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起9月30日止 西昌市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得起学、顺利完成学业,西昌市教体科局于7月28日正式启动生源地信用贷款办理工作,该项工作持续到9月30日止,办理地点在西昌市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什字街57号)第四会议室。
为了更好地服务贷款大学生及家长,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西昌市学生资助中心于7月27日对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业务操作及疫情防控培训。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疫情防控暨业务操作培训开班仪式上,西昌市教体科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遵守培训纪律和工作纪律,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及操作技能,做到学有所获,更好地为贷款学生和家长服务。
助学贷款办理期间,西昌市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制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疫情防控实施方案》。提前做好体温测量仪、口罩、酒精等必要的防护物资储备,对贷款受理现场进行消毒、通风工作,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平稳、有序、高效开展。办理人员必须配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绿码”,做好登记后才能进入大厅等候办理。
西昌市资助中心提醒学生,等待入学期间要提防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接到涉及助学金和银行卡信息的电话时,可第一时间向学生资助中心和录取学校核实。
女大学生陷套路贷:借2300两月滚成十多万
23岁的张欢,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但她却背负了10多万元欠债。今年春节,她陷入一种新型的“套路贷”陷阱,从一笔到手2300元的贷款开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她就被逼还10万元。事实上,张欢的遭遇并非个案。最近,西昌市公安局已接到多起“套路贷”警情,包括张欢在内的多名受害者报案。对此,西昌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目前已介入调查。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一种新型的“套路贷”开始在高校中蔓延,一些不法公司或个人以小额借贷为名,层层布局债务陷阱,诱骗或强迫他人陷入借贷圈套,借款人的债务在短时间内暴增数十倍,继而以暴力催收等手段实施诈骗和勒索。警方提醒,“套路贷”要比“校园贷”“高利贷”危害更大,属于新型诈骗行为。若是遇上了“套路贷”,请尽快报警,避免人身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案例
4月11日,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了张欢,她看起来有些憔悴。她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吃不好睡不好,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就连晚上睡觉时都会梦见有人在催债。”
贷款:
两月“欠”10万元“巨债”
张欢来自四川某县农村,家庭并不富裕。2014年,她考上了某高校,大二的一个假期计划外出旅游,于是,第一次网贷了2000元。
此后,张欢开始在各种网贷平台借钱,用于日常花销。随着网贷次数增多,张欢根本无力偿还,只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还贷,不得不通过更多的网贷平台借更多的钱,填补先前借的本金以及高额利息,“很多时候就只能用下一个平台借的钱,还上一个平台到期的钱,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欢说,她在数十个网贷平台的APP上借钱,累积了几万元的债务,目前家人帮她还了部分。“能借钱的平台都借了,后来有的平台审核监管更严了,也借不到了。”
转折发生在今年春节。有陌生人加了张欢的微信,问她需不需要贷款,她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家庭住址、身份证照片、电话号码以及父母、同学等通讯录后,拿到了一笔2300元的贷款,继续弥补此前的网贷“漏洞”。令张欢没有想到的是,仅仅短短两个月时间,这笔2300元的“小贷”,竟然滚成了10万元的“巨债”。随着贷款不断逾期,她被催债,对方甚至称要到法院起诉她。家人和同学知晓后,都觉得她可能被骗了。
4月9日,在家人和同学的劝说下,张欢来到西昌市公安局,当刑侦大队的民警听了她的讲述后,民警判断她“欠”的10万元,是遭遇了“套路贷”。
张欢回忆,当时因实在无力偿还,各种催款电话、短信接踵而至,她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威胁、恐吓的催债电话或短信轰炸,称她是老赖,甚至包含一些侮辱性语言。“电话反反复复地打,一直发短信验证码,手机一刻没有消停过,各种方式逼着你还钱。”对方称,他们是催款公司人员,如果不及时还清贷款,就会将欠款的事告知亲戚朋友,让她“身败名裂”。
焦点:
2300元如何变10万元?
张欢也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了被“套路”的过程。“我当时想借3000元,但是对方说写借条要翻倍,然后就写了6000元、借款期限为7天的借条,其中有3000元作为押金。实际上,最终到手只有2300元,对方已经把一周的利息700元扣除。”张欢介绍,对方解释这是行规,业内都是采取“借一押一”的方式借款,不接受就没人借给你,对方称如果不违约只需要还款3000元。
但是,很快一周过去了,张欢无力还款。因此,对方会不断给她推荐其他借款人,让她先从别人那里借来还款。就这样,她只有同意对旧的借款进行平账,而新的借款又重复前面的步骤,借款金额不断垒高。“其中还有一项貌似很人性化的提议,对方会告诉你还不上全款可以还借款总额的30%作为续期,再续一周。”
张欢介绍,随着借款进行,对方会不断缩短借款期限,“最初是一周,但是到了后来,对方将借款期限从一周逐渐缩短至五天、四天、三天……”这样故意制造逾期困局,但如果逾期,要按照本金的30%罚息,押金全部扣除。
要还清之前的逾期欠款,就要进行翻倍的借款,“比如3000元逾期,对方就要让你还6000元再加上逾期的费用,但是如果要借6000元,你再次借款就要写下12000元的欠条……借款金额就会不断被翻倍垒高,而实际拿到手的仅仅是第一笔借款。”张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还2万多元。随着借款和逾期次数增多,2300元借款“转单平账”就翻成了10万元。
这段时间,张欢多次来到公安局提交相关证据,她仔细算了算,这2300元的“套路贷”,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翻了四十多倍。
调查
事实上,张欢的遭遇并非个案。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与一般的校园贷不同,“套路贷”不需要大学生用裸照等方式抵押,其无抵押、手续简单、快速放贷的诱饵更是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上钩。
放贷对象:
半数是在校大学生
张欢表示,她知晓有几名同学遭遇和她相似的“套路贷”,但因碍于面子,又或是没有意识到是诈骗行为,家里为了解决事情把钱还上了,因此都没有报警,“上个月,有个同学的家长还了20多万。”
小伙子张凯(化名)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钱不够开销,他在微信上找人借款1000元,同样被“套路”,借款很快就翻到2万多元。随着借款逾期,张凯无法偿还,每天数十名个电话轰炸他和家人,后来家人帮他还了2万元,但还有几千元没有还清。但是,这些催款人并不罢休,将他的照片PS成色情照,发给他通讯录的所有好友。之后,他和家人不堪其扰,到西昌市公安局报案。
“从西昌市目前的报警情况来看,受害者多为女性,半数是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在微信上借款。”民警马永超介绍,从目前侦查的情况来看,女性将此类事件告诉家人及朋友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容易被“套路”而在校大学生因为经济能力较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有的人还有攀比心理,还款能力差也容易被套路,因此他们都成了“套路贷”的重点对象。总的来说,借款的人经济实力都不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到期基本无法还清借款,最终陷入层层圈套。
为啥上当:
“只享受花钱,不考虑后果”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不想让家人知道的特点,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充分利用了贷款大学生的虚荣心,以“行业规矩”“借一押一”“借一押二”等各种名目为由,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虚高借款合同”等明显不利于借款人的债务合同,非法获取“手续费”“管理费”等名目繁多的金钱利益,过程中采取“肆意认定违约”“贷款平账清账”等方式,达到非法索取巨额金钱的目的。
“很多年轻人有攀比心理,也比较爱慕虚荣,再加上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只顾着享受花钱带来的快感,没考虑到后果。等到还不上钱了,才后悔不已。”一受骗大学生说道,在物质诱惑和对钱的渴望面前迷失了自我,“当身边的同学们拿着最新的苹果手机,只有我一个还是前几年款的安卓手机,感觉怪怪的。”因此,想到了用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张欢表示很后悔,家人准备帮她将正规网贷平台上的贷款还清,拒还“套路贷”欠下的钱,而她打算毕业后考一名教师,好好工作和生活。
当地警方:
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
目前,西昌市公安局已经在网上发布了“套路贷”专门警情通报,西昌市公安局还指派民警到各大中学校宣传,提醒广大学生及市民防骗。针对西昌发生的多起“套路贷”,西昌警方表示,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各种形式的“套路贷”进行严厉打击。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比高利贷危害更大,套路更深。”民警马永超介绍,“套路贷”属于一种诈骗行为,是非法侵占公民的财产,与高利贷等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新型犯罪。“套路贷”在本质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西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杨彪表示: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生要提升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和理性消费意识,自觉抵制各种非理性消费的诱惑,加强金融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避免因借贷问题遭人诈骗。若确实遭遇了“套路贷”,应该告知家长、老师等,并及时报警,保存好相关证据提供给公安机关,减少自身财产损失。如遇有上门索“债”者,请立即报警。
律师说法:
此类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套路贷”案件涉案人员众多、犯罪环节多、法律适用难,办理时存在取证难等诸多难点。不过,随着网贷平台全面整治的展开,全国多地也开始了“套路贷”的专项治理。
“遏制‘套路贷’要事后打击,更要事前防范,防范重于打击,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四川谦亨律师事务所张天鸿律师认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依法严格监管,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坚决有效遏制“套路贷”犯罪活动高校应担负起安全防范教育责任,可开展针对“套路贷”的普法讲座,提高学生对不法侵害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并对受害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张天鸿律师表示,因此类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中央及国家各司法部门对此类案件提高了重视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于2018年1月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号)第20条也专门对“套路贷”进行了规定: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签订虚假借款协议”“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强立债权、强行索债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事实,以诈骗、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抢劫、虚假诉讼等罪名侦查、起诉、审判。
(长江网)
每天入账"不义之财"几十万,西昌公安成功打掉一诈骗团伙!
8月12日,西昌市公安局经57天转战南昌,武汉,漳州等地,在福建龙岩成功端掉电信诈骗窝点一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对方冒充“淘宝客服”10倍退款西昌女子被骗12万元
8月10日下午,随着一辆大巴警车驶出西昌高速路口,民警成功将8名嫌疑人押解回西昌。
这起案件还要从57天前说起,西昌市接到了多名受害人报警称,遭遇电信诈骗。对此,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开始侦办。
其中,有一名受害人孙某接到一名自称是“淘宝客服”人员的电话,称其之前在淘宝网上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其他地方有人穿了出现过敏,要进行退款。衣服本身不贵,买成120元,孙某想着穿了没有出现问题,并未退款。随后,对方表示可以按照10倍的价格退款,孙某为之心动。
以买家担心信用值不够退不了款为由,“客服人员”便“热心”地帮孙某出主意,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孙某利用支付宝的蚂蚁借呗等借款软件借贷,提高信用值,诱导孙某将借贷的钱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再将这些钱转入他们的账户。在对方的诱导下,孙某先后三次转款12万元到指定的账户。当“客服人员”得手,孙某的微信等联系方式均被拉黑。
历时57天辗转多个省办案抓获嫌疑人8人
这些犯罪团伙十分狡诈,基本三五天就要搬一个地方,而且电话频繁更换,侦查难度很大。民警先后根据线索转战江西南昌,湖北武汉,福建漳州等地。
最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锁定了这个诈骗团伙在福建龙岩。8月6日,在龙岩警方的协助下,民警将8名正在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现场,民警查获上百张银行卡、U盾,作案笔记本电脑5台,涉案现金18万元。
经查,这个犯罪团伙伪装成信息或开票公司,长期藏匿在高档写字楼或咖啡店等,一旦得手便更换作案场所,其诈骗过程都是按照所谓的“诈骗剧本”进行,一环扣一环,诱骗受害人上当受骗。
该团伙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购买买家信息,有人冒充客服打电话,还有的是诈骗时负责在窝点望风,用这种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受害人实施诈骗,平均每天涉案金额二三十万元。在诈骗窝点,警方现场缴获了18万现金,该团伙称“仅用了半小时便得手”。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押解回西昌,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民警提醒
很多这种骗局的受害者都不知道蚂蚁借呗、花呗的真正用途。事实上,这些都是支付宝小额贷款,申请贷款后可以快速到账。而正规购物平台不会以链接或二维码的形式退款,即使退款,要在正规电商平台按规范操作。所以接听不明来电要谨慎,不要盲目相信“网购退款”的电话,当对方提到“多汇款需要退回”或“通过网络平台退款”时,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局。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网上转账交易。”遇到类似“退款”电话,市民可直接联系自己购物的网络卖家进行核实。最最重要的是,坚决不扫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要转款给他人,同时不要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信息告诉陌生人,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报警。
(转自:西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