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秒放款”,往往是骗局的开始
对于急需用钱的人而言
贷款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步骤繁琐
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审核...
网络贷款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但这往往是骗局的开始。。。
李先生因急需资金周转,添加了一陌生男子的微信,对方自称某贷款公司信贷专员,公司办理贷款“利息低、无抵押、秒放款”。贷款条件合适,李先生一听便心动了。
随即,李先生根据“信贷专员”发来的链接下载安装了网贷APP、填写了个人信息,并提交了50000元的贷款申请。很快,李先生看到APP内余额显示50000元。
做完这一切,正当李先生准备提现之际,“信贷专员”称,需要交纳880元会员费,方可提现。李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向对方提供卡号转账880元后,操作提现却仍然显示操作失败。
提现再次失败,“信贷专员”又称,李先生的银行卡号和个人信息输入有误,导致账号被冻结,需要联系“部门经理”才能解决。于是李先生连忙按照吩咐,联系上了“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称,账户解冻需要交纳15000元保证金,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个人征信。此时的李先生虽心生疑惑,但还是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15000元。
李先生转账后,提现再次失败了。对此,“部门经理”又以贷款资质有问题、贷款银行审批困难等理由,要求李先生继续转账刷流水,以证明李先生具备还款能力,还称刷流水的钱款连同批下来的贷款一起打入李先生账户。
随后,李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先后转账了17万余元。几天后,贷款仍然无法提现,李先生再次与“客服”联系时,发现微信已被拉黑,遂李先生才意识到被骗。
网络贷款诈骗的套路
想要防范网络贷款诈骗,我们就得先了解什么是网络贷款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是指骗子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如“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名义,吸引被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激活费”、“保证金”、“验证费”等名义连番轰炸,收取费用。
一旦被害人转账汇款,骗子早就将被害人拉黑跑路了,被害人不仅一分钱都没有贷到,存款也没了。
网络贷款套路分析
01、陌生人添加好友
需谨慎!
部分居民在网络上浏览贷款信息后,就会有陌生人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添加好友。
02、下载APP填信息
要当心!
在加上好友后,已经慢慢落入骗子的圈套,骗子通过聊天了解被害人的需求后,以“秒到账”、“无利息”等幌子向被害人推荐APP或者发送链接,并让被害人在他的指导下填写各项基本信息。
03、先缴费然后放款
定有诈!
骗子利用被害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以放款需要“手续费”、“押金”等名义,诱导被害人先缴纳一定额度的费用。为了快速拿到贷款的被害人会放下戒心,跟着骗子的指引走。
04、想放款继续交钱
不靠谱!
等被害人准备提现时却发现仍不成功,骗子继续以“信用不良”需要交“保险费”等名义让其再交钱,为了贷款,被害人可能会继续交钱,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骗子早已拿钱跑路了。
防骗提醒
⭐通过聊天软件向你推荐网络贷款的,涉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者银行卡密码的均是诈骗。
⭐任何网络贷款,放款前以缴纳各种费用,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好友、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来源: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责任编辑:陶小艾
微信聊天就给您能放款 银行人告诉您这是诈骗
近日,客户金先生急匆匆来到民生银行银川某支行,告知工作人员自己通过微信聊天便获批了数万元的贷款额度,线上签署合同后资金即可到账。
客户经理张夏得知情况,仔细审阅了客户所说的客服信息、聊天记录和贷款申请流程,敏锐的发现对方提供的服务信息、合同资料均为伪造,聊天内容也存在刻意的诱导。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对方通过聊天博得客户信任,获知客户资金需求,进而逐步诱导并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自己着急用钱,经别人介绍便加到一微信群,客服人员很是热情,又展示了资质信息,介绍只需身份证和银行卡影像就能申请贷款。看着群里其他人都在签合同,还晒出资金到账的截图,我也想着试一试!”
张夏将这起电诈案件的经过做了完整梳理,形成风险防范提示卡,向来往的客户和身边的同事做金融知识宣传,与大家一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资金安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防不胜防,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百出。民生银行银川分行提示您:谨防电信网络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有资金需求,请在官方渠道办理或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收到的短信要核实是否真实,需要打开的网站链接要核实是否为官方渠道,对方索要个人信息要谨慎再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关于互联网信用贷,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11月17日,北京金融法院司法指导中心推出的公益普法节目——“融小法·呵护碎银双月谈”邀请了法官和专家一起为广大网友解读互联网信用贷相关问题。
信用贷款指的是凭借个人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需提供担保,仅凭借个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信用贷款的业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公司、电子金融机构办理。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放款速度快、额度灵活、周期较短。影响贷款额度、利率的因素与个人的工作、收入、固定资产、信用记录等有关。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街法庭庭长杨成龙表示,信用贷款不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质押物等担保,仅以借款人个人信用作为还款保证。贷款机构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审核是否严谨,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法通过担保物变现偿还借款等因素,均使互联网信用贷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司法实践当中这类纠纷的争议焦点往往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贷款合同是否是本人签署,是否为本人真实意思表示。涉及法律规定主要是民法典中关于意思表示、合同订立的有关条款。比如143条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要求。合同编当中关于邀约、承诺的规定;二是,合同约定的利息、罚息、违约金等与实际履行的情况是否一致,以及实际利率标准是否超过法定上限的问题,是否存在通过收取保证金、手续费等方式变相收取利息的问题。”杨成龙介绍说。
同时,他提醒消费者注意相关法律法规:“一是,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利息等费用总计不得超过年利率24%的规定;二是,2019年印发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管理费等为名变相收取利息的规定;三是,实践中还存在欠款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方面的争议。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主要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进行认定。简单说,需要把握是否‘共债共签’(真实共签或事后追认);或用于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支出。超出必要合理范围的,债权人应承担举证责任。”
互联网信用贷款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信贷业务,这一业务的发展最大优势在于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从而使得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风险评估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认为,互联网金融涉及到个人信息,都是敏感信息范围,通俗点讲,就是关系到老百姓身家性命的那些信息。“比如,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还有些会读取我们的通讯录信息,聊天记录内容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被坏人获取,最严重的后果,是我们的金融账户就不再安全,坏人可以通过撞库、验证码等方式拿到我们账户的钥匙,甚至可以把这些信息卖给别的坏人,对我们进行精准诈骗,或者对我们的家人朋友进行精准诈骗,再或者给我们发送骚扰信息,广告信息等等。”朱巍说。
杨成龙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警惕性,不要点击陌生链接,避免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被盗。
申请互联网信用贷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朱巍认为:“首先,不要看宣传,那些所谓零利息、身份证办理、不查征信、无抵押、五分钟放款等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消费者真正去办理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管理费、信息费、获取的个人信息范围、催收手段、砍头息等,在不正规的平台上都会广泛存在。其次,要看是否有金融资质,是不是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备案。再次,看看营业范围,那种全国做的网贷存在巨大隐患,因为信用借款等大都是属地经营。最后,还要看看利率多少,宣传过低的利率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很可能存在管理费、中介费等不透明费用,大家还是不要相信。此外,尽量不要超前消费,年轻人要树立正确消费观,那种透支行为,透支信用卡,靠网贷周转的生活方式,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一旦出现互联网信用贷纠纷,金融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杨成龙法官提示各位网友,发生互联网贷款纠纷时需要保留的重要证据通常有:1.贷款合同。用于证明借款人与贷款平台双方之间何时、通过何种方式、如何建立贷款合同关系,以及证明双方对本金、利息、罚息、违约金等潜在争议焦点如何进行约定。2.放款记录。证明平台何时、通过何种渠道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以及实际发放的贷款数额。3.还款记录。证明借款人何时、通过何种方式还款,以及是否按约还款。4.与平台客服或贷款机构工作人员沟通过程的微信、邮件等记录,证明发生争议或遇到问题时双方的沟通情况。
“因互联网贷款均在互联网平台办理,证据通常留存于线上平台、网站等,而借款人事后想要调取这些平台证据往往存在困难,建议借款人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提高留存证据的意识,及时通过截屏、录屏、录音录像等方式保存好证据。”杨成龙提醒大家。
来源:人民法院报
流程编辑: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