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男子怄气离家 二十年变“黑户”
“我终于有户口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日前,当李某发接到灌阳县公安局办证大厅民警的电话,获知其户口已经办好的消息时,连声道谢。这也为李某发年后外出打工带来了方便。
39岁的李某发为何会没有户口?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年1月,灌阳县公安局村警办民警陈诗斌在灌阳镇仁义村入户走访时,一村民反映他有个亲戚今年39岁了,还是个“黑户”,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希望公安部门能帮助解决。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户籍民警,陈诗斌认为此事定有原因。于是他立即到村民家中详细询问此事。原来,该男子名叫李某发,1998年初中毕业被河南省南阳市某机械工业学院录取,当年的8月就已将户口迁移至学校,并在当地办理了一代身份证。2002年6月毕业时,因李某发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拖欠着学校四年学费,学校为此扣押了其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李某发也因此而怨恨家里人没有想办法筹齐学费,一气之下外出广东等地打工,多年均未与家人联系,导致从学校毕业后未及时将户口迁回原籍。
据李某发说,在外打工这些年他一直用的是自己的一代身份证。一代身份证失效后,他发现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却碍于情面一直不愿回家,就这样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因无户口无身份证已经影响到了李某发的日常生活,他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黑户”,于是告诉同在当地打工的亲戚,请他趁回家过春节时帮打听打听。这个亲戚正巧遇上了来村里走访的陈诗斌。陈诗斌与李某发进行了电话联系,对方心情非常激动,表示愿意马上回乡办理户口。
了解情况后,陈诗斌立即向灌阳县公安局户政部门反馈情况,寻求解决办法。户政部门得知后高度重视,安排县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教导员文燕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全国人口系统查询后发现没有此人信息。通过民警进一步调查了解得知,早在2014年春节期间,李某发曾经来灌阳城关派出所咨询过如何办理户口迁移的事项。当时户籍民警上网核查其户口还在河南南阳市某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因当时李某发没有提供毕业证、户口迁移证等资料,所以就没有办成。可到今年再次上网核查时,已无李某发任何户籍信息。
针对这一情况,民警立即向市局人口管理支队汇报请示。支队领导了解情况后,给出建议:一是由县局户政部门将调查核实情况发函到河南省学校所在地派出所,由当地派出所按现有的户籍政策依程序在当地恢复其户口,然后再按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进行户口迁移;二是若学校所在地派出所恢复户口存在困难,就请当地派出所查询户籍档案,将核实情况回函反馈,再到原籍地城关派出所按漏报补录解决其户口。灌阳县公安局研究后决定,一边由户政部门准备材料将核实并恢复户口的函发至学校所在地派出所,一边由城关派出所多方查找历史资料,并走访取证。户籍民警在档案室翻阅查找户籍档案,经过一整天的努力,终于在一堆纸张泛黄的档案中找到了李某发于1998年8月迁移户口的记录,区区一页纸印证了当年李某发户口迁移的事实。教导员文燕立即将材料整理并发函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进行核实。
同时陈诗斌、蒋利荣两位老民警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收集材料,一份份笔录、一张张证明再次验证了李某发的身份信息。采集信息、收集材料……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核实工作,相关补录资料陆陆续续得以完善。
经过灌阳公安户政部门的积极协调联系,终于在除夕前的1月28日收到了学校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东关派出所的复函和相关档案信息。由灌阳公安户政部门提交的对李某发疑难户口的解决方案送至桂林市公安局研究,很快获得批复通过。
灌阳县公安局户政部门和桂林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的民警们为李某发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户籍业务审批事项,终于在日前为他补办好了户口本。民警立即电话联系李某发告知户口已办好,可以来领取并办理身份证了。
这天上午,在灌阳县公安局办证大厅,当李某发眼含热泪地从民警蒋利荣手中接过刚刚打印出来的户口本时,激动地握着蒋利荣的手连声道谢,还专门送上一面“高效真诚为群众解忧,热情暖心为人民服务”的锦旗,对灌阳县公安局办证大厅全体人员表达感谢。困扰李某发20年的“黑户”问题终于解决。
来源丨记者陈静通讯员唐悦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围观 | 桂林警方4天接到13起案件,金额达15万余元!小心这种套路
桂林警方多措并举掀起反诈风暴,铺天盖地开展反诈宣传,“零容忍”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反诈成效初显。
近日,桂林市刑侦支队联合叠彩分局成功抓获一个资源籍电诈团伙,现场查获作案工具一批。
经反诈中心研判,桂林警方发现一个流窜作案的资源籍电诈团伙在桂林市出现。电诈团伙6月15日来到桂林,以帮助他人进行网络贷款为手段实施诈骗,3天内便被桂林警方抓获。
6月18日凌晨3时许,刑侦支队联合叠彩分局在灵川县青莲路附近出租房捣毁一个以贷款、代办信用卡形式进行诈骗的窝点,抓获资源籍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缴获30台多卡宝设备,一批手机卡等,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据统计,自6月15日至18日,桂林警方共接到13起网络贷款诈骗案,被骗金额达15万余元。
“网络贷款”诈骗案接警记录如下
6月15日
群众报称:在桂林市叠彩区群山花苑南区门面在网络贷款平台“微粒贷”APP上贷款,被人以交质保金为由实施诈骗,被骗1.2万元。
6月15日17时许
群众报称:在灵川县八里街一品嘉园小区内,被人以网络贷款的方式诈骗9000元。
6月17日14时
群众报称:被人以网络贷款的方式诈骗约1.9万元。
6月15日17时
群众报称:被人以网络贷款要缴纳“会员费、认证费、解冻费”为由的方式诈骗1.65万元。
6月16日13时44分
群众报称:在象山区南新小区内,被人以网络贷款要求其提供手机验证码的方式诈骗约1.6万元。
温馨提示
在“桂林警讯”16日发布的《重磅!桂林警方批量悬赏至少1000元,邀请全民参与这项行动!(点击可查看)》推文中,提到教广大市民群众如何识别诈骗窝点。上述案件中,电诈团伙均符合以下特征:
1、躲在出租屋,团伙5-10人,以外卖点餐为主;
2、年龄不大,均为年轻人;
3、携带多台电脑、多台外形奇怪的作案设备、多台路由器等。
请广大群众擦亮眼睛
当您发现身边有这类可疑人员时
请立即向桂林警方提供线索
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窝点,
让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
谨防电诈“第一杀手”——
网络贷款诈骗
其实网络贷款诈骗中,
骗子的套路都是相似的。
一起来看看
↓↓↓↓
网络贷款诈骗中都有哪些套路呢?
希望能帮你识别网贷骗局!
01
未放款先收费
放款之前先收费是无抵押贷款最常见的伎俩,贷款被骗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进了这个坑里。骗子抓住借款人急于求成而常识缺乏的心理。
1
步步为营
第一步:取得信任,号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之类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
第二步:编织各种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费用,通常以平台费、保证金等借口忽悠借款人上钩;
第三步:当借款人将钱打入对方账户以后,骗子完成一轮骗局,消失。
温馨提示
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人们急于用钱的心理,以先收手续费再放款为理由骗取钱财。无论是在哪一个金融平台上进行贷款申请,所有正规的单位都不会在放贷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费用,牢记这一点,可以避免90%的骗局。
02
打着低息的幌子实为高利贷
很多无抵押贷款骗局打着“日息低至××”的幌子,将借款人骗过来,最后以高息放款。往往这种是高利贷,通常还伴随着暴力催收,一旦上钩,就很难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温馨提示
当你碰到声称利息比银行还要低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谨记这段话: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局多始于贪念,同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一定要对高利贷有一个基本概念。
03
只凭身份证就能贷款
“凭一张身份证,不管你是黑户还是白户,当天就能下款20万到50万。”这是近期大家经常可能收到的诈骗短信内容。通常情况下,如果受害人一旦交纳手续费之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办理了贷款,最终遇到的结果就是贷款没到手,高额的手续先被骗走。
温馨提示
在正常办无抵押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和金融机构一般要求贷款人提供信用担保。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完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凭空获得贷款,它要求贷款人具备相当多的条件,对于贷款人的资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可能确实有提供小额贷款的公司可以提供无抵押贷款的服务,但是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巨额的资金支持,所以他们在审核贷款人资质的时候,反而比银行更为严格。所以这种“只要身份证就能下款”的短信,基本都是骗子为了诈骗放出的诱饵。
所以,一定要谨记
1、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
2、不可轻信“低息”“免抵押”等小广告。
3、“平台费”“保证金”“验证费”等各种费用都是骗子用来诈骗的借口。
4、在放款前更不要支付任何费用,任何需要提前付款的“贷款”都是诈骗。
来源:平安桂林七星刑侦支队
“黑户”22年的她终于圆梦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郑蒙永王俪蓁
疫情防控仍在继续,从未申办过身份证的22岁广西籍女孩小蒙体验到了什么叫“寸步难行”。“黑户”的她连核酸检测都做不了,更不用说进入各类公共场所了,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小蒙也是幸运的。这个连家在哪都不知道的女孩,在鄞州民警的全力帮助下,今年7月,小蒙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张身份证,与此同时,她与失散十年的亲人相见,终于圆梦。
疫情防控下
“黑户”令她举步维艰
小蒙的人生经历令人唏嘘。她出生后就不知道父母是谁,一直由养父母抚养。养父母突遭变故后,她又被托给了养姑姑照顾。12岁那年,为补贴家用,她跟随哥哥外出打工,但随后因种种原因两人失散了。这是她一直未办身份证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的10年里,没有身份证的小蒙过得十分艰难。她辗转广东、四川、宁波多地,勉强依靠着打零工为生。因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小蒙不知道如今的户籍政策,一直以为自己这样的“黑户”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抓走”。这也是她至今未办身份证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没有2020年初的那场新冠肺炎疫情,也许小蒙会一直以“黑户”的身份生存下去。但疫情防控从严后,没有身份证的她举步维艰,工作更难找了。今年4月发生在鄞州百丈辖区的疫情,更令她感受到了身份证的重要性——她的居住地被划入“三区”范围,但因无法进行核酸检测,连进出小区都成了问题。
后来,在男友的鼓励和陪同下,小蒙终于鼓起勇气来到百丈派出所求助。了解前因后果后,值班民警刘志军立即联系户籍民警费纳爽,请她帮忙解决难题。但困难很快就出现了,根据浙江省户籍办理相关规定,除苏浙沪皖外,其他省份居民首次办理居民身份证,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对小蒙来说,“家”是一个陌生的字。当年失散时,她年纪尚幼,因而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派出所也查询了全国人口库,没有发现她的户口登记信息。
“小蒙的经历,我们听了之后很同情。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一定要帮她把身份证办出来。即便这事确实不在我们办证权限内。”百丈派出所所长林烜告诉记者,他们为了此事专门组织会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与属地卫生院协调,先行解决小蒙无法进行核酸检测的问题。
纸质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解了小蒙的燃眉之急。
由“蒙”找家
艰难的办证之旅开启
燃眉之急解决后,办证这一核心问题就摆上了台面。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小蒙的家乡,毕竟广西的范围太大了。
“当时我就在想,其他一点线索都没有,但她这个姓比较稀少。我有个老朋友刚好也是姓蒙的,说不定会有收获。”今年4月,林烜给海曙公安分局段塘派出所指导员蒙巨江打去了电话。
听完小蒙的身世后,蒙巨江也十分同情,立马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抖”了出来。据其介绍,蒙姓在广西桂林、河池两个城市的分布较广。而根据小蒙小时候生活在山里的表述,她的家很有可能是在广西河池市。
如获至宝的林烜立即查阅了河池市的相关资料,并且与小蒙进行了沟通,努力唤起她儿时的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挨个展示当地各个县城的风貌照片及相应风俗等情况后,“错误选项”不断排除,范围也在一点点缩小。后来,小蒙回忆起来,她的故乡大概率是在广西河池市,具体地点可能是南丹县的山里,但对亲人的记忆已模糊,只记得大概的读音了。
宁波疫情一好转,百丈派出所教导员张静曙、民警刘志军等人就准备奔赴2000公里外的广西,去帮小蒙寻找曾经的家。但不巧的是,广西疫情出现了,直到6月27日他们才成行。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我们连续排查十多个小时后,发现当地一名姓蒙的女子很有可能就是小蒙的养姑姑,但电话联系不上。”张静曙说,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南丹县城关派出所,请求协助。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对方直系亲属的联系方式。
曙光终于出现了!对方向张静曙等人表示,家中确实有一名失散十年的侄女。一对姓名和信息,完全符合。张静曙等人瞬间激动了,也顾不得疲劳,立即驱车赶往小蒙姑姑家,做进一步确认。
“你是不知道当时多少危险啊。她养姑姑家距离县城约有40公里山路,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山路崎岖难行。我们的汽车轮胎一路打滑,只能以时速10公里、20公里的‘龟速’前行,开了2个多小时啊。”刘志军告诉记者,当他们拨通小蒙的视频电话,并将手机交到她养姑姑手里时,那个场景令他难忘——跨越十年的光阴,姑侄两人的泪水夺眶而出,哭成了泪人。
圆满的结局
跨越2000公里的团圆
“临走前,小蒙的养姑姑一直在用我们听不懂的本地方言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经过她堂姐翻译,才知道,她是在问小蒙什么时候能回家。”张静曙说,从他们走访的情况看,小蒙与其养父母及养姑姑家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从山里回来后,张静曙等人就将小蒙曾在隔壁大化县登记过户口的信息上报鄞州公安分局行政审批中心。之后,他们又与当地公安部门协调沟通,看是否可以破例让小蒙在宁波异地办证,毕竟疫情因素导致出行不便。遗憾的是,政策对此有明确规定,这个想法行不通。小蒙首次办理身份证,只能回到广西老家才可以。
7月4日,张静曙和民警王俪蓁、巡特警王浙兵三人,陪同小蒙踏上回家办证之路。从宁波到广西南宁,动车需要13个小时。休整一夜后,一行人驾车来到目的地。仅用了10分钟,小蒙便成功拿到了临时身份证。之后,他们又赶去小蒙养姑姑家,助其团圆。
十年流离失所后,小蒙终于见到了深山里的亲人。养姑姑和姑父生活虽然清苦艰辛,但也早早杀好了鸡,以当地最隆重的接待礼仪欢迎侄女回家。相见的那一刻,三人抱头痛哭……至此,这段历经3个月、跨越几千公里的寻亲之旅,圆满结束。
7月8日,小蒙和男友再次来到百丈派出所,领取广西户证部门邮寄过来的正式身份证,同时送上了一面精心准备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