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也能被骗,网络小额贷安全漏洞如何堵?
据华商网报道,6月2日,蔡先生接到了一通“029”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人员,告知蔡先生京东金融的金条利率超过了国家限制,并且大学时期的网贷记录严重影响到了蔡先生的个人征信。在“客服”的指引下,蔡先生打开了钉钉并开启屏幕共享,随后对方通过屏幕共享远程登录了蔡先生的京东账户,让蔡先生从“微粒贷”贷款2万元,“工商银行借贷”贷款92000元,“云闪付借贷”贷款34800元,共计146800元,并要求蔡先生将这些钱分别转入三个指定的“安全账户”,同时将转账记录发给“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
京东金融客服人员表示,非“95118”开头的电话,均不是京东金融官方客服,京东金融也不会以任何形式要求用户贷款,若遇到此类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
流程审计:
第一,所有要求将钱打入“安全账户”,是最不安全的,也都是诈骗。
第二,现在小额贷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最稳定的收益,由于有信用体系支持,它们不怕不还,贷款门槛越来越低,贷款金额越来越高,这也给骗子提供了“没钱也能骗”的机会。
第三,无论是“钉钉”还是“腾讯会议”或其他互动工具,支持屏幕共享,确实会方便使用者交互,但应该严格禁止与金融业务相关的共享,包括APP和网站。正是屏幕共享和小额贷款连带,为骗子提供了资金通道。
第四,作为枢纽的“京东平台”或其他互联网平台,应严格设定资金的流动渠道和用途,尽可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强烈建议:
①在技术层面,金融界面应与通用的屏幕共享工具互斥,这在两边都应列入技术规范,
②小额贷提供方,不仅应保证自身资金安全,也应该通过流程设计,保证贷款确实是出于被贷款方的本意。
③作为贷款枢纽的平台,应坚持贷款“仅为服务主营业务”原则,不扩大范围,严格设定资金用途及资金流向,并可通过“延迟支付”,为用户提供后悔时间窗口。
审计一线人员揭秘:如何查出扶贫资金中的苍蝇式腐败
前银行员工合同做假章骗扶贫贷款贴息、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监守自盗”……,作为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的扶贫资金,苍蝇式腐败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如何查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近日,新京报记者跟随一线审计人员,来到了位于乌蒙山区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和秦巴山区的仪陇县,还原案件审计过程。
发现:扶贫审计数据先行
地处西南腹地的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居住着近10万贫困人口,每七八个人中就有一个。
当地人说,古蔺县有四个“帽子”: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2015年到2016年9月份,该县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4个亿,项目达到几百个。
“扶贫资金盘子看起来很大,但分散到各地区后,项目多,支出散,金额小,审计难度大,需要人力多,工作量大。”成都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处长曹晟说。
主审陈馨远介绍,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数据先行,追踪资金的流向。去年9月,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派出审计组到古蔺县开展扶贫审计。通过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发现了当地三家合作社等单位骗取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共计19.88万元。
)追踪:前银行员工合同做假章骗扶贫贷款贴息
针对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审计人员通过财政部门取得国库支付平台数据,对扶贫资金流向的企业和单位,结合项目和地域分布有选择性地实施重点审计。
审计人员通过项目资金安排表发现,某公司的资金报账申请书的项目负责人是黄某某,而在2012年的贷款贴息中发现另一家某合作社的项目负责人也是这个黄某某。
“通过工商数据查询,很快找到了企业间的利益关联,为何两年资金都给了同一个人?”拿到了两家单位在不同年份向农信社的借款合同后,审计人员产生了更多怀疑,一是贷款年度是3年,一般银行对这种小微企业是不会放这么长时间的流动贷款的二是两年的贷款都来自农信社,但了解得知,2013年农信社已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因此合同的章不应该还是农信社的章。
“黄某某曾经是农信社的员工,离职后开办了这两家公司和合作社。”审计人员认为,黄某某有套取贷款贴息资金的疑点。
带着前期核实的证据,审计人员对黄某某进行了审计询问。
“开始不承认,说对情况不了解。”然而,通过他在基本情况记录上签字,陈馨远和同事们发现字迹和贷款合同字迹相同。最后,黄某某承认,伪造印章,造了虚假合同,获得贴息资金。
“这是一起典型的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案例。”陈馨远说,除了公司为了逐利会存在造假的动机,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没有形成和银行信息共享的审核机制,而只是形式上的审核,看到合同就觉得没问题,为违法者留了空子。
觊觎巨额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监守自盗”
仪陇县是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区域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10.1万人,贫困发生率近10%。
2017年初,成都特派办在对该县的扶贫审计中发现,仪陇县扶贫互助社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违规挪用或使用扶贫互助资金235万元,个别人员还从中牟利。
作为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第一个试点县,2005年,仪陇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村级扶贫互助社。截至2016年末,仪陇县扶贫互助社累计达到50个,借款余额达5500万元。这个“香饽饽”,引起了个别不法之徒的觊觎。
除了县扶贫互助中心、县民富中心相关主管人员利用职权挪用扶贫互助资金235万元之外,审计人员还发现其中存在违规出借、违规吸储、贫困农户入社率低等问题。
“个别互助社非法吸储、违规借款,实质演变成了脱离银监会监管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产生资金管理风险,滋生挪用等以权谋私现象,背离其扶贫互助合作的宗旨。”审计人员指出。
据了解,扶贫互助社和资金的管理人员大多数由村干部兼任,无专业会计人员,一些互助社资金由个人账户存储并支出。这些都是管理风险。
追问:如何杜绝“屡查屡犯”?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2016年5月,审计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的意见》,要求跟踪检查扶贫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着力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着力监督检查扶贫资金绩效情况和扶贫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对于审计发现的古蔺县存在骗取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问题,当地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古蔺县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优秀一点的人才培养成熟以后就被外面挖走,留下来的很多是新招聘的,对工作不是很熟悉,是重要原因之一。
“审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目前古蔺县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已经开始。对项目管理、审批人员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再警示,并构建项目资金监管体系,加强监管。
为了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在严肃追责问责的同时,仪陇县从制度层面入手,印发了扶贫领域“三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针对扶贫领域资金项目密集、廉政风险防控面宽量大的问题,该县还制定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及监督管理意见,进一步压缩人为操作空间。
据悉,对于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等问题,审计部门将继续加大审计力度,一方面查深查透,充分揭示和披露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制度机制完善。
新京报记者沙璐
审计说|民生百姓 审计帮助农民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近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向全省各市县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联合工作小组和相关金融机构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对《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实施意见》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完善,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提升受惠农民享受政策的满意度。
2019年下半年,海南省审计厅对省委省政府2019年为民办实事事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在农民小额贷款贴息事项中,省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部分条款内容与省政府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要求不符合,存在贴息对象享受政策红利的范围过宽、未明确同一个贷款人年度内不能向不同贷款机构申请贷款贴息等问题。审计建议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并以审计信息呈报省政府。省政府指示要求省金融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把实事办好。
海南省金融监管局高度重视,召集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各市县政府以及省农信社等政策执行部门,召开全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会议,传达省主要领导对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审计工作的批示精神,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对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一是在原政策规定的享受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范围贴息对象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供养人员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得享受贴息政策”。
二是在原政策规定“对同一借款人年度内在同一金融机构多笔贷款累计总额10万元的部分给予贴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在多家金融机构有贷款的,只对一家金融机构的贷款给予贴息”,杜绝了避免贷款贴息成为“唐僧肉”人人有份、借款人同一年度在多家金融机构领取财政贴息等问题。
至此,审计监督打通了金融领域扶农助农惠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民充分享受小额贷款贴息政策的红利。(邓博峻钟宇靖)
来源:审计宣传中心审计Tk
(责任编辑:李亮刘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