瀚华金控的上市,商报记者昨日专访了其董事长兼总裁张国祥。
重庆商报:您对此次发售结果是否满意?
张国祥:此次发售获得热烈反响和支持,我们感到非常鼓舞。这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瀚华金控在普惠金融领域领先地位的认可,也证明国际资本对瀚华金控的发展模式、增长潜力、管理层能力充满信心。作为国内首家整合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业务在香港上市的金融机构,瀚华金控将以更加规范的管理和优良的业绩回报投资者。
重庆商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国祥:瀚华金控未来的目标是继续扎根普惠金融领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集团。
瀚华大事纪
2004年7月,重庆瀚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亿元。
2008年8月,更名为瀚华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增至2.5亿元。
2008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瀚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结束后首家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
2009年8月,瀚华担保集团更名为瀚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
2013年3月,成立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股本达到28.5亿元;瀚华担保资本金增到30亿元。
2013年5月,引入华融等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增至34.3亿元,同时启动赴香港H股上市程序。
2014年2月,分别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和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原定3月13日挂牌上市,后因市场原因推后。
2014年6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新闻纵深
小贷和担保行业
风险防范应放首位
昨日,华龙证券投资顾问牛阳表示,瀚华金控成功上市,与其严格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有密切关系。
中金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樊朝中也认为,对于小贷和担保行业说,“分散风险是关键”。比如瀚华金控,其率先推广“信用、无抵押”的融资担保方式和“小额、分散、纯信用”的小额贷款方式,就为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受高税负、低杠杆以及过高的保证贷款比例等诸多因素制约,国内小贷公司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小贷公司都应该先从内部进行管控,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小贷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因此,小额分散与快速周转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才是小贷公司主要发展方向。小贷公司回归小贷的本质才是发展之道。
BOSS直聘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单季营收近12亿 腾讯是股东
雷递网雷建平12月22日
人力资源领域科技企业BOSS直聘正式以介绍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A类普通股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股票代号“2076”。
双重主要上市完成后,BOSS直聘成为同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其中,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A类普通股与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份之间可以转换。
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连通内地的成熟资本市场。未来,我们希望按照香港股市的规矩,与股民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长的红利。”
赵鹏表示,“到目前,我们服务了中国6亿非农劳动人口的六分之一,4000多万家企业的六分之一,无论是服务覆盖面还是服务深度、服务体验,都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我们会恪守本分,为用户、为员工、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归根到底,为社会和时代创造价值。”
第三季度营收近12亿
BOSS直聘开创了直聘模式,提升了企业招聘与个人求职效率。直聘模式以移动端为核心、以智能匹配为基础、让求职者与企业端用户进行线上直聊。
求职者可选择性地对企业端用户隐藏信息;经求职者确认许可后,企业端用户才能访问求职者联系方式和完整简历。
BOSS直聘营收主要来自于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客户可选择在线上进行自助式的小额、短期服务购买,也可以基于大额、长期的需求寻求BOSS直聘直销团队的跟踪服务。
BOSS直聘还邀请了沈腾作为代言人,并在分众楼宇投放,增强在城市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
BOSS直聘邀请沈腾代言,并投放分众楼宇
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9.99亿元、19.44亿、42.59亿;经调整利润分别为-4.68亿元、-2.85亿元、8.53亿元。
BOSS直聘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22.5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19.57亿元;经调整利润为3.63亿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利润为1.19亿元。
BOSS直聘2022年前9个月经调整利润为7.4亿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利润为5.04亿元。
其中,BOSS直聘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1.79亿元(约1.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12亿元小幅下降2.7%。
BOSS直聘2022年第三季度经计算现金收款达12.38亿元(约1.74亿美元),环比增长26.4%,较上年同期的12.21亿元增长1.4%。
腾讯与今日资本是股东
B直聘执行董事分别为赵鹏、张宇、陈旭、张涛、王燮华;非执行董事为余海洋,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杨昭烜、孙永刚、王渝生。
IPO前,赵鹏家族持股为16.3%,腾讯持股为8.4%,HiPW旗下BP持股为5.5%,今日资本旗下CTGEv持股为5.4%,CV持股为4.5%。
陈旭、张涛、王燮华女士及杨昭烜一共持股为0.6%。B直聘其他股东还包括GGV、阳光保险、顺为资本等投资方。
中概股加速回归香港上市
BOSS直聘前,已有多家中概股回归香港上市。年初至今,贝壳、理想汽车、涂鸦智能、金融壹账通、B站等多家公司已成功在香港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双重主要上市指公司已在另一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情况下,在香港市场按照当地市场规则上市,两个资本市场均为主要上市地,即使在一个交易所摘牌,也不影响企业在另一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双重主要上市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应对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中国用户、投资人,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中国科技企业发展。
与双重主要上市不同的,还有介绍上市(LiiWfIi)模式,也是二次上市的一种方式。介绍上市指不需要在上市时再发行新股或出售现有股东所持股份,不涉及IPO融资环节,不会股份稀释。腾讯音乐、蔚来汽车就是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上市。
BOSS直聘方面表示,公司现金储备充足,现金流良好,以介绍方式先行完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对于企业来说,是选择介绍上市,还是双重主要上市,主要还是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来决定。
业内普遍认为,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地主要上市,能降低单地上市风险,有利于丰富投资者结构,加快与内地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提升内地投资者的持股流动性和交易便利性。
之所以中概股加速回归香港上市,原因是,美国颁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2022年已发布年报的中概股均已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好在近期,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报告,称历史首次完成对中概股底稿审查。
报告指出,从2022年9月到2022年11月,PCAOB的30多名工作人员在中国香港进行了为期九周的现场检查和调查,PCAOB董事会投票撤销了之前2021年的决定。这意味此前被列入退市清单的中概股未来或将消除退市风险。
随着PCAOB2022年审查监管落地,预计将提振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