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用钱宝贷款不还会怎样

本文目录

开始只借了1000元,还40万仍未还清!千万别碰,有人因这事轻生

市区一男子深陷“714高炮贷”,开始只借了1000元,可还了40余万元仍未还清;

一名山东籍女子通过网络贷款后无力还款,留下3封遗书想要自杀;

运河警方先后多次赴外地调查,查获了两个涉嫌敲诈勒索的网贷平台——

“请你们原谅不孝的女儿!让年迈的二老跟着操心受累,我是真悔不该当初。一步错,步步错。我后悔,我错了,可又能怎么样呢?早已铸成大错,没有能力挽回,我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赎罪……”

上面这封信,是想要轻生的李某写给父母的“遗书”。

今年5月,运河警方破获一起“714高炮贷(“714”是指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利息及“逾期费用”。)”敲诈勒索案件。

警方在寻访山东籍受害人李某时得知,李某为帮家人治病通过网贷平台贷款,深陷“714高炮贷”,先后还款100余万元。

为此,李某曾想轻生,并给父母和两个儿子分别写了遗书。

网贷成噩梦欠债越来越多2018年10月25日,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接到市区张某报案。张某称,他在网上贷款被敲诈勒索40余万元。

“我最开始就借了1000元,到现在已经还了40多万元了,还有不到20万元没还呢。”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重案中队受理案件后,王某告诉办案民警。

2017年6月,张某在一个叫做“用钱宝”的手机A上借了3000元,期限为28天,实际到手2400元。还款期限没到,他就把钱还上了。今年,他又在网络A借了7天的短期贷款1000元。从这时起,噩梦开始了。

贷款马上到期时,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网贷平台的客服人员,询问他还需不需要7天短期贷款。眼看之前借的钱还不上了,他决定从这家网贷平台借钱,偿还之前贷款的本息。

就这样,张某“拆东墙补西墙”,先后从100多个网贷A里贷款周转,欠下的贷款和利息越来越多。

借款虽然不多利息数十万元自从在网贷平台贷款后,有很多网贷平台的客服人员给张某发信息、打电话,询问他是否贷款。有时候,向他催收欠款的催款人也会主动向他介绍其他网贷平台。

据张某称,他在多数网贷平台上贷款的金额都不多,大概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只要他还不上钱,网贷平台客服人员便打电话威胁他,还给他的家人和朋友打电话进行威胁。

有一个网贷平台,张某先后贷款15次,每次3000元。他共还这个平台5.6万余元,其中光利息就有1万余元。直到报警,他也没还清欠这个平台贷的钱。

刚开始,网贷平台客服人员通过微信给张某发张某的手机通讯录截图。客服人员威胁张某,如果张某不还钱,他们就曝光张某的通讯录,给他的家人和朋友群发消息。

后来,有的客服人员竟威胁称,他们知道张某家在哪里。如果张某不还钱,就打断他的腿。

紧接着,客服人员还通过微信给张某发他人因不还贷款挨打的图片,并给他发送贴着他头像的墓地的合成图片。

张某说,他目前还的40余万元大多都是利息,本金其实并不多。

多家平台涉嫌违法警方锁定“玉猫达人”根据张某报案的情况,运河警方认定涉案的多家网贷平台的行为均涉嫌敲诈勒索、非法获取公民信息,遂对此案立案侦查。

重案中队办案民警通过张某的资金流向对涉案的非法网贷平台展开调查。他们发现,涉案资金全部流向某第三方平台,再由第三方平台转入众多网贷平台的账户。

此时,有一部分涉案的网贷平台已经被浙江宁波警方在专项打击行动中查获,还有一部分网贷平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关停,不再运营。

“我们查到其中一个叫‘玉猫达人’的非法网贷平台A还在运营。张某曾先后在这个平台上贷款27次,每次贷款3400元,共贷款91800元。张某已经还款110160元,还有3000余元没有还清。”重案中队中队长高会海告诉记者。

“玉猫达人”收、放款大多是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来实现,还有一部分客户还款由催款人员线下收回。经查,这些钱被存入多个在河南周口开户的私人账户,而催款人员的账户多在浙江宁波开户。

张某告诉办案民警,一次,他欠别的网贷平台的贷款要到期时,“玉猫达人”的客服人员主动给他打电话询问他是否需要贷款,他才知道有这样一个网贷平台。

从那时起,张某开始在“玉猫达人”网贷平台贷款。

“不还钱就弄死你”“给你的家人和同事打骚扰电话”“给你发P图”……张某不能按时还钱时,“玉猫达人”平台催债人员这样威胁他。

高会海告诉记者:“贷款人在非法网贷平台贷款,会被扣掉20%的服务费。贷款人一旦还款逾期,利息会呈阶梯式增加。”

以张某为例。张某还给“玉猫达人”网贷平台的10余万元中,大多都是利息。当时,张某根本没钱还贷。被逼急了,张某只能东挪西凑到处借钱,最终越陷越深。

赴浙江秘密调查锁定多名涉案人员2018年12月,重案中队办案民警赶赴浙江宁波,对“玉猫达人”非法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同时,民警对河南周口的多个涉案账户展开秘密调查。

经查,“玉猫达人”是某网络公司旗下的网贷平台。这家公司名下还有另一个叫“农夫亿号”的网贷平台。两个网贷平台均在浙江宁波某写字楼上办公,工作人员众多,警方很难锁定哪些人是涉案犯罪嫌疑人。

与此同时,负责调查银行账户的办案民警也得出了结论:多个账户的开户人之间是亲属关系,他们中大多数经济上均无异常表现,应该没有涉案。

在多个涉案账户持有人中,有一名张姓女子应该是这些银行账号的实际持有人,也就是赃款的实际控制者。此人常年在浙江宁波生活,很少回河南周口。

就在办案民警进一步调查两个涉案网贷平台的涉案人员时,两个平台位于浙江宁波的办公地点突然人去楼空,与之有关的人员再没出现过。

“难道是犯罪嫌疑人警觉了?调查时没有留下破绽啊?”面对凭空消失的涉案“团队”,办案民警百思不得其解。

网贷平台“搬家”警方展开抓捕“他们应该是换办公地点了。看,这两个网贷平台还在正常运营。”办案民警看着手机上仍在正常运营的两个A,长长松了口气。经过一番调查,办案民警发现两个网贷平台的办公地点转移到了江苏的张家港。

今年3月,办案民警多次前往张家港调查,再次发现了两个网贷平台的办公地点。随后,办案民警通过进一步侦查,确定了多名涉案人员以及他们驾驶的车辆和租住地等信息。

4月2日,根据已掌握的大量证据,办案民警再次赶赴张家港。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民警对多名涉案嫌疑人展开抓捕。

当日下午4点左右,确定多名主要涉案人员在位于张家港一写字楼内的办公地点上班后,办案民警将陈某、黄某等6名主要涉案人员抓捕归案。办案民警当场缴获两台涉案电脑和多部手机,并在电脑内提取了大量客户资料。

据主要涉案人员陈某供述,“玉猫达人”和“农夫亿号”这两个网贷平台主要业务是通过网络向外贷款。2018年6月,他受聘负责这两个网贷平台的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平台为收回贷款和利息,有威胁客户的行为。

原来,网贷平台客户通过网络A或网站注册后,平台就能自动获取客户的通讯录信息。平时每次向客户放款都要先扣20%的服务费。一旦客户还款逾期,平台将根据时间阶梯式收取客户利息。

陈某称,在贷款到期前一天,平台催收人员会用电话通知客户贷款明日到期。客户还款一旦逾期,催收人员会轮流打电话催要。如果客户还不还钱,那等待客户的将会是爆通讯录、威胁、“呼死你”、收到坟墓和淫秽的P图……

警方审讯多名涉案人员得知,他们大部分的客户来源于一个被称为“引流群”的微信群。这个微信群里有很多网贷平台工作人员,他们可以用不同的价格,从不同的网贷平台购买需要的客户资料,再安排客服人员询问客户贷款事宜。

用于放贷的钱,都是从河南籍女子张某处汇到公司账户上的。平台客户从线上和线下还的贷款和利息,最终也会汇总到张某的账户,再统一分配。

经过进一步审讯,警方了解到,张某是平台的会计,也是其中一个网贷平台的投资人之一。在张某的背后,还有其他投资人的身影。

5月17日,办案民警经过进一步调查取证,在河南周口将涉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归案。随后,办案民警先后赴浙江宁波、江西景德镇,将此案另外8名涉案嫌疑人抓获。

目前,涉案的15名犯罪嫌疑人中,5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另外10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目前,仍有多名涉案人员在逃。

“网贷”害人太深有人曾欲轻生通过缴获的电脑和手机的客户资料,办案民警先后找到了上海、南京、滨州、潍坊、石家庄、廊坊等地的8名受害人。其中,滨州的一名受害女子李某的经历让人深感痛心。

山东滨州的李某是一名小学老师,她的爱人是一名工人,两人的主要收入就是工资。婆婆生病了,需要大笔的医疗费,她和爱人拿不出那么多钱,又不好意思去找亲朋好友借,这才被卷入“714高炮贷”。

李某告诉民警,她当时急得不行,在网上看到好多贷款机构,便在网贷平台贷款。她和爱人收入不高,根本支付不了高额利息,只能听客服人员的话,去其他网贷平台再贷款。

就这样,时间不长,李某就欠下了很多钱。催款人员不断换人威胁她,还扬言要给她的单位打电话。怕丢掉工作,她想尽办法还钱,每天都像生活在噩梦中。

为这事,李某被逼无奈给家人写了3封遗书,并要割腕自杀。最终,家人的规劝让她放弃寻短见。为了还钱,她卖了房子,还向亲戚借钱,这才还了100多万元。

据李某称,她先后还了多个网贷平台共计100多万元,其中只有10余万元是本金,其他还的钱全都是利息。

来源:沧州晚报记者张楠

原标题:“网贷”背后的“无底洞”

强监管下现金贷平台生存现状(上):水莲金条暂缓放款专注搞催收,用钱宝干“副业”导流赌博网站

来源:消金时代

过去几年,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借贷平台层出不穷,包括以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持牌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无牌现金贷平台。

但随着监管政策逐步落地,很多无牌或不合规平台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尤其两高两部在2019年10月21日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各个平台纷纷调整利率向合规靠拢,但也有无法做到合规的平台暂缓放款,将工作重心向催收回款倾斜。

水莲金条:资金端爆雷,连续推出活动刺激还款

现金贷平台水莲金条的运营公司为智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及法定代表人为现金贷行业老兵宋国涛,该平台一度在市场上非常活跃。

今年上半年,水莲金条被曝光通过向借款人收取推荐服务费的方式扣除砍头息,比例高达本金的20%。取消砍头息后,还款方式改为阶梯式,借款成本却不降反增。

此外,水莲金条联合河北亿丰达担保有限公司将逾期借款人的代偿信息报送至央行征信,然而该担保公司也曾多次被法院强制执行。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7月份,嗨钱网的关联公司被警方查封,而P2P平台笑脸金融同时是水莲金条和嗨钱网的资金端。嗨钱网事件也不可避免会对笑脸金融和水莲金条造成负面影响。

有借款人表示,自己在嗨钱网的借款由于平台被查封无法还款,后来收到笑脸金融的催收,而催收原本应该是嗨钱网的工作。

只坚持了几个月,笑脸金融从11月份开始回款异常,并在12月宣布退出P2P业务,还声称会帮助投资人催收。也就是说,笑脸金融逾期彻底公开化,且平台已经停止刚兑,不再为投资人兜底。

有意思的是,官网上之前对平台的介绍为“笑脸金融由阳光保险集团(以下简称:阳光保险)旗下成员企业于2015年7月在深圳前海发起成立”,如今,这个重要背景已被悄然删除,但雁过留痕,当前这段介绍明显缺少一个主体。

(图片来源:笑脸金融官网)

资金端笑脸金融爆雷对水莲金条的影响显而易见,《意见》的出台更是压死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水莲金条几乎停止放款,将精力放在催收回款上。

我们注意到,11月份至今,水莲金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6条信息均与借款人还款有关,包括双十一推出的每日前200位还款送50元京东E卡,以及感恩节推出的每日抽取50位用户减免单期利息。

而就在9月份,水莲金条还在以京东E卡作为奖励面向已结清欠款的老用户推出复贷活动。

前后仅仅两个月,活动内容截然相反,说明平台的运营重心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方面是因为平台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合规问题,并影响到资金端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监管对高利贷的打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借款人出现逃废债心理甚至发起维权,让平台不得不在此投入更多精力。

用钱宝:下款困难,给涉嫌欺诈平台导流

用钱宝曾是现金贷行业头部平台,运营公司为北京智融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融时代),成立于2013年10月,实控人及法定代表人为焦可。

智融时代最早推出的产品是个人贷款推荐网站贷小秘。2015年,其最重要的产品用钱宝正式上线,并在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高达近7亿元人民币。平台上线三周年之际,宣称完成超过2800万笔信贷交易,一时风光无两。

不过,据借款人反馈,用钱宝的通过率在最近几个月骤降。有借款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个网贷平台就是用钱宝,如今已连续两个月多次申请均无法通过。

还有借款人表示,用钱宝已停止放款,资金方都撤了。这里提到的资金方可能是指P2P网贷平台玛瑙湾和铜板街旗下的铜子儿。

玛瑙湾在12月8日公告表示退出网贷业务,并暂停回款,将在一个月内公布兑付方案。

从公告不难看出,玛瑙湾当前逾期问题比较严重,而平台在12月16日公布的第一批逾期借款人就超过300人。

官网信批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8日,玛瑙湾累计交易金额达418亿元,借贷余额近26亿元。平台募资能力很强,不排除给用钱宝提供了不小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玛瑙湾在12月16日公布问题答疑时提到,行业原因导致借款人恶意逃废债情况增加,逾期率上升,这与我们针对水莲金条的分析如出一辙。

(图片来源:玛瑙湾官网)

除了玛瑙湾,用钱宝另一合作过的资金方铜板街旗下网贷平台铜子儿也在12月初公告清盘,平台借贷余额高达41亿元以上。

据了解,铜板街给出多个兑付方案,并以短信的形式号召大家投票选择,但很多老投资人对平台收割历史收益的行为很不满意,并拒绝投票。

面对资金端受限以及大环境影响,用钱宝已降低了审核通过率,不过平台还在努力通过其他方式创收,只是手段令人大开眼界。

针对未通过审核的客户,用钱宝会提供贷超服务。然而有用户反馈,其最近推荐的5个平台中有3个都存在套路,包括熊猫账本、趣钱花、77信用。

这几个平台不约而同地向用户收取所谓的服务费,并承诺无放款就退款,然而退款却设置各种障碍。

(图注:用钱宝A导流的3个平台被投诉)

类似套路似曾相识,我们之前写过的上海造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放贷名义恶意扣款更具有代表性。

除了贷超这种常规业务,用钱宝还开创了一个很大胆的业务模式——为涉嫌诈骗赌博产品导流。

用钱宝A首页有一个“红包提现”入口,可以跳转到多个抽奖页面,页面非常花哨,但奖品几乎一模一样,且有的奖品涉嫌诈骗。

我们反复测试后发现,奖品大致有赵丽颖教网赚、赌博A体验金、128G内存手机仅售698元、茅台镇酒、情侣豪华饰品、以及24国购物折扣卡等。

比如有一个奖品直接跳转到浏览器下载赌博A知否棋牌,里面都是以人民币为筹码的棋牌游戏,系统给了几块钱金币作为初始资金,但很快就会输光,然后提示用户充值才能继续,支持支付宝和银行卡等充值方式。

有网友在今年8月24日发帖投诉,自己在知否棋牌输了80000多元后又赢了38000元钱,但却无法提现。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知否棋牌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已经涉嫌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提到,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以赌博罪的共犯论处。

用钱宝的推广导流行为可能已经涉嫌违法。

另一个奖品茅台镇酒则是一些“碰瓷”茅台酒的小酒厂以做推广赠送的名义诱骗用户下单,获取用户信息后,商家会电话通知用户收货时给快递支付高额费用。类似骗局曾比较常见,实际上商品本身的价值极低。

赵丽颖教你赚钱更加离谱,这种低端骗局曾经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比较常见。但这里只要跳转到此页面,就无法返回到用钱宝A,必须强制关闭后重启A。

现金贷平台做这种特别的业务令人“耳目一新”,用钱宝也确实有足够的流量支持,其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了数千万注册用户。

但作为行业曾经的头部玩家,累计获得6轮融资且曾计划赴美上市的用钱宝如此创收实在有失身份。

以上两家平台只是当前现金贷行业的一个缩影,在强监管下,不少平台会像水莲金条一样专注于催收,也有一些像用钱宝这样开辟“副业”。

但相信随着监管不断加码,行业还会继续洗牌,市场也会更加规范。而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才是群众需要的吧。

现金贷数据江湖:1.5元买到一条借款人信息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下载安装分期乐APP,该APP弹出提示请求对手机定位。

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新浪轻松借等数十家平台,分析称现金贷条款遗留争议

伴随着趣店的上市,主打“小额”、“短期”、“凭信用借钱”的网络现金贷款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社会焦点,高盈利的表象下,资本纷纷介入抢食,公众则对其发出有关“高利贷”的质疑。

有关现金贷监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继11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声,宣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之后,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三日内两部门发声指向金融风险。

现金贷为何会引发诸多争议?高利率之下,借款人又会在现金贷平台面临哪些“陷阱”?从业者的生态究竟如何?

从今天起,新京报经济新闻推出《透视现金贷》栏目,从条款、漏洞、借贷风险等多方面全面剖析现金贷,力争还原真实的现金贷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灰色地带。

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这是三日内,第二家发声严管金融风险的部门。

随着10月18日趣店正式上市,有关现金贷游离于监管之外,如何监管的话题已经被热议了近二十天。同时,现金贷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暴利的驱使下,资本巨头纷纷入局,令现金贷平台的混战进入“肉搏”。在这场战斗中,用户无疑是平台争夺的重点。

在新京报记者的调查中,各大网贷平台的贷款数据以每条0.1元至1.5元不等的价格直接出售给需要购买数据的人们。此外,一些专门交易数据的网上平台也开始出现。

争议出现在现金贷APP的“获取通讯录权限”,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乃至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交易】

用户数据0.1元至1.5元/条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平台与平台之间倒卖已不是秘密。标价则根据数据的“新旧”程度而定,价格在0.1元至1.5元/条不等。

11月6日,新京报记者加入了一个以买卖数据为主要业务的QQ群,群里经常可以看到“求购意向高贷款数据”,或“寻贷款数据,有的来聊”的消息。记者随机联系到其中一位求购贷款数据的人士,其表示“曾经以一毛钱一条的价格买到了自称是‘数据库’中的信息,但这些数据很烂。”而当记者询问其购买数据的目的时,该人士表示是为了“进行推广”。

“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甚至其他现金贷平台之间倒卖已经不是秘密了。”曾从事过网贷公司信贷员职位的张博(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快速开展业务,信贷员会找中介购买曾经在其他网贷平台借过款的客户名单,再联系这些客户。而对于一些已经在自家平台注册了,却没能成功放款的客户,现金贷平台也可以选择将其转手卖给其他平台。”

张博告诉记者,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数据的价值也不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价格,通常是双方议价。“对于时间比较久的借款用户价格就便宜,一毛一条的价格都算贵。而对于一些没有欠账和不良记录,借款时间还比较近的用户,他们很大概率没有被其他家贷款平台骚扰过,属于‘一手’用户数据,推广起来更容易,价格也可以卖得更高。目前现金贷平台为获得一名新用户所付出的引流成本可能高达数十元。”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以购买网贷数据为名联系了一名贷款中介,其表示,可以以1.5元一条的价格向记者提供来自各大网贷平台当天的贷款数据,数据内容包括借款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借款金额等。

随后,新京报记者经过议价,以1元一条的价格向该人士购买了100条数据,这些数据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新浪轻松借等几十家平台,并附有借款人在该平台上借款的手机号码以及姓名;该中介提供的另一条数据中甚至还标注有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如“创业贷款”、“学业贷款”等。

但他拒绝透露这些数据的来源,只强调“各大现金贷平台的数据都有”。在张博看来,这些拥有“内部一手资料”的贷款中介有可能来自现金贷平台或现金贷平台合作方。

除了中介个人倒卖之外,新京报记者也发现了专门交易数据的网上平台。

11月7日,一名资深数据贩子深红(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建议你从电脑网页走,到大数据平台去找,会有人给你搞到。”

在深红的指导下,新京报记者找到了某家“大数据交易平台”。深红称,这个平台主要是担保交易,所以可以杜绝骗子的出现,而且客户比较高端。具体操作方式就是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发布交易信息,此后会有“供应商”接单,这样就可以寻求到想要的数据了。

11月7日上午,新京报记者登录了该平台,在该平台的“最新需求”一栏中,记者发现一条信息显示,有发布者希望购买借款额度在500元至5000元的客户和借款被拒的客户数据,并给出了5000至1万元的价格。

11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数据中介手中购买了100条用户数据,用户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等多个平台。软件截图

【催收】

催收方“挂钩”借款人通讯录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借款人打开一个网贷APP时,其个人信息和通讯录中的亲友信息就已成为“透明”状态,这使得不少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接到“催收电话”的骚扰。

在接连收到多家平台的催收信息后,刘先生有些无奈,都是同一个借款人,但自己与其并不相熟。

来自用钱宝的一则逾期信息显示,贷款人周倩(化名)借款1400元,已经逾期25天,并提示刘先生转告周倩,在下午一点必须处理欠款。

“只是大学社团的学妹,算得上认识,但并不算熟。”刘先生表示,除了用钱宝,发过催款信息的平台还有飞鼠贷、借钱宝、拍拍贷等平台。

“在我告诉他们,我本人也联系不上此人,而且不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没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过后换了催收人员,又会重新打。”在微博上点名用钱宝之后,刘先生说,用钱宝巧合停止了骚扰,但其他的平台还是继续骚扰,“迫于无奈只能换手机号码”。

刘先生表示,也理解对自己造成骚扰的各个平台,主要责任还是在借款人身上,“但骚扰的频率实在太高,早上七八点都有人打来。”

“说是别人填了我做紧急联系人,隔三差五打电话给我,很烦。”在收到魔法现金的催债电话后,林华(化名)无法抑制内心的反感:“别人借钱填我号码都不通知我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投诉中,“莫名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信息”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位小贷公司业务人员介绍,用户一旦逾期,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打电话、发短信是基础的催收手段。

“当你打开一个网贷APP,你的信息甚至你通讯录中亲友的信息就已经变成透明的了。这一切都是从用户下载APP时点击同意授权开始的。”一名现金贷平台信贷员说。

除了用户自发设置紧急联系人,一些现金贷平台安装成功后,也会主动获取机主通讯录、短信、定位等信息。

10月26日,新京报记者下载中原消费金融APP后,APP中弹出提示,请求开启“获取设备信息”、“获取设备储存”、“获取定位信息”等权限。用钱宝APP会请求读取手机短信,魔法现金、分期乐则尝试获取用户的手机定位。部分APP在新京报记者选择不授权之后即终止了APP的安装和使用。

一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表示,在收集了通讯录信息之后,平台往往不会去主动核实联系人与借款者的真实关系。

“很多时候,联系人是没有核实的,为了前期不让客户反感,也是为了保护客户信息,算是一种信任,后期我们则会认定这个人是和借款人有关系的。”一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坦言。

至于接到催收信息后的联系人,向平台澄清与借款人没关联的做法,在平台眼中获得认可的程度并不高,“这种说法都信的话,那就算是亲生的兄弟姐妹、父母,也会说不认识了。”前述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人员称。

他认为,杜绝这种催收现象的方法,要么通过贷前电话联系核实,要么在贷前通过其他途径约束贷后履行合约。

【条款】

现金贷条款遗留争议

争议隐藏在现金贷的服务协议条款中。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乃至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按照常理,客户的信息资料不能提供给外界。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留下了口子。

如爱又米《现金分期服务合同》第2.4条规定,借款人同意在第三方平台借款过程中,委托并不可撤销地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可以在第三方平台公开借款必须的个人信息,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在第三方机构查询保存和使用借款者的个人征信信息。

但对于这个“第三方平台”到底是什么,爱又米在条款中没有明确表述。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咨询爱又米客服,得到的答复是第三方平台主要为“与平台合作的催收部门”。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认为,第三方通道有很多,但对于用户授权来说,应该明确指明是哪些第三方渠道,以及具体获取哪些信息,如何使用,而不应该是一个泛泛的授权说明。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则认为,如果合同中笼统表述“信息可以提供给第三方或合作方、关联方”也是不合规的。必须明示这个“第三方”到底是什么机构?第三方拿到相关个人信息有什么用途?同样,也必须有如第三方拿到信息会有何风险的明示。

目前,只有少数平台对第三方拿到信息的风险作出了说明,如支付宝在隐私权政策中指出,“会与第三方签订保密协议,一经发现其违反协议约定将会采取有效措施乃至终止合作。”

《合同法》第四十条则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如果用户不知道第三方或合作方是谁,APP将任何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或合作方的表述都是无效。”方超强表示,“如果这样的表述有效,那就变成了只要APP方面认为是合作方,就可以给任何人用,我认为这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利,不符合《合同法》规定。”

在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看来,这一做法涉嫌违背了“相关性最小化原则”和“明示原则”。

李爱君称,在《网络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则中都有关于“相关性最小化原则”:即借款人下载APP只是为了借款,平台需要对所有收集的数据、信息与借款有何相关性进行说明,并不是平台可以最大化、无限制地收集借款人个人信息。

不过,在业界眼中,这种方式属于“相对合法渠道”。

11月6日,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表示,能够主动以合同文本的方式出现,属于相对合法渠道。“他们拿你的通讯录或通话记录的目的是两个,一是用来做评估,二是用来做催收。特别无担保、无抵押的现金贷是根据通讯录和通话记录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现金贷公司对通讯录的后一个目的被放在重点。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现金贷公司的逻辑是,借款人你就是拿自己的隐私来换我的额度。”

■延伸

数据“清洗”后售价可达百元

现金贷获取的信息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数据倒卖已成为高度分工并且颇具技术含量的产业,甚至还包括人工智能手段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据买卖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现金贷领域只是个人信息数据倒卖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倒卖已成为一个高度分工、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里面的链条已经非常丰富和完善。

11月6日,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表示,现金贷领域获取的手机号、通讯录等信息只是一个链条的开始,“这是一个江湖,基本上是三个环节”。

首先,是个人信息的直接获取。“如果你的数据不被泄露,他们是没有原材料的,也就不会进入交易流程”,张元解释道。

第二环节则进入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国内某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规总监陈威表示,第一个环节获得的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电商平台的账号、银行卡账号、家庭住址、邮编等等都算是裸数据,“N个数据包似的出售,值不了多少钱”。但是经历第二环节的洗库、撞库、脱库、清洗等(数据行业术语)后的数据,精准匹配度就相当高了。”

“有些在此阶段的数据,可以在一个项目(以人名或身份证号)内全部出现,完成对一个人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的认定,价格就从几毛几分每条,变成了以元为单位。”但陈威认为这并不是真正大数据从业者最想要的数据结果。于是就出现了第三个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

AI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第三个环节中出现。“例如,北京西路1320号与北京西路1318号这种地址信息的识别,AI发现一个项目中其他数据信息都一样,但只有这两个地址不同。AI就会在百度上自己查找1320号与1318号的区别到底在哪?很有可能这是同一栋楼,而机器所自主完成的就是对各种数据源进行印证、匹配。”陈威说。

据了解,经过这三个环节完成之后的个人信息数据,身价倍涨,每条能够以百元甚至更高价钱出售。

“谁的数据最多,谁就最容易泄露”

在业内人士眼中,目前从个人数据信息的获取途径看,有相对合法获取与彻头彻尾非法获取两种。

目前,相对合法角度收集或获取个人信息的公司或机构包括:大型互联网电商公司、快递物流公司、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公安、海关、教育、税务、社保等系统组成的“国家队”。

某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规总监陈威、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以及某征信公司副总裁杨毅都认为,这些公司或机构对个人数据信息泄露或倒卖,主观上都不存在动力,但在客观上,这些公司或机构,因为手中所拥有个人信息数据量级最大,成为数据泄露最大的“出口”。“我们讨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首先就要看什么地方会有集中而大量的数据。谁拥有的数据最多、也就是最容易泄露的一方。”张元说。

在陈威看来,电商与快递物流渠道,大部分被泄露来源是从公司“内鬼”流出的数据,“当然也不排除某些高管的个人行为”,陈威接着说,“物流、互联网电商公司会有各种管理法则或罚则,以及各种监控手段,偷盗公司的个人用户信息后果很严重。但利润放在眼前,还是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杨毅认为,与公司相比,政府部门、银行等公共机构通常不会去买卖数据,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的设备一般都不是自己供应、系统也不是自己开发的。因此会存在“后门”泄露的隐患。

但是另外一方面,市场是有需要的,“像银行的CRM系统(数据),大家(征信、大数据等公司)都想要。好一点的做法是先拿授权,这样就变成了银行或三大电信运营商合法的代理。”陈威曾经有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签署各种授权合同。

此外,大额交易数据也成为一个“通口”。张元补充道,“买房买车,这算是大额交易,可以直接推算,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和营销价值。所以一些开发商或4S店会将这类数据入库暗中出卖,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还有一些本身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实现非法大量变现的途径,比较常见的是在手机中植入各种病毒、木马,通过不法手段,收取个人手机里的ID、钓鱼网站等等,“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非法行为。”杨毅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罗亦丹黄鑫雨陈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