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手机贷款保险吗

本文目录

重庆57家银行住房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部分银行可手机办理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11月24日深夜在其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为切实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帮助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渡过难关,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的《重庆市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明白卡》显示,共有57家银行可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部分银行可通过手机APP一键办理。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称,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该营管部对重庆市有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5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办理条件、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理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了“重庆市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明白卡”,并予以发布。

澎湃新闻注意到,能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等。

办理条件基本是: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的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及其配偶、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

办理个人住房延期还本付息的资料,一般需要被封控、隔离、居家的相关证明,或收入下降的证明。

办理流程上,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重庆分行、广发银行重庆分行、重庆南岸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办理。其他银行需要线下申请办理,确实不能线下办理的,可通过联系客户经理申请办理。上述《明白卡》中,多家银行在联系方式一栏中留有客户经理的手机号码。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消息虽在11月24日深夜10点29分发布,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10万+。重庆渝北区一位市民得知住房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的消息后说:“如果真能延期还款付息还是去办理下,毕竟每个月要还七八千的房贷。”

多家银行客户经理11月25日告诉澎湃新闻,当天咨询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比较多,市民对该政策的发布都挺支持的。

防范电信诈骗丨小心网络贷款让你“越贷越穷”!

对于急需用钱的人而言

贷款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步骤繁琐

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审核...

网络贷款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但这往往是骗局的开始

很容易掉入骗子的陷阱!

真实案例一

因贷款需求被骗

今年10月份,我市居民刘女士因为生意资金周转,想在网上贷点款,解燃眉之急,于是就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和手机网页里搜索各种贷款软件和贷款网站,找到一个名为“顺意贷”的APP,刘女士欲把贷款提现时,APP显示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联系客服处理。于是刘女士就联系APP上的在线客服,在线客服称刘女士在提现的时候把银行卡卡号输入错误了一位数,导致提现失败,系统认为刘女士存有骗贷的风险,需要刘女士交纳贷款金额的30%作为解冻资金才可以解冻,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由于刘女士急于用钱,没想太多就给在线客服指定的银行账户开始转钱,转过一笔后,对方称转的太快,需要等5-10分钟才能提现。由于操作过快原因,导致贷款再次冻结,对方以这种理由先后让刘女士给对方转了5笔,共计4.5万元。刘女士手头没钱便向亲友借钱给对方,亲友提醒刘女士可能上当,刘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遂报警。

真实案例二

因贷款电话或短信被骗

今年8月,我市居民王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电话中一男子自称是上海汇丰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王女士是否需要办理银行的网络贷款业务,如果需要可留下微信号添加好友进一步了解贷款业务。王女士老家盖房子需要用钱,便添加对方微信好友,添加后对方给王女士发了一个客服微信二维码让扫码联系客服。王女士便通过扫码联系上客服后,对方要求其通过一网址链接下载名为“汇丰”的APP,王女士下载后,便在该APP上申请5万元贷款,在签署电子贷款合同时,客服以贷款合同要求核实王女士还款能力为由,让王女士通过自己支付宝借呗向自己名下银行卡提现2万元,客服称王女士具备还款能力,但是还需要验证王女士还款资质,需要王女士把提现的2万元转入验资账户,并声称2万元可随贷款一同发放。于是王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把2万元转入客服提供的验资账户。客服称验资过程需要8-10分钟,请王女士10分钟后与客服联系。10分钟后王女士再次联系客服时,发现对方已将王女士微信好友拉黑,王女士在APP上也无法实现贷款提现操作,感觉被骗的王女士迅速拨打110报警。

贷款诈骗常见诈骗手法

1、受害人有贷款需求,在网页中搜索“贷款”等关键字或看到有关“贷款广告”,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申请贷款或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申请的贷款通过审核。在互加社交软件后,犯罪嫌疑人称申请贷款的条件尚不够,编造“需核实还款能力”、先要缴纳“保证金”、提供“银行交易流水明细”,诱骗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要求受害人提供收款银行卡号并在内存入资金作为“贷款保证金”,以放款需“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受害人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受害人卡内资金转走。

2、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受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受害人需贷款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受害人“借款合同”填写,并编造贷款需先支付所谓的“贷款包装费”、“核实还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还款的本金及利息等为由,诱骗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账户转款或通过第三方软件扫码支付骗取钱款。

3、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受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受害人需贷款时,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受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并编造需要支付“贷款保证金”、提供“银行交易流水明细”等,核实还款能力后才能通过审核,诱骗受害人转款给犯罪嫌疑人。

贷款诈骗犯罪嫌疑人作案实施要素分析

1、犯罪嫌疑人利用了一部分人征信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的心理,释放低利息或无息贷款、资金快速到账等诱饵来吸引急需用钱的受害人。

2、犯罪嫌疑人会在网络上制作虚假贷款公司页面,或在社交软件群中投放大量“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快速放款”的广告,并预留联系方式,等待受害人上钩。

3、犯罪嫌疑人诱骗受害人登陆事先伪造的贷款公司页面,或登陆正规贷款公司页面,并伪造“贷款合同”、“法人资质”、“公司执照”等,制造正规贷款公司的假象。

4、犯罪嫌疑人编造贷款流程,要求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此搜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

5、犯罪嫌疑人以“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包装费”或以“审核还款能力”等借口,诱骗受害人通过银行卡、第三方软件转款。

警方提醒

1、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群等形式的贷款广告。

2、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打电话到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看这家公司是否注册过。

3、即使贷款人在网上看到了贷款广告,也需要到线下的门店进行证实。在申请之前可以旁敲侧击的询问是否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固定的办公场所。

4、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因此要去了解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贷款诈骗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5、强化自我的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给贷款平台。

文/徐猛翔

来源:平安平顶山

诱导“保单贷款”买新保险、现金还款不记账…险企“保单质押贷款”纠纷多

谈及贷款,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银行贷款、抵押房子、信用卡、“花呗”、“白条”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保单质押贷款”成为一些投保人解燃眉之急的选择。

具有现金价值的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养老保险等可用来保单质押贷款,按照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获得资金。保单质押贷款在资质审核、放款流程、资金额度、还款期限、贷后管理等方面本有严格的监管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寿险公司保户质押贷款金额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上涨。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人寿保户质押贷款金额为2454.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92%;同期,中国太保保户质押贷款金额为686.7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58%;新华保险保户质押贷款金额为422.2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近3.5%。

随着“保单质押贷款”数量增多,此类贷款引发的纠纷也日益显现。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包括北京金融法院,一些其他省市法院及地方银保监监管机构等纷纷发布提示或建议,提示注意风险。

什么是保单质押贷款?

部分人身险保单因为具有现金价值,投保人可将所持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获得资金。

依据2016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保险公司提供保单贷款服务的,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保单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例如一份现金价值10万元的保单,理论上最高可以贷款8万元。

根据2020年发布的《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清偿贷款本息;规定投保人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将所借款项用于房地产和股票投资,不得用于购买非法金融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不得用于未上市股权投资。

应该说“保单质押贷款”实际上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保单增值服务,“融资”属性并不鲜明。保单质押贷款是保险公司基于“现金价值”提供的服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向投保人提供增值服务,满足正常的短期资金需求(通常6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销售人员以“盘活现金流可购买高额理财产品”“贷款利率低”“无风险”等话术营销人身险产品,作为投保人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综合考量是否需要保单质押贷款。一方面,保单质押贷款是贷款的一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还本付息。投保人应结合当前利率水平自行判断,保单贷款成本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不能将保单贷款当作“无本万利”的“资金周转神器”。

另一方面,人身险保单是长期缴费产品,保单质押贷款只是根据保单现金价值短期释放现金流。投保人要综合考虑现金流是否稳定充足,切不可错配期限,否则可能面临既要还贷款又要交保费的窘境。

北京金融法院:“保单质押贷款”存在四大问题

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发布《保险类纠纷审判白皮书》,通报从2020年3月18日至2022年11月4日期间共受理保险类纠纷案件677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7.75%,标的总额达11.73多亿元,涉及保险公司共计41家。从数据来看,平均每一案件涉及金额高达173万元。

北京金融法院白皮书中提醒,经过对案件梳理发现“保单质押贷款”存在四大问题。问题一是保单质押贷款登记流于形式,这给贷款人造成很大困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寿保险中保单质押贷款问题的批复》(银复[1998]194号)的规定,保险公司要建立相应的业务规章,设立“保单质押贷款登记簿”,逐笔登记贷款的保单号、保单现金价值、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注销情况等内容对实行保单质押贷款的保单,保险公司要在每个月末打印保单质押贷款情况报表,内容包括当月末保单现金价值以及未偿还保单贷款本息和等项目,以备中国人民银行检查。

例如,在李某某与某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保险公司因未能提交相关的“保单质押贷款登记簿”,而未能对还款注销情况予以清晰反映。

问题二是保单质押贷款还款记录保管不全,针对现金还款等没有明确记录。保单质押贷款还款情况应当明确具体,包括现金与非现金还款方式。例如,李某某与某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中,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可以现金方式还款,但保险公司仅提供《业务系统非现金收费日清单》、刷卡凭条3张、客户联络系统截屏以证明保单质押人仅以非现金方式偿还借款利息,并未涵盖针对所有还款方式的记录。

三是保单质押贷款催收工作疏于管理,甚至有些公司没有到期还款短信。如李某某与某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中,保险公司对于保单质押贷款仅以短信方式进行催收,且并未明确列明具体保单名称、欠款金额、欠款时间等,并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管理制度,由此可能造成财务收益风险,造成呆坏账的产生。

在某人身险公司的官微上,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该公司发布的“风险提示”要求贷款人注意“公司无到期还款提醒,建议贷款时就算好还息日,设几个提醒,以免超期。”

四是对于保单质押贷款是否收取保单原件的做法并不统一。从现有实践做法看,在保单质押贷款中,保险公司对于是否收取投保人保单原件的做法并不统一。保险公司未明确保单质押贷款流程,一旦产生纠纷,极易造成举证不能的后果,导致案件查明困难。

北京金融法院建议,规范保单质押贷款流程,制定相应规范性文件;提高对客户保单质押贷款后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保单质押贷款催收中明确具体保单名称、欠款金额、欠款时间、还款方式等催款内容;完善保单质押贷款还款记录管理,确保对客户多种还款方式记录的完整性。

北京金融法院还指出,保单质押贷款还款较为灵活,应当根据保单质押贷款的具体情形,将客户多种还款情形及时全面地记录在案,防止出现客户与保险公司因是否还款产生不必要的争议,有条件的可以在还款处设立相关监控录像设备。

银保监会曾专项治理“冒用投保人名义办理保单质押贷款”问题

2021年4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人身保险市场乱象治理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围绕销售行为、人员管理、数据真实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重点风险进行一次专项治理。

其中提到,“是否存在通过保单贷款、部分领取、减少保额等方式变相改变保险期间、变相提高或降低产品现金价值、变相突破监管规定;是否存在冒用投保人名义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侵占保单贷款资金或办理退保业务、侵占保单现金价值;从业人员挪用、侵占保费或保险金。”

法院曝光典型案例:诱骗老年人可获高额利息贷款到账后即转走被挥霍一空

今年10月,西安中院曝光一起典型案例,2022年,年逾七旬的黄女士,被某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李某某等人“忽悠”,声称其为公司养老保险VIP客户,可参与该公司与银行开展的一个保单质押保险优惠活动,可赠送小礼品并可以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

李某某利用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身份接近并取得老年保险客户的信任,诱骗老年人以个人保单担保借款,谎称将钱款存入虚拟的“万能账户”可获取高额利息,但实际上贷款8万元到账后即将钱款转入被告人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挥霍。直到被出借方找上门所要还款,黄女士才知道上当了。

霍女士报警后,警方查明李某某等8人已经诈骗4位年龄在70岁以上老人,诈骗金额40多万元。法院审理后,被告人李某某以诈骗罪判处5年又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对其余7名也分别作出了相应的判罚。

西安中院的法官提醒,老年人不要贪图小利,提高识骗防骗能力,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和重要证件交给其他人,更不要让他人脱离视线在自己手机上直接操作,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被曝光案例:警惕“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活动

在“代理退保”黑产日益猖獗的背景下,出现一种新型的“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骗局。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诱导保单持有人声称能帮其全额退保,随后利用保单贷款套取资金,谎称是第一笔退保金,骗取消费者信任,进而再收取所谓“代理退保手续费”后立即失联。这样的诈骗行为下,消费者非但拿不到退保金,事后还要自己偿还保单贷款。

广西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警惕“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活动的风险提示,详细揭示了“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的基本特征;山西监管局发布了关于防范不法人员诱导投保人保单贷款、部分领取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黑龙江监管局发布了谨慎办理保单贷款、警惕“高收益”骗局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蔺丽爽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