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盗用身份贷款

本文目录

被盗用身份证和人脸后“被贷款”,各方有何责任?如何防范?

自我国全面开启网络实名制以来,身份证就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你是否也会为了查看和取用方便,而习惯于在手机相册中保存自己的身份证件?

近日,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发文称接到了国家反诈中心的电话,得知有人盗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了小额贷款,目前已被警方成功拦截。帖子写道,这位网友曾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名为“笔趣阁”的盗版小说A,该A监控其手机并从相册中获取了身份证,再利用摄像头得到网友的人脸信息去注册小额贷款。

这种操作手段在技术上是否行得通?侵权A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作为用户又该如何防范?有专家表示,这种操作是可行的,部分贷款公司通过活体识别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时的不严谨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而防范此类情况出现“最直接最好用”的办法就是不轻易同意A的权限申请。

1

一网友被盗用身份证照和人脸后又“被贷款”

近日,一位昵称为“温温”的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称接到了国家反诈中心的电话,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并注册了小额贷款。原来,这名网友曾长期在一款名为“笔趣阁”的A上阅读盗版小说,该A监控其手机并从相册中获取了身份证,再利用摄像头获取“温温”的人脸信息进行刷脸注册了小额贷款。

“警察叔叔已经帮我拦截下来了,A我也卸载了。”“温温”在帖子中感慨时还显得心有余悸,“真没想到它是一个这样的A,还好有国家的帮忙,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发布于小红书上的帖子

“基本上大家都会留身份证在相册”“我还单独有个文件夹是所有证件”“小额贷款软件居然只用身份证图片和刷脸就可以贷出钱”……帖子发出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还被转载至微博等其它平台。不少网友表示,为备不时之需,一直有在相册中保存身份证照片的习惯,此时纷纷感慨“这也太吓人了,防不胜防”。

身份证作为证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户口登记、入学就业、信贷公证等都离不开它。南都·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因相册内身份证照片被盗用而蒙受财产损失的事件近年来并不少见,除了盗用个人信息后去注册小额贷款,还有受害者的电子账户直接被盗刷大笔钱款的先例。

据报道,去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公安局就曾破获一起类似案件。当事人李先生在乘坐网约车时不慎遗失手机,司机在捡到后翻看手机相册,发现了李先生的身份证照片,于是利用身份证信息,通过手机验证码将其支付宝密码更改,在账户中盗刷近三万元。

2019年10月,浙江宁波的冯先生在遗失手机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转走一万多元。警方调查发现,系捡到手机的嫌疑人在翻看冯先生手机相册时发现了其身份证照片以及银行卡照片,于是利用上面的信息修改了银行卡的支付密码,将卡内的钱转出。

2

贷款审核不严隐患大,A涉多种法律责任

A通过监控用户手机,从相册中获取其身份证,又利用摄像头刷脸注册小额贷款,这种手段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该事件中笔趣阁A存在哪些侵权行为?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用户又该如何进行防范?

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就此事表示,这种操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现的前提是该A需具备较高的权限——即用户曾授予A读取相册和照相机的权限。他直言,在操作系统层面,目前几乎不存在用户明确拒绝授权后A还能读取相关信息的情况。

彭根还强调,小额贷款公司身份验证程序的不严谨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指出,这类贷款公司进行身份验证通常需要身份证照片和活体识别(身份验证场景中通过眨眼、张嘴等动作确定对方为真实活体本人操作的方法),而这些公司采用的识别技术大多较为低级,很容易就能被不法分子“蒙混过关”。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活体识别大多需通过眨眼、转头、张嘴等动作来验证,而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照相机通常不会正对其面部,而是存在一定的倾斜。其次,活体识别还需将人的面部摆放端正,与手机持平行状态时才能很好地识别。

“A通过监控用户手机要实现这一点其实挺难的,因为摄像头对着的脸并不会像拍证件照一样标准。”彭根指出,正规贷款平台都需经过严格的活体识别,这类小额贷款公司不严谨的要求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可能只要一张(人脸)照片再加一张身份证照片就给你放贷了。”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向南都·隐私护卫队分析,这款A在该事件中可能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责任。

她指出,如果该A读取用户相册和照相机的行为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即使有用户授权,也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合法权利,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其超出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要受到行政处罚。

“如果(A)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量比较大的话,还可能会构成刑事责任。”在王琮玮看来,若A存在破解用户手机或相册上的防护措施来读取相关信息的情况,还可能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刑事犯罪。“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也可能受到行政拘留、行政罚款等治安处罚。”

此外,王琮玮还指出,不法分子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借贷,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属于“上当受骗”,如果数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如果涉案金额少的话,有可能是民事责任,比如说民事上的欺诈。”

谈及贷款公司在该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她直言,如果在放贷环节中没有过错,小额贷款公司就属于被欺诈的对象,在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下属于受害一方,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然而,若其事先知道A运营主体有违法行为,并且合作完成了放贷流程,可能要与该A共同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不轻易同意权限申请“最直接3最好用”用”

该网友的帖子在网络上发酵后,评论区表示感到震惊、愤怒以及无奈的感慨占据了大多数。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在积极探讨防范对策。

“别留在相册,实在要用去支付宝截屏”“可以以f的形式存在文件夹里面,不要以图片的形式”“放隐藏相册里,A没权限调用吧”……在分享经验的网友中,“不要在相册里存身份信息”的呼声占据了主流。

对此,彭根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用户要在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不要下载来路不明的盗版。“网上有一些视频类、小说类A需要会员充值才能看到全部,如果去找它们的各种去会员版、免费版、破解版来用,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其次,不要在手机相册内存储身份证、房产证、学历证,户口本等包含敏感个人信息的重要证件照片,这种情况存在一定风险。而“最直接和最好用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同意A的权限申请,“现在华为、苹果、小米等品牌手机都有记录A活动的功能了,如果发现其中有不想给的权限,把它关掉就可以了。”

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曾在《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2021)》中提到,在被测评的150款A中,有89款都在用户首次使用A时弹窗申请了超出其基本功能服务的非必要权限,占比近六成。30款A在用户明确拒绝某权限后,仍然频繁征求用户同意使用该权限,甚至个别A在用户连续拒绝11次后弹窗才消失。

这也意味着,向用户申请非必要权限和变相“强制”获取权限的情况在当下A市场并不鲜见,用户通常会因难以忍受多至十几次的连续弹窗申请而迫于无奈选择同意授权,这便给了A可乘之机。

王琮玮在谈及用户防范话题时指出,当下有关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但用户在自己个人信息被侵犯时却往往“后知后觉”。她认为,当下人们“很难能够及时去发现自己的信息什么时候被非法获取和使用了”,应在立法和监管层面建立起相关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从用户角度,王琮玮认为防范的难度较大。她建议由手机的应用厂商对其内置软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对用户下载的应用进行实时监控,因为“如果只靠用户这些个体而不是靠计算机程序,是很难发现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樊文扬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了!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接到推销电话时你是不是直接挂断?收到催债短信你是不是直接删除?且慢,别不当一回事,这很有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身份被冒用,成200多家公司法人

真实案例:2020年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真实案例: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真实案例: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的一张身份证。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冒名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这3种情况外,还有人碰到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用等情况,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呢?

01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

再点右下角“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

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投资任职情况了。

02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

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可以点击“申诉”赶紧取消!

03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个人征信查询系统”,第一次使用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

注册时如果提示“目前系统尚未收录您的客人信息,无法进行注册”,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

如果能注册登录,查看“个人信用报告”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信用卡、是否贷款、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信息。

04

查你的名下

绑定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支付”——“钱包”——“帮助中心”;

进入支付中心后再点击“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就能查到自己名下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如果有不想绑定支付的,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05

查你的名下

绑定了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刷脸验证后,在查询结果中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进行销户。

06

查你的名下

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搜索“电话卡”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

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查到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

稍后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综合人民网科普、新华网、深圳公安发布

来源:四川新闻网

湖南怀化:一女子捡到他人身份证后,盗用身份办银行卡、贷款、重婚,法院判了!

捡到他人身份证,

一般人都会想办法

归还失主或者交给警察。

湖南怀化一女子却将其据为己有,

盗用身份多次购买火车票、

住宿酒店、办理工商登记、

办银行卡、金融贷款……

近日,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基本案情

2017年,女子王某在怀化火车站捡拾到一张向某玲(身份证住址为湖南省慈利县某村)的居民身份证。2019年至2020年期间,王某多次盗用向某玲的身份证件购买火车票,在长沙、怀化、芷江等地进行住宿登记及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2020年3月,为了办理某消费金融业务,王某在男子李某刚的陪同下前往芷江某银行,拟用向某玲的身份证办理一张银行借记卡。为了能顺利办卡,两人还提供了一张伪造的慈利县某村村委会证明给银行,致使该银行在王某与向某玲的身份证照片不符的情况下办理了一张银行卡。

同年7月,李某刚在芷江县某车行看中了一辆某品牌小汽车,但两人因征信问题无法贷款买车。于是王某再次使用向某玲的身份证并冒名顶替在某金融公司办理了一笔64932元的车辆按揭贷款,将小汽车买了下来。

另查明,2019年3月,王某、李某刚通过网络认识后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但此时王某未与其原配偶徐某江办理离婚手续。在李某刚明知王某已婚的情况下,两人仍办理了结婚酒席,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于2020年4月生育一女。直到2020年12月,王某才与其原配偶办理离婚登记。

2021年6月,王某因犯诈骗罪被洪江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12月1日,芷江县公安机关对王某进行解回重审,并于次日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法院判决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李某刚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其行为均已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告人王某有配偶而与李某刚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办理结婚酒席,被告人李某刚明知被告人王某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办理结婚酒席,且两人生育一女,其行为均构成重婚罪;被告人王某多次盗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应当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重婚罪、盗用身份证件罪追究被告人王某刑事责任,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重婚罪追究被告人李某刚的刑事责任。

综上,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盗用身份证件罪和重婚罪,连同其原犯诈骗罪,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三千元。被告人李某刚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重婚罪,决定合并执行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本案被告人王某在拾获他人身份证后,不仅没有主动交到公安机关,而且还冒用他人身份坐高铁、住酒店、办理营业执照、办理银行卡和办理抵押贷款,公然做着违法犯罪之事,给受害人向某玲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被告人李某刚不仅没有劝阻还积极协助,并从中获利,最终两被告人没能逃脱法律制裁。

法官提醒,人民群众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如有遗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补办并说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遗失身份证后给自己带来麻烦。同时人民群众如拾获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应就近上交至当地公安机关。

来源: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湖南高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健、黄渊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