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汇达贷款

本文目录

新华全媒+丨湖南会同:林权贷升级让山林从“沉睡”中醒来

新华社长沙10月3日电题:湖南会同:林权贷升级让山林从“沉睡”中醒来

新华社记者余春生

近日,走进湖南省会同县的大山,满目苍翠。73.88%的森林覆盖率让绿色成为会同县亮丽的底色。但在过去,望着满山的森林,不少当地百姓却面临着难以利用的窘境,让青山成为了“沉睡的资源”。

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的一处林场。新华社发(张镭摄)

今年60岁的石建林,20余年间在家乡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的大山里种下了2000多亩林木。“树是种了不少,但变现一直是个难题,像一棵杉树平均要等20年才能采伐变现。”石建林说。

林业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采伐之前难以变现,造林抚育和管护过程又需要大量资金,这中间的矛盾是不少像石建林这样的林农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早在多年前,会同县就曾探索开展过林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林权贷”)工作,鼓励林农以山林经营权和收益权为抵押,向银行借贷以助力发展。

“政府虽然搭好了台子,但之前的林权贷只有银行和林农参与,出现了银行担心风险不敢贷等问题,几年间,贷款总额不足300万元。”会同县林业局副局长丁祖照说。

2021年9月以来,会同县对林权贷进行了重新优化和设计,逐步建立林权流转、评估、抵押、交易、森林保险等制度。

针对原先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同县委县政府指定具有国资背景的湖南会同裕森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到贷款活动中来,形成三方参与机制,明确当借款人超过一定期限未能还款时,由该公司按一定比例实施兜底收储,降低借贷双方风险。

今年,石建林用700多亩林地的林权成功贷款100万元。“这笔钱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让我有了继续扩大造林面积的信心。”石建林告诉记者。

林权贷升级不仅让广大林农尝到了甜头,也为当地林企带来了机遇。

会同汇达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竹制品加工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贺少方说,此前生产原料主要从个体林农手上收购,一直难以保障稳定供应。去年底,发现县里在推广升级版的林权贷,他有了新的盘算。今年,该企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一大片林地。

“流转的林地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还可以拿去做抵押贷款,确实很有吸引力。”贺少方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用其中3100多亩林地的林权作为抵押,贷到了500万元发展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湖南省会同县金竹镇山里修建的林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镭摄)

会同县委书记伍罕鸣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1笔,贷款金额达1.3亿元,林权贷的升级创新实现了“百姓不砍树、资源能变现、群众能致富、林企能发展”,推动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产。下一步,会同县将在实践中继续推动林权贷创新,把林业资源效益更好释放出来。

新华全媒+|湖南会同:林权贷升级让山林从“沉睡”中醒来

近日,走进湖南省会同县的大山,满目苍翠。73.88%的森林覆盖率让绿色成为会同县亮丽的底色。但在过去,望着满山的森林,不少当地百姓却面临着难以利用的窘境,让青山成为了“沉睡的资源”。

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的一处林场。新华社发(张镭摄)

今年60岁的石建林,20余年间在家乡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的大山里种下了2000多亩林木。“树是种了不少,但变现一直是个难题,像一棵杉树平均要等20年才能采伐变现。”石建林说。

林业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采伐之前难以变现,造林抚育和管护过程又需要大量资金,这中间的矛盾是不少像石建林这样的林农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早在多年前,会同县就曾探索开展过林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林权贷”)工作,鼓励林农以山林经营权和收益权为抵押,向银行借贷以助力发展。

“政府虽然搭好了台子,但之前的林权贷只有银行和林农参与,出现了银行担心风险不敢贷等问题,几年间,贷款总额不足300万元。”会同县林业局副局长丁祖照说。

2021年9月以来,会同县对林权贷进行了重新优化和设计,逐步建立林权流转、评估、抵押、交易、森林保险等制度。

针对原先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同县委县政府指定具有国资背景的湖南会同裕森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到贷款活动中来,形成三方参与机制,明确当借款人超过一定期限未能还款时,由该公司按一定比例实施兜底收储,降低借贷双方风险。

今年,石建林用700多亩林地的林权成功贷款100万元。“这笔钱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让我有了继续扩大造林面积的信心。”石建林告诉记者。

林权贷升级不仅让广大林农尝到了甜头,也为当地林企带来了机遇。

会同汇达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竹制品加工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贺少方说,此前生产原料主要从个体林农手上收购,一直难以保障稳定供应。去年底,发现县里在推广升级版的林权贷,他有了新的盘算。今年,该企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一大片林地。

“流转的林地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还可以拿去做抵押贷款,确实很有吸引力。”贺少方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用其中3100多亩林地的林权作为抵押,贷到了500万元发展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湖南省会同县金竹镇山里修建的林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镭摄)

会同县委书记伍罕鸣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1笔,贷款金额达1.3亿元,林权贷的升级创新实现了“百姓不砍树、资源能变现、群众能致富、林企能发展”,推动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产。下一步,会同县将在实践中继续推动林权贷创新,把林业资源效益更好释放出来。(记者余春生)

再贷款助力民企发债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一个神秘的AMC

交易商协会的小文

今日交易商协会的小文发出来,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那么有个问题随之而来,谁来发,谁来买,损失最后由谁承担?

央行作为中央银行,有没有能力买信用债?

那么今天就来展开讲一讲整个故事缺失的最后一环。

首先给民企增信的这个套路大家可能都已经比较熟悉了。由交易商协会和证金公司作为提供增信的主体,提供债券担保或者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市场参与者在交易商协会体系购买中债增担保的债权,或在交易所体系去购买民营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和第三方机构创设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市场化机构购买的增信民企债,在企业无力偿付到期债权的情况下,中债增和证金公司就会提供相应的补偿。

需要明确的是,在发生损失的情况下,中债增或证金公司是和央行共同承担损失的,且大头由央行的再贷款承担。

所以大家不要再去纠结什么中债增有多少资本金的问题了,他的资本金再少,也不会影响他做出2500亿的担保债券发行。

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发行人出现不能还债的情况,再贷款会以什么形式填补损失?交易商协会文章中的“直接购买债券”的行为又是由谁来执行?

一个神秘的机构就此浮出水面——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

汇达资产根据公司官网简介,是一家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股东是信达资管(占90%)。但从公司的注册信息中可以看到,其实际业务却是处理中国人民银行的坏账资产,本质上是央行的AMC。

因此

汇达是一家有着丰富资产处置经验的AMC,而且实际上一直是人民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处理的重要机构。

央行可以通过向汇达资产发放再贷款的方式,通过汇达公司直接投资于民企发行的债券或,当中债增担保的债券发生实质的违约风险时,通过汇达公司收购担保债券的方式完成债券的兑付。而收购担保债券后,可以通过汇达公司专业的市场化行为处理抵押品。

理论上来讲,如果只是通过中债增和证金公司提供增信,不发生实际的代偿付行为,那么就可以豁免占用资本金并不占用再贷款额度。只有实际发生信用事件后,才需要占用再贷款额度。

增信的终点是增加信心。

如果现有的举措能够让市场化机构能够充分地参与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那么汇达公司便不需要出资亲自下场购债,这样再贷款额度变不需要使用,也就是说用较少的资金撬动了更大的市场资金。

但是在最差的情况下,市场化发行完全失效时,才需要汇达公司完全出资购买债券,这样再贷款的使用效率也是最低的。

所以我猜测,今日交易商协会发文中的2500亿规模,应该是再贷款资金乘上一个乘数得来的,实际的再贷款规模应该比2500亿更少。

最终,监管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借此恢复市场对于民企特别是民营房企信用债融资的渠道。通过自己下场+增信的办法撬动更多的市场化资金参与,避免过度的信用收缩。

毕竟10月的社融已经崩塌了,所谓的“三支箭”恐怕一只都难剩下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