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类似于小米金融的贷款

本文目录

未申请就“被贷款”、一键授权合作方?小米消费金融联合贷惹争议

因“没有申请过贷款,征信报告上却莫名新增贷款记录”,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小米消费金融,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和舆论关注。

对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6月20日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并邀请了多位用户对小米消费金融旗下贷款产品进行了亲测,虽未在征信报告上无故新增贷款记录,但贷款过程中的一键授权操作,引发争议。

没有贷款却在征信报告新增记录

联合贷惹的祸?

“我从来没有贷过款,不知道为什么就上了征信记录?”近两日,一位来自湖南的消费者李华(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期在中国银行查到的一份个人征信报告让他大跌眼镜。

他表示,自己并未在小米旗下任何金融A上进行借款,且名下银行卡也从未有该笔贷款金额转入,征信报告却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1年11月13日发放44425元个人消费贷款,于2024年11月12日到期,截至2022年4月,余额0。

“这笔贷款至今还显示在贷款记录中,这样其他贷款机构也会感觉我的个人负债比较高,很影响我的个人信贷。”李华直言,对于为何征信报告会有这样一项“无中生有”的贷款,他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曾多次拨打小米官方客服询问但无人接听。

对于李华反映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李华这一情况并非孤例,例如在黑猫投诉等平台,还有多位消费者也反映遇到了类似情况,其中就有人讲述于6月4日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查询征信,同样发现在贷款明细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2年3月9日向其发放20900元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截至2022年4月,余额0。该人士称多次自查,本人未通过小米消费金融进行借款,且当月所有名下银行卡流水未发现有此笔金额转入。

为何未曾贷款却上了贷款征信记录?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虽然小米未对此给出回应,但北京商报记者多方尝试寻找答案。

一方面,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申请贷款却有相关记录,可能是消费者点击了某授权按钮;另外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也指出,消费者可能是在其他平台申请过,授权的时候一键授权了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这一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助贷或联合贷模式中。

另一方面,北京商报记者以自身为例亲测查看了个人征信报告,报告仅在查询记录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有过贷款审批查询,并未发现在贷款一栏中有所记录。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后续调查中从李华处了解到,在进行一系列交涉后,小米消费金融已经给出解决方案。“新增贷款主要因为联合贷,他们说是给别的贷款平台做的授信额度,要撤销这个贷款记录只要把账号注销就行了,我给他们发个邮件,他们直接帮我操作。”不过,对于何时注册的这一贷款账户,李华依然表示并不知情。

贷款申请过程一键授权惹争议

谁在获取授权

除了前述李华反映的联合贷问题外,北京商报记者亲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费解操作。

例如,北京商报记者在天星金融申请贷款时,页面明确显示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贷款申请过程中,却需一键授权至小米消费金融合作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银消费金融个人信息、征信授权书,华夏银行综合授权书、中邮消费金融客户知情确认书、小米消费金融征信授权书以及个人电子签名签署授权书。以中银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信息查询及使用授权书为例,其中提到该授权用途主要为审核贷款申请以及对已发放个人信贷进行贷款风险管理等。

图片来源:天星金融A

紧接着,北京商报记者在点击同意一揽子协议完成信息审核后,页面再次提示由小米消费金融提供本次借款服务。记者需要进一步点击同意小米消金委托扣款授权书以及小米消金个人消费性借款协议。从协议来看,记者此次贷款年化利率为21.6%。

为避免偶然性,北京商报记者另外还邀请了多位用户进行实测,但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已告知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在贷款过程中碰到了一键授权操作,获取授权的机构包括光大银行、苏银消费金融等,贷款年化利率分别为18%、23.976%。

既然页面已告知由小米消费金融贷款,且最终审核贷款机构同样为该机构,那贷款过程中将用户贷款信息一键授权至合作机构主要为何?此举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这一操作,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小米消费金融前述合作机构处了解到,这一贷款授权主要是出于联合贷操作考虑,一般出资比例按照70%和30%分配。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往往会发生在一些助贷或联合贷平台的协议中,因为最终的贷款机构是哪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但此类做法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正如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就明确提醒,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因此,在具体个人信息授权过程中,需要以合规为前提,比如明确提醒,细化授权内容,或者进行单独授权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于百程说道。

“另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一键授权多家机构征信授权书属于信息收集过度,属于不合理不合规操作。”李亚直言道。

业内认为,当前对信贷资金来源监管穿透是大方向,不少互联网巨头已在整改过程中落实品牌隔离,通过资金来源区分自营、联合贷和助贷业务,明确信贷权责。

“正常来说,应该是该笔业务需要哪家金融机构出资放款,再授权给哪家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说道。

连续两年盈利

激烈竞争下如何突围

小米消费金融于2020年5月底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是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其官方披露,小米消费金融的愿景是做一家科技驱动型的消费金融公司,旗下包括大额消费贷款产品星享贷、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以及购物分期产品星易购,对应年化利率均在24%以内。

另据披露,小米消费金融也是目前少有的开业后连续两年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63.16亿元,净资产15.05亿元,实现净利润368万元。

不过,置身持牌消金行业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年度业绩并不占优。

近一年来,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监管对于借贷市场也做出了诸多规范和要求,推动贷款利率的下行。金天指出,可以看到各家机构定价上,除了由其客群选择策略决定外,还受到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定价能力等因素制约,如果其成本端比较刚性,那么在客户端的定价就难以压降,这在同业普遍降息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客观上造成其目标客群趋于次级、资产质量有所滑坡的问题,这需要小米消费金融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苏筱芮则指出,从行业整体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并非老牌消金选手,在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的当下,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客群上浮战略,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后来者跻身头部的难度较大。

对于后续发展策略,北京商报记者同样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苏筱芮建议,后续展业上机构还需多方加强,例如在个人征信方面,需要遵循监管关于“断直连”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需要认真倾听消费者反馈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客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及体验水平。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祸起联合贷,小米消费金融卷入“用户被贷款”漩涡

文|《财经天下》周刊周梦婷

编辑|孙月

(图源/视觉中国)

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金”)的用户因“被贷款”,引发了行业热议。

近期,黑猫投诉平台上充斥着用户因无缘无故“被贷款”,对小米消金发起投诉。《财经天下》周刊发现,仅今年6月份以来,因被贷款问题,小米消金的投诉量就已超25条。

据用户反映,在他们并没有向小米消金申请贷款的情况下,征信系统上,却显示小米消金向他们发放了近万元的贷款,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征信,有用户已经选择了报警。

用户“被贷款”

近期,小米消金因用户“被贷款”遭遇了诸多投诉。最新一条投诉发生于6月23日,该网友发帖称,其征信报告有一条显示,2021年10月8日小米消金发放了一笔81278元的贷款,“但是我从来没有在2021年10月8日向小米消金申请过这笔贷款,而且这笔贷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个人征信。”该网友表示称。

最终该网友要求小米消金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撤销征信上的记录,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最终他将走法律途径。

发生这种情况的并不止上述网友一人。另一个网友表示,他于6月9日通过招商银行A查询征信发现,小米消金于2022年1月12日发放44089元个人消费贷款,2025年1月11日到期,截至5月,余额为0。

这位网友表示,2022年1月12日,他并未在小米任何金融A上进行借款,同时当月份,他名下所有银行卡流水,都未发现有此笔金额转入。

该网友称,这笔款项已对其征信造成严重影响,涉及伪造信息、乱报征信,而他也已经依法进行报警处理。

6月10日,小米消金旗下“随星借”对该网友做出了回复,表示将会第一时间处理。截至6月24日看,该事件投诉进度依旧处于“处理中”。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针对用户“被贷款”事件,《财经天下》周刊致电了小米消金,但一直无人接听。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消金是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渝农商行等4家优质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20年5月底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旗下产品包括大额消费贷款产品“星享贷”、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以及购物分期产品“星易购”,对应的年化利率均在24%以内。

消金行业“乱象丛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关于小米消金用户“被贷款”事件发生的原因,或与“联合贷”有关。据北京商报报道,小米消金给其他用户的反馈是,新增贷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联合贷,而这些款项是给其他贷款平台做的授信额度。

据北京商报实测,当在小米消贷上进行贷款申请时,需要一键授权至小米消费金融合作的金融机构,即所谓的联合贷。

有相关人士表示,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往往会发生在一些助贷或联合贷平台的协议中,因为最终的贷款机构是哪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但此类做法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而纵观消金行业,除了小米消金,其他消金公司也被曝出负面信息。

与小米消金类似,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金”)近日卷入了“疑似向大学生贷款”的漩涡。6月23日,新浪财经报道,大四学生在报名汉大教育13500元的“至尊无忧班”时,该机构主动向其推荐贷款平台。该学生表示,申请贷款期间,海尔消金并未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核。

据悉,该学生的学费本金为13500元,共分18期,息费2065元,年化利率约20%。

而海尔消金在教育培训分期业务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此前海尔消金的多家合作方就被曝出疑似存在问题,如学霸君、平安好学等。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被相关公司诱导在海尔消金上贷款近万元的投诉。

除此之外,暴力催收、搭售保险、利率过高等都是用户投诉消金公司的重点。

对标蚂蚁金服财付通小米贷款上线,雷军互联网金融梦能否照亮现实

马云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成为全行业瞩目的焦点。互联网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扎堆热潮,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三方支付行业热闹起来。

雷军

在众多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布局者当中,雷军算是布局较晚的一个。

在马云的蚂蚁金服(支付宝、余额宝、蚂蚁借呗、花呗……)马化腾的财付通(微信支付、手机QQ钱包、微粒贷)两分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既定格局下,雷军姗姗来迟。

网上说雷军使用小米贷款扫脸获得的贷款额度

2015年,雷军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布局。推出货币基金产品活期宝。同年,小米金融开始进行信贷产品“小米贷款”公测。参与公测的小米用户不需要抵押任何物资即可快速获得信用贷款。当时网上流传着上面这张雷军扫脸获得的99万贷款额度的图片。

小米贷款公测结束正式上线

最近多家科技媒体消息称:历时近两年公测期的小米贷款APP正式发布。对比公测期间仅限小米用户使用的局限性,小米贷款将面向所有Ai(安卓)平台用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小米贷款具备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共同的便捷特性,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认证-申请-放贷”3步操作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利息方面以天为单位计算。

数据来自易观

易观大数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的数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整体格局。在以上数据中并没有看到小米的身影,我们暂且把小米金融归类到其他1.88%这一块。

小米金融对标占据54.1%市场份额的支付宝和37.02%的财付通必然有很大的差距。或许在雷军看来这昂个并不是小米的假想敌。

小米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多的是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依托小米庞大体量的手机用户群体搜集数据来做征信,打造一个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就像信用卡一样,在一个银行的额度是有限的。于是办了多张信用卡。而小米贷款就像不同银行的信用卡,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

你怎么看雷军做互联网金融这件事?你会选择使用小米贷款吗?

文丨李民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i-i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