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工行 农房贷款

本文目录

新野县:送贷上门 精准滴灌 从“跑银行”到“选银行”从“找贷款”到“送贷款”

9月16日上午,金融支持“万人助万企”送贷上门签约仪式在河南新正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新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该公司现场发放信用贷款100万元。该笔贷款是新野县委政府强力推动,人行南阳市中心支行协调引导、新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所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中共新野县委书记赵红亮、人行南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王晓等见证了办贷现场。

“万人助万企”送贷上门签约仪式现场-曾加摄

“金融部门为我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还主动送贷上门,这样的信贷大礼包够得劲!”河南新正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景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该公司可谓好事连连,9月9日刚刚获得了工行新野县支行278万元信用贷款;9月13日完成不动产评估,邮政储蓄银行新野县支行的1000万元低成本贷款,正在加速评审,3天之内就可以到位。而早在一个多月前,范景峰还是愁眉紧锁,这家主要生产智能家居触摸玻璃的民营企业,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产品回款账期较长,流动性资金十分紧张。

“万人助万企”送贷上门签约仪式办贷现场-曾加摄

7月份以来,新野县金融部门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把“万人助万企”金融服务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使命责任扛实扛牢,目前已有46家像新正方电子科技公司这样的“万人助万企”名录企业得到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将“万人助万企”与“百千万”3年行动计划、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等工作融合联动、一体推进,县金融工作局(金服中心)、县人行、银保监组、科工信等部门,先后6次开展政银企对接、金融沙龙、政府陪行长走企业金融直通车等活动,11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实地走访座谈,倾听企业诉求,摸清助企重点,协调督促辖区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管理、财务辅导等一揽子跟踪服务,已累计为22家企业解决无还本续贷、降息、免罚息等难题51件,新增融资6972万元。

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足用活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延期工具,对符合支持条件的,做到应贷尽贷、应延尽延,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优势,让优惠政策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实现政策资金使用增量、扩面。7月份以来,共使用支农再贷款3530万元、普惠小微贷款延期工具4487万元。

强化信贷产品创新。深入推行金融产品创新“一行一品”,持续开展以“降低融资门槛、降低融资成本、简化办贷流程、增加获信手段、增加首贷户、增加信用贷款”为内容的“三加三减”工程,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机制,制定差异化授信方案,量身定制金融服务,7月份以来金融机构新发放存货质押、农房抵押、集体土地厂房抵押、仓储抵押、纯信用贷等创新产品贷款1.92亿元。

强化工作督导。聚焦企业资金需求,对金融支持“万人助万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责任清单,实行旬例会、月盘点;结合《金融支持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奖励办法》,按月对首贷情况、信用贷、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等进行监测,通过强化督导推进、跟踪问效和目标激励,实现了金融服务企业力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新野县创新开展“金融沙龙”、“政府陪行长走企业”、“金融支持万人助万企·金丝带行动”等一系列服务企业举措,政府与金融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往日的“找贷款”变成了如今的“送贷款”,变“企业跑银行”为“银行走企业”,变“求贷无门”为“送贷上门”,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优服务,真正做到了强服务、解难题、优环境,用心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

(通讯员:曾加)

光伏“金融化”,隆基绿能联手工商银行推出金融产品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发布户用光伏解决方案“隆基向日葵”。而该一站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也将成为隆基绿能分布式板块的业务之一。

6月21日,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对外正式发布户用光伏解决方案“隆基向日葵”。

这也是业内首个一站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旨在向客户提供金融支持、技术赋能和数字化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

据悉,“隆基向日葵”是隆基针对户用分布式群体精心打造的一套便捷、高效、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其中,隆基绿能首次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金融产品。从而降低分布式光伏电站准入门槛,用户可在向日葵小程序中完成分布式电站全流程办理,包括申请、金融办理、系统设计、产品安装以及售后等。

不同于一般的光伏贷等金融类服务产品,“隆基向日葵”户用系统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使用户获得电站资产的门槛大幅降低,贯穿电站开发、建设、运维等全流程的专业支持与服务,也将使用户在电站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得到全面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同时,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提出,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9大行动中的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提出,统筹乡村屋顶资源、村集体集中场地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同比增长89%,新增装机29GW,占比首超集中式光伏,达53%。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光伏新增并网容量13.21GW,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2.55GW,同比增长102.4%。

事实上,由于第三方合作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用户在选购光伏产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疑虑,可靠融资、电站质量和后期收益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用户关注的“老大难”问题。而“隆基向日葵”正是瞄准这一市场痛点顺势而生。

相较于一般的光伏电站,“隆基向日葵”赋能下的高品质电站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收益会更高。以辽宁地区为例,容量为21KW的户用电站,在全额售电的情况下,25年内,预测用户将获取净收益超过15万元的财富回报。

对此,隆基绿能方面表示,“隆基向日葵”将成为隆基绿能分布式板块的业务之一。硅片和组件是隆基重要的业绩贡献板块,向日葵产品的发布将为分布式业务增长催生新的增长极。

在该服务模式下,由隆基担保合作的大型银行会为用户购买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同时隆基会持续为此模式的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组件供应及保证金。

本文源自环球老虎财经

乡村振兴,期待金融更给力(财经眼·关注金融补短板(下))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制图:张丹峰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有哪些改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业亟待打破哪些发展瓶颈?如何在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做好防风险工作?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下沉”服务创新产品

人勤春早,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莲花社区的王学斌是有名的水稻大户,眼下他正在为春耕忙碌着。备齐种子、化肥,结清土地流转费,七七八八算下来,近1000亩稻田要开支80多万元。“往年,总是为这一疙瘩钱发愁。2017年,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跟银行一起推出了‘劝耕贷’,帮了我们大忙。”王学斌说。

“劝耕贷”由信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审定客户资质,不再需要农户提供担保抵押。王学斌贷到30万元,利息比商业贷款略低,加上6‰的担保费,一年利息1.8万元左右。

王学斌说,今年买农机也是找的农机融资租赁公司,交完首付金后,再分期偿还利息和租金。“先租后买,可以抢抓农时。现在种粮,离不开金融支持。”

青山起伏,橘林连绵。重庆三甲生态农业公司副经理蔡兴海穿梭在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的果林间,拂开枝叶,眉开眼笑:“瞧这沃柑长得多招人喜欢!”近些年,“爱媛38”“沃柑”“春见”等新品种行情走俏,三甲生态公司在双柏村流转1000多亩果园,实施规模化种植,“今年产量预计有200多万斤,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

蔡兴海说,果树种植投入大,前期起垄挖沟,平整土地,投入了上千万元。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又通过多家银行融资500万元左右,才补齐资金缺口。“种植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等到挂果了还要担心灾害天气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没有贷款、保险这些金融手段前头开路,后面兜底,农业规模化经营很难搞起来。”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可圈可点:

比如增设网点、“下沉”服务。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1万个,较2014年末的81397个增加50%多。2007—2017年,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面积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承保农作物品种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玉米和水稻等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

再如因地制宜、创新产品。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加强协作,将保险、信贷、期货等金融手段灵活组合,激活农村金融一池春水,激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潜力。

不过,与乡村振兴释放出的巨大需求相比,目前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

一是当前县域机构存贷比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仍然存在。

“乡村振兴,首先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目前在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城市虹吸效应,资金多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

“近年来农村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低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董希淼说。

二是农村一些领域的改革仍在摸索中,导致金融服务不能大胆跟进。江苏泰州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胡宏说,农村“两权”抵押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评估“两权”价值相应的标准和操作程序。在借款人出现经营风险、缺乏偿还能力时,可能会导致抵押物处置的困难,债权落实难。再比如,由于农业保险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低,部分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在赔付过程中,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理赔“打折”较多。

三是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影响业务拓展。某省农村信用联社办事处主任认为,这些机构处置风险的渠道有限,缺乏有效手段处置消化剥离不良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量资金盘活,减少了可贷资金,制约了放贷能力。

主动作为改善供给

金融如何主动作为,疏浚渠道,将资金活水源源输送到广袤山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应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当前农业有效供给不足,与日益升级的消费结构不匹配。“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超过了300万家,但是他们面临贷款难、融资贵、保险少等金融难题,期盼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供给。”

莓茶是湖南省永顺县特色农产品,以前村民卖散茶,一斤只卖100多元。永顺大丰公司引进加工设备,“点茶成金”,加工成速冲茶、小罐茶,每斤能卖到500—800元。按公司总经理王少甫的蓝图,未来公司将继续向深加工拓展,研发莓茶酒、牙膏、面膜,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资金链条长期紧绷。”王少甫说,目前银行机构所提供的信贷产品种类有限,且大多有额度限制,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对此蔡兴海感同身受。2017年11月,一场始料未及的寒流侵袭忠县,刚挂果的柑子挨了冻,果园亏损500多万元。“一亩果园损失2万多元,但保险只能赔500元,保障水平不够。”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董希淼建议,改善金融有效供给,加快抵押担保、融资租赁、农业保险、农业信托等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信托、保险、担保、租赁等业务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定价,合理确定利率或费率水平,优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和整合业务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与数据应用能力,提升金融供给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

——金融改革应与农村改革同频共振,破解农村贷款抵押难题。

拳头大小的迷你南瓜,小巧可爱,尝一口软糯香甜;粉色的野生莲藕,体形细长,荷香浓郁。绿色有机果蔬是湖北省武汉市吉农沃尔特农业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公司董事长魏晓明说,农产品要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需要从研发、育种、生产等各个环节革新,投入更高。“同样一亩地,传统‘大肥’成本200多元,有机肥的成本则高达900多元。2018年公司总投入达1800多万元。”

“融资难,开拓市场、科技研发就跟不上,卡住了企业的脖子。”魏晓明说,虽然公司流转了承包地、建了厂房,购置了加工设备,但都无法成为有效抵押担保物。“企业固定投资成了‘死资产’,无法撬动银行资金。”

对此,农行浙江分行的探索值得推广——该行近年来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经营性宅基地抵押、农房抵押等贷款产品,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打通了农村“三权”由资源向资本的转化通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在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今年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承包地产权更加明晰。”李国祥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有底气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破解农民和农村经营机构的融资难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金融大力支持。

金融扶贫应注重增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四川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为鼓励村民养牛致富,工商银行量身定制一款“致富创业贷”。村民简文波获得了17万元贷款,扩建圈舍,添置小牛。如今,她的农场肉牛存栏量已达到51头,带动帮扶了8户贫困户共31人走上了致富路。“只要养殖户无不良信用记录,有营业执照,经村两委和乡政府推荐,就能通过无抵押、无担保的低门槛申请贷款。”她说。

金融扶贫要靠产业支撑。工行在河南、广西、宁夏开展银企合作,由雏鹰农牧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提供保证担保,面向县域养殖户发放中长期贷款或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贵州、西藏开发“赤水旅游贷”“藏宿贷”,协助当地政府实施旅游带动脱贫致富计划。

“要重点帮扶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投身产业的贫困户,才能提升金融扶贫的‘造血’能力。”李国祥说。

——藏粮于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金融“输血”。

在江西省永修县,一片片高标准农田间,沟渠纵横交错。云山集团流转1000多亩耕地发展稻鳖共生绿色生态种养。“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土质肥沃,水稻每亩产量平均800斤,甲鱼每亩产量有200斤,以渔促稻,实现了绿色循环,降本增效。”江西云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潘海涛说,“涵养”这片好水土,金融支持少不了。

李国祥认为,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0.58亿亩,筹措资金压力相当大。应积极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试点,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资金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都是亟待补齐的短板,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应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坚持金融服务与“三农”事业深度结合,要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紧盯广大农民需求,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投资农业农村的信心,实现农业农村投资可预期、有回报、能持续。

精耕细作防控风险

农业是高风险产业,金融业在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如何做好防风险工作,实现银、农双赢?

首先要通过有效制度安排,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主动性。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考核目标,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同时,要实现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力争高于所在省(区、市)贷款平均增速。同时还要求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将普惠型涉农金融业务、扶贫金融业务纳入事业部制统一管理。

“这是从组织架构、经营目标考核等方面列出了‘硬杠杠’,督促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三农’。”胡宏认为,除了“硬”要求,还希望能有一些“软”手段配套——比如支持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允许银行发行特种涉农债券或是票据置换不良资产。

董希淼建议,各类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明确职责,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比如在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分工协作,政府根据其不同职责定位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也要向金融要求对标。

“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透明的财务制度和明晰的盈利模式,金融机构就有理由不贷。”程国强认为,当前应该配套建设农村承包地流转交易中心,确保承包地流转有序进行,防止市场主体盲目铺摊子,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同时要建立价值评估制度和资产处置制度,实现对农村承包地、农舍、农机具等的合理估值。“这些工作单靠金融机构难以完成,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协同发力。”

要大力完善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设。

“小微和普惠型涉农贷款融资难,最大的瓶颈在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和农户缺乏传统融资所需要的抵押物和质押物,而金融机构难以获取和利用足够数据来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淄博办事处主任马春成说,2018年8月,淄博农商银行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开展整村授信。驻村客户经理利用晚上、休息日入户上门采集信息,收集意见建议,一户一策设计金融服务方案,提供金融服务。“截至今年1月末,已启动整村授信的行政村437个,信息采集3.4万户;已授信2.4万户,余额达到16.37亿元。”

董希淼认为,农村地区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应加强部门联动,共享数据。比如共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摸清贫困群众的信用状况。

据了解,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通过主体直连、信息直报、服务直通、共享共用,促进金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对接。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5日18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