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继续贷款

本文目录

手上贷款未结清,还能再次申请借款吗?

相信很多做生意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办过一笔信用贷款,目前仍然在还贷期。但最近手头资金周转不开,想再去银行申请一笔贷款救急,又怕手头贷款没有结清,银行会拒绝。

通常情况下,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并没有“借款人只能办一个贷款”的规定。所以,即便借款人名下有贷款,也是可以去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还款期间自行申请二次贷款的成功率不是特别高,在之前贷款未结清的情况下,贷款机构对于负债高的借款人审核各方面都会更谨慎和严格。

但,不代表一定会被拒贷!

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贷款机构是会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现金流,行业前景,借款人品行,个人及家庭开支等多方面因素,然后才会做决定。

当下贷款没结清,负债也高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贷到款呢?

1、选择门槛低的贷款机构

大多数的银行,会要求借款人负债不能超过50%,但是一些金融机构的要求就相对比较低一些,有的金融机构负债率在70%之内都是可以申请的。所以,情况越是紧急,越要咨询行内专业人士,切勿到处尝试,错失机会。

2、增加资产抵押物

如果自己的负债过高,可以考虑办理房产、车辆抵押类贷款产品。比方说车辆抵押贷款,其审核快、放款快、金额高、不押车的产品特点,不仅不会影响车辆正常使用,还因为办理迅速等特性,成为多数生意人的资金应急方案。在当下资金链紧张,周转较难的情况下,应该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制一份融资方案至关重要。优选高额度、长年限、低利息的产品,将现有的债务整合,延长还款周期,降低后续还款压力。

3、申请信用卡代替贷款

如果借款人负债比较高,但是一直正常还款,没有出现过逾期等情况,可以尝试新申请信用卡,或者向银行申请提高信用卡额度,作为临时过渡。一般只要申请人信用良好都是可以通过的。但如果一次申请未通过,切勿多家尝试,一定要避免频繁的机构查询,导致征信变花。

4、良好信用记录弥补

实际上贷款机构在对客户进行审核的时候,不仅要看客户的负债、资产,还有两项很重要,那就是个人信用记录和工作单位。如果申请人信用记录良好(不是黑户、白户,没有恶意逾期记录),即使负债比较高,贷款机构有时候也会根据客户良好的还款习惯,及公信力较高的工作单位进行贷款产品特批,甚至同样享有低息、长周期、灵活还款等优势金融产品。

所以经常使用信用卡消费,或者贷款,并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对贷款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当资金紧缺,需要再次贷款时,大家一定不要到处申请。先充分了解自己的当前情况,合理整合债务,优选银行低息或长年限产品,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把征信弄花而影响自己的综合评分。

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回暖

10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1.8%——

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回暖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0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初步统计,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

数据显示,M_2增速仍然维持高位运行。虽然10月末M_2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M_2同比仍然维持高位,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高基数效应叠加专项债发行提速、缴税大月等因素大幅度推升财政存款,使M_2增速与上月相比有所下行,但稳信贷、宽信用带来的信贷投放高景气度继续强力支持M_2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10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110亿元,但从结构上看,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10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

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使企业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维持了较高景气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盘活以及剩余额度基建资本金投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融资继续跟进、9月末起各大行加快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举措均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

“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抢眼,说明市场主体内生信用需求稳步恢复。”庞溟表示,设备更新改造贷款10月份加速落地,且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购置升级等方面支出长期以来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较高,对后续推动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而言确定性较高。考虑到前期信贷总量企稳回升后会对企业部门信贷结构带来提振和改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回暖并维持较高景气度。

在业内专家看来,10月份金融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周茂华表示,10月份新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表现乏力,表明稳内需政策仍要适度发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货币政策要延续稳健基调,同时强化与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在总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前提下,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

庞溟认为,在当前政策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基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仍将持续改善。未来信贷支持应继续重视、关注总量和结构问题,对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支持务求实效,坚持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得性、针对性、适配性、精准度、灵活度。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并通过总量政策、结构政策、价格政策,适时适度、全面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进一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并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使经济运行尽快回到潜在增速的合理区间之内。

“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温彬认为,在疫情反复扰动生产消费下,市场主体预期仍偏弱,叠加季节性效应,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信用形成一定支撑,但后续更重要的仍是尽快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淤积和空转。在内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记者陈果静)

来源:经济日报

美国前财长:美国有实力以负利率的方式继续贷款30年,利率飙升的可能性相当低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wS)和前白宫顾问JF出席了纽约经济俱乐部的网络会议,并谈到了低利率时代的利率政策重建问题。两位嘉宾围绕着政策稳定的衡量标准、以增长为导向的目标、利率水平和低利率风险这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会上,萨默斯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

1.如果长期来看政府借钱的回报能够覆盖利息,那么低利率就是有益的;

2.私人投资的回报已经不同于以往,人们应该聚焦高回报的公共投资项目;

3.低利率不是错的,但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市场的反应及时调整;

4.下一个十年的宏观经济问题将是如何吸收储蓄,比如科技公司产生的现金流。

主持人:你和J都主张在制定政策目标时应该以增长为导向,而不是以平衡预算为导向。你的建议是什么?

萨默斯:现在流行的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债务是有害的,第二种是如果人们投资的东西价值能大于借钱的成本的话,那么借钱就是有益的。

我赞成第二种理论,因为我认为,目前美国在政府预算政策方面过于被第一种概念所垄断。如果我有个孙女,我会担心她长大后国家将面临长期的基建维护成本,而不是担心那时会出现负利率。基建维护成本每年都会增长8%-10%,累计的债务与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低利率已经证明了一些私人的投资在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已经不敌过去,现在人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各种高回报的公共投资项目上。尽管政府支付只占了一部分,但它在这些项目的经济收益中可能占25%。并且人们需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债务和投资,这些债务和投资不能为单纯的借贷提供正当的理由,但可以为其中的投资借款提供正当的理由。

主持人:现在让我们谈谈利率水平问题和利率风险问题。这两个都与你之前提出了“长期停滞”观点有关,你认为利率应长期保持低位。那么让我们先谈谈长期利率水平的可持续性问题。

萨默斯:美国有实力以负利率的方式继续贷款30年。如果实际利率为负,或者人们以极低的名义利率长期借贷,但有能力创建额外的通胀,那么长期下来这已经可以支付成本了。目前的市场表明,从现在开始的五年内,10年期利率低于2.8%的可能性超过80%。因此,市场认为利率飙升的可能性相当低。

现在的趋势是,一系列的情况导致储蓄倾向的增加和实体投资的减少,而实际利率又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低位。退一步讲,即使利率飙升200个基点,那么这个与各国在出现重大财政问题时所经历的调整历史相比,也是相当小的。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锁定较低的长期利率。如果人们太执著于利率问题,就会面临更大的赤字和债务问题,还有围绕失业率上升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如果从1980年到2010年的宏观经济问题是过度的通货膨胀和过度的私人投资,下一个十年的宏观经济问题将是如何吸收储蓄,比如如何吸收私营部门通过投资产生的大量储蓄,例如吸收科技公司产生的大量现金流。

主持人:我相信你读了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奖得主)、Ri(比尔-克林顿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和Oz(前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彼得-奥斯泽格)最近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说到“尽管低利率改变了财政辩论,但我们不应该假定低利率会永远持续下去”,你对此如何回应?

萨默斯:我想说两点。首先,我宁愿选择相信市场,而不是任何人的观点。我们对市场的看法比较保守。

第二,一群在收入最顶尖1%的人主张剥削年收入不超过4万元的社保对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我看来,这些人主张施加经济压力给比他们贫穷的人,不接受不同意见,以及他的观点跟市场观点完全相左,这群人本身就缺乏谦卑的态度。

来源:新浪财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