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额贷款日息

本文目录

促消费放贷机构普降利率:银行最低至3.65%,网络助贷息可打五折

华夏时报(www.hii..)记者胡金华上海报道

当前促销费无疑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为了刺激消费,各路金融机构纷纷降低借贷利率。

“7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接到各类贷款中介的电话、短信,50万元纯信用借款当天到账无需审批,利息最低只有三厘。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先关闭的三十万以内的信用贷也重新上线了,而且审批非常快,利息也不高,和房贷差不多。如果有大件购物需求,我还真的会考虑一下。”7月28日,上海某事业单位员工夏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无疑,像夏明这类工作稳定、信誉良好且有充足存款的人群,是各类金融机构抢占的放贷对象,尽管对银行、互联网助贷机构、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们来说,在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并非人人都可获得低利率资金,但是各类机构普遍降低小金额放贷利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花呗、微粒贷等为例,原先超过12%的年化利率也在近期打了七折,不到8%,而几家互联网银行的借款利率甚至打了对折,在7.5%左右。

“我们银行大消费贷款的利息还是比较低的,对于优质老客户们,我们甚至有5万元借15天只要75元的优惠贷款券,年化利率只有3.65%,相当于公积金贷款了,主要还是为了增加客户粘性,3个月以上的30万元左右借款利率也从原先的7%以上降至5.7%左右。”7月29日,上海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个金部负责人盛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他看来,不同的金融机构消费贷、经营贷等都有自己针对的客户群,银行利率低并不代表市场份额小,而各种助贷机构利率高也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破4%

7月28日,记者梳理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手机APP上的消费贷(包括装修、教育、大件消费品、旅游等不同用途)利率发现,相比之前普遍7.5%以上的年化利率降了差不多两个百分点,这是仅限于银行自身的消费贷产品利率下降;而作为银行下设的消费金融公司,其推出的一些消费贷、经营贷等产品的利率仍然高达12%左右,相比之前接近18%也是降幅明显。

“今年5月之后,各地频频出台扶持经济和消费的政策,加之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需求提升,银行推广消费贷的意愿增强,而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整个市场利率处于下行通道,消费信贷利率也存在下调空间。消费贷利率仍较高的银行,可能会针对优质客户继续下调,实施优惠利率,下降幅度已较大的短期下行空间则有限。”一家总部在上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部负责人7月29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是如此,事实上国有大行也是如此,只是国有大行实施优惠贷款的“门槛”会更高。

据记者了解,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均已下调至4%,对于符合标准的用户,农行网捷贷年化利率低至3.7%,建行快贷年化利率最低4%,工行融借年化利率最低3.75%,中国银行中银贷年化利率最低3.9%。

“最低利率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工行融借年化利率最低可到3.75%,但是所在单位需是世界500强企业或者公检法等单位。二季度以来有这个活动,但不确定是否一直会有。”工行上海一家支行客户经理表示。

而交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则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称,目前该行有消费贷产品一年期最低利率可到3.7%,但也有一定条件,如果贷款人工作单位跟农行有合作,则会给贷款人申请授信优惠利率,最低可到3.7%。另外,根据个人金融资产达到一定条件或者在农行有房贷的客户,根据模型测算,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也可到3.7%。

消费贷利率下调成为大趋势

优质客户自有银行去争取,但是银行渠道之外的助贷机构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

“现在我们的借款年化利率打对折,不到8%,你可以贷一笔试试,哪怕只要一天,没什么成本。”连续多日本报记者都接到微众银行客服电话推荐贷款的电话。

而在支付宝借呗(现已更名“信用贷”)上,记者发现手机页面上可贷资金接近15万元,年化单例7.3%,当前正处优惠期,原本利率14.6%;微信借钱页面微粒贷利率则仍高达12.775%。

“如果是纯信用贷,不要相信那些借贷电话所说的3%的利息,基本不可能。因为这些助贷机构的钱也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出来的,银行的贷款利息都要4%以上,他们会倒贴钱去把钱放出去吗?没有一两个点的利差并且覆盖可能产生的坏账,这些机构是不会做这种生意的,而且这种助贷机构的背后往往伴生的是暴利催收,所以一般人是不会去通过这种渠道借款的。这其实就是高利贷,尽管当前利率也下降了。”对此上述银行人士受访时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连保险公司也开始推出更低利率的保单贷款活动了。《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很多大中型寿险公司都通过微信或APP页面有现金价值的人身险保单贷款活动,最低年化利率也低于5%。

“保单借款除非遇到必须要借钱的事情,因为有现金价值的人身险保单对于普通客户来说,也借不到多少。保险公司更多的还是针对企业主、高净值人士的百万级保费推出的促销活动。”7月29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资金运营部负责人周韦(化名)受访时表示。

对于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消费贷优惠利率活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指出,从大环境看,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金融政策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自然带动消费贷等小额信用贷款成本下降。

“另外,从供需角度看,由于散发疫情等因素超预期冲击,经济放缓,并对国内消费贷等小额信用贷需求构成拖累,随着国内疫情受控,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消费需求快速回暖,部分金融机构也希望通过加大折扣更多获客、拓展业务。”周茂华称。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表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通过信贷实现稳增长、稳消费,对整个经济运行大盘具有促进作用。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将成为趋势,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持有人的成本,促进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进而促进消费,对经济稳增长大有益处。

而就在7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468亿元。

万元日息2元起?“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

新华社消息,每月工资仅五六千元,却要还款27000多元。26岁的小吴在11家网贷平台欠下近25万元债务。“根本还不起,已经没辙了,只能逾期,等着平台找上门来。”小吴无奈地说。

2020年底,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1月初,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发布相关提示和要求,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互联网平台依然使出各种花招,诱导消费者分期付款或办理小额贷款。

以“零抵押零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为诱惑

小吴第一次尝到网贷“甜头”是在上大学期间。追星、交女朋友,小吴的开销很大,而当时家里每月给他的生活费只有800元。他在分期乐网贷平台顺利地借到1000元,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小吴便深陷其中,借款金额越来越高,还款也开始力不从心。

“申请网贷太容易了,上传身份证、通讯录就行。即便有欠款,也不影响去其他平台继续借,除非资金链完全断了。”小吴说。

记者观察发现,当前,小额贷款广告依然十分活跃。网页、社交媒体、A……就连一些办公软件也都在推送信贷广告。一些医美、教育、租房企业也纷纷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推波助澜。

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网贷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门槛极低、审核简单,年满18周岁、通过实名验证即可,额度则是花得多给得多,且不断提供优惠进行诱惑。“开通网贷有红包”“使用网贷支付有优惠”……每到“双11”“618”等大促季,平台就会自动给用户临时提额。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的算法跟踪。不少互联网平台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搜索、消费、浏览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商业营销。

无需抵押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成为不少借钱广告的主打卖点。有网友申请贷款并使用后发现,贷款平台套路多,除了利息外,还有服务费、手续费;即使提前还款,也需额外缴纳手续费,实际年化利率一般在10%以上。

网络消费贷款容易成瘾,给年轻人生活埋下隐患

没钱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贷;没钱买手机,可以打白条;没钱做医美,可以分期付。曾经遥不可及的商品、服务变得唾手可得,一些年轻人贷款成瘾、超前消费,也给自己的生活埋下隐患。

毕业没多久的“90后”王小姐说:“刚毕业收入低,但各大消费平台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我们觉得什么都买得起、办得到。即便知道要计入央行征信,也觉得影响不大。”

年轻人成为网贷消费的主力军。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涉网贷纠纷案件的被告近六成为35岁以下青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中披露,网贷案件被执行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30岁,不少是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

30岁的网友小幂在“豆瓣”上透露,她没有房贷、车贷,却欠下了高达30万元的贷款。从信用卡透支2万元后,她开始在滴滴金融、微粒贷、京东白条等15家网络平台借贷还款,如今欠款高达30万元,以贷养贷已难以周转。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上升至906.63亿元,环比增长6.13%,是10年前的10倍多,而这仅仅是正规银行渠道发出的信用卡相关数据。

困在超前消费里的年轻人负债累累,隐匿于经济发展上行阶段的社会金融风险也不断积累,其危害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2020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增幅为23.6个百分点。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认为,过度消费、寅吃卯粮的文化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在信贷泡沫上堆砌起来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经济危机值得反思。

严管金融“伪创新”,树立理性消费观

业内人士认为,整顿借贷消费乱象,有待监管持续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要进行正确引导。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应尽快落地,严格执行。金融机构在与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尤其对变相分期付等业务,从前期准入到中期推广销售需做出规范和提醒,监管部门应进行日常抽查,对未严格把关的金融机构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各平台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多头共债、坏账风险。建议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加强审核,并将网贷平台全面纳入征信系统,让借款人拥有完整的“信用画像”,避免系统性风险。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刘启说,部分年轻人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被网贷“套牢”,越陷越深;建议团组织、学校、社会组织设立援助中心,完善救济渠道。

去年6月,广州互联网法院组建了法官、心理专家、社工、青年志愿者等120多人的服务团队,为涉网贷年轻人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其遵法守信、主动履约,并与教育、民政、金融等部门共享青年信用档案,让青年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益。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借贷;如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了解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杨东认为,年轻人的一些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建议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建立免息或低息的公益性贷款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同时也为企业培育优质的未来客户,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原标题:万元日息2元起?"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

“万元日息2元起”?金融监管“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题:“万元日息2元起”?金融监管“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桑彤、毛一竹、杨有宗

每月工资仅五六千元,却要还款27000多元。26岁的小吴在11家网贷平台欠下近25万元债务。“根本还不起,已经没辙了,只能逾期,等着平台找上门来。”小吴无奈地说。

2020年底,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1月初,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发布相关提示和要求,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互联网平台依然使出各种花招,诱导消费者分期付款或办理小额贷款。

以“零抵押零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为诱惑

小吴第一次尝到网贷“甜头”是在上大学期间。追星、交女朋友,小吴的开销很大,而当时家里每月给他的生活费只有800元。他在分期乐网贷平台顺利地借到1000元,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小吴便深陷其中,借款金额越来越高,还款也开始力不从心。

“申请网贷太容易了,上传身份证、通讯录就行。即便有欠款,也不影响去其他平台继续借,除非资金链完全断了。”小吴说。

记者观察发现,当前,小额贷款广告依然十分活跃。网页、社交媒体、A……就连一些办公软件也都在推送信贷广告。一些医美、教育、租房企业也纷纷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推波助澜。

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网贷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门槛极低、审核简单,年满18周岁、通过实名验证即可,额度则是花得多给得多,且不断提供优惠进行诱惑。“开通网贷有红包”“使用网贷支付有优惠”……每到“双11”“618”等大促季,平台就会自动给用户临时提额。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的算法跟踪。不少互联网平台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搜索、消费、浏览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商业营销。

无需抵押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成为不少借钱广告的主打卖点。有网友申请贷款并使用后发现,贷款平台套路多,除了利息外,还有服务费、手续费;即使提前还款,也需额外缴纳手续费,实际年化利率一般在10%以上。

网络消费贷款容易成瘾,给年轻人生活埋下隐患

没钱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贷;没钱买手机,可以打白条;没钱做医美,可以分期付。曾经遥不可及的商品、服务变得唾手可得,一些年轻人贷款成瘾、超前消费,也给自己的生活埋下隐患。

毕业没多久的“90后”王小姐说:“刚毕业收入低,但各大消费平台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我们觉得什么都买得起、办得到。即便知道要计入央行征信,也觉得影响不大。”

年轻人成为网贷消费的主力军。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涉网贷纠纷案件的被告近六成为35岁以下青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中披露,网贷案件被执行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30岁,不少是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

30岁的网友小幂在“豆瓣”上透露,她没有房贷、车贷,却欠下了高达30万元的贷款。从信用卡透支2万元后,她开始在滴滴金融、微粒贷、京东白条等15家网络平台借贷还款,如今欠款高达30万元,以贷养贷已难以周转。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上升至906.63亿元,环比增长6.13%,是10年前的10倍多,而这仅仅是正规银行渠道发出的信用卡相关数据。

困在超前消费里的年轻人负债累累,隐匿于经济发展上行阶段的社会金融风险也不断积累,其危害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2020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增幅为23.6个百分点。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认为,过度消费、寅吃卯粮的文化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在信贷泡沫上堆砌起来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经济危机值得反思。

严管金融“伪创新”,树立理性消费观

业内人士认为,整顿借贷消费乱象,有待监管持续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要进行正确引导。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应尽快落地,严格执行。金融机构在与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尤其对变相分期付等业务,从前期准入到中期推广销售需做出规范和提醒,监管部门应进行日常抽查,对未严格把关的金融机构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各平台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多头共债、坏账风险。建议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加强审核,并将网贷平台全面纳入征信系统,让借款人拥有完整的“信用画像”,避免系统性风险。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刘启说,部分年轻人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被网贷“套牢”,越陷越深;建议团组织、学校、社会组织设立援助中心,完善救济渠道。

去年6月,广州互联网法院组建了法官、心理专家、社工、青年志愿者等120多人的服务团队,为涉网贷年轻人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其遵法守信、主动履约,并与教育、民政、金融等部门共享青年信用档案,让青年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益。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借贷;如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了解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杨东认为,年轻人的一些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建议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建立免息或低息的公益性贷款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同时也为企业培育优质的未来客户,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参与写作:徐雅)

【纠错】【责任编辑:成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