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贫困户贷款分红风险

本文目录

“户贷企用”频频爆雷,贫困户“救命钱”成了“唐僧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集

多年来,扶贫小额贷款在助力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拔穷根”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笔钱很大一部分转交到了企业,成了“户贷企用”,很多地区屡屡出现“贷得出、收不回”问题。即使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纠正,也未能有效阻止扶贫领域的爆雷。

记者调研发现,与“户贷企用”性质极其相似的其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风险。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表示,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时刻,各地亟须用好、管好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风险降至最低,让贫困户真正受益。

企业“龙头”变“债头”,政府无奈“补窟窿”

扶贫小额贷款用着用着没影了,红也不分了,本金更是还不上……今年4月,北方某县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扶贫龙头开发企业——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蒙羊肉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一位贫困户生气地说:“太不像话了,这哪是扶贫,简直是坑贫!”

对于这家龙头企业,该县扶贫办主任也很不满意。他介绍,2017年,县里16户贫困户,每户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交由蒙羊肉业公司运营,协议期4年,每年按照8%向贫困户分红并负责还本。“2019年,分过2次红后,蒙羊肉业公司经营状况就出问题了!”多次追缴无望后,县里一方面让贫困户终止了协议,另一方面筹措资金归还了银行全部贷款,并联手贫困户将企业告上法庭。但这家企业至今没偿还80万元本金,目前法院计划强制执行。

还有内部人士透露,蒙羊肉业公司在获得8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后,转头又借给一个名叫“曹磊”的人使用,贫困户和扶贫小额贷款稀里糊涂地成了一些人融资的工具。面对指责,蒙羊肉业公司总经理武世龙辩解:“我们也催了,是曹磊还不上了。”

作为国家、自治区分别选出的龙头企业,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不少荒唐事。在多个地级市里,这家企业以购买羔羊等名义,让养殖大户申请大额贷款,并以合作之名,将这些贷款收来自己使用,并拖延不还,导致养殖大户逾期被起诉,贷款总额至少200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这家企业“巨债”缠身,目前至少负债10亿元。

该地暴露出的问题,并不是孤例。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7月以前,不少省区市普遍推行“户贷企用”模式。按照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特征,近两年多地陆续出现企业还不回贷款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广西西林农商行逾百户“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出现风险,参与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难以偿还贷款,引发上百宗诉讼;安徽省六安市15家优质企业累计获得“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两千余万元,但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只好通过房产抵押、信用担保等方式,尽快偿还“户贷企用”贷款……

扶贫款进了企业篮子,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需警惕风险

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此前就已意识到扶贫小额贷款“户贷企用”风险问题,2017年、2019年多次发文,强调“扶贫小额信贷要坚持户借、户用、户还”,一些省区市开始逐步清理存量贷款。2020年3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又下发通知,要求坚决纠正“户贷企用”问题,各地加紧“清零”。尽管总体工作向好,但各地仍接连出现“户贷企用”本金追不回问题,在拷问烂账如何收尾的同时,也为其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敲响了警钟。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田孟说,近几年,各地政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但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始终处于政府行为与市场逻辑的巨大张力间,面对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倾向于把产业扶贫资金交由龙头企业经营,这种模式短期内可以给贫困户分红,但长远来看值得商榷,特别是受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单一、同质化竞争、企业经营不善甚至钻空子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扶贫资金投入产出不高甚至大量亏损的困局,教训非常深刻。

西部某农业银行支行行长分析,“户贷企用”相当于企业不出本钱,全靠借钱投资。一旦企业出现经营问题甚至破产,贫困户很可能连“股本”都收不回来,更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进而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即使贷款如期偿还、分红一分不少,可双方合同到期,股金退回,贫困户就少了一块收入,脱贫效果打折扣。”同时,换个角度看,“户贷企用”也是有的地区懒政的表现,“绣花”式扶贫被简单化为定期分红。

这种类似的风险问题,目前也存在于其他多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中。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位扶贫办主任介绍,目前,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企业按年获得分红,地区扶贫协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入股企业按年获得收益等资产收益方式,在各地普遍存在,少则每户几千元至数万元,多则单笔投入上千万元。“这些资产收益模式与‘户贷企用’的性质非常相似,都是把钱投入企业篮子里,贫困户或村集体定期获得收益,它们共同的风险都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控制。”

“目前国内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在试点城市展开,多数地方刚开始摸索,还有一些地区甚至处于空白,对资产收益模式风险管控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很有限,客观上增加了风险。”这位扶贫办主任说。

目前来看,各地对扶贫企业的动态监测、管理工作还存在困难。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有的省近年剔除出去了200余家扶贫龙头企业。即便如此,对于个别保留下来的扶贫龙头企业,地方农牧、扶贫部门并不清楚其财务真实状况,连有的龙头企业负债数亿元都不知情。更有扶贫龙头企业动起“歪脑筋”,将从贫困户那里获得来的扶贫资金,又转借给第三方使用。这些问题,无疑让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潜藏更大的黑洞。

时刻绷紧监管弦,一分一厘都要花到刀刃处

目前,扶贫小额贷款“户贷企用”的着火点还在蔓延,指向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风险亟须严格控制。为避免扶贫资金缩水甚至“打水漂”,多方建议妥善解决“户贷企用”逾期问题,尽快在全国加强扶贫资金后续管理,强化对扶贫企业的动态监管,同时还应反思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模式,转变产业扶贫中的“行政外包制”思维,从根本上规避扶贫资金的使用风险。

首先,妥善处理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扫尾工作。内蒙古兴安盟扶贫办副主任杨昌波建议,全国各地“户贷企用”尚未清理完成的地区,要抓紧全面摸底本地情况,制定问题台账,加快清理工作。他认为,对于“还不回”贷款的扶贫企业,可区分情况对待。倘若是企业受疫情等影响出现暂时困难,可帮助企业将扶贫小额贷款转为商业贷款,挺过难关;对于发展无望的扶贫企业,建议政府在企业破产清算中及时介入,确保有效解决贫困户的本金问题。

其次,强化扶贫资金后续管理,通过严格规范担保抵押来“拴牢”风险。内蒙古小额信贷协会秘书长岳晓波说,“户贷企用”的教训,深刻地提醒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绝不能“一投了之”,必须严格规范扶贫企业的抵押担保工作,防患于未然。她介绍,目前内蒙古等国家扶贫资产管理试点地区,通过农户们委托村集体与企业签署抵押合同,寻找第三方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与企业法人签署个人房产抵押协议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其他地区学习。

再次,强化扶贫企业的动态监管,把扶贫资金置于“安全放心”之处。北京市闻泽律师事务所连大有律师建议,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方面要找好“合伙人”和“经理人”,从源头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注重形成物化资产,警惕高风险运营模式。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扶贫企业经营状况,严控意外风险发生。此外,应鼓励资产收益实施主体购买商业保险,增强履约偿付能力。

最后,尽快转变强政府、弱市场的产业扶贫现实错位。田孟建议,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过程中,亟须认真思考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模式,政府应向引导者和协调者转型,充分尊重产业扶贫的市场逻辑,避免简单粗暴地把产业扶贫“行政外包”给企业,从根本上规避扶贫资金的使用风险。(记者张丽娜王靖安路蒙)

责任编辑:薛涛

这笔钱,贫困户稳稳领10年

核心阅读

河南内乡推出“5+”扶贫模式3年多以来,以金融杠杆连接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和贫困户五方,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益。

贫困户投入本金和贷款到合作社,转化为优质固定资产后租给企业,实现保值增值并领取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预期,银行更愿放贷,为脱贫注入了活水,贫困户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强了。

“七山一水二分田”,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南省内乡县,2014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近1.6万户、4.4万余人,经济基础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

缺劳力、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缺管理、缺市场,“六缺”因素困扰全县七成以上贫困户。致贫因素可能不同,却造成了同样的困局:部分贫困户拿到钱不会用,不能有效发挥资金的效益;银行有心扶贫,却因为贫困户无项目、无抵押、无稳定收入预期,不敢放贷;政府出台了政策,却找不到汇聚力量的抓手,扶贫吃力。

怎样才能发挥资金效益,让政策真正惠及贫困户?2016年,内乡县“5+”扶贫模式启动,以金融为杠杆汇聚各方合力,实现了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和贫困户的五方共赢,为贫困户带来稳稳的收益。

风险小收益稳,利于偿还本金

年近古稀的余关镇黄楝村贫困户王岑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老伴去世后,独自生活的他,一度只能依靠养老保险和粮食补贴维持开销,“看病吃药压力很大!”

但如今的他,每季度可以固定领取“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800元的分红。当“送”钱上门的干部第一次把钱交到他手上时,王岑生连连感谢。扶贫干部却说:“您老不用谢我们,这钱是您应得的收益,而且可以连续领10年!”

没有流转土地,没有参与经营,靠着入股聚爱合作社的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王岑生如何能连续10年拿到最低累计3.2万元的净收益呢?

“贫困户将政府给的每户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投入聚爱合作社,并向银行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合作社利用贫困户投入的本金和贷款,建设高标准圈舍,并租给国内养殖业龙头企业——牧原集团使用10年。租金的一部分用于偿还本息,其余部分向每户每季度发放不少于800元的分红。”内乡县县长杨曙光对记者说,“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内乡“5+”扶贫模式运行3年多来,合作社利用租金结余和自身贷款,已经偿还和置换了大部分贫困户的贷款,今年将全部置换完,大大降低贫困户的金融风险。

10年到期以后怎么办?“剩余年份累计的收益足以偿还合作社自身的贷款。到期后,企业还会以合理价格收购圈舍,贫困户投入的5000元有保障。”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甫对记者说。

“这样会不会过度依赖企业经营?如果遭遇市场风险,贫困户本金怎么办?”

“高标准圈舍是优质固定资产,归合作社所有,比较容易流通、变现,来偿还贫困户的本金和银行贷款,压力不大。何况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圈舍地块使用权也是稀缺资源,同样具有保值作用。”面对记者的疑问,杨曙光自信满满。

据统计,3年多来,聚爱合作社已累计为内乡4万多名贫困户分红1.73亿多元。

有了第一桶金,脱贫注入活水

记者见到和王岑生同村的贫困户王廷会时,他刚拎了一袋水果回来,洗干净摆上盘,招待客人。“有盼头了!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不怕还不上贷款。”王廷会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穷,贷款都担心还不上利息。现在有政府的优惠贷款政策,还有一份稳定的分红,自己更有底气了,贷款、借钱种了9亩李子,每年纯收入2万元,生活大大改善。

“贫困户也需要第一桶金。”杨曙光说,内乡“5+”扶贫模式让很多贫困户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预期,这对他们是巨大的激励。很多人因此有了信心和动力,敢于干事创业了。

“5+”扶贫模式也给了银行动力和信心。

“合作社有资产做抵押,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预期,我们放贷的风险小了很多。”内乡农商行董事长汪玉平告诉记者,合作社用圈舍做抵押,市场价值高,还有政府和龙头企业做担保,银行敢于放贷,支持其发展。而合作社发展得好,除了给贫困户保底分红外,还带来额外收益,这也增强了银行向有干事创业想法的贫困户放贷的信心。“几千元的稳定收益,就能撬动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金融杠杆,为贫困户脱贫注入了活水,银行也获得了合理回报。”

模式复制推广,提供更多可能

“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引导贫困户抱团,然后嵌入优势产业链之中,依托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实现自身资源的价值。”杨曙光总结说,内乡“5+”扶贫模式对龙头企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租赁资产经营,轻资产发展,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张。

“企业只需要出部分租金就可以长期稳定地管理、使用,大大节约了我们的资金成本。”租赁聚爱合作社圈舍的牧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他们积极参与这一模式,不断向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推广,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13个省份59个县落地,带动37万人增收。

同时,内乡县政府还引导南阳金冠电气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复制出了内乡“5+”的光伏扶贫模式,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内乡‘5+’是一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只要有好企业、好产业参与,就可以不断复制、稳定增收。”杨曙光说。据了解,现在内乡县的贫困户,每年可以领到养殖产业链的收益3200元和光伏发电产业链的收益3000元,再加上其他帮扶政策和自身收入,就有了一份厚实、稳定的保障。

“还是要在做优做强产业链上做文章。”谈到下一步打算,杨曙光对记者说,除了安排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贫困户到养殖企业打工外,我们还将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更多合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本报记者毕京津

来源:人民日报

基层人物丨常运和:“诚信”实现自救

他,历经人生的种种磨难依然能自强不息,浴火重生。

他,有着两个身份,一个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另一个是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

他,就是株洲攸县丫江桥镇联胜村杨梅冲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常运和。

人生突发变故债台高筑

常运和原本是一名从事建筑行业的手艺人,中等个头,古铜色皮肤,整日里在油茶场苗圃不停地忙碌,样貌毫不起眼,眼睛里却时常闪烁着充满热情的亮光。十几年来夫妻两人一边种地一边做工,凭劳力赚钱养家糊口,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常运和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勤勤恳恳,亲戚、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都是能帮则帮,能扶就扶。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记住每个承诺,做好每件小事,对得住每个人”是他的本能习惯。

“本分人、靠得住”是他在乡里最纯朴的口碑,命运的无常却要给常运和不一样的考验。

2000年春,常运和的妻子邓金莲突发心脏病,在长沙医院,光第一次手术的医疗费用需要6万元。在当时,6万元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无计可施的常运和只好回到村里四处筹借。冲着常运和夫妇往日的本分守己和良好信誉份,亲朋好友纷纷有的没的都是慷慨解囊,终于凑足了医药费,保住了妻子的性命。自此以后,欠下的债务就成了压在常运和心头的一块石头。

尽管亲友们知道他家的困难而从不催他还钱,但欠了钱的常运和心里始终过意不去,一直努力工作。但仅凭建筑手艺做小工的绵薄收入很难把债还清。

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不给别人造成麻烦,2002年常运和远赴广州打工,拼命的攒下每一分辛苦钱。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常运和正埋头挣钱还账的时候,却因劳累过度加硫酸中毒,引起肺部感染,前前后后又花费了医疗费近6万元。

困苦终有尽头自强不息

前债未清,后债又来,常运和家的债台越累越高,外债大大小小加起来11万多。但常运和从没想过放弃,更没有过赖账不还钱的想法。在家养病两年后,自感身体恢复的常运河立马出去找工作。

之后的几年里,常运和搞过装修、干过工地、当过小工,别人给他介绍活,只要能挣到钱,不管多苦多累,常运和都会接下。

接的第一个装修工程是本组的一户邻居。此前并没有承接全屋装修经历的常运和本不敢接下这个活,怕干不好对不住别人的信任。但邻居对他讲“你做事讲良心,这么小个工程只怕不用心不怕做不好,交给你做我放心”。

2013年,考虑到常运河家的困难情况,丫江桥政府和联胜村将常运和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的贫困补助和更高比例的医疗报销缓解了常运和家的经济压力。

为农户送鸡苗。

在亲友的帮扶和口碑的支撑下,那几年的常运和还能赚到辛苦钱,但也难以承担夫妻二人的医药费、两个女儿的学费。家中依然是入不敷出,更别说偿还之前的债务。

尽管亲友们从来没有催债,常运河每年一定会打电话或上门向债主承诺一定会尽快归还欠款。遇到债主确实急需用钱的时候,常运河不等债主开口,就算再借钱也要还上,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自己给亲友带来的不便。

2014年,良种油茶苗培育行业大兴,同组老乡、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陈明考知道常运和家庭情况不好,给他出主意,带常运和进入油茶苗培育行业。

此时的常运和面对单薄的家底及前期较大的投入成本,踌躇了。

陈明考表示“成本你不用担心,我借给你,你的人品我还不知道吗?你最讲信用了!”于是常运和在镇村支持和朋友的帮助下,正式进入良种油茶苗培育行业。之后几年里,他深耕油茶苗培育,虽历经起伏,但从不言放弃。

致富不忘乡亲、守诺报恩

2016年,家庭经济稍微好转的常运和主动申请取消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当时的常运和的家庭收入堪堪达到脱贫标准,亲戚朋友劝常运和不要急,多享受一年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常运和说“做人就该讲诚信,自己既然达到了脱贫标准,就应该及时脱贫,把政策留给有需要的人,自己手脚健全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养家”。

2017年,油茶苗行业迎来了红市。仅仅三年他便偿还了之前的所有债务和银行贷款,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与贫困户分红。

更难能可贵的是,常运和在举债创业的艰难日子里,也没有忘记报答亲友恩情的承诺。2018年,他与乡邻(包括贫困户)一起正式注册办起了湘攸联胜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匀出利润给入股的农户分红达每亩500元。

常运和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是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是各方领导和乡亲及朋友的帮助,如今还有很多没有走出困境的农民兄弟,等待着帮助。他怀着一颗诚信为本、共同致富的心,努力报答社会报答乡亲,为全乡160户农民走向正规化育苗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近两年,油茶苗行业行情低迷,常运河又主动担负起致富带头人的责任,垫付资金支持农户转行退股,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常运河向农户承诺“合作社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什么时候赚钱了你们随时可以回来,就算不入股也可以来合作社帮我做事,一分工钱都不会少你们的”。

正所谓“自救者,天救之”,常运河的人生轨迹里离不开“诚信”二字。

若不是平日里的诚实守信,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亲友在他绝境之时放心的把钱借给他?若不是身陷泥潭依然不忘还钱、报恩的承诺,又哪来的“贵人”相信他、帮扶他,为他出钱出策,帮他走出低谷?

现如今,常运和更是将诚信当成了一种信念,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的承诺。

常运和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历经人生的种种磨难,最终用“诚信”二字实现了自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用行动践行了“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