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额贷款资讯

本文目录

小贷公司9个月少400家,强监管下持续“备粮”

在监管规范和竞争压力下,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进一步缩减。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054家,较去年年末减少近400家,贷款余额也减少347亿元。相比2015年的峰值时期的8951家,目前小贷公司已经减少了约2900家。

数量下滑背后,是全国和各地提质减量的不断努力。在监管收紧和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不论是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还是传统小贷公司,都在上演注销潮和增资潮。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小贷公司的行业格局还会继续重塑。

7年锐减2900家

从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小贷公司数量变化幅度相比上半年有所收窄,最新数据6054家相比上半年减少96家,但相比去年年末减少了399家,从业人员也进一步降至5.85万人左右。贷款余额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余额约为9076亿元,前三季度合计减少347亿元。

小贷公司的数量缩减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回顾2015年峰值时期,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一度达到8951家,彼时对应的贷款规模约为9594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11.4万余人。这也意味着,7年时间全国小贷公司数量锐减2897家,从业人员减少5.55万人,几乎腰斩。

从定义和监管范畴层面来说,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自2005年试点起步,2008年监管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定义,此后一直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是普惠金融背景下服务小微和“三农”的重要补充。

但从2017年起,因互联网贷款风险蔓延,监管开始对包括小贷行业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整治。对于小贷公司数量持续下滑的原因,此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因为定位与准入门槛等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经历了一个发展、扩张较快的阶段,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来自银行端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下沉的争夺、互联网小贷模式的挤压更加明显,加上小贷公司获客成本、贷款利率和资本金来源都不具备优势,只能服务本地的小贷公司难免陷入经营困境。

从区域分布来看,因为部分历史特殊性原因,重庆一直是我国小贷业务的重要发展“领地”,尽管规模也有所回落,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地小额贷款余额继续以2375.86亿元遥遥领先,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小贷金额超过千亿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以此计算,重庆小贷余额在全国占比为26.18%。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变化中,新疆、安徽、辽宁是小贷公司减少数量最多的地区,三者分别较去年年末减少98家、47家、45家,最新数据为121家、279家、332家,对应贷款余额为78.56亿元、355.11亿元、237.5亿元。

监管+经营双重压力

按照经营渠道和方式不同,小贷公司一般被通俗划分为传统小贷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在监管不断收紧和激烈竞争下,二者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对于传统小贷公司,一个重要表现是,近年来各地取消经营业务资格或试点资格的频率明显提升。就在10月24日,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在2021年全市开展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工作中,发现6家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失联”的严重违规行为,因此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大连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拟取消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业务资格。

此前8月,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陆续发布多份公告,宣布取消8家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试点资格,不再列入行业监管范围。此外,今年以来已经有安徽、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接连披露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名单。

在这些取消试点的名单中,也不乏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小贷公司。就在今年6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同意取消京东旗下京汇小贷试点资格的消息引起业内关注,彼时京东科技方面回应记者称,公司正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整合同类型地方金融牌照,小贷公司牌照主体最终将仅保留一家。

此前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就规定,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

记者注意到,京东科技的这一整合计划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章程备案在10月24日发生变更,名称目前也变更为重庆京东同盈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以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变更为“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票据信息咨询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

叠加京东科技此前注销的上海一家小贷公司,至此京东科技旗下仅剩一家小贷公司牌照。除京东外,度小满、携程等互联网平台也有类似整合动作。

今年10月上旬,银保监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关于“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的回复引起广泛关注。虽然这一说法并非首次出现,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这也表明在《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之前,监管对小贷公司从事网络小贷业务仍然维持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这有助于减少小贷公司监管套利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网络小贷持续“备粮”

事实上,自《暂行办法》开始征求意见后,网贷业务普遍进入整改期,尤其在几个关键条款的要求下,互联网小贷公司在加速整合的同时,掀起了一波增资潮。

按照新规,小贷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前提是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则必须不低于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对外融资方面,文件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发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在此背景下,网络小贷公司为了给进一步“开疆拓土”提供基础,开始多渠道进行增资。目前,已经增资至50亿元以上的小贷机构主要来自蚂蚁、腾讯、美团、京东、度小满、苏宁、360数科、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其中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早在2019年就已达到120亿元。

在融资方面,在发债和银行借款等门槛限制下,网络小贷公司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是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尤其头部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公司“备粮”动作不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美团、京东、度小满等旗下小贷公司成功发行多笔ABS,三者合计规模接近400亿元,此外腾讯、携程、360等平台旗下小贷公司也有ABS在申请或反馈当中,传统小贷公司也有发行记录不断更新。

在业内看来,小贷公司作为服务小微和三农的重要补充力量,接下来规范发展的趋势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板块明确,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日前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上进一步表态,要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原则,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持续完善修订现行金融监管规定,针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活动及时制定出台专门审慎监管规则。

董希淼认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网络小贷从业机构须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控制好业务风险和融资杠杆率,将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更好地服务长尾市场和长尾客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邮储银行上饶市分行:小额极速贷年净增突破10亿元大关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感谢邮储银行为我们提供这么贴心的产品,这两年在疫情和洪灾的双重打击下,这款产品对于我们生意人来说实在是太实用了,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难题。”日前,吴女士成功获得邮储银行上饶市分行50万元的“极速贷”授信额度。据悉。吴女士在上饶市沙溪镇经营着家用电器销售,受突如其来的洪灾影响,造成资金短缺,但在邮储银行客户经理“远程”指导下,申请了“极速贷”,10分钟就完成审批放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小额“极速贷”是一款全流程线上化的大数据信贷产品,操作简便、审批快捷、实时到账,有效补充了个人经营性贷款在互联网领域的空白。在当前疫情反复的时期,该产品牢牢把握住客户需求,切实解决个人、小微客户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的难题。截至目前,该市分行极速贷本年累计放款25.39亿元,贷款余额28.91亿元,年净增10.3亿元,列全省邮储银行第一位。

近年来,邮储银行上饶市分行积极顺应趋势发展,紧扣五化转型发展目标,把握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在提升小额贷款业务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上下足功夫;着力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加快打造完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邮储食堂”等自建平;大力推广“零接触”服务,加速推进“三农”贷款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推出小额极速贷、网商贷、线上信用户贷款、小微易贷等一系列线上产品,将传统线下网点操作与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推进“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迈入新发展阶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下一步,该市分行将继续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三农、服务小微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线上产品优势,持续推进把线下实体银行“搬上”互联网,以务实行动服务“三农”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祝美玲)

全国小贷机构数量逐年萎缩,重庆小贷实收资本及贷款余额为何再攀新高?

全国小贷最新数据近日出炉。人民银行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150家,从业人员59733人,实收资本7692.63亿元,贷款余额9258亿元。

按人民银行统计口径,《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了2015年上半年至今(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小贷数据发现,全国小贷机构从8951家逐年递减至6150家,从业人员也从114017人跌至59733人,而贷款余额较三年前有所回升,但仍不及2015年上半年的9594.16亿元。

在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的背景下,重庆地区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实收资本由588.68亿元逐年走高至1166.62亿元;贷款余额经历过两年波动下降后,也在今年上半年达到2581.45亿元的新高。

“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主要是地方小贷因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数量锐减。而重庆地区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创下历史新高,主要是重庆比较支持网络小贷发展,蚂蚁、度小满、京东、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均设立在重庆。”行业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

全国小贷机构数量逐年减少《国际金融报》记者以人民银行披露数据统计获悉,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小额贷款行业中,无论是机构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从业人数,这三项指标均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且整个小额贷款行业的萎缩速度加快。

(制表:余继超,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具体来看,从2015年上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全国小贷机构从8951家逐年递减至6150家,7年减少31.29%;从业人员也从114017人跌至59733人,7年减少47.61%;而贷款余额较三年前有所回升,但仍不及2015年上半年的9594.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年数据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小贷贷款余额较几年前有较大提升,但从2022年来看,上半年减少165亿元。增量主要是在2021年下半年。“2021年增长的原因在于去年疫情相对稳定,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比较大,当时的预期较好,投放的力度和意愿较强。”神州信息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文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

2020年11月2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对小贷公司的经营区域、借款限额、联合贷款、融资杠杆、注册资本等方面提出要求,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防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这一办法为小贷公司利用更具优势的互联网技术与突破区域展业限制设立诸多门槛,促进小贷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众多,其中地方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全国贷款规模和公司数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而近几年生存压力较大,整体数量和规模呈下滑态势。

赵文杰分析指出,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小贷公司资本实力和风控水平薄弱,经营管理不善而选择退出;二是民营银行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挤压了小贷机构的市场空间;三是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的大趋势中,小贷机构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衰退;四是规范信贷业务相关政策的影响,从网络小贷公司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到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新规,都对小贷公司的线上业务提出了很高的风险管控、合规等要求。

重庆小贷贷款余额创新高按区域统计看,江苏省拥有小贷公司584家,数量在全国居首;广东省小贷从业人数达6047人,居全国首位;而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方面,重庆市都遥遥领先。

(制表:余继超,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在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的背景下,重庆地区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创下历史新高。从2015年上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实收资本由588.68亿元逐年走高至1166.62亿元,7年增长98.18%。

贷款余额方面,从2015年上半年的873.55亿元,经过三年增长到2018年上半年的1633.6亿元,此后经历了两年的波动下降后,在2021年上半年走高至1909.1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达到2581.45亿元的历史新高。

赵文杰指出,2019年和2020年的波动下降不是重庆地区的个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在2019年、2020年都是连续下跌的,主要是受到小贷机构减少趋势及自2018年开始国家整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影响,2020年开始的疫情也对小微企业以及小贷机构产生影响,疫情导致前期积累的小额信贷风险的暴露会降低投放规模。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重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为1175.62亿元,贷款余额为2407.23亿元,均为全国第一。重庆小额贷款余额自2016年末超过江苏以来,已连续六年位居31个省份之首。

赵文杰表示,重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重庆的金融政策和征信环境良好,小贷公司的规范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比较高;二是重庆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活跃,相较其他地区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小;三是重庆当地集中了一大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这类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跨区域经营业务。

于百程也指出,主要是由于重庆比较支持网络小贷发展,蚂蚁、度小满、京东、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均设立在重庆。相比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网络小贷杠杆较低,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但具有跨区域性和业务灵活性的优势,牌照可获得性也可能高一些。因此,网络小贷成为一些互联网生态巨头开展借贷业务的着力点。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