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工商银行网上信用贷款

本文目录

工行融e借好通过吗?通过分析为你解答

随着金融行业个人信用贷款的发展,银行、互联网公司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工商银行的融借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工行融借好通过吗?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融借这款产品。

一、工行融借好通过吗

融借是工商银行的信用贷款产品,一般来说,我们的征信报告没有严重逾期,也不存在过高负债水平,并且贷款查询次数在允许范围之内,我们的收入水平能承担按期还本付息责任的话,都是能通过融借的贷款申请的。

二、融借的申请使用事宜

1、申请条件

融借面向全国开放,贷款人是年龄在18周岁到65周岁之间的中国大陆居民,且个人信用水平良好、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话,都可以进行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融借的贷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能超过70年;贷款人需要拥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需要是工商银行的客户。

2、上传申请资料

申请贷款时,需要下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中提交有效期内的中国大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工商银行I类储蓄卡,并且授权系统查询征信报告。

为了避免所填信息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内风控规则不匹配而造成申请审核的失败,从而影响及时申请额度和借款,在上传和提交信息时,我们要确保个人资料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3、线上申请

融借通过线上进行操作,我们在提交资料后,1个工作日内就会有融借的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

4、获得额度

在申请通过后,系统会根据我们的综合信用表现和资质水平来获得600元到20万元之间的额度,额度一旦批复长期有效,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如果我们想申请更高额度,可以前往工商银行线下营业网点,通过提供相关资产证明来提升额度,最高可以获得100万的使用额度。

5、利率水平

融借根据用户综合资质水平来确定还款利率,1年期最低年化利率为3.7%,1年期以上最低年化利率为4.18%。

6、还款灵活

融借支持提前还款,提前还款可选择部分还款、只还当期、一次性结清三种方式。同时融借也支持分期还款,在申请借款页面可自行选择,选择好后就无法变更还款期数,需要我们根据自身还款计划进行选择分期期数。

利息券、礼包齐飞,4%以下利率常见,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背后

“7.8折利率折扣券已经发放到您的账户中……”9月27日,家住北京的袁梦(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她最近收到了多条来自银行推荐消费贷产品利率折扣的短信,几年前消费贷利率还在5%以上,审核也比较严格,今年以来随着LPR不断调降,消费贷利率随之一降再降,也让她有了贷款的冲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庆小长假来临之际,多家银行针对消费贷推出了琳琅满目的优惠活动,相较C端个人客户来说,银行更多将目光放在了B端市场,意欲通过利息券、团办“白名单”等方式开拓优质客群。

折扣、优惠券齐上阵

“7.8折闪电贷利率折扣券已经发放到您的账户中。”袁梦最近收到了一条来自招商银行推送的短信,出于好奇她点开了借款界面,叠加折扣券后,她可以借到最高30万元的消费贷,年利率(单利)为3.95%。

不久之前,工商银行客户服务官方微信也发布海报宣传“重磅优惠!低至3.7%!工行个人信用贷款利率限时优惠”的政策,具体来看,从9月22日起至12月31日,申办工商银行个人信用贷款(工银融借)一年期享年化利率(单利)最低为3.7%,而在9月初这一利率值还在3.75%。

中信银行也在近期推出了“信秒贷秋日钜惠”团办活动,新老客户均可参与,单月团办新签约5户以上,可享受100元抵扣券+8折折扣券+200元话费,新客户折后利率最低为3.85%,老客户折后提款利率为4.05%。

谈及各家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优惠政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贷本身额度并不是很高,这些小额贷款信用违约风险较低,而当前银行业希望优化自身的信贷结构,而消费贷则是最佳突破口,所以各家银行都在争夺消费贷客户。

盘和林进一步表示,对于银行来说,消费贷客户是具备黏性的,所以银行之间需要通过低利率来稳定自身客源,扩展自己消费贷的业务。而另一方面,当前LPR呈现下行状态,所以银行在信贷定价上也有了更大的空间。9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65%。盘和林预计未来消费贷利率存在少量下行空间。

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优惠政策,也让借款人有了更多选择,“货比三家”后袁梦选择了利率较低的银行。“因为我是这家银行的房贷客户,所以他们给的利率比其他银行都低,放款速度也非常快,在提交资料后1分钟就审批到了20万元的消费贷额度,提交借款申请后不到1分钟就已经入账,客户经理告诉我,若后续一年期LPR继续下调,消费贷的利率也会继续下调,这个政策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优惠。”她说道。

C端B端齐发力

激发消费潜力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培育消费增长点,银行也拿出了实招。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通过各类优惠措施渗透C端市场外,各家银行也更偏爱“白名单”客户,意欲通过团办等方式开拓优质B端企业的职工客群。

北京商报记者从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处获悉,为促进北京地区消费市场升级,该行已经制定了“E秒贷”全面推广方案,“E秒贷拼团贷”活动主要鼓励客户组团申请信用贷款,拼团越大,利率优惠越多。2022年四季度,该行还将进一步加大消费类信用贷款的考核力度,旨在更好地推进消费市场升级。

中信银行推出的“信秒贷秋日钜惠”团办活动准入要求中就明确提到,借款人应是白名单企业缴存公积金的正式员工;在京连续缴存12个月以上,单位调整不受影响;个人公积金缴存额不低于900元。“目前我行‘白名单’企业类型基本为国企、央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在‘白名单’企业内的客户都可以组团,组团人数达到5人可以享受最低3.85%利率的优惠。”该行某支行客户经理介绍称。

对于团办利率更加优惠的原因,上述客户经理坦言,“优质企业单位的员工可以形成组团效应,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多接触这些优质单位的客户”。

一位借款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公司在银行的‘白名单’内,所以我才拿到了3.95%利率的消费贷产品,其他不在‘白名单’的借款人有的利率在5.7%甚至7%以上”。

从多番动作可看出,银行通过各类手段加大消费贷利率优惠政策均是以“客群”展开,意在增加获客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部分银行利用节日假期扩大个人消费贷推广,通过降低消费贷利率,促进信贷需求增加,以量补价,增加盈利;同时,银行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业务扩张。采取的团办、“白名单”方式也是希望薄利多销,以量补价,且有助于获客。

盘和林亦认为,团办对于银行来说是消费贷客户群体的扩展,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条不错的渠道,利用B端客户的影响力,能够吸附更多的用户,所以B端团办企业消费贷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获客面

降低消费贷利率、推出各类优惠措施可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消费贷已成为不少银行发力的重点。

在持续加大消费贷投放的力度之下,截至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6.0%;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为255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84亿元,增幅9.78%;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26991.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2.45亿元,增长1.25%。

中信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到,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坚持“自主场景、自主风控、自主产品”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消费贷产品营销能力。截至2022年6月末,宁波银行零售贷款业务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达23.61%,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仅为4.55%。

在利率下行的同时,政策层面也在发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未来消费贷将随着消费市场的活跃而进一步放量,消费贷新增规模有望持续性反弹。”盘和林直言,银行扩容消费贷渠道,可以考虑通过电商和社交媒体来获客,利用互联网平台用户流量来增加消费贷的覆盖面,也可以向银行自身的在线银行导流,吸附流量。当前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上对于用户来说具备吸引力,而互联网平台的消费金融利率普遍报价较高,银行应该注重线上消费贷渠道建设,以获取更多线上消费贷用户。

正如周茂华所言,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恢复,就业和收入改善,消费者信心回暖,加之利率处于历年低位,有助于推动消费信贷需求回暖;同时,中长期我国巨大消费潜力释放是经济发展大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

工商银行上半年新增境内人民币贷款1.61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张千千)中国工商银行30日发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商银行制造业、科创、普惠、民营、绿色、涉农等领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其中,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增加6281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余额均首次突破1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近3.5万亿元;普惠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12.3万户,余额较年初增长27.4%,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4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03%,风险抵御能力保持稳健。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工行会围绕同比多增、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这一目标,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融资,更好支持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满足粮食能源企业、民营小微、稳链固链保畅通、外贸保稳提质等领域的金融需求。

同时,廖林表示,下半年工行将继续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助力经济稳定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