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现在微信能贷款吗

本文目录

警惕!微信的这个功能成为新诈骗工具

来源:潇湘晨报

微信“亲属卡”功能你用过吗?

诈骗分子盯上了这个微信功能

已经有不少人中招!

什么是微信“亲属卡”?

顾名思义

微信用户可以向指定亲属好友

开通服务

让对方获得使用自身支付账户的权限

通俗来说就是

可以帮助他人买单

相当于一个单向的“家庭账户”

一般来说设计这种功能的初衷

是为了方便家人消费

免去转账提现的手续

由于“亲属卡”可以设置消费上限

且可以实时知道每笔扣费情况

因此在管理孩子零用钱这点备受好评

但这项功能在设置过程中

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名为“亲属卡”

但实际可以赠送任意一微信好友

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开通

骗子们就此找到了切入口

开始疯狂实施骗局

“亲属卡”如何成为诈骗工具?

01.好友申请转头就送“亲属卡”

一日小陈发现

微信通讯录里多了一条好友申请

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但看到对方顶着美女头像

抱着“只加个好友不吃亏”的心态同意了

加了好友之后“美女”比较高冷

一直都没有发言寒暄

似乎只是加错了好友

时间一长小陈也忘了这茬

但5个月之后

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

沉默许久的“美女”

突然给他发过来一条信息:

“送你一张亲属卡”

显示的额度为3000元

正当小陈疑惑时

对方解释道

自己刚刚不小心发错账号

希望小陈可以送回同样额度的亲属卡

小陈心想这举手之劳的事情

能帮就帮

谁还没个手滑的时候呢?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小陈懵了:

自己居然接二连三收到扣款提示

对方在短时间接连消费

把3000元额度花了个一干二净

再查看自己的余额

果然少了3000元

感到不对劲的小陈立刻联系“美女”

没想到对方已经将自己拉黑……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这项功能的用途

亲属卡上显示的数字

仅仅是交易额度上限

如果发卡人账户里没有钱就无法使用

而发卡的骗子自然不会在账户里存钱

避免反被受害人薅羊毛

而且赠送亲属卡的消息提示

与转账发红包极为相似

不熟悉微信的人

甚至可能认为对方给自己转了钱

事实上不仅仅是微信

支付宝账户的“亲情卡”功能

同样存在类似的骗术

而骗子加好友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像小陈遭遇的这种

陌生人加好友的情况还算“低端”

更厉害的会借助亲属卡嫁接其他骗术

02.以放贷为名绑定“亲属卡”

犯罪嫌疑人吴某冒充贷款审核员

在网贷群里频繁接触

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

以贷款需核实微信是否本人使用

审核资金安全、互发红包测试等理由

将自己的微信绑定受害人“亲属卡”

绑定过程很简单

吴某赠送给被害人“亲属卡”

“亲属卡”虽标有额度

但并不能完成支付

【吴某微信余额里面根本就没有钱,而且绑定的银行卡也是一张空卡,根本就无法完成支付】

之后吴某会迅速向被害人发信息

索要同等金额的“亲属卡”

被害人按照指令完成绑定

随后吴某诱骗被害人下载聊天软件

进行“视频审核”

当着被害人的面进入微信账户

进行“资金流水审核”

“审核”完毕后没有立刻退出账户

反而修改了其“亲属卡”中的支付额度

最后吴某以自证还款能力为由

诱骗被害人向自己的微信账户转账

随即立马用自己的手机扫描

早已准备好的收款码

选择“亲属卡”支付

受害人账户里的钱就直接被刷走了

小编想说

“亲属卡”骗术虽然阴险

提防它的方式却并不难

除了谨慎添加好友之外

不轻易使用你不清楚的

手机、APP功能

(例如呼叫转移、亲属卡、屏幕共享)

遇到其他人诱导开通类似功能时

(包括亲人朋友万一对方被盗号了呢)

一定要第一时间提高警惕

如果遇到实在需要使用的场合

也最好先了解清楚功能和规则

多留意使用说明是个好习惯

内容来源南通反诈

“你是否需要资金周转?”“这里可提供贷款,利息很低”女子遭遇电信诈骗 借款没成反被骗走4万元

刘女士说,自己到现在都还是懵的。

陌生人说可低利息贷款她信了

刘女士今年48岁,在西安城北靠卖水果为生,10月30日,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男子在电话里自称是京东金融的,询问她是否需要资金周转?考虑到自己借过朋友钱,一时还不上,刘女士就说需要,对方马上提出可提供贷款,利息很低。

双方加上微信后,对方把她拉入一个群。对方给刘女士发过来一个二维码,让她扫码进去后填写自己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婚否、月收入、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等,要先进行审核。

审核完毕后,对方又说合作的银行可以发放10万元贷款,让刘女士先给自己的银行卡上充钱,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我就借了2万元充到自己账上,没过几分钟,他就说给我放款了,给了我一个页面,让我在上面查看。我点开看到上面的确显示我借款10万元,提现正在处理中。”

“提现”没成对方让她转账认证

提现一直没有成功,刘女士就通过微信问对方,对方显得很着急,说是去查询,还说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随后说刘女士登记的银行卡号和身份证信息不符合,导致放款失败款项滞留。现需要对贷款人进行认证协议处理,刘女士必须做一个认证保证协议,先提交贷款金额的百分之五十即50000元。

对方还给刘女士提供了一个“关于银行卡号错误及卡号变更业务”的说明,上有“中国银监会”抬头,内容是让她先提交50000元,他们处理完毕后会连同审批的100000元贷款一并到账。若借款人无法认证,将通知法务部介入调查,必要时将联系当地有关部门上门取证调查,还将把借款人的征信列入央行终身黑名单。

刘女士有点害怕,就相信了。但提出来没有这么多钱,对方提供了一个银行账户,说先转两万。她转过去之后,对方说不行,还需要5万,“我又借了2万,转过去,对方说我的资料还存在问题,得补齐3万元才能处理,这时我就不相信他们了。”

典型的电信诈骗警方已立案

11月6日,刘女士说,这两天,对方当初转给她的页面打不开了。刘女士和对方的聊天记录显示,当她对认证打款提出质疑后,对方说:“希望您重视一下这个订单的问题,希望您去想办法周转认证资金,这个钱,处理好之后就可全部提现。”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微信聊天中两次提示“对方的安全性未知,请仔细核实真实身份,涉及金钱交易务必电话确认”,但这并未引起刘女士的重视,她还是按照对方的引导多次共转了4万元给对方,“对方提供的是不同人的银行账号。”

事发后,刘女士向辖区派出所报警。

6日下午,华商报记者从西安未央警方了解到,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此事。华商报记者李小博卿荣波

以案说典丨微信借钱,电子借条管用吗?

贾永娇作

[案例]

巴楚县居民吾某与买某是好友。去年,买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多次向吾某借款,共计3.5万元。由于双方关系密切,吾某碍于情面,借款时没有签订协议,只保存双方的聊天和转账记录。

今年3月,两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欠条说”签订电子借款合同一份,并对双方身份信息、借款事由、期限、金额及还款期限等予以明确约定,然而眼看还款期限过了好几个月,买某却拒不偿还借款。无奈之下,吾某一纸诉状将其诉至巴楚县人民法院,并提交电子借款合同、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

[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释法]

巴楚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努尔古丽·依斯玛伊力介绍,吾某、买某使用微信小程序签订电子借款合同,系经过人脸核实确认真实身份后,再通过线上签署,整个流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

努尔古丽表示,近年来,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高频使用,越来越多的借贷关系发生在微信、支付宝等电子平台上,导致产生纠纷后在诉讼过程中,一些当事人无法提供书面证据,仅有双方微信聊天记录,给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带来一定障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像在类似‘欠条说’微信小程序上签订的电子合同越来越普及,如果当事人在签订纸质合同、出具书面借条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使用正规平台签订电子合同也不失为明智选择。”努尔古丽表示,综上所述,合同形式正规、签署流程严谨的电子合同,符合法定形式,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杨舒涵整理)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努尔阿米娜

审核:李军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