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放贷10.42亿元!英德农商银行彰显灾后复产金融担当
今年6月以来,英德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以及台风“暹芭”的严重侵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人口约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48亿元。面对严峻汛情,英德农商银行迅速出台金融支持灾后重建九大举措,汛期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0.42亿元,有效帮助受汛情影响的各类主体复工复产。
英德市粤华铸造责任有限公司位于英红镇跑马场,是一家先进短流程钢铁企业,6月19日以来,大暴雨和上游洪峰过境,当时整个厂区水深高达到3.5米,厂房、设备、车辆被淹,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这一次银行总共批了5200万,我们企业也是用这笔钱购买新的设备。”了解到客户受灾,英德农商银行英红支行在第一时间便派专人上门,实地查看企业受浸情况,对接客户在复工复产中的资金需求,该公司财务总监叶振架表示,有了这笔贷款,我们企业就能尽早购买新设备,争取在三个月内实现复产。
英红镇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哪里受灾严重,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下沉到哪里。”英德农商银行英红支行副行长刘祥专表示,除了服务园区一些大型企业,他们的服务重点对象还涵盖了镇里面的中小微企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复工复产和乡村振兴两手抓两手硬。在洪灾以后,该支行已向各类受灾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一千多万元。
位于望埠镇的豪铧板厂在本轮“龙舟水”中受浸1.2米,导致厂内设备、板材大部分受淹,损失达数十万元。该厂负责人张卫国告诉记者,英德市农商银行望埠支行第一时间根据企业受损情况,为他们了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快速审批、贷款等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仅过了几天就发放了190万的贷款,帮助我复工复产,非常感谢银行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我最大帮助。”张卫国表示,得到放款后,他第一时间开始着手板厂重建,这也让板厂的生产经营恢复得特别快。
而位于大站镇下巫村的蕉农徐志光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今年洪灾期间,自己种植的190亩香蕉全部被淹,损失约40余万元,在向英德农商行大站支行提交贷款材料后,很快就通过审批,申请到贷款10万元。
据了解,汛情以来,英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出台了《金融支持灾后重建九大举措》,全力帮助受洪灾影响的企业和群众快速复工复产,助力客户渡过难关。一方面,英德农商银行通过加强走访,主动对接,全面了解客户的受灾情况,截至目前,已派出工作人员走访了企业客户300多户,农户1200多户。另一方面,还推出了专项信贷产品“洪灾复产贷”,单列不少于5亿元的信贷资金,并提供优先受理审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优惠贷款利率等绿色通道服务,全力支持客户和企业灾后重建,同时要求辖内各支行迅速排查受灾情影响的企业、农户以及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到期情况,做到应贷尽贷、应延尽延。
英德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雨田
我们银行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以及跟客户沟通联系,进一步强化金融供给,畅通金融服务的渠道,充分利用“洪灾复产贷”这些专属的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为英德打赢灾后重建攻坚战贡献金融力量。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黄光锬、李子麟、田佳蓉
编辑:黄晓静
编审:罗家裕
英德市扶贫办与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签署扶贫小额贷款协议
6月5日,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英德市扶贫办在英德市农村信用社会议厅举行了小额信贷签约仪式,英德市财政局邓峰局长、英德市扶贫办周兰标主任、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谢军雄主任等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签署了《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贫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力促金融扶贫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到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惠农、便民,为有创业潜质、有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或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的个体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相关贷款,能够有效地促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激发贫困群众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进一步推动我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此外,市扶贫办与农信社、九龙镇正在积极探索金融助推资产收益模式,九龙镇全镇十条分散村的贫困户,计划利用英德市农信社的贫困户小额贷款业务所贷资金以及自身筹集资金,集中入股到九龙小镇国业旅游项目中去,每年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分红,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打造扶贫项目的新模式新方法,既促进扶贫旅游项目发展,又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
同时,签订该项扶贫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后,各镇街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让贫困户知道这个政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贷款意向调查,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提高贫困户积极性。市扶贫办要对申请贷款的贫困户进行严格审核,对申请贷款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要对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专款专用。英德市信用社要对审批通过的贷款按时发放,并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季度编制明细表给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进行相关核对。市财政局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相关资金的专款专用。(英德市扶贫办供稿)
授信1.4亿元!英德建设信用村为乡村振兴“输血”
“感谢英德农商行的服务,为我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种植户郭先生说道。郭先生是西牛镇金竹村生笋收购大户,近几年,受疫情及笋价上涨影响,资金不足成为困扰郭先生的难题。日前,英德农商银行西牛支行得知郭先生的困难后,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麻竹笋产业结构,笋民特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笋民新信贷产品,成功为郭先生授信普惠贷款20万元。
英德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认真分析麻竹笋产业结构,笋民特征,为当地农户探索新信贷产品。
今年6月以来,英德市启动乡村振兴信用村建设,通过开展信用村建设和聘任乡村振兴金融官的形式,探索出一条具有英德本土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新模式,以金融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农村居民从金融服务中得到实惠和帮助。截至11月底,英德已打造28个试点行政村,覆盖540个自然村,服务2万多户农户,为1499农户授信1.4亿元。
英德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帮助群众申请“乡村振兴村民贷”。
为加快推进英德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普惠金融户户通”目标,今年6月18日,英德启动28个乡村振兴“信用村”建设项目。自开展建设项目以来,英德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宣传金融征信知识,营造人人守信的良好金融氛围,并做好农户信用信息收集登记和评级工作,针对符合条件的农户量身推出用于帮助当地农户生产经营发展的“乡村振兴村民贷”。
白沙镇桂花鱼养殖户邓先生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一直苦于缺乏资金,英德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得知后,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专属的信贷金融服务并成功授信85万元,为邓先生解了燃眉之急。
在信用村建设过程中,英德农商银行根据英德各乡镇的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基本信息、收入来源、住房情况、家庭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同时结合村情民风情况,从信用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村委会提供的村民信息以及工作人员走访入户、微信视频、电话联系等方式获取村民信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截至11月底,英德农商银行已采集20613户农户信息,建档20630户。
英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信用村建设项目启动后,英德农商行选取与银行有党建共建关系的村委建立“红色网格”。目前,英德农商银行党建结对红色网格有5个,对党建结对红色网格累计发放188笔村民贷,授信金额约1700万元,为共建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除了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以外,该行还与已有的“助农贷”“茗茶贷”“养猪宝”等信贷产品形成扶持的“三农”产品矩阵,涵盖了农村、农民、农业需求,精耕乡村振兴,细作地方经济。截至11月底,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系列贷款2862笔,授信金额13.72亿元,贷款余额11.49亿元。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廖师艳
【作者】陈咏怀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