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贷|为农民保驾护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面向“21”年和“短”问题的战略部署。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
走进金家庄乡明家焉村,绕过村头大路,拐角处,就能看到三排绿色彩钢房,爬上坡,就来到了张照宝家里的自建猪舍内。进入猪舍,猪宝宝们立马爬了起来,围在栏杆前等着“哄抢”食物,产栏内的老母猪也随即哼叫起来,一旁给猪投食、喂水的张照宝满脸笑容,心里踏实又满足。从贫困户到现在奔小康,正是眼前这些可爱的猪崽子带他一步步走向致富之路。
现年59岁的张照宝,家中孩子较多,生活的压力全部映照在他黝黑的皮肤和深邃的皱纹里。用他的话来讲:“这辈子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头了”。之前老张唯一的生计就是屋外20亩的口粮地,靠着种植黄豆、玉米,一亩地只有百十来斤的收成,再加上自己打零工,一年到头也仅有万把块钱收入,遇到天旱,更是可能颗粒无收,就这样他也被评为了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自己受苦可以,但眼看7个孩子相继长大,光大学学费就让他犯了难。
于是,56岁的老张决心创业!他通过当地农商行申请了2万元扶贫贷款,购置了水泥、红砖,就在家门口垒起了简易猪舍,毛斤7块买来了4头老母猪。老张把几头猪当成了翻身的宝贝,闲下来就翻资料,学技术,留母猪、培幼崽、育肥猪,通过他的悉心照料,6个月后,第一窝小猪相继长大,成功卖出,更让他坚信养猪定能生出“金元宝”,这也是他迈向幸福的第一步。
还清2万元,老张又得到了农商行5万元的扶贫资金,他把猪圈扩大,购置了产槽,母猪也增加到15头,眼看着能甩开膀子好好干,一场非洲猪瘟直接把生猪价格拉到4块3毛钱。“卖一头,赔五百,看着一圈猪娃娃,本以为都是金蛋蛋,谁知成了烫手的山芋”!困难虽有,但老张没有放弃,凭着自己会杀猪,腊月里27天,他整整杀了28头猪,按散猪肉卖出去,才护住成本,减少亏空,顺利渡过了这次难关。
随着猪肉价格不断回温,一度飙到高点,农商行再次伸出援手,三天内就给脱贫后的老张办理了10万元低息“富农贷”。(“富农贷”小额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凭借款人的个人信用、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发放的无需提供担保的贷款,突出体现个人诚实守信的原则,贷款最高额度10万元。贷款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借款申请人可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内循环使用。)
于是他加紧扩建猪舍,安装设备,从此跑上了致富“快车道”。通过两年的发展,老张存栏量达到220头,在2019年猪肉价格见好的情况下,实现了年收入30万元的巨大突破,结清了全部贷款。
今年,随着猪肉价格回落,老张打算坚持养殖,保守过渡,谈到未来,老张满脸自信:“行情固然有回落,但我抓住这个好时机,再赚一两年,把孩子们都交待完,我也就留几头母猪等待渡过寒潮期”。
年近60的老张精神焕发,在他看来,这三年是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农商行的好举措,一步步帮助他脱贫致富,给他的家庭带来希望,他希望通过他的事例,带动村内更多人迈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正是农信社的这一系列惠农政策,更好的服务了三农这一主战场,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惠农政策的真实含义就是践行“普惠金融”,给需要帮助的农户带去了温暖,也让更多老百姓走向了致富之路。牢记“背包银行”使命,深入农村,让信用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真金白银”。
奖贷结合激活力,乡村旧貌换新颜
按统一风格新建的农家小院成为乡村一景。
朱双玲摄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老民居,成为游子回来探亲度假的好去处。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八尺镇樟田村不少房屋都统一穿上新装。袁志鹏摄
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面波光粼粼,河岸两旁花团锦簇,富有特色的农房连成线,河中央的桥廊上,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唠嗑家常,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呈现眼前。这里是平远县石正镇。
在美丽乡村工作的推动之下,平远县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具有客家风情的特色小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平远县以“房屋风貌管控”为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推动乡村“美丽庭院”创建、集中连片建房。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发改造活力,在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平远县出台贴息贷款和奖补政策,奖贷结合,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干群合力推动平远县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朱双玲
袁志鹏朱维佳
创新探索奖贷结合助改造
外墙贴着白灰色的瓷砖,大门使用欧式的石柱,工人们正在将琉璃瓦铺上屋顶,铺设完成后的房屋典雅又不失现代感。八尺镇樟田村的村民沈永科看着自家焕然一新的房子,内心一阵欣喜。
此前,沈永科家因资金短缺,新建的楼房外墙一直没有装修,红砖裸露影响美观。得益于当地政府今年推出贴息贷款,他得到了一笔贴息贷款,于8月份启动了外墙翻新,预计11月底可装修完毕。“新房外立面改造即将完成,到时内部再装修一番,住得就舒适了。”沈永科说。
沈永科夫妇在县城租了一个店面,经营一些小商品,夫妇俩踏实肯干,生意蒸蒸日上。“我们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已经出现了裂纹,下雨天时还往下渗水。所以,生意变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家里的新房盖起来。”沈永科说。
2018年,他们拆掉了老屋,建起了新楼。准备装修时,正值孩子考入大学,经济压力一下就变大了,沈永科只能暂时将装修的计划搁浅。“从2018年至现在,因为经济的原因,新楼一直空置在原处,直到今年政府推出贴息贷款。”沈永科说。
村民房屋的外貌关系着美丽乡村的质量。近年来,平远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针对农村建房规划滞后、风貌不一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平远县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平远县2020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了十多套美丽乡村住宅改建方案示范图集供群众选择。
然而,不少群众因暂时性的经济问题被迫放弃房屋外立面改造,看着着急却也无计可施。针对此种现象,平远县创新探索,在部分乡镇实施贴息贷款政策,为群众打通改造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享受人居环境变化带来的生活提质。
今年8月10日,八尺镇出台了《八尺镇客家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贷款贴息实施方案》,让沈永科喜出望外,“只要符合《方案》要求的村民,可申请3万元以下的贷款用于外立面改造。”
“只要是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经济偿还能力的村民,且房屋符合外立面改造奖补要求的,就可以申请贷款。按照政府贴息、村民还本金的方式,贴息的时间最长可以达3年。”平远农商银行八尺支行客户经理林志烽介绍。若群众未能在3年内还清本金,银行将积极同群众协商还款的时间以及还款的利息。
除此之外,平远县还明确了外立面改造的奖励标准,只要群众按照要求进行改造的,验收合格后便会马上发放补贴。“总的来说,分为瓦面和墙体,均以总价的40%给予奖补,其中瓦面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2万元(含),外墙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1万元(含)。”平远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股长刘基正表示。
为使农房外立面改造政策惠及所有农户,平远县下发《关于<平远县2020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补充通知》,其中规定,对外立面改造有意愿但又确有经济困难的农户,经所在镇村核实同意,可以采用简易方式对农房进行改造,验收合格后继续发放奖补。
“贴息贷款加上奖补,算下来我自己只需要花将近2万元就能将房屋装饰得典雅别致,十分划算。”沈永科笑着说。据统计,在八尺镇,已有20户像沈永科这样的群众已经成功申请到了贴息贷款,发放金额达60万元。
党建引领干部带头出实效
“老黄,现在外立面改造进行得如何?银行发放的贷款是否收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我说。”在河头镇向阳村村民黄志强家门口,党支部书记黄福升正询问着房屋外立面改造的情况。“多亏了黄书记及时给我们普及这个政策,不然装修的钱到现在还没着落。”黄志强说。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随着贴息贷款政策出台,黄福升几乎每天出入村民的家中为他们普及,忙个不停。“谁家想改造,但是又缺钱,谁家的房子还没改等情况我都清楚,作为基层干部,应该及时把政策传递给村民。”黄福升说。
普及之后,黄福升又开始忙碌8名申请了贴息贷款的村民贷款相关事宜,“申请贴息贷款需要认定,且贷款需要在改造动工十五天内才发放到村民的账户上,还要提醒他们及时还款。”黄福升说。
在推动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的过程之中,党员干部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从政策的普及,到“三清三拆三整治”,再到房屋的改造,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党员干部的参与。
平远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村民理事会会员的积极性,聚焦房屋外立面改造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做”的工作模式,让问题化于无形,充分凝聚党群力量,推动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
“当前,部分群众还在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作为村干部的我们,要定期到这些群众家里走走,了解进度,听取改造建议,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在平远县仁居镇社南村村“两委”例会上,全村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再次被摆到桌面进行讨论。
回顾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推进的过程,仁居镇社南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展桂哭笑不得。“刚开始,不少村民见了我都不怎么搭理,就怕我跟他们宣传外立面改造工作,他们觉得这是一项非常不实际的工作。”杨展桂说,起初,大多数群众对外立面改造都是持观望态度,少部分参与进来的群众也不知怎么改。
干部率先破局面。“我先改!”仁居镇下坪村小组长潘锡昌,是该村第一户进行外立面改造的。“其实,大家担心的是房屋改造之后的效果呈现。但我听到有这样的政策,很开心,于公于私,我都想快点改造。”潘锡昌说,自己的房子处在村中的主要干道,因经济原因一直没有进行房屋外表装修,红砖裸露,下雨天极容易渗水。
潘锡昌家改造后的房屋,很快就吸引了周边群众的围观。“群众过来问,怎么改,政府是不是有补贴。”潘锡昌笑着说,自家改造后的房屋一度成为村里的“景点”。在潘锡昌等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下坪村越来越多村民加入房屋外立面改造的行列。下坪村的村容村貌随之焕然一新。
据统计,目前,平远县实施外立面改造共12401户,外墙208.37万平方米,屋顶632.09万平方米,已完成外立面改造7468户,外墙130.4万平方米,屋顶382.1万平方米。82%的行政村建成干净整洁村,20个省定贫困村和25个非贫困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盘活资源美丽乡村引客来
走进客天下平远梅畲田园综合体,一幢幢富有客家特色的古民居映入眼帘,如珠玉般散落在碧绿的田野之中,从空中俯瞰,白色与绿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
今年11月,平远县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会场选在了梅畲村,具有浓郁乡村风格的民宿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拍照打卡。“现代感与民俗感相碰撞,有种别具一格的美感。”从江西来平远旅游的陈美芬忍不住感叹。
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不仅要让村庄美起来,更要盘活乡村的闲置资源,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梅畲村村民沈关平从未想过靠生态吃饭,本以为自己只能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土地来维持生活,如今却依靠村子良好生态带来的旺盛人气,实现年收入超过2万元。“我将老屋出租给别人开民宿,自己帮助打理田地,收入比以前高且稳定,还能照顾好家人,一举两得。”
梅畲村村民理事会会长刘育杰告诉笔者,两年前的梅畲村与眼前这般景象相差甚远。“村子的土地丢荒严重,房屋因年久失修变得陈旧,年轻有劳力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古村落成了‘孤’村落。”
2017年,平远县引进广东鸿艺集团,与梅畲村开展合作共建,将旅游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梅畲村的地理优势,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客天下平远梅畲田园综合体。
“我们结合古民居外立面改造,内外兼修,建设民宿,受到热捧,直接带动村民的收入。”刘育杰说。经过对房屋、旱地、山林等集约流转和集中打造,梅畲村一改往日荒草丛生、旧屋碎瓦的模样,从春到冬,一年四季,时时有景。
如今,村民们年收入总额达53万元,人均收入从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如今的3万元。“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做起了餐饮、民宿行业,一批富有农家特色的民宿逐渐成为梅畲村旅游的一块品牌。”刘育杰说。
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村民回乡务工,常住人口也增加到了400多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正成为平远旅游的金字招牌。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梅畲村在列。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平远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农旅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擦亮“精致小城·大美平远”的名牌。
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平远县在改造后的房屋外立墙面增加了展示美丽新农村、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墙绘,打造了一批以仁居镇仁居村为代表的红色村。曾经影响村庄环境的破旧墙面,如今变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成为文明新风传播的重要载体。
延续外立面改造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平远县通过出台奖励政策,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0万元,以每户补助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标准,鼓励农户创建“美丽庭院”,将庭院打造成为“房屋立面美、环境整洁美、庭院绿化美、布局协调美、文化氛围美”的“五美”庭院。
“这些微景观,是政府引导我们搜集清拆废料,集中再利用自主设计的。”河头镇田心村村民张淼泉指着家门口的风景说。旧坛罐化身花盆,树枝变成板凳,犁耙镐头也成为景观。“村里环境变好了,我的心也忍不住跟着回来,这不又从市里面回来住了。”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按照省委部署,至2020年底,平远县20个省定贫困村都要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村。平远县将持续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使13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将“两线八镇”建成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相关
统筹推进“两线八镇”风貌管控
打造平远
美丽乡村示范带
从平远县城沿着206国道向八尺镇行驶,一幅别具特色的田园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连成片的客家民居仿佛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风,向河岸两处延伸,民居下的绿植带花团锦簇,河水潺潺。身处这样的美景中,让人好不惬意。
“村里已经有184户村民参与房屋外立面改造工作,经过改造后的房屋美观又大气,不少村民都感叹,村子越来越美了。”樟田村党支部书记谢宪通说。
今年7月以来,平远县谋划国道206、国道358“两线八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涉及差干、仁居、八尺、河头、中行、大柘、石正、长田等八个乡镇,统筹房屋风貌管控,以点带面,勾勒出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画卷,着力把“两线八镇”打造成为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我们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国道206、国道358沿线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抓好差干、仁居、八尺、河头、中行、大柘、石正、长田等八个沿线乡镇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外立面改造,逐村逐户整治,并通过点上示范带动,逐步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扩展。”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不同区域的乡镇,平远县因地制宜,分类部署工作。
上举镇巩固提升全域推进外立面改造成果,打造成为全省村居风貌管控示范镇。平远蕉岭交界的热柘、东石、泗水镇结合打通普滩大桥“断头路”和省道239、泗水至普滩道路改造升级等,突出交通干道沿线、县际边界沿线、河流两岸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等,全面开展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外立面改造,建设美丽新家园。
在推进农村仁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平远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突出乡村特色,体现文化风格,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确保至年底100%的行政村建成干净整洁村,60%以上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的家园是彩色的”
新华社兰州3月2日电题:“我的家园是彩色的”
新华社记者何问、王博
正值产羔季,安文成看着自己的200多只羊开始盘算今年的收入。对他来说,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49岁的裕固族群众安文成生活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岔河村。2800米左右的海拔孕育了丰沃的草场和养畜的传统。然而传统养殖技术粗放,羊羔成活率低,安文成过去一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
“生活就这么过,没钱能有啥想头。”安文成曾这么说。
2013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的激情随后被一系列脱贫政策点燃。
危房改造将家里的土坯房改成了红砖灰瓦,贴息贷款让羊群的数量成倍增加,抬水蓄水的生活一去不返……
技术员定期手把手指导,安文成也参加了村上组织的数次培训。从饲料配比,到防疫意识,再到加强保暖等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的羊羔成活率增加的不只是安文成的收入,也增加了他对生活的热忱。他将家里的摩托车换成了轿车,“心情美了,生活也得更有质量”。
近两年,村里建起巴尔斯雪山景区,再加上裕固族的独特文化,农牧民有了更多转型发展的机会。
2020年,安文成当上景区旅游观光车的司机,成为一名月工资3000多元的“上班族”。
2020年安文成一家年收入近10万元。他说,每年的余钱除了用来给女儿存嫁妆,还想在城里买房。
如今,安文成将裕固族对鲜艳色彩的喜爱融入生活,“蓝蓝的天,红红的房子,黑色的柏油路,我的家园是彩色的。”他说。
肃南县扶贫办主任贺鹏飞介绍,近年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教育医疗等在内的民生事业均有明显改善。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元。
像安文成这样的裕固族群众生活的变迁,也被文艺工作者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忠实记录。肃南县民族歌舞团副团长索卓玛介绍,融合裕固族服饰、音乐曲调等特色民族文化,他们创作了一部书写脱贫攻坚历程的情景歌舞剧《家园》。该剧预计在3月正式演出。
索卓玛经常在基层演出。她说,群众灿烂的笑容印证了生活的幸福,而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激发了他们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裕固族群众本就能歌善舞,如今生活更好,他们还自发编排节目丰富精神生活。”
贺鹏飞表示,下一步肃南县将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上,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同时立足本地民族特色和红色旅游资源,发挥重点村落示范作用,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