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对招行的影响
2022年5月20日央行公布了最新的LPR利率。1年期LPR为3.70%,较上期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期下降15个基点。实话说,此次LPR利率调整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不仅是调整方式(1年期没动,5年期下调)出乎意料,幅度也出乎意料,5年期一次性下调15个基点是LPR报价推行以来最大的一次5年期下调。
结合上周首套房贷按揭利率下限从LPR+0下调到LPR-20。那么就意味着从下周开始首套房的按揭利率下限从5月初的4.6%下调为4.25%。很显然,这套组合拳完全是冲着刺激购房刚需去的,精准且力度不小。
很多粉丝问我下调LPR利率对于银行的影响。我也看到了不少银粉将LPR下调强行解释成利好银行,其中甚至不乏部分所谓的银行大V。他们的理论是:降息虽然压缩了银行的利差,但是刺激了需求解决了银行的资产荒,刺激了经济的复苏,所以银行的资产质量会改善。
对此,我是不认可的。利空就是利空,降息压缩银行的利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面改善资产荒是很扯淡的说法。什么叫资产荒,不是说银行找不到资产去配置,而是说银行找不到风险收益率较高的资产。降利率找来的资产并不是解决资产荒,如果需要银行自己也会降低利率,而且还不会影响存量资产的收益率。
另外对于降息刺激经济复苏,经济复苏不良下降这种转圈话毫无意义。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也可以说加息带来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带来不良升高,利空银行。这不成了扯淡了么?一个推导链条环节过多就不构成合理逻辑了,环节越多相关性越弱。
降息无疑是银行的基本面利空,作为投资者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底这种利空对业绩有多大的直接影响,以及银行的估值是否包含了这种影响的预期。
下面我就以招行为例来评估一下本年的两次下调LPR(1月份1年期下调10,5年期下调5,5月份5年期下调15,两次合并1年期下调10,5年期下调20)对招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进行评估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下调LPR对于存量贷款的影响,其次要知道招行存量贷款的分布,最后还要借鉴历史上的相似情景的影响。
首先要清楚LPR对于存量贷款的影响。贷款分为浮动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是在放贷的时候约定好利率,并且不跟随LPR基准利率调整。所以,这部分贷款是不受利率调整影响的。浮动利率贷款按照期限和不同的LPR基准应对。除了信用卡以外多数短期贷款利率和1年期LPR关联。而中长期贷款和5年期LPR关联。另外,不同的贷款重定价周期也不同,通常对公贷款是1个季度重定价一次,而零售贷款通常是一年重定价一次。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存量贷款的重定价产生影响。
首先要考虑的是招行的贷款里面有多少固定利率的贷款。这个可以通过年报披露的利率风险数据中利率重定价高于1年的贷款作为估测值,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2中贷款重定价周期超过1年的大概有4400亿左右。这部分大概率是不会受到LPR调整影响的。下面我们要看一下贷款里面有多少是长期贷款,有多少是短期贷款。这部分数据需要通过年报中的流动性数据来估测,如下图2所示:
图2
从图2中看到中长期贷款应该在30000亿以上,扣除4400亿固定利率贷款后约有26000亿长期贷款会受到5年期LPR影响,其中13000亿左右是零售按揭贷款(会在明年元旦重定价),剩下的会在3季度之前完成重定价,整体会下调20。
剩下的23000亿左右是短期贷款,其中信用卡贷款约8000亿,这部分不受LPR影响,剩下的15000亿左右会在一年内陆续完成重定价或者按照新利率续贷。这部分会下调10。
结合上面所有的信息,如果不考虑招行为了应对LPR降息做出的资产调整,静态估算贷款的整体收益率要下降约13。即使考虑招行在贷款配置时调整带来的缓冲,估计收益率下行也要在10-11。
除了5万亿贷款之外,还有3万亿的同业和金融投资资产,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和流动性相关性较高。从2020年开始,我国银行间的流动性一直处于相对充裕的状态。所以,金融投资和同业资产的收益率下降不会像贷款那么明显,个人评估平均下行可能在5左右。所以综合来看资产收益率到明年一季度会有同比8-10的下行。但是这个下行由于重定价周期的不同,会是逐季下行的情况,不会集中在明年一季报集中爆发。
另外,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过去招行在降息周期中的表现。我统计了最近两年招行在LPR降息周期中的表现,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上一次降息在2020年上半年,当时时一年期下调30,五年期下调15。可以看到资产收益率在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呈现逐季下降。之后资产收益率稳定保持了4个季度。在上一个下降周期中,总共下降了36,其中短期贷款和金融投资受到流动性充裕和政策让利的影响,下降得比基准利率更明显。但是,招行的负债成本在上一个周期中也有较大的下降,大约下降了27。所以,综合来看上一个降息周期中招行的净息差并没有显著的下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招行的历史看,未来4个季度,招行的资产收益率大概率会逐级下降,总幅度约为8-10。但是,这一次招行的负债成本可能很难出现显著下行。虽然,银保监会通过压制银行存款加点上限压低了定期存款的利率,但是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很高,受益有限。这就意味着,招行明年的净息差变化对于净利息收入的贡献可能是-3%。如果,明年上半年招行的资产增速能够做到10%,那么可以把净利息收入增速维持在7%左右,总营收考虑到财富管理手续费的恢复性增长,总营收增速依然可以保持在8%左右。所以,降息一定是利空招行的,但是影响总体可控。
招商银行闪电贷利率低至3.78% 零售金融进入存量运营阵地战
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零售信贷业务如何既能提升规模,又能有效防控不良,成为当前各家金融机构面临的的难题。
作为零售信贷的“王者”,招商银行近日打出了一张集中体现其数据、资金成本优势的牌——向符合条件的客户可发放利率低于4%的现金贷。
这可能不是一项长期、大范围的调降产品利率的业务策略,而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短期引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招行对客户进行了两层筛选。
首先,“上月月日均资产或上日资产在5万(含)-500万(不含)之间(剔股票市值)的金卡金葵花用户可以领取闪电贷3.78%年利率的预约券。”
这一条件,已经将零售用户人群中的低净值客户予以剔除。据招行2020年一季报报,其零售客户数1.46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278.91万户,在全部零售客户中占比约2%左右。
而在这2%的优质人群中,招行继续挑选,领取预约券后,能顺利使用还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2020年4月30日(含)前闪电贷建额但4月30日闪电贷余额为0的客户,或2020年5月1日(含)至2020年6月15日(含)期间新建额的客户”;二是“客户于2020年5月1日(含)-2020年6月15日(含)期间无闪电贷提款记录。”
活动页面信息显示,领取预约券的用户需在6月19至6月24日之间的指定时间段提款,单笔最长贷款6个月。
目标很明显,这一优惠利率并不是为“老户”提供的,而是为了拉到更多贷款记录空白的新户。“从营销角度,可以理解为这个利率是一个新户‘尝鲜体验价’,让以前没有办理过贷款的客户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来体验这个产品。”一位消费贷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现有优质客户中开拓新用户,无疑同时达到了风控和促进用户活跃的双重目标,在零售信贷风险依然面临着考验的时间段,这是零售金融精细化运营的一次集中体现。
招行在2020年一季度报告中已经坦言,“由于一季度入催且未能回收的贷款二季度起逐步进入不良,预计二季度起,零售将面临更大的不良生成压力。鉴于疫情对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与共债风险交叉叠加,预计零售贷款风险可能也会持续较长时间。”
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我国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1.80万元,同比下降11.02%;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960.63元,同比下降18.64%;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834.20元,同比下降5.32%。截至一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57万亿元,环比增长1.17%;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6万亿元,环比下降4.30%。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5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
值得关注的是,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占比,一季度末为1.27%,而2019年四季度末为0.98%。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制表:周伟华
显然,零售业务不良攀升的压力,绝非招行一家银行需要考虑的不利因素,而是包括银行、消费金融、现金贷行业在内共同面对的困境。
上述消费贷人士认为,银行直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带来的资金成本价格优势得以凸显,此外,数据在营销、风控环节中的重要性再次得以强调,这是用户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据“银数观卡”发布的“银联数据指数”报告,5月,区域性银行新增发卡(信用卡)量超过100万张,环比降低14个百分点,新增发卡率已连续两个月下跌,日均垫款呈现增长态势,但仍低于年初水平。
该报告指出,“受经济周期、疫情防控、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本年度,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预计在获客推广、信贷增长、风险管理等方面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诸多银行已经将存量客户的精细化运营作为当前的战略重点。从分期业务开展情况看,5月账单分期、灵活分期等分期交易笔数已达到近一年来的历史最高点。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运营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卡业务关注的焦点。”
中银国际证券在近日一份银行业零售专业报告中则指出,2018年以来,在P2P平台暴雷、居民共债风险抬升背景下,市场对银行快速发展的消费贷资产质量担忧加重。1季度疫情下,居民预期收入的下降、失业率的上行短期内也掣肘银行消费贷发展。实际上,2017年以来,国内居民短贷增速已呈现下行趋势,2019年居民短贷同比增13%,较2018年(29%)下行16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银行对消费贷业务开展更趋审慎。
上述报告同样认为,中长期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对公业务难有反转性增长,行业息差存收窄压力情况下,发展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质量更为稳健的零售业务仍是大势所趋。
「财华聚焦」招行与邮储中期业绩大比拼
作为不良率较低、覆盖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03968.HK,600036.SH)与邮储银行(01658.HK,601658.SH)在银行股当中,都是不错的标的。
更难得的是,这两家银行的H股对A股溢价都比其他中资股低得多,反映内地与境外投资者对它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最近,这两家银行都先后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它们的表现如何?估值又是否划算?
招行盈利能力更胜一筹,邮储则增长更佳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下同)显示,招行收入同比增长6.13%,至1790.9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高于邮储银行的半年收入1734.61亿元,但后者的增幅较高,收入按年增长10.03%。
但从(账面)盈利能力来看,招行仍然保持优势。上半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5%,至692.01亿元;邮储银行则按年增长14.96%,至470.12亿元,见下表。
结合资产与净资产来看,招行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回报率都远高于邮储银行,反映前者运用资产的能力更高。2022年上半年,招行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46%,较邮储银行高出一倍,扣非归母净资产收益率则为18.01%,较邮储银行高4.69个百分点。
降息对两家银行的影响
“银行”,顾名思义,做的是资金融通的生意,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将资金以一定的价格融给社会上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从而赚取利息收入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差价。
一直以来,反映利息收入与资金成本这一差值的净利息收入都是国内上市银行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净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正逐渐下降,招行在拓展非利息业务方面颇为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更具优势的个人零售业务。
2022年上半年,招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41%,至1076.92亿元,占总收入的60.13%;邮储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为1371.17亿元,同比增长3.80%,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9.05%,这意味着邮储银行更容易受到市场利率走向的影响。
上半年,为了刺激国内经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这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端增长构成压力。
邮储银行的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加50.21亿元,其中资产相对于负债规模的净增对利息净收入增长带来的贡献为107.08亿元,而利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为-56.87亿元。
招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5.31亿元,其中资产相对于负债规模的净增对利息净收入增长带来的贡献为127.76亿元,而利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为-44.25亿元。
由此可见,这两家商业银行都受到利率变动的负面影响,但都能通过扩大资产规模予以抵消,其中招行通过资产规模获得的增益优于邮储银行。
因此,邮储银行上半年净利差下降7个基点,稍好于招行的降幅(8个基点),但净利息收益率(NIM)却下滑10个基点,至2.27%,逊色于招行的2.44%(下降5个基点)。
贷款分布
招行与邮储银行都是闻名的零售商业银行,前者在信用卡业务方面表现出色,而后者则更专注于个人小额贷款。招行2022年6月30日的信用卡贷款规模达到8545.62亿元,是邮储银行的4.9倍,而小微贷款仅6098.12亿元,远低于邮储银行的10785亿元。
2022年6月30日,招行的个人贷款占总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2.1%,而邮储银行的比重达到56.53%,见下图。
相对来说,邮储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较高,与其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率有关(1.70%),而招行的小微贷款不良率只有0.63%,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67%。
对公贷款方面,邮储银行有其承担和责任,业务更聚焦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公用事业,而招行则更为商业化,因此更聚焦于房地产业和其他商业领域,见下图。
一直以来,市场都颇为担心招行的房地产业企业贷款,因为在上市商业银行中,招行的房地产业务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2022年6月30日,招行的房地产企业贷款规模为3972.43亿元,较年初下降1.11%,较邮储银行的1778.17亿元高出1.2倍,占了其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70%,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41个百分点,达到2.82%。
个人住宅贷款方面,邮储银行的规模则要高于招行,达到2.23万亿元,较招行个人住宅贷款规模高出60.6%,不良率也较招行高0.25个百分点,达到0.52%。
笔者合计对公和个人住房贷款,得出邮储银行面向房地产市场的贷款或达到2.41万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4.43%;招行为1.79万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0.10%。
从以上的数据可见,招行在房地产行业的对公贷款业务或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从不良率大幅上升可见一斑,那么从整体来看,风险是否可控?
风险防御能力
前文提到,招行和邮储银行都是上市商业银行中不良率较低,而拨备覆盖率较高的银行,在2022年6月30日,两家银行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它们的不良率继续保持在1%以下。
招行的2022年6月30日整体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年初上升了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54.06%,较年初下降了29.8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3%,较年初上升了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09.25%,较年初下降了9.36个百分点。
不过,笔者认为除了不良贷款,还应该聚焦于关注类贷款,因为其转变为不良贷款的几率相对较高,尤其在经济需求增长低于预期之时,风险释出的可能性或增加。
招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达到1.01%,该行指,或受房地产客户风险上升和局部地区疫情对零售贷款业务的影响。不过,从期末的拨备额来看,对不良额加关注贷款总和的覆盖率达到220.39%,应可应付。
邮储银行2022年6月30日的拨备额对不良额加关注贷款总和的覆盖更达到254.09%,以此来看,两家银行逾四倍的覆盖率在当前的环境应可提供更大的风险缓冲。
非利息业务
招行的非利息业务通常都较国有银行为高,2022年上半年,非利息业务占其总收入的39.87%,而邮储银行的这一比重为20.95%。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邮储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56.44%,至178.8亿元,其中理财业务和投行业务增长最惊人。
即便如此,招行的非利息业务规模仍占据优势,所以在下半年资金环境更为宽松之时,招行受利率影响的幅度或仍小于利息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国有银行。
前景与估值
从下半年来看,或仍有降准降息之空间,其中稳地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此来看,拥有较大规模房地产对公贷款业务的招行,应可得益于风险的缓解。
另一方面,受资金环境或进一步放宽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息差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而影响到它们的利息业务营收,利息业务占比较大的国有银行受到的影响或较大。
从估值来看,年初以来已回落三成的招行,现价与资产净值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其更佳的资产回报率、更合理的业务组合(非利息业务占比相对较高)和风险抵御能力,或体现出其对同行溢价的合理性。
总括而言,银行股的估值仍然偏低,被市场忽略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环境变化对其利息业务的影响(缩小利差)、欠缺增长点(经济下行的预期)、房地产业务的风险。不过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宽松资金、房地产平稳以及疫情得到控制,或有望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这应有利于银行扩大资产规模,以抵消利率变化的影响,关键点在于这一规模的增速能否超越预期。
作者: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