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放5682万元贷款 吉林桦甸金融盘活肉牛养殖业
工人日报讯(记者柳姗姗通讯员林丰柏王多多)“还以为办理贷款会非常麻烦,没想到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贷款仅用了3天!”5月末,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金沙镇独木村张玉会家中,30多头黄牛个个膘肥体壮,他一脸喜色地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笔贴息贷款,自家的养牛规模才能进一步扩大。
肉牛养殖风险低、收益高,但成本也高,桦甸当地老百姓常说“牛人养牛”。为推动黄牛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地域经济,该市强化金融扶持,引入“一户四万两头牛”再就业黄牛养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桦甸市支行成功获准独家承办该贷款项目。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当地1372个养牛户投放5682万元贷款,有力解决了创业户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无资金的难题。
“这项贷款业务手续简便、利率低、贷款期限灵活,可有效解决农户贷款无抵押、融资难、融资贵和肉牛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桦甸市支行小贷团队负责人高冲说。
据该行副行长孙文介绍,这个项目是依托就业局创业担保贷款,面向全市乡镇有黄牛养殖意愿的农户发放的政策性贷款,要求夫妻双方征信记录为正常且名下无经营类贷款,单户最高贷款额度4万元,3年到期一次性还本,财政全额贴息。
据悉,为做好此项贷款业务,邮储银行市、县两级联动,专门抽调人员,组建专业人员队伍,深入牧舍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办理贷款时全程使用移动展业设备,能够实现贷款受理、征信查询、面签、放款等环节的展业端全流程数字化,真正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
来源:工人日报
邮储银行东丰县支行全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
推出“邮牛易贷”提供上亿元融资6月16日,东丰县“邮储兴牧,科技助力”现场会在那丹伯镇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养牛户汇聚一堂,了解养牛信贷政策,聆听养牛技术讲座,学习征信及防范诈骗等金融知识。邮储银行东丰县支行宣布,先期向全县肉牛产业提供总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现场向养牛户发放“邮牛易贷”贴息贷款42万元。
近年来,东丰县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快推进畜牧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打造集养殖交易、屠宰加工、种牛研发、冷链运输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急需金融机构助力。面对这一紧迫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东丰县支行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根据吉林省肉牛“小规模、大群体、多层次”的基本特征,积极创新信贷理念,相继推出“银村”“银政”“银担”“银企”“邮银”“极速贷”“流水贷”“活体抵押”八大模式。同时,与财政、就业服务、农投公司等部门密切协作,推出了“邮牛易贷”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并“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方案,为肉牛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贷款客户还享受财政贴息。
会上,邮储银行东丰县支行零售金融部经理刘显明推介了“邮牛易贷”产品。人民银行东丰县支行工作人员讲授了征信和防范电信诈骗方面知识。畜牧兽医专家刘艺现场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科学养牛技术、牛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参会人员聆听后,都感到特别有收获,更增加了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
“邮储银行信贷员主动上门,了解贷款需求,宣传贷款项目,他们的服务太棒了!”沙河镇盈仓村八组农民杨立告诉记者,他家养了4头牛,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没有资金,邮储银行信贷员刚才用手机给他办理了5万元免息贷款,他发展肉牛产业的尽头更足了。在一旁的信贷员介绍说:“为了方便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我们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为他们办理了手机银行,无纸化办理贷款手续,不仅方便了贷款客户,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邮储银行东丰县支行成立以来,深耕鹿乡热土,服务乡村振兴,不断创新信贷模式,相继开发了棚膜贷、农机补贴贷、吉鹿贷、黄牛贷等特色贷款产品,有效满足了县域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邮储力量”。截至5月末,该支行已建设信用村123个,授信信用户2236户。各项贷款结余5381笔,金额6.74亿元,其中“棚膜贷”4笔、800万元,“吉鹿贷”25笔、2567万元,“黄牛贷”635笔、6107万元,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记者吴连祥
总编孟繁杰石巍韩铁英
编辑迟瑞冰
山西和顺:重回大山的“90后”养牛创业人
堆成小山一样的玉米,都是王文军用三轮车运回来的。陆祁国摄
中新网晋中4月18日电题:山西和顺:重回大山的“90后”养牛创业人
中新网记者陆祁国
通红的夕阳又一次成为神奇的化妆师,给依山而建的菜地沟村镀上了一层金色。山沟里的一条小道上,几头牛悠闲走来。
“我的牛回来了。”王文军快步走下山坡,把牛带进牛棚圈好。
今年31岁的王文军系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菜地沟村人。经历过都市繁华的他,5年前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发展养牛产业。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辛苦的他,走出了与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的致富路。
承载了王文军童年记忆的菜地沟村位于太行山深处,经济落后。这个户籍人口150人的小山村,常住人口仅有40人。
2015年,怀揣致富梦想的王文军经人介绍前往河北白沟打工,在一家民营企业加工箱包配件,每年纯收入2万余元。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回到和顺县开出租车。
“最初的两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王文军说,他有一份挥之不去的创业情结,很想利用菜地沟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养牛产业,奈何手头积蓄太少,这个想法一直无法实现。
(资料图片)身后的牛儿越来越多,王文军的笑容更加灿烂。受访者供图
机会出现在2017年。当时,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菜地沟村第一书记李宏波创办的山村广播站,播出一条有关“贫困户小额信贷”惠民政策消息。
“这项政策的好处是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利息由政府承担,对贫困户来说相当于无息贷款。”因为自己就是贫困户,王文军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好渠道吗?
在李宏波的帮助下,同年6月,王文军申请到1.6万元贷款。“刚开始钱少,只能小打小闹,买了两头小牛。”
“养牛是个辛苦活儿,像他那个年龄的,极少有人愿意天天闷在村子里。”李宏波说,王文军既能耐得住寂寞也能下得了辛苦,白天基本上都在村子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平时也就晚上能偶尔回一趟县城。
平时,王文军养的牛去山坡上吃草时,不需要人看管。每天早晨把牛放出去之后,他就忙着清理牛粪。“每天要铲出来3担,我再挑到自家的玉米地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
辛苦还不止此。王文军种了20亩玉米,玉米和玉米杆都可以作牛饲料。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他都要抢在下雪之前把玉米杆全部拉回来,切割之后打包封存以备冬季使用。
2021年11月5日晚上,王文军回了县城,山里突降大雪。第二天赶回村里后,他天天都要刨开厚厚的积雪,把玉米杆往村子里运。“连着干了十几天,好在玉米杆全都收回来了。”
夏天,王文军最担心的是下大雨,因为这种天气牛容易迷路。有一次突降大雨,晚上7点多还有3头牛没能回来,他就冒雨徒步七八里路,爬到山坡上找牛。
当天,王文军因为没来得及带手电筒,只能借助手机电筒那点微弱的光在山坡上艰难前行。“身上湿透了,又冷又饿,浑身抖得不停。”王文军咬牙坚持到晚上10点多,终于把3头牛赶回村里。
“前两年很紧张,这两年好多了。”王文军说,2020年,他卖出3头小牛,2021年又卖出7头牛。从今年开始,他每年至少都有6万元以上养牛收入。
此外,王文军还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和集体磨坊管理员,每年还有近1万元收入。
今年,王文军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牛数量要从现在的11头增至20头。这个想法实现后,他的养牛纯收入每年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辛苦一点、孤独一点无所谓。”王文军说,他坚信创业路上经受的磨砺,都会成为他致富路上的另类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