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拒绝校园贷款贷款标语

本文目录

潮贷提醒:严守个人信息,谨防校园诈骗

日益盛行的贷款消费,超前消费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个众多的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在银行贷款缺失的大学生贷款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贷款平台将目光对准了群体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在众多商家看来,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非常旺盛,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所以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小额贷款进行贷款消费。于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贷款平台推出了种类多样的大学生贷款方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前往进行贷款。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校园网贷产品的大致分为三类:分期网站的取现贷款,如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等平台潮贷、名校贷等P2P公司推出的学生信贷产品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依靠电商的分期产品。

各家平台为了“抢滩”大学生贷款市场,低门槛,宽审核成了颇具诱惑力的一招。大部分大学生贷款平台都打出了“低门槛,审核快”等广告标语,而由于审核不严,而引发的重复授信,被贷款、“骗贷”、平台坏账等风险。

办贷款或分期购物不用还钱还有“好处费”?看似简单的骗术,却让无数大学生“中枪”。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诈骗团伙骗取大学生信息进行贷款或物品的案件。近日,大学生的良心借款神器潮贷发出倡导:大学生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切莫贪图小利。

据警方介绍,近期国内此类诈骗越来越多,晋中某大学城内多个高校的200多名同学掉入类似的陷阱。诈骗团伙打着“校园贷”的幌子,以相同套路非法牟利,导致200多名同学与十几家大学生分期消费平台遭受经济损失。

律师提醒,此类免责协议并无法律效力。同学因信任或被教唆后同意以自己的真实信息在合法正规的分期平台办理借贷或分期消费业务,由于整个交易业务办理在程序上均合法合规,所以该平台享有合法债权。警方表示,此类案件作案手段隐蔽迷惑性强,且获利快,不受地域限制,不法分子可反复、大范围作案,得手后迅速消失,侦破难度较大。

潮贷CEO卞潇漪表示:“目前校园贷发展迅速,乱象丛生。大学生在贷款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的大学生贷款平台,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轻率选择。”“校园贷”产品在额度把握、标准确定等方面确实亟需完善,相关管理部门也不能继续缺位,应该尽快完善监管政策明确监管责任,健全并细化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立快速投诉通道,对企业完善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等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也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

在此,潮贷呼吁在校大学生:严守个人信息,谨防校园诈骗。

警惕“校园贷”,不让青春负债

近几年,由于网络“校园贷”的兴起,部分大学生因为提前消费、高消费深陷“校园贷”的泥潭。一些网络“校园贷”、网络小额借贷申请门栏低,操作简便,受到很多有需求的大学生的追捧。然而,这些“校园贷”很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合法的金融产品,很多“校园贷”平台只需要在网上提交身份证明、通过审核、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用后,就可以轻松的拿到贷款。不需要查个人信用记录,没有面签,正常银行该有的贷款手续都被网络取代,两不相见,就有钱花。

殊不知,一旦开始贷款,即陷入了负债累累的处境。当初可能只借贷了几千元,短短一年甚至几个月后摇身一变成了上万元的负债,让很多大学生始料未及。高额的欠款远远超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支持的是贷款年利率24%以内的诉求,超过年利率36%的不予支持。“校园贷”好多都已经超出了24%的贷款利率,这种借贷关系当然是无效的。

非正规的网络“校园贷”的危害性:

1.超高利息“利滚利”,暗含消费陷阱、高利贷条款;

2.助长了大学生超额消费、提前消费的错误金钱观;

3.被威逼胁迫、暴力催收贷款,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4.个人隐私遭到泄露,遭遇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而在此之前,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银监会、人社部还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尽管监管部门叫停了“校园贷”,但仍然有很多平台可以借到贷款。调查发现,现在用手机搜索“校园贷”,仍然可以搜到有大量APP,如“校园贷”、“学贷宝”、“星星分期”等校园小微借贷平台,或者有些APP披上“年轻贷”的外衣,但实际内核与“校园贷”无异。很多APP都显示“凭身份证即申请”、“1分钟极速放款”等广告标语。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广告词,很容易让还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轻易相信,深陷其中。

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

网络“校园贷”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主动拒绝非正规贷款的“校园贷”,自觉抵制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超额消费;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相关的投资与理财知识,培养防范风险意识和辨别各种非法借贷的能力;

3.多与家长和学校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合理消费;

4.一旦遭遇上当受骗、恶性追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违法犯罪问题,应当及时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5.如果负债金额、利息过高,超出正常范围,或者难以协商处理,可以寻求司法援助,进行民事诉讼。

金融教育宣传月,建行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摘要:9月是建行上海市分行的金融教育宣传月。建行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特色的宣教活动,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大家快来,小钱和她的建行同事们回来给我们宣传金融知识啦。”9月以来,随着建行上海市分行2022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全面启动,林展路支行积极开展金融联合教育宣传。9月20日,林展路支行联动周边社区居委,回到员工曾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浦东新区三林镇某社区,向熟悉的小区居民们普及金融知识,提醒居民们防范非法集资、抵制高利诱惑。

银行开展金融联合教育宣传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环节,也是宣传金融知识的重要路径。老人们因为防骗意识薄弱,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之一。“之前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时候我了解到社区里有居民曾遭受过电信诈骗,也曾出现过非法集资的案例,这次重返社区也是希望可以提升老年人的金融防骗意识,帮助他们守护好钱袋子。”林展路支行大堂经理钱玉奇介绍道。

此次活动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响应,现场宣传氛围浓厚,老人们或在宣传海报、易拉宝前驻足停留,聆听网点志愿讲解团队的详细解说,或结合自身经历,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并交流经验。“小钱在群里告诉我们今天建行会来宣传金融知识,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折页上写的注意事项都很有用,也很生动便于理解,我会带回去给老伴也看一看。”

王阿姨是小钱疫情防控期间的楼组长,在得知其在附近的建行网点工作后,曾多次向其咨询过相关问题,也是此次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的热心观众之一。

“疫情防控期间,员工与社区居民的朝夕相处和其提供的志愿服务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更深的连结,这种连结是一种信任,也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金融移动课堂,从而扩大宣教活动的受众面,增强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员工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网点做周边社区的‘首选银行’,是我们的目标和愿景。”六里支行管理行顾晓波副行长介绍了此次金融教育宣传活动的背景与特色。“除了此次员工重返社区给老人讲“防诈骗”之外,林展路支行一直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传递金融温度,比如在网点电子海报屏显示宣传标语、进校园给学生讲“贷款”、办沙龙给客户讲“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定期举办相关专题知识讲座等。”支行行长傅华威告诉记者。

“我们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有一千多户,超过总人口的40%。”居委会毛主任介绍了小区基本情况,她继续夸赞道:“疫情期间,小钱服务邻里,是我们上海的‘星级志愿者’;听说复工复产之后,她热心服务,还荣膺了单位的‘服务礼仪标兵’;这一次她又重返社区,成为了消保宣传的‘排头兵’,虽然角色在变,但她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初心始终未变。像我们这样的老龄化社区非常欢迎更多像小钱一样的年轻人,欢迎建设银行给居民们普及消保知识,帮大家提升金融素养。”

自2019年起,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指导下,建行上海市分行已连续4年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特色的宣教活动,扎实推进数字时代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