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青年:被欲望裹挟,被网贷算计
消费贷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一条短信,一个按钮,就能撕开普通人负债的口子。
“您已获得大额提额特权!”年初,小白待业在家,收到京东的信息,给了她“好几万”的白条和金条额度。
她开始用金条的借款在游戏内“氪金”,不知不觉在虚拟世界花了2.8万元。小白线下日常消费也优先用互联网小贷了。直到两个月以前,她发现自己4500的月薪逐渐还不起欠款。小白开始腾挪借呗的钱还金条。
小白是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里2.2万名成员中的一个。双11前后,“负债者联盟”上了热搜。因病致贫、创业负债、被骗至损……走上负债路的原因有很多,互联网消费贷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类似的“还债”小组,在豆瓣上不止一个。据全现在统计,仅100人以上的小组就有近十个。
27岁的R是豆瓣“网贷互助小组”的组长,这是一个成员不到3000人的小组,是他在半年前建立的。“你正孤独飘在海面,你需要呼救”,R在小组介绍里写道。
消费贷已经是全民产品。仅以阿里系产品为例。据蚂蚁招股书,花呗、借呗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广泛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截至今年6月30日,约有5亿用户获得蚂蚁的消费信贷。
因消费欠债曾经离中国人比较远。过去没有繁多的产品或服务供人消费,另外借贷途径也比较少。
互联网带来了新选择。2014年,京东推出了“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蚂蚁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花呗。随后两年它们推出了自己的现金借贷产品,京东金条和蚂蚁借呗。据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的招股书,这两家公司的消费贷业务分别有4亿、5亿名用户。
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信用支付或小贷业务,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百度、小米、唯品会、携程、360、Viv、和苏宁等。
像一张天罗地网,这些占据你注意力和影响你生活方式的大公司都想借钱给你。
审核松、打款快、额度大、用互联网数据做风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借钱从在银行填繁琐的表格、低眉顺眼地求亲戚朋友,变成了在手机上按几次键就完成的事。
一些人的生活和金钱观被改变了。
1、被瞄准的用户27岁的张杨有26万元的负债。
“经济原因来说,一切根源是从大学开始的。”张杨说,当时他“捯饬”了一家网店,让他接触到了网商贷。生活费不够,他就用网商贷和花呗。借来的钱主要花在游戏和旅游上。
互联网消费贷瞄准了像他这样,有消费意愿却消费力不够的年轻人。在各大A里,年满18岁就能申请消费贷。
走出校园,还没有收入,张扬就已负债了1万元。消费贷让他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
在媒体行业被大公司资助出差,让他产生了“就应该住豪华酒店”的幻觉。为了维持白金会员,享受背后行政酒廊、免费早餐等权益,他开始湊50房晚酒店。心情好或心情不好,他都会出去住一晚酒店。除此之外,他平均一年换两次旗舰手机。高峰时期的2018年,他换了4台手机。
在大学里学会“寅吃卯粮”的不止他一个。2019年11月,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106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
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收紧了几年,而花呗乘势成为了大学生“透支”的工具,并渗入这个群体。另一项对1700名江西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超七成人用过花呗,这其中一半的人月均使用额度高于700元。
和信用卡相比,互联网消费贷不仅审核松,而且额度往往更大。开通互联网消费贷大多只需身份证和收款卡号,不需要收入证明或银行流水。有豆瓣网友称自己无业借呗的额度却有1.6万。
为了测试不同平台的放贷额度,写这篇文章时,我查看了各个A里的小额贷款业务。结果“最大胆的是滴滴”,给了我19.2万的额度,连续发短信催我开通。而我的信用卡额度只有2.9万。
没错,一些人还没想清楚借贷后果时,钱就到账了。几乎所有互联网消费贷都把“极速放款”列为产品特性。从开通功能到拿到借款,一般只需要2-3分钟。
2、魔盒打开在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努力还债联盟”“网贷互助小组”,因为消费欲望膨胀而开始用网贷只是一部分人。进入债坑的人有的是因为生意亏损,有的是为了各种考试报培训班,种植牙或租房都可能让普通人接触网络小贷。
R是今年失业期间开始负债。当搬来新城市找到新工作时,他用百度钱包借钱租房。他说,当时没有仔细算年利率。“我想着有钱就行,这些平台也不是高利贷。”
他比较信赖这些互联网大公司,还同时在用花呗和借呗。
在开通网贷时,很多人像R一样只匆匆看到日息,而未算过年化率。比如,京东的“白条借钱”只会显示是日息“1000元取一天只需0.5元”,实际上年化率达到18.25%。到了第二年,要还的利息就达到了400元。网贷大部分年化率在18%-20%左右。
在话术上,互联网消费贷会让用户的注意力放在前期的轻松愉悦。滴滴“安心借”的是“美好生活,一触即达”,本该慎重的借贷合约被打造成一个及时享乐的开关。美团的现金贷叫“生活费”,把自己债主(债权人,严格来说还有背后出资银行)的身份包装得温情脉脉。这可能让不少人放松了警惕。
小白也曾经警惕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关闭过一次花呗。“当时额度太高了,觉得不对劲。”2018年双11,小白又恢复了花呗,买了护肤品、衣服和鞋等日用品。
每到大促,各类互联网消费贷、现金贷的诱惑力更大。很多商品加入分期免息。平台还会自动给用户临时提额。一些商户有专门的提额券。默默被提额后,一些消费者会不知不觉消费超支。
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借钱和还钱这个本身多少痛苦而严肃的事,被网贷的“游戏化”稀释了。
京东白条有小游戏“天天提鹅”,玩玩游戏,就能借到更多钱。在轻松滑稽的“抓白鹅”游戏中,“额度应该和个人收入和信用相关”的逻辑似乎被抛开了。
花呗则通过奖赏、做任务等方式实现“游戏化”。花呗鼓励用户开通其他支付宝业务(比如保险、猫超购物)来还款花呗。实际上,100个花呗金只能抵用1元——不仔细看规则较难发现这一点。
花呗还鼓励用户给身边更多人推广花呗。在“花匠”的项目中,推荐更多人用“分期”,“花呗合伙人”自己赚得“佣金”还债。京东也有类似的机制。
3、以贷养贷张杨用过9种网贷产品,高峰时期有8-9张信用卡。他还用信用卡刷POS机套现。他曾经设想:“用0.6%费率,去把信用卡里的钱刷出来,去还上我的消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只要我消费的金额不超过信用卡的50%,我是不是永远只要用利息就可以消费那么多钱?”
诸多金融产品可能麻痹了他对真实负债情况的了解。他以及算不清目前的负债中有多少是利息滚出来的。R有两张信用卡,用过3种网贷,和小白用过4种网贷。
像他们这样个人过度多头借贷(金融术语叫“共债”)的负债者并不少。他们往往为了补足资金缺口而以贷养贷。
一些极端案例中,有些人的消费贷额度甚至都还不上最低还款额或利息了。时间成了他们的敌人。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以贷养贷也没什么问题。网贷的部分设计还助推了用户的共债风险,比如不能提前还款。R对全现在说:“借呗只能在固定还款日扣款。这些钱放在我手上很可能是被用掉,我觉得他们是故意这样的。”
考虑到欠的12万压抑在心头,R的话也不难理解。为了排解情绪,他写了篇日记《一个被网贷杀死的年轻人》,坦陈了自己超前消费和欠下网贷的经历。
在这篇豆瓣日记下,“信用卡怎么你了,我用的好好的”“花呗只是工具”“你活该”这类回应不少。
“肯定会有人是这种态度,”R对全现在说。他承认,相比于外部环境,负债主要原因在自己消费习惯差。家里条件不好,自己赚钱后就开始报复消费;一度逃避债务问题,也不肯消费降级。
小白和张杨也承认,陷入债务责任主要在自己。但在那些利用了人性弱点的产品设计考验下,逃避诱惑也不容易。
“享受当下”还是“延迟满足”,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涉及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选择的“效用”(可理解为满足感)。人类普遍不擅长做这种择,但有些人比另外一些做的更差。研究发现这跟家庭环境、性格、智力、是否有成瘾习惯等有关。
对消费观不成熟的人来说,网络消费贷像很容易成瘾。它不是P2P或者套路贷那样的毒药,但是会让像小白、张杨和R这些不擅长跨期选择的人在不经意的多频小额消费慢慢深陷。
网贷消解了小白对金钱的“实感”。现在回想起负债的经过,她还觉得不真实。一下花这么多钱的人是自己吗?“过年,我阿姨给了我1200元的红包,这些纸币用了6-7个月都没用完。”
“实感”不仅指代纸币的实体感。有研究发现花钱(数现金和算钱)时人会有“痛感”。相比现金,信用卡的痛感更小。因为划走钱的痛苦被搁置了。
而手机支付的痛苦比刷信用卡更加难以察觉(有种说法是手机除了付款有多种用途,而信用卡只有付款用途)。
这也是人类共通的思维误区。
根据英国FCA,负债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还钱能力。R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
他最初的“窟窿”来自失业期旅游的一万元欠款。当时他的心态是,“一万块真不多,想想工作之后,最多两个月就还完。”现在回想,他承认当时对长期养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过度自信了。
收入不经花。实际上,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诸如家庭意外开支、降薪、暂时失业等种种意外。
4、钱是实实在在要还的不论借钱多轻松,花钱多愉悦,最后每一分钱都是要实实在在的还的。
还款日是张杨难熬的时刻。“当发现永远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钱,就会极度慌,因为钱不是你的,它随时可以收回。”R和小白在还款日之前也会被焦虑突袭,或者陷入失眠。
张杨不打算告诉父母。他在靠自己慢慢游“上岸”。他告诉全现在,在不影响现有生活品质的情况下,26万的欠款能在2年内还完。为了还债,他换了份996的工作。“总收入更高但是时薪低了。”
小白准备卖掉自己的iPii5和iPh11。她煎熬了两周。在我的建议下,告诉了家人她欠债6万。家人说会帮她想办法。“我妈要是打我我可能还好受点。”
日记发出来,和身边朋友袒露心声后,R的心理和收入状况都在逐步改善。好朋友在监督他消费降级,帮他管理部分财务。
但不是每个陷入消费贷的人都有好的结尾。影响征信、被催收、“被爆通讯录”是债圈的常态。这些结果是劝用户借钱的互联网公司不会说的。
豆瓣小组成为这些年轻人最后的“树洞”。R说,他平时不怎么上小组看贴子,不过还是觉得和3000人一起还债,没有那么孤单。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杨、小白和R为化名)
——————————
请微信搜索关注“20社”,和我们一起聊聊年轻人的钱包、工作和生活。
未上课就被催还贷,巨人时代“跑路”暴露哪些网络信贷风险?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题:未上课就被催还贷,巨人时代“跑路”暴露哪些网络信贷风险?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旭赵琬微
近日有媒体报道教育培训机构“巨人时代”老板跑路,学校“人去楼空”,受骗学员已经报警。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学员通过网络贷款交纳学费,无法上课还需继续还款。学员为何选择网贷交学费?巨人时代与网贷平台存在怎样的关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学员:还未上课就被催还贷款
29岁的刘女士在一家游戏公司上班,为了提高学历在网上搜索“自考”相关信息。她发现北京巨人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巨人时代”)注册已经10余年,认为比较可靠。今年10月底,她和朋友前往位于建外SOHO一栋写字楼内,分别报了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专科和中国人民大学自考本科的培训课程,没想到还未上课就“出事儿了”。
“不断收到催缴贷款的通知。”刘女士说,报名时老师以免息、审核快速宽松等优点推荐她通过百度钱包、分付君、课栈等网贷平台贷款交费。她选择分付君贷款近2.4万元,按12期还款,每个月还款近2000元。事发后刘女士电话联系分付君,被告知还需继续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记者看到刘女士的银行流水显示,12月12日刚还了一笔培训贷款。
“这是2.5万学费,还有4000元学位证费用的收据。”经历同样遭遇的陈女士对记者说,被骗学员自发组织成立多个微信群,她所在的群有400多人,涉及被骗学费总额有400多万元,其中,不少学员都是通过网贷平台贷款报名。“我们打工挣点钱不容易,考证书没考成,还不断收到催缴贷款的通知,太难受了。”她沮丧地说。
未完成分期还款的学生纷纷希望中止分期,然而百度钱包、分付君均表示,解除分期还款的申请需由机构发起,此前个人仍需要继续偿还贷款。
培训机构“跑路”,“老师”曾帮网贷学费
事发后“巨人时代”未对该事件作出回应。公司官网处于瘫痪状态,公司所在地也都人去楼空,学员们维权陷入困境。一位学员对记者说,办理贷款时巨人时代的“老师”拿过手机,帮她下载了百度钱包APP,然后打电话,上传了一张照片就获准贷款了,没有提供过任何个人信用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预付费、运营压力大、资金监管不到位等特点导致其具有较高财务风险。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应做到详细尽调、审核的义务,培训贷需要更充分的风控审核。”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金融产品本身存在瑕疵,学员无法继续培训还要还钱并不合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网络小额贷款大量业务是跨界合作的产物,资金来源、获客导流、逾期催收等可能是不同主体所为。一旦平台出现问题,往往借款人权利保护缺乏支持。培训机构向学员推荐网络借贷机构,可认为两者有事实合作关系,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也有法律人士认为,购买网贷产品是学员与网贷平台之间的合同关系,目前属于培训机构违约,网贷平台并不存在违约行为,因此学员还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保护消费者权益,互联网信贷监管需强化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小艳说,随着网贷行业的迅猛发展,贷款流程简单、资格审查宽松,群众获得资金变得更加容易。同样容易被不法公司以会员费、学费等名义进行包装,成为诈骗者敛财的工具。
“网络小额贷款出现主体多元化、借款人年轻化、无信用记录以及消费场景新型化、借款金额小微化、无抵押物担保借款较多等新特点。”黄震认为,遇到纠纷时出借人、投资人权利保护得到重视,借款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建议,被骗学员在固化保存证据的同时,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与网络借贷机构沟通,争取提前还贷或终止计息,最大限度降低个人损失。
业内专家认为,培训学员接受培训是对自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在参加相对高风险网络信贷时应慎重从事。同时,监管方要对类似培训贷加强监管,加大对此类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处罚力度。
对于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财务隐患,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工商行政部门、税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对于账户异常的企业,应及时发现问题,开展整顿行动。互联网金融监管行业应继续加大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力度,防止网贷平台与其他企业违规合作的情况发生。有关行业协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需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尤其是借款人的教育和保护的力度。
快速教你识别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随着网络支付的迅速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习惯网购
但其实你在网上愉快买买买的同时
假冒电商客服的网络诈骗团伙也在蠢蠢欲动
其中很典型的一种就是
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简称
『退款诈骗』
给大家列举几个案例:
姜某某接到自称*猫工作人员电话,对方以退订会员需清空账户余额为由,添加微信好友,诱骗唆使其通过支付宝、百度钱包等方式向指定支付宝账户共计转账4.9万余元。
蔡某接到自称*东客服电话,对方以购物退款为名,诱骗其在指定链接内操作,骗取其银行卡号及验证码,致其共计损失3万余元。
叶某接到自称*宝官方电话,对方以购物退款为名,诱骗其从“蚂蚁借呗”借款2万元,后按照对方要求,添加对方微信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共计支付2万元。
他们的诈骗手段很简单
第一步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的电话和购物信息(如快递信息泄露等),并致电或短信告知受害人,能详细说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等内容
第二步
谎称其购买的货物有问题需要申请退款,并让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微信
第三步
用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无法到账等借口,一步步诱使受害人转账或者从互联网借贷产品中贷款给对方
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退款理由和借口来忽悠
1.“我们操作失误,把您设置成批发商账号,每个月会从您的支付宝里扣500元,需要帮您取消这个业务吗?”
2.“您买的XX有出现染色体超标,导致皮肤过敏的情况,需要给您退款。”
3.“您购买的XX铅汞超标会致癌,我们在收回商品给您双倍赔偿哦~亲。”
4.“快递货车起火,您的包裹正在燃烧。我们是快递公司的,要给您退款.”
但
很多时候,还真会有人上当…
主动去添加对方的微信好友然后直接转账
最终,坏人得逞,好人受骗
退款欺诈防骗小Ti
1)遇到这类诈骗,请您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有退款或者批发商账户;
2)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添加你的微信好友,一切操作请在该平台进行;
3)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或者借呗这类借贷产品,统统不要理会;
4)验证码和各类密码更要小心保管,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
5)遭遇欺诈莫惊慌,第一时间来投诉,及时投诉可以尽快把坏人封掉,避免其他人上当。
来源:临夏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