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抵押补充贷款“开闸”,保交楼或成为重点投放领域
两年后再度出现正增长 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猛增超千亿 释放什么信号?
我国9月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增;发达经济体货币和财政政策或令全球陷入衰退|每周金融评论(2022.10.4—2022.10.9)
千亿抵押补充贷款“开闸”,保交楼或成为重点投放领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2022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简称“PSL”)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净增长,且幅度远超预期,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时隔2年多再度启动PSL,根源在于,当前保交楼推进过程中,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专项借款、纾困基金额度有限,准入条件比较严格,因此,就需要多方高信用资金注入,除了有增加启动资金额度的效果外,还能注入国资信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轮PSL重新启用,有望投放于地产纾困项目等。资料图片
PSL昔用于棚改、今或将用于楼市纾困
PSL即抵押补充贷款,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以质押方式向人民银行申请PSL,抵押品包含高等级债券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
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每月26日向央行提交PSL额度申请,其中,25日前按实际数额上报,25日至月底按估算值上报,而PSL资金仅可用于发放特定项目贷款。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PSL是央行特定政策工具之一,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一种,需要符合‘特定用途、专款专用、保本微利和确保安全’的发放原则,是威力较大的信用扩张与信用支持工具。”
PSL兼具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贷款支持两大功能定位。由于PSL特点在于期限长、成本低,因此能够通过投放长期限流动性,定向投放信贷,进一步疏通传导货币政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PSL更侧重于服务棚户区改造(简称“棚改”),这从PSL的规模变化中可以得到鲜明体现。
2014年10月,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介绍PSL是“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
从PSL的发展历程和用途来看,李宇嘉指出:“抵押补充贷款是上一轮棚改大规模开展货币化安置时期,创新的特色化货币政策工具,基本逻辑是国开行发放PSL贷款,定向注入到棚改项目拆迁补偿和安置投入的资金,地方政府拆迁完成后出让土地,偿还PSL,形成了资金‘投入-应用-偿还’的闭环。此后,这种定向注入货币的模式,由于推高棚改成本、加速棚改进度,后期房价上涨,2019年央行开始大幅度缩减PSL。”
对于本轮PSL增发的用途,申万期货研究所预测称:“PSL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负债资金来源,有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工具更快更好落地;预计本轮PSL重新启用也是投放于地产纾困基金项目,以及此前国常会确定的地下管廊和重点水利工程。”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PSL在2014年棚改货币化改革中作用较大,体现了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而当前PSL发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会和保交楼工作挂钩,是目前各地此类领域所需要关注的金融政策。”
“当下,PSL或被用于保交楼,目前决策层面对于保交楼问题的重视程度已经较高。因为PSL是由央行发放给政策性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的,而这些银行在乘数效应之下能够将PSL额度倍数扩张,再加上这些资金进入商业操作领域后的杠杆效应,将能为‘保交楼’释放出极大的金融加持作用。”柏文喜表示。
不会大水漫灌,将设置资金申请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27日,郑州为推进“保交楼”工作,率先推出了棚改统贷统还、收并购、破产重组、保障房租赁四大模式,其中,棚改统贷统还模式就是由政府主导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资金。
根据郑州已审定的《统借统还资金管理办法》,统借统还主体负责向国开行申请安置房项目贷款资金,总体资产负债率不超过80%。统借统还主体将资金拨付给其与区级投融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的项目公司,再由项目公司负责贷款使用、统筹推动项目综合利用开发。
此外,据媒体报道,目前,郑州市已与国开行签订了3000亿元协议,其中1600亿元用于棚改贷款,未来将变“安开比”(安置建筑面积与开发建筑面积比例)安置模式为政府主导模式,通过收购现有安置房、房票等机制来缓解开发商流动性,促进全市安置房全面复工,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同时,李宇嘉分析称:“尽管PSL再度开闸,但其对项目的筛选,还是比较严格,不能抱以太乐观的想法。只不过,其与专项借款叠加起来,能产生更大的信用增级、市场信心提振的效果。当然,国开行作为市场化企业,其在项目筛选、风险识别上,都有自身的优势,能推进一些专项借款可能无法推进的项目。”
针对“保交楼”工作,河南、浙江、广西等地已经陆续推出政府纾困基金。同时,国家开发银行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也于9月22日落地沈阳。
对此,李宇嘉指出:“PSL和专项借款不同的是,专项借款由国开行等代财政部投放,列入地方政府债务,由国企或平台承接、使用和偿还,而PSL是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自主的投资行为,尽管有政策属性、公共属性,但还是要保本微利的。”
新京报记者徐倩
编辑杨娟娟校对柳宝庆
两年后再度出现正增长 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猛增超千亿 释放什么信号?
财联社10月9日讯(记者哈力克)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净新增1082亿元。期末余额为26481亿元。此外,中期借贷便利较上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均为“净归还”,此次是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他同时强调,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抵押补充贷款新增余额再次站上千亿元规模,有助缓解融资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
财联社记者发现,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吃劲节点,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综合消费效应。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周茂华说。
光大证券认为,通过低成本的PSL资金注入,既能够满足政策性银行投放长期限贷款的资金需求,又能够兼顾信贷投放的经济性。
据悉,抵押补充贷款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为加大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力度而创设的一种再贷款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数据显示,自推出后,抵押补充贷款规模从2015年5月的6500亿增加到2019年3月3.54万亿的历史高点。然而,在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下,其发行规模自2019年起大幅下滑。
2022年6月1日,国常会要求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当时,东吴证券指出,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将是未来货币政策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央行若能重启PSL将会很好地弥补资金缺口。在当前信贷需求减弱、资金淤积的情况下,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的政策效果将更加明显。
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趋势已转变,今年共减少1519亿元
值得注意,除了上述两个时间段,其余时期抵押补充贷款处在“净归还”状态。例如202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99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已经从28000亿元降至26481亿元,9个月共减少1519亿元。
市场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抵押补充贷款最初是为了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后来投向有所扩大。随着2019年棚改工作逐步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逐步减弱,月度抵押补充贷款逐步从净投放向到期归还转变。
周茂华表示,抵押补充贷款属于阶段性政策措施,有一定期限,且不同阶段,面临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支持领域有所侧重。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华西证券指出,近期政策端重在托底经济修复,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再加码,创新再贷款范围广、力度强,有助于提振制造业、拉动有效投资和融资需求,助力宽信用,四季度信贷投放有支撑。
本文源自财联社
我国9月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增;发达经济体货币和财政政策或令全球陷入衰退|每周金融评论(2022.10.4—2022.10.9)
热点
聚焦
01我国9月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两年多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开展情况,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数据显示,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月度净新增规模也时隔多年重回千亿元以上。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抵押补充贷款时隔多年再发力,意味着人民银行可能已经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望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抵押补充贷款的定位为阶段性工具,有明确的实施期限或退出安排。自2019年5月起,随着棚改工作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明显减弱,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稳步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降至2.62万亿元。(观察员/王茅)
重大
会议
01联合国贸发会议警告称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长期停滞
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月3日警告,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长期停滞,造成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更严重的损害。贸发会议发布的《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和紧缩财政政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使全球经济从放缓变为下行,软着陆不太可能实现。
报告认为,在长达十年的超低利率时期,多国央行始终没有实现通胀目标,也没有推动形成更健康的经济增长。任何希望通过更高利率来降低价格却不产生经济衰退的想法,都是一种“不谨慎的赌博”。报告说,2022年世界经济预计将增长2.5%,2023年减速至2.2%。全球所有地区都将受到增长放缓冲击,但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其平均增长率预计将降至3%以下,这一增速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将进一步挤压公共和私人财政空间,破坏就业前景。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受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世界多国经济衰退概率加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目前来看,美联储在2022年实施的激进加息在遏制供给型通胀方面的作用乏善可陈,反而带动了全球央行“加息潮”,推升美元持续走强,加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
政策
0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异地办事难点堵点,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有1.25亿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跨省办事需求日益增多。能否打通壁垒,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关系到治国理政的效率。近年来,各地加速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越来越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意见》扩大了“跨省通办”事项范围,新增异地电子缴税、开具税收完税证明、单位社会保险费申报、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待遇申请、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结算等2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
事件
01市场严重动荡:英国放弃减税计划
近日,英国政府大规模减税计划引发了不小的危机。该政策在过去一周引发了市场大幅动荡,导致英镑对美元汇率创下历史新低,英国政府债券大幅下跌,英国养老金“危机四伏”。尽管在众多“压力”之下,当地时间10月3日,英国宣布放弃了上述计划,但目前英国经济增长乏力,加上能源危机和严重通胀,民众生活成本陡增,未来仍有不小的挑战。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在减税计划导致的危机下,英国央行宣布购入债券,试图稳定市场。从短期看,英国央行“暂时性QE”可以修复债券市场流动性,稳定资产价格,避免债券市场流动性危机演化为债务危机甚至全面金融危机;但是从中长期看,英国央行暂时性QE与加息互相矛盾,公众对于央行政策倾向的预期更为困惑。英国市场动荡与流动性枯竭是无序财政刺激的结果,随后英国央行为维护市场流动性进行“暂时性QE”,相当于央行为财政扩张的负面影响“兜底”,央行信誉降低与通胀失控的风险可能进一步抬升。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高收入者的减税计划后,英镑兑美元应声走高,日内涨幅近1%,已回升至该计划公布前的水平。尽管减税计划放弃后,市场得到喘息机会,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英国经济增长乏力,加上能源危机和严重通胀,民众生活成本陡增。未来对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来说仍面临不小的挑战。(观察员/秦婷)
重要
数字
0110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3%
10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
报告显示,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模式、工具和目标等多层面的转型升级。报告显示,天然气、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上升。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加快推进。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到,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观察员/秦婷)
02美国9月就业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为26.3万个,高于市场预期的25万个,但低于8月份的31.5万个。美国9月份失业率为3.5%,而市场预期和8月份失业率均为3.7%。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数据公布后美元飙升,美股期货直线下跌,市场对美联储保持激进加息路径的预期升温,联邦基金利率显示,11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2%,高于9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之前的85.5%。美联储埃文斯表示,还需要进一步加息,我们正朝着4.5%-4.75%利率的方向前进,很可能到明年春季达到。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通胀非常高,美联储离它需要达到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联储需要逐步将利率提高到4.5%左右。
总体来看,美欧经济体通胀及经济衰退压力凸显,叠加俄乌冲突变数仍存,贵金属对抗通胀及避险属性仍或有所发挥从而提振其期价。然而,美国最新非农就业数据出炉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仍会在11月议息会议上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官员也持续释放鹰派信号,年底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或将至少提升至4.5%,美元指数仍或在20年来的高位运行,贵金属期价或反弹承压。(观察员/王茅)
本文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