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手机贷款逾期费用

本文目录

信用卡、房贷逾期了?两三千元帮你“洗白”征信!这类明码标价的宣传能不能信?律师:当心诈骗

每经记者:宋戈每经实习记者:赵景致每经编辑:陈旭

“信用卡逾期、网贷逾期、房贷逾期……征信逾期不可怕,修复征信获新生”——看到这样的广告,你会不会觉得有些眼熟呢?

图片来源:记者截图

近年来,个人信用报告俨然已成为居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失信,可能会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不仅日常办理房贷、车贷、信用卡等业务会困难重重,轻则贷款利率上浮,重则无法办理业务,甚至在严重失信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求职、就业,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

正因为信用如此重要,即使在监管机构明确征信修复不可行、征信修复违法的情况下,依然有个人或企业试图混淆“信用修复”和“征信修复”的概念,对外声称能“洗白征信”,实质是为了谋求修复费等相关利益。

征信真的能修改甚至洗白吗?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非法集资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曾杰表示,这类行为是违法的,这项服务也根本不应该存在。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某社交平台发现,尽管“征信修复”之类字眼不能以文字形式在该平台显示,但依旧难以挡住此类信息的传播——要么是红底白字的图片,要么是入群二维码,更有甚者还将联系方式放在游戏角色图上,传播方式花样百出,无孔不入。

这到底是部分失信金融消费者的“福音”,还是巨大的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2600块钱就能摆脱征信逾期?陈冬(化名)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显得特别激动,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征信报告上有逾期记录。

“以前我开了很多信用卡和借贷,到后面想还都还不了,我也不愿意当‘老赖’,更不能因为这逾期,把我的未来给毁了吧。”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陈冬反复强调自己是“无心之失”。而他找到记者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打听网上的征信修复广告是不是真的。

这会是真的吗?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日前,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那么,如果有人表示征信能修复,不过改一条要花2000多元,你敢信吗?近日,记者通过社交平台加入一个群聊,就有人在群里表示可以修复征信。

“能修复逾期。”当记者以客户身份进行询问时,王某这样表示。

据了解,王某自称是一名征信修复中介,平时四处打广告,招揽征信有瑕疵的人,并将他们介绍给能提供信用修复服务的“专业人士”。

具体能修复到什么程度呢?王某告诉记者,修复完之后,逾期记录就没有了。“你征信‘洗’回来,我们还能配合你做个车贷、信贷之类的,能进行正常的银行贷款。”王某说。

当聊到价格时,王某告诉记者,“反正挺贵的,3000元修复一条。”

当记者表示价格太高以后,王某就答复说可以降价400元,“2600一条,先付费。你要是担心,我把我支付宝给你,没修复成功退给你。不管逾期多久,都是一条2600,最快一个月修复。”

面对如何修复的问题?王某故作高深,不愿多说,但透露需要打印近期的明细征信报告,描述一下具体的逾期原因,“然后就是我们跟那边谈。”

声称能修复征信的人员,到底如何才能进行所谓的修复呢?在中国裁判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中,便可直观地看到这些“手段”。

朱某曾经营一家汽车贸易公司,因工作原因他发现许多客户因征信不良而无法贷款,于是就萌生为客户“修复”征信并由此牟利的想法。

在自学征信方面的知识后,朱某为打消客户的顾虑,以所经营的汽车贸易公司名义,对外承接征信修复业务。

2019年5月起,朱某在明知自己没有能力修复征信的情况下,为达到骗取客户钱财的目的,在微信朋友圈广发信息,谎称只要客户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身份证复印件、新办理的实名制电话卡等材料,在缴纳所谓的修复费用后,就可以在半个月至3个月不等的时间内进行修复,修复不成功可以退钱,但实际上,如果客户要求退钱,朱某总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在接到客户委托修复的请求后,朱某一般会用客户提供的手机卡,以客户名义给贷款逾期的银行客服打电话,编造客户陷入传销组织、失去人身自由等无法及时还款的理由,之后再要求客户以自己编造的理由去银行提交个人征信异议申诉报告。有些客户缴纳费用后,朱某甚至没有做任何事情。

判决书显示,2019年6月份至11月份期间,本案10位被害人共被骗取所谓的修复费用12.6万元。法院也以诈骗罪对朱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修复征信”竟然无需签订任何协议,“要的就是信任。”王某对记者表示。这也导致相关的嫌疑人拿钱跑路现象屡见不鲜。

除个人外,还有一些小公司同样号称能帮助个人和企业修复征信,这些公司不但有“营业执照”,还表示可以和消费者签订合同,那么对这样的公司,可以选择相信他们吗?

“征信修复合同”名不副实在记者对多个平台发布的“征信修复”广告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一些小公司声称能够以签合同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征信修复。

“您提供我们这边需要的资料,公司有专门的法务团队,去跟银行那边沟通处理,基本上能给你都处理掉。”陕西某咨询公司业务员告诉记者。

“费用的话就是2000元一条,得先付一部分定金,同时把征信报告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快递发过来。先发过来,再确定定金,我这边再给你传一个合同过去。修复下来,全程3个月以内。”

通过该人员给记者发来的营业执照可以看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明确有“个人信用修复服务”这一项。这是否说明所谓的征信修复业务是合法的呢?

图片来源:记者截图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个人信用修复业务”并不等同于“个人征信修复业务”。

去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信用修复”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应用领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非金融征信。换句话说,这里的信用修复,并非个人或企业在银行的逾期记录修复。

“市场上所有关于‘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都是虚假的、非法的。他们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复’与‘征信异议’的概念,自创了‘征信修复’的名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李理曾公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将所谓的征信修复描述为合法合规的,称修复征信不是胡搅蛮缠、恶意申诉,而是根据征信管理办法的合规行为,也符合民法典、合同法和相关的金融法规。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凡是声称合法的、商业性、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既然“征信修复”是骗局,那么与这类号称能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签订合同,是有效的吗?

从某公司业务员发给记者的合同来看,该合同的委托事项为“甲方需要聘请乙方就信用异议查询事宜提供专业服务。乙方作为在此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构,愿意接受甲方委托,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甲方调查有关征信问题”。

可以看到,所谓的“征信修复合同”,本质为征信异议申诉委托合同。

那么什么是征信异议申诉?由公司代理客户申诉是否合法?“征信修复合同”是否有效?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凯向记者表示,“征信异议申诉”是指市场主体在失信信息披露期限内,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且消除不良影响后,向失信信息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审核同意,由信用信息平台对其失信信息进行相应调整的过程。代理客户向征信机构申诉是正常的,合法合规。

对于“征信修复合同”是否有效,孙凯表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名为征信异议申诉,实为修改逾期记录,这种情况下的合同不仅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且破坏了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违背公序良俗,相关合同条款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若与声称能“修复征信”的公司签署合同,不仅相关合同条款不会受到法律保护,消费者还可能会面临直接经济损失。

今年1月底,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原告柴某与被告青海某公司于2021年3月签署了《征信修复协议》。在柴某向该公司提供了个人征信记录、银行信息及电话卡一张,并支付服务费用2.5万元后,公司承诺60个工作日内对代理的全部征信异议申请成功,如未完成将全额退款。

但3个月过去后,所谓征信修复并未完成,而当柴某找到公司要求退款时,公司未予退款。

法院认为,根据所查明的事实,双方所签订的征信修复协议,名为青海某公司对柴某的征信实际情况有错误、遗漏进行申诉,实为修改柴某在银行的逾期记录,该民事行为并非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双方签订的《征信修复协议》为无效。故判决公司返还原告2.5万元。

“征信异议”并非修复机制“专业的表述不是征信修复,征信不能修复,这属于个人异议申诉。”当记者询问所谓征信修复是否违规时,山东某公司业务员回答道,“如果你对你的征信报告有异议,可以向银行提起申诉,如果申诉成功并且也符合规定,就可以把它改成良好的一个状态。”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由他们这样的专业机构提起申诉,成功率会更高,“就像打官司为什么要请律师一样。”

事实上,该工作人员说法与《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表述依然有明显出入,并存在误导的情况。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显示,“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李理曾这样表示。

那么什么情况下能就征信异议进行申诉呢?

“如果您是因为年费产生的(逾期),没有其他的消费,只产生了年费,这个我们可以帮您反馈。其他情况下,如果您自己没有及时还款,是没有办法办理的。”记者拨通某国有行客服电话时,工作人员这样回答。

还有银行人员表示,“如果您对我行对于您的征信上报有异议,您都可以反馈,我们可以帮您向后台反馈核实一下。”

前述山东某公司的业务员对记者表示,大部分人逾期都是因为卡里没有钱,“我们是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会根据你的逾期原因准备相应的资料,而且我们也知道不同的银行有什么要求,才能给你恢复征信,这涉及一些专业性,也不太好跟你说。”

对于为何“不好说”的原因,律师孙凯对记者表示,“如果修复行为违反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或者违反了征信业务应当遵循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采取非法定手段进行修复,则涉嫌违法。”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强律师也向记者表示,如果是规范的代理客户去维权,委托人觉得自己的征信问题跟金融机构有争议,认为金融机构出现了错报漏报,导致个人征信受损,想委托专业机构去帮忙处理这个事情,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有些机构采用非法维权方式,比如去骚扰监管机构,向监管机构违规举报金融机构,罔顾事实地去举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是非法的。”

监管机构不断加码对相关乱象的打击力度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记者表示,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直接面向市场或采取加盟代理模式,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旗号,通过社交软件、社区论坛等渠道隐蔽展业,具有多重危害性。

首先,此类所谓的征信服务公司基本都是民营机构,并非监管批准的持牌征信机构,会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其次,此类公司的“个人征信修复业务”处于灰色甚至是黑色地带,过往就曾出现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先例,不具备经营的可持续性。

最后,无论是对个人消费者还是试图加盟这类机构的商户来说,其资金都面临受损的可能,同时也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征信修复乱象,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加码监管力度。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就曾发布关于防范“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风险的提示,指出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指使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从中渔利。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征信市场秩序,并对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造成危害。

中国银行业协会也曾发布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指出“非法代理投诉”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银行正常经营秩序,挤占消费者合理反映诉求的金融资源,背后隐藏虚假广告宣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无证照经营、黑恶势力恐吓威胁等违法犯罪活动。消费者应充分认识“非法代理投诉”的风险隐患及社会危害,谨防信息泄露、财产受损、征信污点、遭遇诈骗,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等风险。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也从今年3月中旬在四川省内组织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对“征信修复”相关违法线索进行查处。

“建议对以个人征信等名义实施诈骗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树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慑市场,此外也要加强对普通金融消费者的普及教育,树立守信意识,通过正规方式与持牌金融机构取得沟通联络,避免被收取‘智商税’甚至被诈骗钱财。”苏筱芮表示。

金融机构:征信异议申诉不用经过第三方公司对于所谓的征信修复,金融机构又是如何看待呢?投资者出现征信逾期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就此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某不愿具名的金融机构进行了采访。

该机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客户因自身原因逾期,会轻信互联网上“征信洗白”等广告,通过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或非法的代理中介进行个人征信记录申诉。而这些非法代理中介“利用国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挤占客户正常维权渠道,甚至通过伪造公章、制造虚假材料等行为进行恶意投诉,以达到修改不良征信记录的目的。”

当记者问及正常的个人征信异议是否需要通过第三方公司代理时,该机构表示不需要,同时强调“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金融机构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上报征信信息的义务,任何机构无权随意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信息。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那么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有哪些常见的、符合征信异议的条件呢?

“在业务中比较常见的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四类人群、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不良征信记录的异议申请,客户提交证明材料后,经审核后情况属实的将予以修改。”该机构相关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该人士强调,征信异议本质上是对存在错误的征信信息进行纠错,而不是对本身正确的信息进行删改。

那么,消费者遇到信用卡逾期等情况后应该怎么办,受访机构表示,若消费者有了逾期记录,也不要过于恐慌,“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发生信用卡逾期情况请及时缴纳逾期账务,若属于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建议后续及时关注信用卡账单及时还款避免逾期。”

除此之外,该人士表示,金融机构会严格执行《征信业管理条例》以及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相关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如若在业务过程中发现非法行为,将会联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最后,该机构倡导广大民众珍爱征信,共同维护与建设国家征信体系,主动防范各类征信修复骗局。

每日经济新闻

嗨租被曝涉嫌诱导未成年人分期支付,年化超30%违约金太高

日前,不少用户投诉在线下门店购买手机,但被店员诱导在“嗨租”(hi生活)平台上但分期付款,其中多是16-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表示,仅提供工作证等资料,便可以办理。并且,平台给出的手机租赁价格远超手机售价,约为手机价格的1.5到3倍。此外,如果逾期,其违约金年化超过30%,远超央行对于民间借贷的规定。

目前该公司有数千条主动起诉记录,均为“租赁合同纠纷”,其中被告大多为16-18岁的逾期用户。此前的法院判决中认定合同有效,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16-18岁用户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支付手机租金;但认定日0.09%(年化超30%)的违约金过高,改为日万分之三的违约金比例。对此,律师建议,这一违约金比例不到原本约定的300分之一。

律师建议:手机租赁平台在办理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租赁手机时,最好要求其提供更充分的材料,证明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比如:劳动合同及工资收入银行流水、社保缴纳材料等,而仅仅以工牌为材料,存在造假的空间较大。

面向满16岁、有工作一族,嗨租平台被指盯上未成年人

“今年7月,我去苏州吴江打工,因为想换个苹果手机,就去那边的店看。那边好多手机店门口都挂着广告牌:‘满16岁、有工作、0元分期手机’”,一位消费者2021年12月在投诉平台表示,他购买了一台白色的苹果iPh11128G手机,系统估价为4250元。当时自己还未找到工作,但手机店为其制作了一张假的工作牌,最终在“嗨租”上办成了分期购买手机的业务。最终,系统给出的还款方案还款总额高达7000余元。

多名消费者拥有与之类似的经历,他们均被线下手机销售门店引流,再在平台上办理分期租赁,而其中大部分都是16-18岁的未成年人,其中一些还是学校组织在工厂进行实习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门店告知的情况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明确告知高额的利息。

消费者黄先生表示,自己是在惠州工作,“是惠州上班是学校组织的实习,这个我可以出具我的实习证明。”消费记录显示,他分期一台手机,每月9日付租473元,加上利息的总价是5676元。在1月9日,他在第五期还款期限内逾期了两天,平台收取9.46元的违约金,也就是说,他每天的违约金是4.78元,照此计算,逾期违约金年化利率高达30%。

嗨租远超出市场价的手机估价以及逾期费用,让不少消费者叫苦不迭,一名消费者表示,“原本4200元的手机,分期后一共要7392元,多出3000多元的费用。如果逾期,一天违约金6块,一个月就是200元,太高了。”

“开始说的我租一两个月不想用了可以随时退租,现在我不想租了打电话过去退租退不了。说要赔偿违约金还有折旧费,一台差不多3千块钱的手机加上利息7560元。还是一台二手手机,租金一个月580元,12期,还完了还要花钱买断。我一个16岁的未成年哪有能力负担?”一位消费者称,自己已把本金还完了,现在只求过高的违约金不要再追究了。

“在某家手机专卖店分期了一个vivS9,2999元,并不知道是以嗨租这个形式分期,而且告诉我利息低,然后就分期了。交了650元押金,通过审核之前看不到利息,最后每个月要交490元,12个月。作为一名未成年的学生,才17岁,每个月收入都不稳定,付了5个月以后真的没有办法了。而且会联系要挟家长、亲朋好友,进行语言攻击。希望能把这类似高利贷的A下架,我还是学生,不懂,所以被诱惑了,高考考试的心都没有了……”一名未成年学生表示。

租手机价格远高于新机购买价,部分高达定价3倍

这些消费者提到的这家“嗨租”平台,拥有“hi生活”A和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据介绍,这是一款手机租赁软件,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一键租赁商品,让用户在想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可以轻松使用。不过,打开平台发现,无法直接在线直接办理租赁业务,只有“门店租机”和“随心换”等可以查看商品,“E租机”下则无任何产品。消费者表示,他们主要依靠线下门店引流和业务办理。

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平台,平台表示,只要是年满16岁、能出示工作证或者工作证明或者劳动合同的用户就可以办理租手机的业务。

平台出示的一份“随心租”的价格表显示,平台提供包括小米、OPPO、viv、荣耀、iQOO、真我等多个品牌的手机对外租赁。比如小米N105G8+128G的,月租金为303元,照此计算,12个月租总价3636元,而在京东上,这台手机总价仅1289元。而OPPO的R48+128G的,月租金为387元,照此计算,12个月总租金为4644元,而这台手机在京东的售价仅为1599元,约为平台租金的1/3。再如荣耀508+256G版本的,月租金为502元,照此计算12个月的总租金为6024元,而京东的售价仅2499元,还不到其总价的一半。

此外,平台还提供一批“随心换”的手机出租,这些手机均为非全新机。

法院认定16岁有工作人群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支付租金

企查查信息显示,“嗨租”的运营主体是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黄兴华,大股东包括涂划、邓勇等多个自然人,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电讯器材销售、电子设备租赁等。

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公司目前有相关司法案件1000余件,全部为原告身份,案件绝大多数为起诉个人用户的“租赁合同纠纷”,而这些被告的年龄大部分都在16-18岁之间。

此前还有已判决的数百份司法文案,也大多为类似案件,嗨租公司大多胜诉。比如一份判决显示,2002年出生的小齐在于2019年11月在趣嗨租上租赁了一部手机,当时他17岁,租赁时出示了自己在锦洲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作牌。他租赁的手机型号为vivNEX双屏版冰原蓝10+128G,商品总价值3598元,租期12个月,每月租金480元,小齐还自愿缴纳了150元的保证金。北青报记者看到,照此计算,租金为手机原价的1.6倍。当时合同中规定,第一次付租日为2019年12月15日,小齐逾期超过30天未付或未足额支付应付租金的,嗨租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情况下,未到期的剩余租期视为到期,小齐须一次性支付全部合同所有期数的租金总额,已付租金从总额中扣除,并向趣嗨租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以所有期限租金总额为基数,以逾期之日起按照每日0.09%累计计算,直至所有期限租金总额付清为止。

为何该合同被判定有效?法院认为,小齐提供了工作牌,足以认定被告系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签订后,被告只缴纳了1期租金,加上保证金外,还应支付原告租金5130元。

不过法院认为,趣嗨租的违约金利率、基数过高。此前双方约定按照每日0.09%累计计算违约金,法院酌情调整至日万分之三,且基数为欠款5130元,违约金应从逾期之日起计算至款清日止。也就是说,此前,趣嗨租的违约金年化利率高达32.85%,法院认定的是年化0.1095%,二者相差300倍。最终,法院判决小齐赔偿趣嗨租公司5130元租金、违约金、以及支付律师费600余元。

律师建议提供更充分材料证明劳动收入来源稳定

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许桂林对北青报记者解释称,虽然一般的“贷款”产品需要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才有资格,但该公司的产品是手机租赁,并非金融贷款。《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过,他也强调,手机租赁平台在办理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租赁手机时,建议要求其提供更充分的材料,证明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比如:劳动合同及工资收入银行流水、社保缴纳材料等,而仅仅以工牌为材料,存在造假的空间较大。

在北青报记者采访中,一些消费者也明确表示,租赁手机的门店表示可以为其提供假的“工作牌”,因此,如果平台要求“有稳定的工作”或许应当要求消费者以更严谨的材料支撑,同时对造假门店进行处罚。

对于一些消费者表示,在平台办理成功后甚至还款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评估价及利息的问题,许桂林律师表示:“基于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租赁平台在出租时,建议充分提示租赁合同及相关细节,比如租赁手机的价格、每月偿还的款项数额、未能按期偿还需要承担违约金等。”

他还表示,若未能按期还款,建议违约金降低,违约金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此外,对于平台租金定价,许律师表示,目前法律上没有明确定价要求,不过依照常理来看,这样的定价的确比较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温婧

8090后,已被网贷摧残得体无完肤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截止2022年6月30号,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数目为6150家。

早些年,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了最高峰8910家,从业人数达到11.73万人,贷款余额达到9411.51亿元。2015-2018年,小额贷款公司行业风险频发,机构数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减少至8332家,从业人员下降至9.83万人。贷款余额为9721亿元,较2018年前三季度减少19亿元。2020后随着国家的严厉打击、法律的出台,现已降至6150。

暴力催收,让年轻人跳楼事件频频发生。从2017年至2019年,年轻人因网贷而自杀的案件逐步攀升,令人痛心。这一桩桩案件的背后,无不有着相同的黑手—网贷平台。

2019年2月26日,在西安某舞蹈团工作的21岁舞蹈女演员冯某,从其租住的小区17楼跳楼自杀身亡。

冯某也是因为陷入了套路贷中,而起因竟然是仅4000元的网贷,用于购买手机,而后由于逾期费用越滚越多,拆东墙补西墙,冯某还了三年多,本金加利息竟然还欠着十几万!

注册第一家网贷开始,也就代表失去了隐私。从注册的第一家网贷开始,你会发现从此以后每天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因为你的信息已经被平台拿来当做了买卖的工具。

当高学历人才做起了高利贷的生意,注定是社会的悲哀。

当国家严厉查处黑网贷后,一个个幕后的大佬都被层层扒了出来。结果难以置信,曾经的学霸们、被国家寄以希望的高端人才,却做起了高利贷的生意。收割年轻人韭菜,让穷人越来越穷,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更大,矛盾更多。他们的金钱每一分都粘着受害者的血!

科技公司的终点就是-放贷。如今,手机里面的任何软件都有贷款的界面和链接。点个外卖可以借钱,打个车可以借钱,网购可以借钱,方方面面都可以借钱。对没有金钱观念的年轻人来说,仿佛就像是花钱就如捡钱一般容易。当人习惯了买买买、借借借、还还还的习惯后,就中了资本家的圈套。最终成了韭菜,一茬接一茬的收割。

国人征信已被网贷彻底毁了。高利贷能进入征信本身就是一种耻辱!可以用助纣为虐、狼狈为奸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很多平台的出资方是银行,但放贷到客户手里就成了高利贷。他们根本就不怕借款人不还,因为背地里完全就是以现金贷为周转发放高息贷款,再以债务人的个人征信为“要挟”压榨债务人的血汗钱,这才是为什么现在都说现金贷、非法催收和背后的资方上传个人征信是年轻人信用的“三大杀手”。

放贷行业如同流水线一般,把年轻人拿捏得死死的。只要一脚踏入将是万劫不复。体会过一系列的流程的人才能真正懂的成为韭菜的滋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