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相机贷款

本文目录

有多少App可以“轻松借钱”?

点开“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啰出行”等A,显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钱”;点开“京东”“58同城”“美颜相机”等A,显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钱”……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手机A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借贷功能,并以低息、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A“借钱”满天飞,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各类A都盯上“借钱”业务

部分手机A用户告诉记者,一些生活中常用的A,俨然成了“金融A”。就连平时常用的拍照、办公软件都有借款功能,经常出现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的弹窗提示。

青岛市民郑昱告诉记者,她平时常用的拍照A“美颜相机”,最近打开后总是有弹窗消息,提示送她一个最高88.88元的红包。点开红包后,就会进入一个“美图钱包”的界面,里面除了提供“借钱”服务,还有“您有最高额度200000元待领取”“最高可借200000元”等极具诱惑的广告。“一款拍照软件,为啥老出现借贷广告?不理解。”郑昱说。

不少公司职员告诉记者,不仅是拍照软件,常用的办公软件“WPSOffi”,也出现了借钱功能,号称“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起”。

记者下载了部分常用A测试发现,不少社交、出行、生活服务类A中都有借款功能,部分A还把借款功能作为重点模块进行展示。如用于叫车服务的“滴滴出行”,其借钱功能按钮就摆在A主页,与打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功能并列。在外卖应用“饿了么”上,借贷功能不仅出现在首页,而且接入的借款服务有七八种。在社交A“陌陌”上,其提供的借贷服务宣称最高额度为6万元,且“无担保、无抵押,有手机和银行卡就能申请”。

此外,还有一些A以“免费领取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借款服务。例如某款视频A以“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为由,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点击进入后则会出现“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等网络借贷广告。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思齐说,在视频A“爱奇艺”的应用界面内,有时会出现借贷功能的广告;平台还宣称,只要注册并完成借款,就能领取会员。

不少A在借贷服务中都注明资金来自银行及持牌放款机构。记者咨询了一款社交A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该A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借贷服务;推广平台本身并不提供资金,出现纠纷时需要借款者和资金提供方协商解决。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社交、出行、视频等生活服务类A用户基数庞大,其中很多使用者本无强烈借贷需求;在这些A“广撒网”式宣传下,一些使用者受诱惑开通了借贷功能。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极速到账”为卖点,并且承诺的额度不低。几款A对开通借款功能的审核都颇为宽松,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进行人脸识别后,绑定收款银行卡就可以借钱。

部分A中的借贷功能还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某款A宣称借款额度最高达到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当记者按照A内的要求填写完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一下子涨到了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多名用户投诉称,一些A里的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一般初始额度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不少A上的借贷功能,动辄宣称可以提供30万元到50万元的额度。额度一旦过高,如果用户还款逾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很大。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不少A用户众多,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

多位大学生在黑猫投诉上反映,看到某款社交A上频频出现的借贷广告,经不住诱惑,就尝试借款,数额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但借款后却无力偿还,影响了个人征信。

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借贷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个别平台为追求利益,会把个人信息“打包”卖给第三方;只要用户在一家借贷平台上申请过借款,其他借贷平台的骚扰电话就会“蜂拥而至”。

对A借贷亟待加强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端上的金融平台进行借贷。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部分公司的“80后”“90后”客户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比普遍在50%左右。

相关专家认为,与专业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A相比,一些常见的生活类A使用人数更多,覆盖面更广。由于使用频率很高,过度宣传借贷功能更容易让网民掉入网贷陷阱,并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对这类A加强监管,堵住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雷说,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对于当前“什么A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比如在平台的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更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借贷业务有序、有度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些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并没有明确指定使用范围,部分信贷资金存在未按指定用途使用的问题,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在对用户的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管上更加严格。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很多普通用户具备的金融知识有限,容易被平台夸张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部门可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邵鲁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央媒点名批评某拍照APP中的诱导贷款

新华网点名批评贷款广告侵入社交、办公、拍照等各种非金融性质的APP。

撰文岂料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近日,对于许多社交、拍照和办公等APP长期存在诱导用户借贷的现象,新华网发文批评,并提醒用户警惕过度消费,防范金融风险。

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关于生活APP提供借钱业务、诱导用户借钱的讨论十分热烈,不少参与者都表示为什么这些APP与借贷没有关系,却乐此不疲的在重要位置推送借贷信息呢?

这些提供借贷服务的非金融平台正是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因为较低的获客成本,采用“广泛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加之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巨大,消费贷款还在快速扩张,因此各种APP平台经营商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相对传统借贷,网络借贷又有着审核周期短、放款流程简单等突出优点而受到借款者青睐,巨大市场下吸引下,催生出目前各种功能的APP都在推出金融服务的乱象。

以美图相机举例,一款拍照的软件和贷款看似毫无联系,但「消费金融频道」发现,在美颜相机的主页,赫然出现了“借钱”按钮。点击相关按钮跳转到“美图钱包”页面,页面上“最高可借“200000”的字样,并且以“1000元借1天,利息低至0.2元、最快5分钟到账”为诱饵,佐之不停滚动的字幕“xx用户xx分钟前成功借款xxx元”刺激着用户,很多金融意识薄弱的用户经受不住诱惑选择申请。

除了拍照软件,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WPS也推出了金山金融,外卖平台饿了么在钱包分类中也有着借钱选项,并且都打着低息的旗号,有些平台还以开通就送会员等方式吸引用户。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以高额度、快速到账、低息甚至是免息为诱饵的贷款,充其量只是吸引客户进行贷款的第一步。很多贷款以此吸引用户申请之后,又以日利率、服务费等各种方式模糊网贷真正利率,当用户借钱之后还款时才发现利息远没有页面承诺的那么低,但此时已为时已晚。

这些APP大多都是和银行或者是持牌机构合作,从中赚取利益,在放款方面,他们的综合年利率一般都在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20%以上。还有一些没有放贷资格的则更加肆无忌惮,除了超高利率外,他们还贩卖用户个人信息并从中牟利。

过度营销贷款或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会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借贷平台多次扣款、强制下款等投诉时常出现。一些用户因为利率过高还款困难,陷入债务陷阱。今年5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了84款APP存在问题,其中近半数都与金融借贷有关。

面对市场乱象,各个职能部门也在积极做出约束,去年7月,数个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相关法规或出台,或已公开征求意见。地方银行机构也积极响应,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准入门槛。

想找小额贷款公司借钱,反被要求先交钱验信用?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张梦凯记者孙云)想找小额贷款公司借点钱“调头寸”,怎么贷款没到手,先被对方要求交钱验信用?近日,杨浦居民范先生遇到一件蹊跷事,及时向民警求助后,解除了被网络电信诈骗的风险。

杨浦公安分局供图(下同)

日前,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派出所民警董聚宏接到辖区居民范先生的求助。他说,自己在申请小额贷款,过程中,对方要求转账走流水以验证还款能力。听到这熟悉的情节,董聚宏坐不住了,马上要求范先生立即停止与对方的交流,坚决不予转账,随后联系分局反诈专班民警一同前往核实。

看到民警上门,范先生安心不少。他告诉民警,他想贷款购买一部新款相机,在网上搜索并加入了一个小额贷款聊天群后,一个陌生微信号添加他为好友,自称隶属某著名品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提供贷款服务。经查询,范先生发现确实存在该公司,便卸下警惕与对方作进一步交流。得知范先生需要贷款6万元,对方立即答应并迅速制作网上贷款合同。

该合同的式样和内容都与正常合同无异,利率、期限、金额及用途均详细标注,看上去没什么异常。不过,在手机上签订合同后,对方就提出要核实范先生的还款能力,要求范先生先给贷款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贷款金额的30%。因害怕自己遇上骗子,范先生立即联系上了民警。

“你的感觉很正确,贷款没有放下来不说,竟然还问你要钱,正规贷款不可能这样操作,这是很明显网络电信诈骗。”对于范先生的疑惑,董聚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不法分子会以流水、保证金的形式要求被害人转账,这个钱你一给他,别说贷款,所谓的流水和保证金都将血本无归。”

确定范先生未被诈骗,民警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同时为报警人的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客户端。范先生不断感谢民警,并表示自己将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小额贷款。

杨浦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就是坚决不转账、不汇款,如果需要办理贷款等业务,请务必通过银行或有网络贷款资质的平台进行办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