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理享贷款

本文目录

理享学“0元上课”实为第三方贷款,中公教育交费容易退费难

疫情期间,减少外出与人接触,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全国人民普遍在家隔离,争取把病毒“闷死”。即使只能待在家中,不少人也不忘通过教育来充实自己,满足公考、考研、司法考试的需求。

无需外出、无需接触的线上教育,就此迎来一轮用户增长红利。好未来、中公教育、新东方在线等都成为享受这轮红利的教育巨头。3家公司市值都超过千亿,好未来最新市值为2206亿元,成为龙头老大。中公教育则以1390亿元的最新市值,超越1347亿元的新东方在线,位列市值第二。

除线上教育红利外,中公教育也迎来财报利好。3月9日,中公教育发布了2019年度财报。数据显示,中公教育去年实现营收91.76亿元,同比增长47.12%;实现净利润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中公教育账面货币资金、理财产品和长期定期存款合计64.02亿元。坐拥近70亿元流动资金的教育公司,在国内并不多见。以“理享学”为代表的教育贷款,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理享学”,是中公教育公益助学计划的一部分,由中公教育联合上海贝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丁网络)共同推出,号称“不交/少交学费就上课,考试未过0收费”。学员可以先选择指定协议班免费上课,学费由中公垫付,无利息。

镭射财经认为,“理享学”并非公益活动,而是利用了学员们对于金融知识的匮乏,帮助用户从第三方机构处申请了贷款。这笔贷款直接进入中公教育账户。在此过程中,中公教育并没有直接提示学员办理了贷款产品。当学员发现办理贷款并要求撤销时,中公教育又会以种种理由来拖延退款时间。

有用户表示,在注册理享学时,发现是贷款曾提出疑问。中公教育工作人员回应,不算是贷款,只是他们公司的一个金融平台。因个人原因,用户第二天提出退课申请,要求撤销理享学贷款。中公教育方面则以“等两天就办理”的说法一直拖延,最后告知用户须30-40个工作日才能办理完成。

另一名用户同样指出,准备在中公教育报名,却最终签署一份贷款协议。协议中甲方是云南信托,乙方是用户,丙方是贝丁网络(“理享学”运营主体),贷款金额超过2万元,利率6.6%,按日结息。

企查查显示,贝丁网络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郭继赋持股80%,为大股东,关明舫持股20%。贝丁网络100%控股吉安市井开区理享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同为郭继赋。

在镭射财经看来,中公教育以0元授课的形式帮助用户办理6.6%利率的贷款,并延长退款期限,利用时间差形成大量的资金池。“30-40个工作日才能办理”的退款,就这样沉淀在了中公教育的资金账户,成为部分投资收益。仅2019年,中公教育就有2.62亿元的投资收益(理财收益和定期存款结息),占净利润14.52%。

无论是帮用户办贷款,还是延长退款时间,目的都是为了利润。自2015年到2019年,中公教育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3.09亿元、4.95亿元、11.13亿元、18.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2%。中公教育成为教育行业赚钱的最好例子,除交通银行、新安银行、云南信托、通联支付与贝丁网络合作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联消金、海尔消金、度小满金融、京东数科、花呗等也纷纷入场。教育分期市场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火爆背后暗藏危机。2019年10月,有着21年历史的韦博英语卷钱跑路,数万名在读学员受影响,约几千名办理教育贷款的学员成最直接的受害者。如何平衡好教育机构、金融机构与学员的关系,避免教育机构暴雷、金融机构催款、学员背负贷款的闹剧重演?合规备案,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2019年11月,教育部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中明确,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对现有教育移动应用的备案和排查工作。2020年2月1日起,未完成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备案将被撤销,并予以通报。随着教育移动应用合规备案推进,教育培训行业门槛或进一步提升,新一轮行业洗牌为时不远。

来源:镭射财经

作者:黄老邪

报中公“0元学”却背上2万多贷款,承诺考不过退费,学员真要退时难了

今年3月份,市民张华(化名)在位于济南南辛庄西路的中公教育济南大学学习中心报名“0元学”教师招聘课程,并与“理享学”签订贷款协议,贷款23800元。中公教育工作人员告诉张华考不过退费,9月份张华提交退费申请,但迟迟未能通过,眼见就到合同约定的12月15日还贷日期,她很是焦虑,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员推荐她办理贷款延期。

张华发现其实是在“理享学”再借一笔钱将之前的贷款先还上。“这不就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吗?我一开始觉得不对劲就没申请,但现在之前的‘理享学’贷款马上就要到期了,我怕逾期会影响征信。”对此,中公教育工作人员表示,张华的退费申请系“理享学”方面未通过,会尽快联系当事人协商解决,并由总部工作人员给予具体答复。截至25日20点,未有答复。

“0元学”背上2万多贷款,想退费却迟迟申请不过

“去年加过中公教育一位老师的微信,今年3月份给我发了‘0元学’的微信,我想着疫情在家没事干,想着反正不花钱学点东西吧,就报了他们教师招聘的课程。”济南市民张华(化名)说,当时机构让她在一个叫“理享学”的平台上贷款23800元,并向她承诺如果考试不过可以退费。

今年夏天,张华先后参加了几场教师招聘考试。“全都没进面试,9月份就给老师提交了所有考试未通过的材料,提交退费申请。”她说,退费申请一直没有审核通过。“我知道报班的时候办了贷款,但怎么也没想到到退费的时候这么麻烦。”

后来,张华收到一条来自“理享学”的信息,信息显示“您现在可以申请优借,请尽快登录理享学查看详情并进行确认申请操作。如未能及时确认,优借申请将失效,理享学原订单需按还款计划表正常还款。”张华说,当时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退费申请没通过所以让她申请延期,将原本12月15日到期的“理享学”贷款还款时间延长到2021年4月15日。“我按那个操作点进去,显示要再从东营银行借款23800元,这不就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吗?我一开始觉得不对劲就没申请,但现在之前的‘理享学’贷款马上就要到期了,我怕逾期会影响征信。”

承诺考不过退费,却又推荐发起新借贷还旧的

新时报记者查询发现,关于“理享学”,中公公考小助手公众号文章中解释为,“理享学是中公教育合作的分期付款品牌,通过与持牌、合规的金融机构合作,学员是通过理享学合作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理享学仅为学员提供推荐分期借款产品的咨询服务,并非放贷机构。”也就是说“理享学”实为第三方贷款。

张华与中公教育签订的《山东网校教师招聘笔面全程专用协议》标明“甲方在向‘理享学’平台办理分期业务前已经知晓,通过‘理享学’办理学费分期是甲方支付培训费的方式,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甲方均需按照与‘理享学’平台签订的分期协议中的约定于2020年12月15日,足额向‘理享学’平台偿还相应的款项。”因为临近还款日期,自己的退费申请迟迟未通过,张华很是担心。“合同里说了,退费申请通过后,要30-45个工作日才能退费打款。”

张华与理享学的信托协议中显示“贷款本金23800元,期数1期,贷款利率6.6%/年”。

根据张华提供的材料,新时报记者发现11月12日,中公教育济南大学学习中心与张华对接的老师曾发送消息解释张华新收到的“理享学”优借短信,其发送的一张截图信息显示“1215到期的事业单位和医疗卫生已经陆续发起新优借短信,新优借还款日2021.4.15,名单正在梳理,收到短信的学员可以先进行操作,具体流程如下:1.学员确认新优借,务必保证优借成功,显示成功界面;2.优借成功后咨询师在系统提交退费,退费选项勾选优借延期;3.咨询师同步录入一笔新订单,录到对应的优借班次里面去,总部会放款优借,我们新收一笔到新录班次当中去”。

中公教育:系“理享学”未通过退费申请

“当时签协议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说考不上就给退费,我连面试都没进,肯定是没考上的。”张华说。其与中公教育签订的《山东网校教师招聘笔面全程专用协议》中显示她参加的是中共教育提供的“2020年网校事业部在职师途OAO协议班”。协议中关于“协议考试不过退费标准”中标明的退费条件中显示“按考试主管单位要求参加笔试及相关环节后,本协议约定考试未直接进入面试名单或未能通过调剂、递补、补录、增补等方式进入面试名单,未进入面试环节,认定为甲方笔试未通过,乙方应按约定标准向甲方退费。”

另外,关于退费审核一项显示“乙方将在退费提交开始之后进行退费审核,且在协议结束一年内进行复审。如复审中确认甲方协议约束考试被拟录用或因后续的递补、补录、调剂被录用,则甲方将退费在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返还。审核及复审的内容也包括退费原因是否属实、提交材料的真伪、考试是否参加、退费金额是否正确等。”

那张华是否符合退费要求呢?为何她提交的退费申请迟迟未通过?25日上午,新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南辛庄西路的中公教育济南大学学习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张华的协议并未结束,她可以继续参加考试。“现在还有不少事业编的招考,她可以继续考。”该工作人员表示退费申请是因为“理享学”方面没有通过,他们为了帮助张华,才给她提供了延期的解决方案。

关于张华的退费申请为何迟迟未通过,以及协议期未结束,为何签订合同时约定还款时间为2020年12月15日等问题,中公教育济南大学学习中心表示将与当事人尽快协调解决,并由总部给予答复。截至11月25日20点,未收到回应。

新时报记者:孔婷婷

视点丨承诺“不过包退”却不兑现,诚信何在?

近日,百余名参加国家招录考试未“上岸”的中公教育考生,来到位于沈阳市的中公教育辽宁总部,要求退还学费。根据学员提供的协议显示,退费应在30至45个工作日到账,原本应在8月份结清结果却一拖再拖,至今仍未收到这笔应有的退款。据报道,不仅是沈阳学员有此遭遇,近一个月内,上市公司中公教育遭到31225条投诉,其中包含多个省份,投诉内容多数涉及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

中公教育号称公考培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上市公司,对于众多学员来说,其多年来所积累的人气,尤其是“不过包退”的保底承诺,能让学员感受到企业的教学和财务实力的底气,也就多了一份信赖。

但细究起来,中公教育“不过包退”承诺本身就涉嫌违反广告法。广告法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中公教育考公培训“不过包退”的承诺,明显带有诱导性的保证性承诺。

众所周知,公考竞争日趋白热化,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而2023年国考共有近2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由于学员的素质、能力不一,要达到100%“包过”的公考培训效果几无可能。这意味着,中公培训通过“不过包退”承诺所招揽的学员越多,能够顺利“上岸”的学生比率越低,企业所要赔付的学费越多,之前所付出的师资、课堂租金、运营等相关成本等收回压力就越大。就此而言,中公培训“不过包退”承诺无法兑现,几乎是可以预料的结局。

作为企业,中公教育管理者不可能不清楚“不过包退”模式存在的风险,然而为了追求业绩和利润,依然打出此类名号,招收大量学员,并在学员无法“上岸”之后,无法履行如期退费的合同约定,严重损害了学员权益。

据报道,中公教育之前为吸引更多学员,还推出过“理享学”贷款。学员“0元学”背上2万多贷款,想退费却迟迟申请不过曾引发不小的争议。随着中公教育违约迟付或拒付应退学费,学员不得不面临高昂的网贷本息,这等于是将贷款风险转嫁给学员,其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作为国内知名的公考教育企业,中公教育创始人还曾向国内某知名大学捐赠10亿元,一时间刷足了眼球。然而,一家涉嫌虚假宣传、拖欠学员应退费用的企业,其市场诚信何在?凭什么立足于公考培训市场?

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毫无疑问,中公教育应按相关合同规定,尽快退还学员学费,否则会面临更多学员投诉乃至起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不过包退”的经营模式,中公教育也应尽快纠错,防止其继续对更多学员产生错误引导及权益损害。作为教育培训服务企业,中公教育应谨记,教育的本质是诚信为本。“不过包退”的噱头式宣传,所带来的品牌及市场公信力损失,恐怕远大于所获小利,如此投机做法,迟早也会招致应有的严管。

(来源:红星新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