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 腐败

本文目录

银行行长插手信贷审批、一边主动上交一边来者不拒受贿1.36亿余元……信贷腐败缘何多发?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韩亚栋管筱璞报道最近,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分行和工银理财公司,承担了来自工行党委的一项特殊任务——试点新制定的《管理人员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办法》,为今后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办法》围绕授信审批、选人用人等11个方面重大事项,明确适用范围、报告要求、处置流程等,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用权行为。

这是工行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一项举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自2019年1月成立后不久,即联合地方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工行上海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顾国明,重庆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谢明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通报称,谢明“经济上贪婪无度,与不法私营企业主沆瀣一气,甘于被‘围猎’,直接插手、干预信贷项目审批,大搞权钱交易”。对顾国明的一审判决显示,其利用分管工行上海分行授信审批部、信贷管理部、主持全行工作等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办理融资贷款、项目配资、承揽工程等事项上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共计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1.36亿余元。

2021年8月1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顾国明受贿案,对顾国明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图片来源:上海一中法院)

顾国明和谢明案是工行近年来查处的涉案金额最大、最典型的两起腐败案件。案件暴露了案发分行高管以贷谋私、信贷风险防范制度机制失效等突出问题。信贷环节腐败缘何高发频发?其中暴露了哪些制度和监管漏洞?如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讲完党课之后要求司机加大油门赶往高端聚会场所;一边自己上交、安排他人代为退还礼品礼金,一边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1989年参加工作,30多年间,顾国明一路升迁。但从2008年收受第一笔贿赂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出现拐点。走上分行领导岗位的17年,也是顾国明在诱惑考验下节节败退失守的17年。

顾国明善做“两面人”,他通过期权腐败、代持等方式贪得不动声色;为掩盖贪腐行为,他还刻意通过各种大事小事做足表面文章。

不少人对顾国明主讲的党课印象深刻,他时常脱稿,引经据典。鲜为人知的是,在慷慨激昂的党课之后,会议室的茶杯还留有余温,他已经要求司机加大油门,赶往各种高端聚会场所。

顾国明曾召集上海分行31家支行行长签署工作责任状,其中一条重要内容是“与民营企业打交道必须保证廉洁”。廉政谈话时,顾国明要求干部既要拒收礼品礼金,又要处理好与业务发展关系,并大谈其巧妙拒礼的经验。他在单位理发、洗衣、欢送老同志都自掏腰包,党费交纳在计算标准上主动加码。

然而,大谈妙拒礼金的背后,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爱好京剧、着迷军事、喜谈地缘政治,看似不俗的种种喜好,都引来“围猎”者精心设局。顾国明交友不设门槛、不留底线,反倒欣慰于“找到了知音和同道中人”。

留置期间,顾国明终于认清自己:“我不仅贪钱,而是什么都贪。既想发财,又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已经取得的社会地位,更想利用权力去发更大的财,再去谋取更大的权力为自己的私利服务。”

先于顾国明2个月落马的谢明,同样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两面人”。

谢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通报截图

参加民主生活会,他常说要清白做人、清醒做事、清廉为官,自己直到退休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他常说要全面查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自己却接受企业主在内部餐厅组织的奢华宴请;他常说要主动控制实质性风险,但遇到利益相关企业,却大开方便之门;他时不时上交礼品礼金,还故意安排别人代办,以增强口口相传的效果,案发后才发现,这只是他巨额受贿的冰山一角……

业务专家沦为腐败分子,利益输送形式隐蔽,安插“自己人”进行团伙作案

顾国明和谢明案有以下共性特点:一是从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沦为腐败分子;二是利益输送形式隐蔽、不易察觉;三是在关键岗位培植安插“自己人”,便于团伙作案;四是后果严重,给案发行的经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哪些业务可以做,依据哪些规章制度可以办,哪些不能做,底线在哪儿,谢明把这些政策研究得很透彻。”据工行重庆分行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回忆,谢明曾多次直接插手、干预信贷项目审批,打着为优质客户服务“创新”的旗号,为有关企业精心设计“私人定制”式规则。当其他人想将规则适用到真正的优质客户身上时,在谢明那里却“此路不通”。

特殊的便利背后是不菲的回报。2017年10月,某民营企业负责人为表示感谢,约定待谢明退休三年禁业期满后,以聘请“顾问”名义给予其1000万元,分10年付清。

信贷领域腐败问题往往专业性、技术性、隐蔽性较强,一般难以察觉。据办案人员介绍,顾国明、谢明等人或是将腐败期权化,用当前权力“锁定”远期利益;或假借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规避制度约束、搞利益输送;或是安排亲属参与有关经济活动谋取非法利益。

顾国明、谢明在信贷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关键岗位培植安插“自己人”,形成“一条龙”腐败。在顾国明的干预下,上海分行任命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邵某兼任授信业务部总经理,邵某遂根据顾国明的授意,为不法企业获取贷款出谋划策,规避银行政策限制。谢明形成了一个以其为中心、重庆分行授信审批部原总经理杨彪、投资银行部原总经理张孟煦等人为主要成员的团伙,覆盖前中台,集体作案,弱化了银行的风控屏障和制衡机制。

顾国明和谢明案中发生的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都是以牺牲金融资产安全为代价的。例如,顾国明收受某不法企业主586万元好处费,该企业巨额贷款最终形成风险,案发行的经营发展受到显著不利影响。2019年度上海、重庆分行的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评排名,均出现大幅下滑和波动。

部分机构信贷领域制度设计有缺陷,制度交叉和规定空白同时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大部分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信贷作为资金提供的主要渠道,是典型的资源富集、权力集中领域,干部容易受到“围猎”。

部分机构信贷领域制度设计有缺陷,制度交叉和规定空白同时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如顾国明通过信贷部门设计安排同一实际控制人所属企业,在两家支行先后建立信贷关系,轻易绕过行内规定。谢明为帮助某涉案老板,采取化整为零、分拆业务、越权审批等方式,假借“金融创新”名义,突破或绕过其中多项制度和流程,将贷审会上持反对意见的人员排除在外,最后顺利办理了融资。

从制度设计看,工行在信贷管理上有前中后台“三道防线”,但是从查办案件情况看,由于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合伙作案等,“三道防线”作用发挥还不够到位。如谢明等人与一些贷审会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大搞团团伙伙,弱化了风控屏障和制衡机制。

对“一把手”权力制约不足,对“关键少数”监督还不够有力有效。顾国明利用手中权力和影响力,随意插手、干扰干部管理工作,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为特定对象安排到特定岗位“量身定做”岗位标准。监管部门主要负责高管任职资格的审批,对这些“关键少数”正式履职后的监督不够有力有效。顾国明和谢明等人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一个地方分行工作,与当地企业产生千丝万缕联系,但组织上对他们的“两面人”行为却没有及时察觉。

推动完善“分级、分权、规避、制衡”的授信审批机制,对关键岗位履职用权形成有效制衡

针对顾国明、谢明案暴露的对“一把手”权力制约不足等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行纪检监察组向工行党委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健全完善授信分权制约机制,加强对分行行长的监督管理。图为近日,驻工行纪检监察组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强化对境内综合化子公司“一把手”监督的具体举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行纪检监察组供图)

2020年6月,工行发布《关于加强授信审批流程管理的意见》,推动完善“分级、分权、规避、制衡”的授信审批机制,目前已在境内分行全面落地。新规核心内容是通过优化前中后台各环节,压实全流程责任,建立健全权力制衡监督机制。例如,建立前台经营主责任人和中台审查主责任人制度,压实调查、审查职责;建立健全回避制衡机制,强化集体审议独立性,扩充专职委员队伍,避免参会委员固定化,明确会议主持人执行末位发言制,严禁提前定调;建立审批人分级管理制度,同层级审批人不少于2人,分散审批权等。

针对案件暴露的管党治行薄弱环节,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顾国明、谢明案发生后,工行党委和驻工行纪检监察组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剖析问题根源,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各级党组织围绕执行民主集中制、信贷等业务领域风险把控、制度建设、选人用人、监督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自查,领导干部个人也围绕“上下级关系”“银企关系”等五个关系开展自查。

针对案件暴露的关键岗位交流轮岗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驻工行纪检监察组推动工行党委修订《管理人员职务任期规定》,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管理人员,包括总行党委管理“一把手”和副职干部的任期、最长任职期限和轮岗交流要求;推动工行党委严格执行关键岗位轮换等制度,目前一级(直属)分行班子中交流干部占比超过50%。与此同时,将执行管理人员职务任期规定情况作为巡视巡察中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

把贷款客户当“提款机”、爱马仕丝巾不敢戴……银行女高管因何落马?

近日,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显示,上饶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群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新经纬还注意到,日前,云南检察机关依法对富滇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曹艳丽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反腐力度的加大,时常有“落马”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案件披露,其中也不乏一些女领导干部,前述两位“落马”银行领导正是女性干部。她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违法违规的道路?中新经纬根据官方通报进行了梳理。

上饶银行原董事长:把贷款客户当成“提款机”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日前,经中共上饶市委批准,上饶市纪委监委对上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群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李群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决策部署不到位、搞变通,滥用贷款审批权造成金融风险,弃守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愿监督、抵触监督,严重污染所在单位政治生态,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信仰缺失,搞迷信活动;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奢靡腐化,大肆收受礼品礼金,频繁接受宴请和旅游安排,长期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多次出入带有私人会所性质场所;组织观念淡漠,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职工录用等方面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

此外,价值观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大肆以瓷敛财,参与违规民间借贷,帮助他人承接采购业务并收受好处费,把贷款客户当成“提款机”,将应由本人支付费用由他人支付,沉迷享受贷款客户提供的“保姆式”“管家式”服务;不正确履行职责,违规干预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目无法纪,以贷谋私,擅权妄为,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审批、人事调整、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通报称,李群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受贿罪,且在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严肃处理。依据有关规定,经中共上饶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上饶市委批准,决定给予李群开除党籍处分;由上饶市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富滇银行副行长:搞权色、钱色交易

9月8日,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显示,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曹艳丽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曹艳丽党性原则丧失,宗旨意识全无,伪造、转移证据,对抗组织审查,参加迷信活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公车私用,违规接受旅游安排;隐瞒不报个人事项,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获取董事经费,徇私情而忘公义,搞权色、钱色交易;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擅权妄为,违规干预贷款发放,造成富滇银行巨额资金损失;将公权力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审批发放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财物。

通报称,曹艳丽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在党的十九大后仍不知止,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经云南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云南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曹艳丽开除党籍处分;由云南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据高检网9月13日消息,云南检察机关依法对曹艳丽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

昆明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曹艳丽利用担任昆明市商业银行副行长、富滇银行副行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在担任富滇银行副行长、信用审批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滥用职权,违规干预贷款授信审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当以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曹艳丽之前,富滇银行的另一位副行长也已“落马”。2018年9月,富滇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孔彩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云南省纪委监委专题片《“理财高手”的糊涂人生账》显示,纪检监察机关查明,孔彩梅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涉嫌贪污、受贿、高利转贷、骗取贷款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违纪违法所得共计3180余万元。

其中,她通过安排营业部下属以虚列开支套取营销费用,以及截留员工部分绩效工资的方式,形成由自己控制使用的小金库,金额累计达2017余万元,个人非法占有共计377万余元。

在审批贷款过程中,孔彩梅了解到多位私营企业主资金短缺,于是滋生了放高利贷的念头。孔彩梅把自己筹来的资金进行高息借贷,“白天当银行行长,晚上作钱庄庄主”。

让办案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孔彩梅的床头竟然贴了两张“天师符”。她说,“那么大一个别墅,自己一个人不敢住”。专题片称,孔彩梅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甚至套取单位公款印制佛经散发。

2019年7月,孔彩梅涉嫌贪污罪、受贿罪、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一案被提起公诉。

辽阳农商行原行长:

涉嫌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6日公布的《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国际合作综述》,在连续五年开展“天网行动”下,共追回外逃人员6900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2人,追回赃款327.86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1人归案。这里就包括辽宁省辽阳农村商业银行(下称辽阳农商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姜冬梅。

姜冬梅涉嫌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2021年3月偷渡出逃。当年4月,辽宁省监察机关对姜冬梅立案调查。7月,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缉令。

外逃到目的地后的姜冬梅切断了与国内的所有联系,彻底销声匿迹。然而,在边境消逝的一个电话信号最终还是让她露出了马脚。从海量数据中,追逃工作组捕捉到这一关键线索,层层剥茧、深挖细查,最终锁定姜冬梅的藏匿地点。

2021年10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中方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提请外方执法机关将其抓获并遣返。“姜冬梅涉案金额巨大,精心谋划出逃,性质和影响特别恶劣,其归案是国际追逃追赃和金融领域反腐败的重大战果,是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追逃追赃的具体体现。”中央追逃办负责人表示。

今年7月,沈阳农商行、辽阳农商行双双发布公告称,经金融金融管理部门同意,辽阳农商行的网点、人员和存款由沈阳农商行承接。一同被承接的,还有辽阳农商行持股的太子河村镇银行。8月26日,银保监会网站披露的两则批复显示,银保监会已原则同意辽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青海银行原董事长、行长:

一柜子爱马仕丝巾不敢戴

2021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出警示片《深度调查青海银行原董事长王丽的“奢侈品”人生》,剖析了青海银行原董事长、行长王丽违纪违法案例的细节。

王丽,女,汉族,1962年12月出生。刚走入工作岗位就进入中国人民银行西宁分行工作;从2005年起,王丽任西宁市商业银行,也就是现在的青海银行行长;2008年任董事长,至2018年7月卸任,分别担任银行行长达12年、董事长10年之久。

“整整一柜子的爱马仕丝巾,一条三四千”“名牌包40多个,价值最高的40多万”,还有包括50万元左右纪念钞、一些黄金制品、禁止买卖的麝香等,王丽不得不用一处私人住所专门藏匿赃款赃物,这场面让办案20多年的办案人员也“感觉到很震惊”。

面对这些大肆收敛来的奢侈品,王丽却不敢穿戴出房屋。那些堆满房间的奢侈品对王丽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个虚荣的意象,让她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她最大的快乐也就是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把这些奢侈品穿在身上,戴一戴。有的像宝石项链,这些服装穿在身上,对着镜子照一照。其实她内心特别矛盾、痛苦。

回看王丽蜕变之路,她曾经在青海银行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睹“金融圈”部分企业老板、所谓“金融大鳄”出手阔绰的潇洒挥霍后,思想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王丽对自身的青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对自己党员领导干部定位出现了偏差,她把自己更多地理解为就像私营老板,私营企业的老板一样。没有用党的纪律,党员的标准要求来约束自己,反而跟私营企业的老板在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攀比造成心理失衡,最后一步步走向贪腐的深渊。

“我把银行的这种发展,更多在别人的恭维、别人的吹捧下,当成了自己的本事,当成了自己的能力,实际上这是组织给予的平台、组织给予的权力。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放纵。”王丽忏悔道。

警示片指出,长期以来,一些国有金融机构“利”字当头,过度强调其市场属性,忽略自身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缺乏金融报国情怀。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在国有金融领域部分单位,党的建设被弱化和边缘化。

另外,金融行业权力运行封闭,业务透明度不高,专业技术性强,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监管盲区和空档。王丽案后,青海省纪委监委下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企业进行深入整改。

来源:中新经纬文:魏薇

栏目主编:秦红文字编辑:李林蔚题图来源:上观题图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中新经纬魏薇

出纳→总行行长→贪腐典型,中信银行原行长: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18日晚,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片中曝光了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金融腐败案大量细节。

增加房地产贷款谋取私利

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樊祥鹏:他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他倾向于贷给房地产,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中信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过高的问题,带来的长期风险后来逐渐显现。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2200万元的巨额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项19项中有13项涉房地产业务。

除了追求政绩外,孙德顺之所以增加房地产贷款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谋取个人私利。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公司老板与他关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换。例如一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曾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批贷款授信40多亿元。

认为收现金太低端

设三层“影子公司”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樊祥鹏: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掩盖,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的代理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负责人温暖: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都是由他来决定,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

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直接与企业对接

利用信贷审批权谋私

2014年底,有一家能源公司向中信银行申请贷款,由于这家能源公司已经出现债务危机,是一个高负债的企业,一般不会发放贷款。但在孙德顺干预下,这笔40亿元的贷款发放给企业,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资产。为了表示对孙德顺的感谢,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孙德顺控制的平台公司签署了一个增资协议,让孙德顺控制的公司实际获利达1个亿。

类似这样的权钱交易还有多笔,企业向孙德顺输送利益的包装方式五花八门,但换取的东西都一样,那就是银行贷款。

孙德顺:我在跟一些企业家交往的过程当中,总是想着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利益关联方去谋一些利益。

孙德顺案凸显出管住信贷审批权这一关键权力的重要性。银行贷款审批一般是由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而孙德顺却经常直接与企业对接,再布置给下属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违规操作。

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但事实上,孙德顺经常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内控机制在一把手的权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孙德顺: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一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孙德顺案也反映出,导致金融领域监管缺失的原因,既有自身内部监管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有行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是存在履职宽松软问题,另一方面金融领域一些制度规章亟需完善,部分交叉和创新领域的监管制度存在缺失,导致了一些金融风险、金融乱象的产生。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一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