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占比55.9%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挑大梁”
8月18日,平安银行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并召开业绩发布会。作为第一家“交卷”的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平安银行继续巩固零售特色,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零售业务贡献最大
目前,零售业务依然是对平安银行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4.02亿元,同比增长4.4%,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5.9%;零售业务净利润110.65亿元,同比下降5.6%。
对于零售业务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平安银行表示,是该行加大了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所致。年初以来,受国内疫情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受到一定冲击,导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
从分项上看,私行财富方面,6月末,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基础零售方面,2022年6月末,该行零售客户数1.2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2%;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4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6.6%,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4839.0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3%。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平安银行银保业务正成为该行大财富管理战略落地的重要增长引擎。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代理保险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6.3%;非保险营业收入已占银保业务新队伍整体营业收入约五成。
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介绍,上半年,该行开始布局零售“五位一体”新模式,已经显示出吸引人的成果。这一模式包含了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综合化银行,能够通过科技手段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触达更多长尾客户,节约经营成本。“随着‘五位一体’模式全面落地,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谢永林表示。
房地产业务坚持贷管并重
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平安银行不良资产整体可控,风险抵补水平进一步增强。
半年报数据显示,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2%,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90.06%,较上年末上升1.64个百分点;核销贷款294.02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34.8%。
资本充足率方面,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3%、10.39%及13.0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7、0.17、0.25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年报中,平安银行特别对该行房地产风险敞口做了分析。半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该行实有及或有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3413.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4亿元;该行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1091.5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5.33亿元。2022年6月末,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0.77%,较上年末增长0.55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后续,平安银行将切实做好房地产贷款均衡有序投放,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开发及运营、符合政策导向的房地产项目并购。同时,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控,坚持贷管并重,在坚持“选好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管好项目”。
民企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等方面,上半年平安银行表现得可圈可点。
半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之比达7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7%,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4.0%。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96万户,贷款余额4273.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新市民无疑是今年金融领域的热点。“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不能把服务好新市民看作一种负担,而是一个新的课程、新的蓝海。”谢永林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新市民群体由于工作稳定性弱、征信不完善、社保参与率低等原因,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比较少。为解决新市民融资难问题,平安银行综合运用多维度数据优化风险模型,为征信空白的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发挥科技能力,运用远程查勘、在线办理押品等数字化手段,让异地工作或经商的客群更方便地通过抵质押老家物业,获得融资支持。
“我们要利用‘五位一体’新模式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让我们的服务既能体现社会效益,又能体现商业效益。”谢永林说。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上半年净利润罕见下降5.6%,管理层回应股价低迷、降薪等问题
央广网8月19日北京消息(记者金龙)8月18日,平安银行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一季度净利128.5亿元,据此计算,二季度净利92.38亿元,环比下降28%。
(平安银行2022上半年营收和利润表现,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下滑也引发关注。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净利润110.65亿元,同比下降5.6%。上半年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不含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36.89亿元,同比下降17.0%。
8月18日,平安银行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公司高管集体出席回应了股价低迷、零售条线降薪等热点问题。
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5.6%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约为5.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同时,上半年,该行的营业收入达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今年上半年,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514.02亿元,同比增长4.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6%达110.65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其零售业务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9%、46.3%,其中净利润增速接近52%。
(平安银行2022年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和利润规模,截图自平安银行半年报公告)
此外,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在全部营收、利润中的占比也出现了显着下降。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收入在全部营收中占比55.9%,净利润占比为50.1%,同比降幅分别为2.2和16.6个百分点。而在去年同期、去年底,其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为58.1%、58%,净利润总额占比则为66.7%、59.2%。
“年初以来受国内疫情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及零售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冲击,本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本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但凭借近年积累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总体经营保持稳健。”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解释到。
上半年,平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同比下降7.7%,达160.62亿元。财富管理手续费方面,2022年上半年,平安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不含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36.89亿元,同比下降17.0%,公司解释称因主动压降非标类产品规模及证券市场波动导致的基金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时,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收入16.83亿元,也同比下降29.3%。
资产不良率与逾期贷款占比方面,平安银行二季度末的不良率1.02%与上年末持平,然而其逾期贷款占比指标却有升有降,其中上半年逾期贷款占比1.46%,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占比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分别为0.90%和0.7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03和0.01个百分点。此外,2022年上半年,平安计提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298.31亿元。2022年6月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950.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上半年,该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34.8%。
高管回应股价低迷、零售线降薪问题
近日平安银行“零售条线递延奖金调降40%”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在18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业绩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与去年既定的目标有差距,因此按照绩效考核规则,对预发奖金进行了打折,不是降薪。
蔡新发进一步表示,我们对绩效考核运行规则也做了反省和批评,没有根据今年宏观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6、7月贷款业务已经在恢复,比前几个月好很多,业绩改善后,下个季度员工就不用太担心薪酬了。”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对此补充说,平安的绩效文化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预发奖金就会减少。今年没有考虑突发情况,没有及时根据变化调整目标。接下来会按照经营目标变化调整预发奖金。
自2021年5月中下旬开始,平安银行股价一路下跌,股价已从最高的每股25.16元跌到至12元附近,累计跌幅超5成。对于股价表现低迷的情况,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周强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股价处在相对低位。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没有办法左右,也没办法预设,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表示,作为强周期的股票,今年上半年银行股包括整个金融地产板块的表现都相对低迷但板块之间的景气度和市场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地轮换。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困难是短期的,是暂时的,相信市场也最终会认识到公司的价值。
截至8月18日收盘,平安银行报12.25元/股,总市值2397亿元,相比去年5月股价高点已经跌去超50%。
零售转型满五年 平安银行交出怎样的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侯潇怡深圳报道2022年3月9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也是银行业交出的首份年度成绩单。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02%;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87.02个百分点至288.42%,多项核心指标整体向好。
纵观2021年金融市场,房地产企业较为集中的风险出清对银行乃至金融行业的资产质量形成冲击,银行的涉房资产质量亦受市场关注。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讲“房地产风险管理”,主动晒出房地产业务风险敞口。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3410.89亿元,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889.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60亿元,占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9.4%,较上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1206.86亿元。
从其房地产业务资产质量来看,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0.22%,较上年末基本持平,低于该行企业贷款不良率0.49个百分点。在发布会上多位投资人代表表示,其对房地产风险的把控超出市场预期。
而在年报释出的多重利好因素下,截至3月10日收盘,平安银行(000001.SZ)股价报14.57元,较前日上涨5.27%。
零售转型满五年平安银行成长几何?自2016年10月,平安银行全面启动零售转型,距今刚好是第一个五年收官之际。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今年的年报致辞也以“惟信笃行、焕新未来——平安银行转型五周年记”为题,指出回顾过去五年,平安银行在发生着一些深层次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平安银行2016年-2021年6年间年报中核心指标的变化,不难发现,自2016年年底开启零售转型,平安银行5年来资产规模增长近2万亿,增幅达66.6%;营收和净利润也都实现了约60%的增幅。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5年来的改善也十分明显,不良率从2016年的1.74%大幅减少至1.02%,拨备覆盖率则从155.34%提升至288.42%,可以说为平安银行未来五年寻求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对公零售分部的营收和利润贡献来看,2016年末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30.59%和64.39%,而利润贡献占比分别为41.22%和50.53%;在零售转型开启一年后,2017年底零售和对公的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44.14%和51.13%,利润贡献占比则分别为67.62%和28.36%。不难发现,在零售转型一年后,对公、零售四六开的目标就已初步实现。在接下来的四年,零售业务持续发力,其利润贡献一度超过70%。直至2020年,在主动压降对公为零售业务快速发展换得时间和空间后,平安银行宣布重启对公,零售对公接近7比3的局面得以改变。
近两年,对公持续发力并获得快速成长,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零售对公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58%和36.3%,利润贡献占比分别为59.2%和20.1%。可以说现在的平安银行在业绩贡献、资源配比上,已经形成了大对公、大零售“四六开”的动态均衡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6年数据发现,在平安银行开启零售转型的最初3年,在资产的快速扩张下,负债成本也随之出现明显上升。2016年底其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91%,在2017年则上升至1.98%,在2019年则达到近年来的高位2.46%。随着零售转型第一个三年初见成效,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平安银行在2020年提出要重塑资产负债表,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2020年的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至2.23%,2021年进一步下降19个至2.04%,其中,存款结构持续改善发挥效用,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同比增长18.8%。
从净息差层面看,平安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资产端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并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导致净息差小幅收窄,为2.79%,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此外,在零售信贷投放的持续快速增长下,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一直被市场所关注。从近6年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2019年平安银行在成功发行260亿元可转债后核心一级资本得到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回升至9%以上外,平安银行近3年的核心一级资本一直处于被消耗的趋势中,虽然距离7.5%的红线尚有空间,但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对此,平安银行一直持续推进双轻战略,加之平安银行近两年净利润的持续释放,管理层在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中长期面临一定的压力,但短期看内生资本的补充完全可以满足公司正常业务发展。
新五年明确第二增长曲线在五年零售转型交出一份令市场较为满意的成绩单后,平安银行紧接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2021的高增长下,对2022年的营收依然充满信心,核心原因是各业务板块的增长点都十分明确。
零售层面来看,平安银行的升级战略是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模式,在新模式的改造下,各大业务板块的发展动能强劲。
以信用卡为例,2021年信用卡业务增速已经逐步恢复,而在2022年前两个月,信用卡营收增速已经恢复到20%。此外,银保改革成果显著,新组建的“三高”队伍产能是传统队伍2倍以上。另一方面,银保产品和系统升级也驱动传统队伍产能提升,从2022开门红情况看,“开门红”期间的银保综收同比增长30%。
谢永林还指出,在银保改革下,财富管理未来可期。新银保队伍定位是一支懂保险的财富管理队伍,能够快速补充平安银行财富管理的力量。同时通过银保产品体系的全面升级,加之将平安集团两轮驱动中的医疗健康协同到综合金融中,财富管理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动能。
在对公层面,对公重启一段时间以来成绩显然。目前已明确两大赛道,一是科技赋能的交易银行,其中重点是供应链金融。2021年全年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达一万亿,同比增长34%,星云物联网平台进入的设备超过1100万台,支持融资发生额超过3000亿。对公用户数超过800万,平安银行正逐步把用户转变成客户,客户基础不断积淀中。二是综合金融赋能的复杂投融机遇。
在资金同业层面,平安的思路是开放赋能,大家都知道,通过将这支国际领先水平队伍,七年来在债券市场积累的做市能力、交易能力、销售能力赋能给其他金融机构,帮助他们盘活资源,提升收益。对于平安银行来说,也可以与其他条线协同,创新更多的业务模式,实现更大的规模综收。
谢永林指出,加之较为扎实的资产质量作为发展的底力和信心,管理层整体对平安银行未来营收增长保持信心。
集团与银行关系新定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市场的印象中,平安银行在零售转型初期,其成长性的逻辑常被视为依靠平安集团,但随着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深入,与业绩的持续提振,平安银行与平安集团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谢永林在总结平安银行与平安集团在新阶段的关系时给出了十六个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抱成一团、服务市场。
他具体阐述指出,目前平安集团有三个运行的专业委员会,其中两个放在银行,分别是个金会和团金会。银行与个金会、团金会之间的发展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的底层是账户、客户、数据。从管理者的层面来说,抓个金会其实是有一个更好的抓手来搞好银行业务。
第二,直到今天,综合金融仍然是平安银行差异化的核心优势。从数据就可以看到,虽然寿险近几年面临行业调整,队伍有所萎缩,但在零售业务上,综合金融在新增客户、规模等指标上的占比超过50%,且同比还在高速增长。平安集团金融客户2.3亿,银行与集团重合客户还不到7000万,还有1.6亿客户待慢慢转化,空间很大。
第三,继续坚持综合金融这个核心优势外,打法要持续升级,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未来也还有很大空间。银行并非简单的背靠集团、做强自己,而是与集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抱成一团,服务实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