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平安一账通怎么贷款

本文目录

对话陈心颖:解构平安一账通的高增长魔法术

1988年发迹于深圳蛇口一隅的平安保险,历经27年的风云沉浮,现已成长为中国金融业中的一艘总资产4.67万亿元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掌舵人---马明哲,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马的身上有着各种“不安分”的因子,他每年都会带领一众集团高管出国考察,学习美国、新加坡、台湾、欧洲多地的金融机构治理经验和创新做法,他会不拘一格聘请“外脑”,以期各种思维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火花;他信奉“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

正是得益于他的创新意识、试错意愿和冒险精神,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方能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2015年1月4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晨会上向百万员工定义平安的2015,其核心要义就是,“穿越互联网这扇门”,互联网业务成为继保险、银行、投资后中国平安的第四大业务板块。

过去27年,尽管公司名为“平安”,但马明哲却一直怀有强烈的危机感。翻看历年讲话,总是出现与存亡类似的比喻,如今改革、突破、变革亦总是平安内部讨论最为激烈的关键词。犹记得,马明哲在不同场合多次言及,“资产与健康,将成为支撑平安集团做社交金融的两大支柱。”

本次,21世纪经济报道选取了肩负着资产管理重任的“一账通”为切入口,以期对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探索、转型方向,窥探一二。

文潘达

“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下,客户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账户与产品,面向着纷繁复杂的产品服务提供商。据统计,平安集团平均每位客户有110多个账户,一账通主要的使命,在于帮助客户全面实现其账户管理、财富管理、信用管理和生活管理。”12月10日平安集团开放日上,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陈心颖开宗明义地阐述一账通的新定位。

实际上,一账通早于六年前问世,是平安09年推出的网上账户整合工具,其时马明哲将“一账通”成为“集团在综合金融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并将其视作推进“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重要载体。

但其时,受宥于基础功能的限制和市场环境成熟度,客户只能通过一账通,打通在平安内部各子公司产品的账户,但对于整合外部金融机构的产品、水电煤缴费、资产负债配置建议等则是一筹莫展。09年一账通客户数量仅为150万。

日前,笔者最新获悉,时至2015年年底,一账通预期累计获客近1亿,较2013年年初增长近4倍;活跃用户数逾1800万,较2013年年初增长近7倍;2015年资产管理规模达1.7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超3倍。

如是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到底笼罩着怎样的魔法?一账通运营团队如何在不足一年时间内,实现用户数翻番、资产管理规模增逾3倍?日前,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平安金融科技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彭涛在访谈中向笔者阐释其缘由。

“一账通”的新定位

位于上海徐汇区凯滨路206号的上海平安大厦,正成为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的集约地。包括平安金科、万里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集团子公司纷纷从原办公地点迁址至此。

在平安集团庞大的金融版图中,金科素来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其自2011年成立初期,便承担着账户整合、客户忠诚度管理与创新孵化器三项使命。

4年时间弹指即过,期间金科孵化的创新项目---陆金所、万里通积分、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接连脱颖而出;而金科的使命亦正悄然发生变化。

2015年元旦致辞中,马明哲如是阐释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围绕“医食住行玩”的需求,从生活切入,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四个市场、两朵云、一扇门”的战略体系。

其中“两朵云”指的是“资产云”与“健康云”,其中资产云以“一账通”为核心,而平安金科现阶段的业务重心便在于做大做强“一账通”——国内首家智能财富管理平台,用户仅需要使用单个账户登陆,便能管理所有平安集团内部乃至外部的资产账户。

2014年4月,曾任麦肯锡全球副董事的罗子斌,空降平安金科任总经理,今年8月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直言,平安金科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将保留,但以“一账通”为重要抓手推动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革命的使命,在现阶段无疑更为凸显。

在罗子斌看来,当下一账通所承担的使命有二:

其一,将原聚焦于平安内部用户群、向外部用户延展,并向其他金融子公司实现“客户迁徙”;其二,对账户的定义,则从过去仅聚焦于传统金融账户,向透视客户资产负债、帮助客户实现资产配置、同时覆盖车、房等生活类服务类的账户拓宽。

诚然,一账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金科曾对其角色有过不同的定位:包括基础账户整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智能财富管理平台等,但据陈心颖最新为一账通厘定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笔者最新获悉,在新战略目标体系下,一账通着重提出了四大价值主张:即帮助客户全面实现其账户管理、财富管理、信用管理和生活管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详见图示)

具体而言,账户管理方面,一账通基于用户“投资、消费、存款、贷款、保险”5大类金融账户和“车、房、健康、其他”4大类生活账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人资产分析和智能提醒。

截止目前,已有逾9000万用户在一账通平台上管理自己账户,月活跃用户达1500万;金融及生活账户整合数目达117个,覆盖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

针对财富管理,则主打自助式的金融超市平台、顾问式的社交金融和智能式的精准推荐平台,目前理财平台月服务用户逾1000万,管理用户资产规模超1.7万亿元。

信用管理方面,一账通借助前海征信好信度的功能模块,实现贷款、支付、保险方面的金融信用管理与购物、驾驶、就业、住房等生活信用管理,目前合作推出金融及生活应用机构数已逾400家,上线半年查询量近1000万。

最后,在生活管理范畴内,一账通将依托集团、整合集团各专业子公司,提供覆盖用户生活场景的综合服务,如车价评估、违章查询、房价评估及估值提醒、一键挂失等。

爆发式增长之谜

据梳理年报资料,截止2014年年末,一账通用户数为4000万户、资产管理规模为5000亿元;2015年6月末,其用户数平稳增长至逾5000万户、资产管理规模为6500亿元。

然而,步入2015年下半年,一账通的增长可谓“相当迅猛”:短短半年时间内,用户数从5000万户暴涨至近1亿户;资产管理规模从6500亿元猛增162%至1.7万亿元。

一账通业务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无疑受益于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的“顶层设计者”陈心颖的运筹帷幄。在麦肯锡主管了14年的金融科技咨询服务,曾于亚洲十国、美国多个国家服务,陈心颖于2013年1月加入平安,执掌IT、后援等重要运营及技术部分,负责平安科技、平安数据科技、平安金融科技三个子公司的运营。

早于2014年年初,首度公开亮相的陈心颖对笔者直言,“在麦肯锡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与海量的机构有过接触与合作,但很少看到大型金融机构有如此强烈的冒险、创新的冲劲。对很多航母型金融机构而言,Rikiw。但在平安的身上则截然不同。”

日前,再度接受采访的她显得从容而有底气,诚然,平安互联网金融近两年交出的成绩单可谓相当靓丽,2015年末互联网用户规模将逾2亿。

“过去三年我一直在尝试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战略一直处于不断试错、调整、修正的过程。传统金融公司是自上而下的KPI考核执行机制,但互联网金融讲求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陈心颖如是认为。

她进一步阐释道:自上而下,旨在抓住业务的大方向、把握业务重点;但对于具体业务层面的突破、金融产品的设计、消费场景的切入等,均需要交由产品经理、运营团队自下而上地完成一次次的试错、再修正。

笔者了解到,目前平安集团对系列互联网子公司的KPI衡量标准有三:其一是用户量的增长;其二是每个用户平均使用的产品数量;其三则是用户通过平台的交易金额;

在平安金科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彭涛看来,今年下半年一账通的用户数、活跃度、交易规模均有不俗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底层技术的支持,实现账户以不同方式打通连接;一账通团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通过产品的迭代与优化,验证一账通的基础功能是否可以满足用户初步的需求、流程是否顺畅、使用场景是否足够;“最硬的骨头我们来啃,让用户更简单方便”。

其二、现阶段用户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方式、渠道、诉求均在时刻变化中,一账通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让用户尝试,再通过事后回访,判断哪些模块与服务真正切中客户的痛点;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优化产品,APP亦经历了大量的版本更迭,直到今年下半年我们才着重把产品、服务理念、功能模块推向市场,收到的反馈亦较为积极。”彭涛如是认为。

她举例称:一账通在设计RAvi(机器人顾问)时,曾参考国外的做法:由用户直接将资金托管给RAvi服务商,由服务商全权管理和配置。但经过长期调研后发现,这对中国客户而言并不可行,因此一账通设计的RAvi,主要功能在于让用户了解其资产负债情况并给予配置建议,但最终投资决策仍然由用户亲自执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梳理数据发现,自2015年4月起,一账通的“获客策略”亦有所改变,逐步由“平安内部”转向“平安外部”。

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一账通4000万客户中,逾75%是通过内部获客、仅24%是通过外部获客的渠道实现;但时至2015年末外部获客占比已超过内部获客:1亿客户中有59%是通过外部获客的渠道实现,仅41%是从内部获客而来。

更为直观的是,一账通2015年通过内部获客的方式,实现增量客户1060万;而通过外部获客渠道,实现的增量客户则高达近5000万。

湖北人注意!社保卡102项使用功能,不知道就亏大了

社保卡

很多人都有

但你知道

社保卡有超多功能吗?

比如

当作银行卡转账汇款、

替代身份证、

刷公交、

买保险、

……

今天就来说说

社保卡那些神秘功能

社保卡包含102项功能!

社保卡不仅可以就医结算,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凭借一张社保卡,就可办理共计102项与就业、社保、医疗、人事、劳动关系相关的业务。

社保卡医用,大家都关心的6个问题

当然

在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还是在医疗方面使用社保卡较多

很多人在使用中也会有下面的疑问

社保卡可以买营养保健品吗?

不可以使用社保卡刷保健品、营养品等非医疗商品。比如,你想用社保卡去药店买维生素,你只能买“药准字”的,不能买“保健品批号”的。

2018年11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第四条第二款将“盗刷医疗保障身份凭证,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非医疗物品”,列为涉及定点零售药店的欺诈骗保行为。

社保卡可以给家人使用吗?

一般来说,不能。

在当地并没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切记勿将医保卡借给他人使。按照政策要求,自己的社保卡必须自己使用。可是从情理上来讲,使用社保卡里的个人账户在定点药店为家人购药不太限制,但坚决不允许冒用社保卡为家人就诊和顶替住院,结算报销住院费用。

一是,给借给别人社保卡看病,病情信息都会记录在你的卡上,将来保险公司投保,是会当做你个人的病史档案的。

二是,即使给亲人用,也算是冒用社保卡,这属于欺骗社会保险待遇,是要被罚款,或可能追究刑事责任的。

当然,部分地区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亲属间使用。比如深圳市有“医保卡家庭通道”的做法,但也有条件限制,详细需咨询当地有关部门。

社保卡可以在所有药店买药吗?

只可在定点药店买药。

定点药店是政府医疗保险管理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多家符合条件的社会药店中严格遴选出来的。社保卡在这些药店中才可以使用。

社保卡里的医保钱可以取出来吗?

一般来说,不能。

正常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实际上每一个月都会有相应的余额,打入到自己个人医保账户当中来。但这部分钱能不能取出来自己规划使用,还和各个地方的政策有关。

比如上海目前就不可以取现,但北京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会打入到关联的北京银行医保存折中,可以随时拿着存折或者银行卡取现。

社保卡可以直接在异省刷卡就医吗?

社保卡可以异地就医,但如果需要结算报销的话,是需要提前备案的,而且要在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社保卡中的医保资金可以继承吗?

如果长辈去世,社保卡的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晚辈是可以继承的。

不过,据广州日报曾报道案例,医疗费用报销的资金是发放到社会保障卡对应的银行账户中的,如果该金融账户没有激活,那么钱无法直接取出,只能按照遗产方式处理。

提醒!这6种行为会让社保卡失效!

对于社保卡还有什么疑问,您也可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电话:12333。

湖北电子社保卡来了!

持有社会保障卡的湖北人

就能在手机上签领。

以下让您一图看懂湖北电子社保卡!

除图解中的电子社保卡领取方式外,其他4种领取方式如下:

(1)持有实体社会保障卡的用户下载"鄂汇办"APP,登录"鄂汇办"APP,在"首页"点击"我的电子卡"区域中的"社保卡"图标,进入"我的社保卡"页面;点击"去绑定",进入"领取电子社保卡"页面,APP自动填入用户信息;选中"阅读并同意《电子社保卡用户协议》"点击"下一步",进入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页面,成功后设置6位数字密码,即完成电子社保卡的签领。

(2)"支付宝"APP:登录"支付宝",搜索"城市服务"进入"城市服务·参保地城市"版块,点击"电子社保卡"选项,即可进行电子社保卡的签发。

(3)平安城市一账通:注册并实名登录城市一账通APP,在APP首页"社保服务"页面选择相应城市,首页点击"电子社保卡",进入领取电子社保卡页,展示实名认证信息,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4)农行掌上银行:登录农行掌银,依次点击"全部"-"生活"-"电子社保卡",按照步骤提示进行签领。

赶紧收藏!

背靠大树未必好乘凉,金融壹帐通有本难念的经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一直以来,平安集团就是国内金融大财团的代名词。头顶世界500强的荣耀光环,平安集团也在金融版图的布局上开疆拓土。作为行业独角兽,平安集团的触角也伸向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领域。而金融壹帐通就是该类布局的代表性产品。

近日,金融壹帐通(OCFT.US)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金融壹帐通第二季度总营收保持在25%的增幅,自去年同期的7.74亿元增长至9.68亿元。

不过,与此同时,金融壹帐通也呈现出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数据显示,该季度经营亏损为3.95亿元,较去年同期3.61亿元略有扩大趋势;而且,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也有超过5%的缩减。由此带来的,也是股东净亏损也随之扩大。

据了解,金融壹帐通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其一度也被视为是平安集团由传统金融机构转型新型数据化、科技化金融战略的落地性产品。通过上述营收、利润数据不难看出,即使是背靠金融财团,金融壹帐通的经营也并非顺风顺水,甚至一度陷入连年亏损的尴尬之中,有些尾大不掉,甚至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根基未稳加速快跑,金融壹账通何时“断奶”

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一度被视为是平安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企业之一。因此,也有人将其形容为平安集团的亲儿子。

也正因为如此,金融壹账通始终像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对平安集团的依赖不言而喻。据了解,尽管其营收一直在增长,却因为收入过多依赖平安系而饱受诟病。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2021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及陆金所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1%、64%、56%、63%、65%。由此可见,平安系公司的关联业务,在金融壹账通的营收上甚至超过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以来,金融壹账通连续多年亏损,甚至净亏损已累计超过54亿元。其中,是研发投入、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的高额投入,让其入不敷出。

「于见专栏」注意到,自2017年开始,金融壹账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均超过30%,有些年份甚至逼近40%,时至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36%,研发上的总投入,已经超过38亿元。不过,相比其它同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金融壹账通与之相当。

而导致其长期亏损的,还有其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据了解,自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在此项花销了13.92亿元、16.64亿元和6.84亿元,这远超当期研发费用的支出。

尽管其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专利数量的一定攀升,但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已成为其常态,因此投资者也十分明智。与之对应的,也是金融壹账通的市值一再缩水,股价甚至从上市之初的10美元以上,跌至如今的不足5美元,市值已经腰斩。而与其股价峰值相比,更是跌去了近80%。

据观察,金融壹账通盈利状况不济与市值接连缩水,除了研发、营销、管理等投入过大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尽管金融壹账通亏损连年扩大,但是依然在逆势加大国际化布局。例如,在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壹账通的各项支出依然没有缩减倾向,而是在国际化布局上加速布局。此时,金融壹账通先后选择了印尼、阿布扎比的两个试验性项目落地。其此举也打破了人们对于金融壹账通过往谨慎、保守的固有认知,认为其过于激进。

要知道,彼时国内疫情处于爆发期,国外形势也正在变得严峻。其此时斥巨资远赴中东、印尼设厂,加大投入的必要性有多大?此举也遭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其次,盈利模式遇到瓶颈,转型迫在眉睫。据了解,金融壹账通早期的业务收入,主要分为初装业务、业务发起服务、风险管理服务、运营支持服务、云服务和实施后支持服务。

早期,该类业务的营收贡献甚至一度占比超过70%。不过,随着其业务转型,该部分的业务的收入占比直线下降。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降低至14%。招股书显示,壹账通的主营业务是为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从金融机构的客户数量来说,当时其共有3700多家客户,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主流银行基本被金融壹账通收入囊中。

不过,尽管如此,金融壹账通依然难逃亏损的厄运。对以上业务作简要的说明的话,可以分成两大块——即初装收入和交易运营收入。前者是在前期为客户建设金融平台,后者是平台建成后的日常运营服务。这方面的收入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其也在拓展移动银行业务。

据了解,该业务则因为金融壹账通为金融科技公司,不具备房贷资质,因此只能撮合资金方和借贷需求方,成为以助贷服务为主的平台。然而,助贷业务已经成为金融一账通的沉重包袱。2017-2019年,该部分的营业亏损额有逐年加大趋势。分别为8.90亿元、11.14亿元、17.01亿元。尽管2020年开始,壹账通逐步削弱了助贷业务在其营收贡献中的分量,亏损开始下降。但是其助贷模式能走多远,能赚多少钱还是一个未知数。

「于见专栏」了解到,金融壹账通的“助贷模式”经历的两个阶段,分别是提供担保兜底的撮合模式和引入保险机构为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撮合模式。但是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与风险。

一方面兜底式助贷业务开始仅一年,整体坏账率居高不下,而随着监管部门对担保模式进行尽职,金融一账通也不得不引入保险公司,转向向保险公司收取服务费,实现助贷业务运转。

另一方面,其获客模式也遭遇瓶颈。除了其旗下一款名为壹佳客APP的网络贷款平台,线下中介也是其客户来源之一。不过,这样的模式面临着中介资质难以保证、客户可能被中介误导缴纳“保证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带来品牌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尽管壹账通将兜底风险转移到了保险机构身上,但当整个信用市场出现恶化时,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作为中间环节的壹账通也难以规避金融坏账带来的巨大风险。

此前,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业务因为出现了大幅亏损紧急刹车,其中涉及与玖富数科的未偿费用高达23亿元,而当中的撮合方正是金融壹账通,陷入巨额坏账之中的金融壹账通,自然难以幸免于难,因此转型也成为了其被逼无奈的选择。

高管离职深陷危机、金融壹账通怎么了?

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很多人的神经。金融壹账通连年出现巨额亏损,也让其高管团队变动频繁。去年中,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NYSE:OCFT)在纽交所发布公告称,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邱寒因个人原因辞职。

据了解,邱寒辞职前担任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金融壹账通零售前CEO,其在官网高管排名中仅次于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陈蓉。

其在金融壹账通的高管地位可见一斑。尽管平安一账通对外宣称邱寒女士辞人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但是其高管频繁离职事件的影响却从未间断。

此前,金融壹账通首席风控官高帆、首席战略官戴可相继辞职。今年3月,网上又爆出CFO罗伟杰已经向公司提出离职。通过相关资料了解,邱寒的离职或许早有端倪。2019年11月,邱寒就卸下金融壹账通零售CEO的职位,接替者是孙家春。而已经离职的邱寒与CFO罗伟杰均在四十岁左右,也是彼时金融一账通最年轻的高管。他们的相继离职,对于金融一账通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据了解,在金融一账通进行内部调整后,随之而来将会是公司因成本削减而带来的人员精简。此举也被视为公司支出成本过高,公司经营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因此,缩减编制无疑也是金融一账通断臂求生之举,高管离职带来业绩波动也几乎成了必然。

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司创始团队和早期投资者将迎来解禁期,是高管相继离职的原因之一。不过,金融壹账通尚未盈利赚钱,创始人团队虽然尚且年轻,却几乎都选择了金蝉脱壳。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并不看好金融一账通的未来发展。因此,外界的唱衰也不如道理。此时的金融壹账通,可能也早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失去核心高管团队的金融壹账通,未来也必然面临凶险。

结语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金融壹账通背靠的平安集团,毫无疑问是一颗大树,但是由于金融壹账通自创立以来,金融壹账通一直没有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而兜兜转转。虽然其早年借助平台集团这个大财团、借助二级资本市场,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但是至今,其依然没有向投资者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逐年的亏损,也像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带来的风险恐怕也是无法估量的。或许,金融壹账通扭转乾坤的金钥匙在于,跑通模式,建立更加健康的财务模型。从这个角度分析,金融壹账通节衣缩食、精兵简政的策略,不失为是短期的一条道路。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其保守与谨慎,而错失新时代更多的机遇。

可以预见,几经转型的金融壹账通,倘若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在平安集团的资源赋能与持续输血之下,找到一条独立自主、快速前进的方向,“断奶”与发展壮大也指日可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