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德很值钱!浙江农信累计发放百亿元“道德贷款”
2018-09-0519:30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王俊记者袁华明
“没想到,我只是帮助了一些学生,不仅受到了表彰,还拿到了永嘉农商银行5年30万元低息贷款授信,解决了我重建老家房子的资金短缺难题。”不久前,曾连续26年帮助贫困学生的永嘉县第三届道德模范陈建平备受鼓舞地说道,“如果还有学生需要,我一定会继续站出来!”
让道德增“值”,让德者有“得”,帮助好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是对好人精神最好的肯定和褒奖。到今年8月末,浙江农信系统已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衢州等10个地市推出了道德贷款系列产品,覆盖面达90%以上,惠及全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达15.42万户,累计发放道德贷款超104亿元。
早在2012年,省农信联社探索指导全省农信机构将信贷与“道德”联姻,对各级“好人”推出以“三优先”为特点的道德贷款产品,即优先纳入评级授信、优先安排信贷计划、优先享受贷款优惠利率,好人们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可获得较低利率贷款,而被评为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的申请人,最高信贷额度可达50万元。
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当抵押,让道德增“值”。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抵押物、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尽管许多农民自身有发展意愿,但苦于缺乏资金,脱贫的内生动力一直得不到激发。省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的道德贷款产品,将道德当作一种“精神资产”,并渗透到农民的社会生活中,让贫困的好人也能得到回报和馈赠,激活了贫困好人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省农信机构用实际行动,在全省深化完善省、市、县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上,推广“好家风贷”“道德银行贷”等道德贷款产品,以信贷资金帮助好人解决生活困难、支持他们创新创业的方式,挖掘和提升公民道德、品德、家风等无形信用资产的潜在价值,将道德品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让大众看到了好人这一群体可以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也在全社会倡导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了学习先进、崇尚模范、争做好人、关爱好人的良好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从道德模范到文明家庭,再到普通村民,在道德贷款的推动下,如今,在浙江,以德为美、以德增“值”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公益活动得1分,见义勇为加5-15分……”日前,龙游农商银行在省级信用村龙游县下杨村开设“公德银行”,依托“龙游通”平台,在全村实施“龙游通+公德金融”模式,推出公德金融积分卡,通过评定村民日常道德诚信表现,以积分形式把村民言行表现记入公德金融积分卡,并将评定后的积分分为五个级别,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信贷优惠政策,让村民们在差别享受信贷优惠时,自觉提升自我道德修养,进一步彰显了美德贵如金的价值导向。
“道德贷款既给了我们农民‘面子’,又能贷到‘票子’,发展起来后又有‘路子’,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谈起道德贷款的实惠,建德市大洋镇杨桥村的村民们滔滔不绝地说道。
前不久,建德农商银行行长在大洋镇杨桥村文化礼堂,向全体村民宣布了该村应素多、杨卸根等14人的信用等级,这意味着14位有着良好信誉的村民可以享受该行贷款利率下调15%的优惠政策,同时,该行还放贷168万元用于该村信用好的村民种植芦笋、有机蔬菜、香椿等创业项目。据悉,该行已与当地杨桥村签订村银共兴战略协议,为该村380户农户分别建立道德档案,共向该村农户新增授信2000万元,并授予10户农户“道德银行示范户”。
浙江农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农信系统将围绕5年5000亿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农村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建档授信,在继续大力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的基础上,接入政府、社会等各方信用数据,打造大数据“丰收信用体系”,努力为95%以上农户建立金融档案,新增500亿元信用贷款助力推进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行动,全面推广道德贷款,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原点观察丨浙江省委书记、省长为一家新银行揭牌,有何用意
浙江新闻客户端观察员沈晶晶
4月18日,全省深化农信社改革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在杭州举行。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胡元勇摄
4月18日,浙江省里成立了一家新银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让许多人好奇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共同为它揭牌。这家银行,到底有何来头?
原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前身是浙江省农信联社。银行“改名”,背后是农村信用社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浙江在全国率先迈出了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总书记点题
深化农村信用改革,发挥金融服务“三农”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期间亲自点题、亲自破题的一篇大文章。
早在2003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同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银行、证券、保险系统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可见,对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他颇为重视。
资金要素如何进一步投向现代农业?
2006年初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改革新构想——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根本变革。
两个多月后,全国首个集农村金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为一体的农村合作组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成立,“三位一体”改革由此开启。
这一年底,在瑞安召开的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上,习近平亲自部署全省“三位一体”改革,强调农村合作金融要把“支农、兴农、富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
10多年来,按照这张蓝图,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等金融主体,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村等生产主体有机衔接,持续推动浙江“三农”发展。
2017年,“三位一体”农村改革目标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回归“本源”
以“三位一体”为牵引的农信社改革,抓住了“三农”发展关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多年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前身,浙江省农信联社一直是全省支农支小的主力军。2021年底,浙江农信存贷款总额超5.5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比例分别为18.36%、14.69%。
但观察改革实践,农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信用合作。
正如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所指出,“发展乡村产业还有很多政策堵点和痛点,最突出的是用地难、贷款难”。文章强调“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这个“本源”,就是服务“三农”、服务“小微”。
原点观察记者注意到,事实上,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已经提上国家银保监会议事日程,也是这两年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先人一步的浙江,自然不甘人后。
就“三农”发展状况而言,伴随新城城镇化发展,支持农民工进城安家落户、支持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都已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应有之义。
从金融服务方式来看,整个行业出现深刻变化,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数字金融服务发展迅猛。同时,老百姓对信贷、理财、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
可以说,此次改革,是“三位一体”改革再出发,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共同富裕、缩小“三大差距”的新探索。
“小法人、大平台”
正如前文所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本质上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能力。
4月18日的深化农信社改革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上,强调加快建设产权明晰、治理健全、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小银行。
此次揭牌的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就是围绕这一目标而成立。浙江银保监局发布的信息显示,这是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准注册资本金为50.25亿元。
但有别于统一法人的农商行,它保留了两级法人地位不变,保持县域法人机构稳定,突出“小法人、大平台”架构。相对来说,改革阻力较小,也能补上此前农信社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比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强化总部服务支撑能力。尤其是,可以借助专业化、市场化力量,与时俱进开拓新的金融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百姓需求。
同时,县域法人能够因地制宜、服务当地,灵活调配资源,包括加大对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等。
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下,中小微企业明显承压。而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是稳增长、促共富的重要基础。
此前,全省法人农信机构在服务农户和小微企业方面,仍存不均衡现象。2021年底,全系统4100多个营业网点、1万多家丰收驿站和2万多个村级金融服务点,服务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承担农户贷款占全省1/2,但承担小微企业贷款仅占全省1/4。
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在服务小微企业上持续加力。
深化实施首贷户拓展行动,深入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一系列新部署,透露出拓展农信社改革广度、深度的信号。
200亿元!浙江农信专项信贷全力保障春耕备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俊祝达峰
春回大地万物苏复,又到春耕备耕时节。为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生产需求,日前,浙江农信在全省统筹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推进金融支持春耕备耕、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农信力量。
金融活水,到田间地引头
眼下,正是浙江各地农民抢农忙时节,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将一年美好和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之江大地上,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
在台州,林兴奎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为响应中央种粮号召,今年他打算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由原来的1800亩扩大到2000亩,种植面积一扩大,资金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了,这让林兴奎犯了愁。在这关键时刻,玉环农商银行为他办理了180万元春耕贷款。看着仓库里满满的农用物资,玉环市奋进农场负责人林兴奎开心的笑了:“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今年春耕的农资都备齐了。”
图为浙江农信辖内安吉农商银行共同富裕金融专员走访辖内白茶种植户,为其设立“数字身份证”,通过“白茶溯源”平台,实现茶叶总量可控、可查、可溯,引导白茶生态种植和产业绿色发展。邱梦宇/摄
为保证农业贷款需求,今年(2022年),浙江省农信联社统筹安排200亿元春耕备耕专项信贷资金,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生产需求;同时计划累放种粮大户贷款15亿元,有效助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投入农业“双强”支持资金100亿元,大力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发展……
坚守服务“三农”初心,扛起服务乡村振兴使命,浙江省农信联社第一时间出台“确保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政策、支持农业“双强”、保障农资采购”等八项金融举措,全面推进金融支持春耕备耕、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农信力量。
稳面积资金是保障
针对春耕备耕资金市场需求季节性强、时效性高等特征,浙江省农信联社指导带领全省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春耕备耕资金供应,确保春耕备耕生产不误农时、不误农需。
图为浙江农信辖内磐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当地茶农并送“春耕备耕”专项金融服务到田间地头。施帅峰/摄
有了资金的支持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如浙江农信辖内玉环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农业水利等部门,跟进了解农业生产发展计划,提前匡算信贷资金需求,专设5亿元春耕备耕资金,全力保障农资采购、农业生产等资金充足;磐安农商银行为春耕备耕新增授信8亿元,通过减手续、减流程、减成本等方式实现全县农业生产主体金融助力100%覆盖,预计减费让利80余万元;安吉农商银行制定春耕备耕信贷投放计划,力争2022年春耕备耕期间新增涉农贷款10亿元以上,截至2月末已向县内农户发放农林作物种植、培育贷款5亿元,支持农民及早储备化肥、籽种、农药、地膜和抗旱生产等农机设备,为全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稳产量,科技是关键
插秧机插稻、无人机洒药……各乡镇种粮大户的千亩良田每到春耕时节就会上演一场场“科技大战”,从传统种植业到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先进的农机设备。
“‘机器换人’省工增效的效果非常明显,以无人机喷药为例,用传统方法,10个农民花3天时间都打不完,而且防治效果参差不齐,如今用上植保无人机,喷药均匀,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一想到上千亩土地需要防治就头疼,现在防治喷药只需要站着拍拍照片,算是休闲活动了。”杭州万青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青算了一笔账。
不过,动辄几十万的无人机加上土地承包费用,合作社的流动资金一时有些“捉襟见肘”。“还好萧山农商银行300万元授信来得及时,现在我们新采购的无人机已经开始作业了!”蔡万青笑着说。
图为浙江农信辖内萧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杭州万青农机专业合社新承包的4000余亩土地,了解采用植保无人机新技术防治的春小麦生长情况。倪晨思/摄
金融赋能粮食生产现代化,浙江农信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业“双强”行动,让农业“更有科技范”,有力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致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浙江农信辖内诸暨农商银行积极推广“农机贷款”,通过给予设备生产或销售企业一定的贷款卖方额度授信,农户在向已授信卖方购买设备时,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金额即可购买设备,既解决了种粮大户购买农机的资金问题,也帮助企业打开市场。目前,该行已为农机销售企业授信1000万元,成功“贷”动一大批农户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同时,该行实施“早春行动”,220余名共同富裕专员集中梳理了辖内农户清单,并逐一进行“名单式”对接,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金融需求,切实把金融服务春耕备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图为浙江农信辖内诸暨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辖内农机销售企业,积极推广“农机贷款”,“贷”动农户创业致富。何飞彦/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