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诉宝」“来分期”年利率已超36% 暴力催收频繁骚扰
近日,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接到商家投诉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来分期”称其逾期暴力催收,且存在霸王条款。(详见网经社专题:)
6月24日,河南省的刘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于2019年10月18号无意点击到点“来分期”,莫名其妙地借出来一笔钱并分成了36期归还。刘先生想着立刻把这个钱还过去,令刘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钱到账后,再想要还进去就必须得按照平台分期款项一项项还清。而后刘先生因为工作缘故,也没有继续操作下去。在疫情期间,刘先生创业失败,手上没有多余的钱,无力偿还“来分期”的账单。
图片来源:刘先生提供
刘先生诉说,“来分期”催收电话不断,同客服人员协商还款却不予理睬。每期需要偿还224.44元,共36期。还款金额的年利率已经超过36%。并且这三年刘先生还了差不多7200多块钱,几乎都是按时还款,如今却一天最少要接到17个催收电话,并且往往带有威胁口吻。刘先生认为“来分期”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希望能够尽快给他一个答复。
接到该用户投诉后,我们第一时间将投诉案件移交该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督办妥善处理,但截至发稿前,我们尚未收到来自被投诉平台的任何有关处理回复。
据了解,据网经社“企业库”(COP.100EC.CN)显示,来分期隶属于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9日,注册于北京市海淀区,其法定代表人是罗敏。其自称是一家服务于互联网精英人群的分期贷款服务平台,从BAT到获得A轮投资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员工及所有VC基金员工都可获得1万元到50万元授信额度,最快24小时放款。
根据“电诉宝”2022年至今受理的金融科技领域用户有效投诉显示(依据投诉量排行),来分期排名第四位,最新评级为“不予评级”。其他被投诉的类似企业还有:分期乐、有钱花、你我贷、支付宝、拍拍贷、捷信金融、京东金融、百度钱包、招联金融、时光分期。
此外,“电诉宝”受理用户维权案例显示,用户称“来分期”在2022上半年还存在霸王条款、信息泄露、网络售假、高额退票费等问题。
【案例一】“来分期”被指逾期暴力催收泄露顾客信息
2022年5月24日,重庆市蔡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于2019年11月在来分期平台借款15000元,分了11期。蔡女士一直都按时还款,第六期因为某些原因逾期,后面的几期也按时交上了。但就是因为第六期逾期了,来分期平台对蔡女士进行了暴力催收,并且泄露蔡女士的信息。给蔡女士的生活造成了困扰,蔡女士希望尽快解决并给她个答复。
【案例二】“来分期”被指暴力催收短信威胁
2022年5月17日,山西省郭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由于疫情原因在来分期平台借款逾期,现在沟通减免罚息归还原来剩余本金和利息,客服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并且催收人员每天换不同归属地拨打10个以上电话,短信通知威胁起诉法院。郭女士希望来分期平台尽快处理免去滞纳金,停止骚扰,来催收的希望是协商的人员,而不是冒充法院,法务部,财务部的人员。
【案例三】“来分期”被指逾期收取高额滞纳金暴力催收频繁骚扰
2022年5月10日,上海市屈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于2019年在来分期平台借款,期间由于疫情影响导致逾期,逾期期间来分期收取高额滞纳金和利息费用,期间屈先生找他们协商归还合理本金利息,他们概不接受,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并且催收人员每天换不同归属地拨打10个以上电话,威胁起诉法院,告知协商说有什么底气协商,告知月底可以处理欠款,概不接受,频繁骚扰,屈先生希望可以降低息费,免去滞纳金,停止骚扰,来催收的希望是协商的人员,而不是冒充法院,法务部,财务部的人员。
【案例四】“来分期”被指疑似售卖假货客服推诿不解决问题
2022年4月19日,福建省卢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于2020年5月21日在来分期商城分期购买了MCM棕色拉链钱包,因为使用极少,也没怀疑过钱包的真假。2021年5月6日挂闲鱼上转卖,顾客直接拒绝购买,图片辨别是假货,后来卢女士拿到当地的二手奢侈品店鉴定,确定为假,找来分期客服反馈,客服一直强调都是官方正品,假一赔十。叫卢女士出具官方或权威的检测报告。卢女士打电话过去MCM品牌方是拒绝出具报告的,因为他们不提供这种服务,当地品牌店(厦门磐基店)也是一样的说法,来分期所说的权威机构除非一线城市才有。
这种说法就是推辞,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即使去找一家鉴定机构出示鉴定报告,他们也不会承认,最后鉴定费自己出,也不会退款。去年下半年卢女士在淘宝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淘宝客服很快帮其解决,拿回她的损失。于是卢女士又找到来分期客服,要他们解决这个订单。还是同样的回复,没有一点用。卢女士在平台上鉴定过,发给他们也不作数。花比外面还高的价格分期买了一个假货,强烈要求严惩这种无良平台。
【案例五】“来分期”被指超收高额利息采用恐吓爆力催收手段
2022年1月26日,福建省黄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因个人原因在来分期平台逾期,与平台协商延期,平台以无此业务拒绝,利息超出36%,黄女士要求平台做出解释,平台说是合法,黄女士要求该平台出示相关文件规定,并做出解释。来分期在联系的到本人的情况下,将本人信息卖给三方崔收,崔收平台每天数十个电话频繁崔收,对本人进行威胁,恐吓等给本人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接到以上用户投诉后,我们第一时间将投诉案件移交该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督办妥善处理,但截至发稿前,我们尚未收到来自被投诉平台的任何有关处理回复。
维信金科自曝放贷最高年化利率近36%:披露催收规则 优势不存
维信金科CEO廖世宏(资料图)
来源:金融虎网作者:雄飞
昨日晚间,维信金科(HK:02003)发布2021年年报补充资料披露了其贷款或助贷产品的年化利率和催收流程。维信金科表示,在年报34一节内,除贷款额及贷款期限的其他主要条款外,集团于该年度实现贷款的应付利率(包括资金伙伴的利息份额及信用增级机构的担保费用)介乎年化18.00%至年化35.95%。据了解,此前,在其年报中,维信金科并未披露其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
维信金科表示,年化利率按消费者贷款产品类别并视乎信用评估结果和分配分数、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而定。由于集团主要从事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于该年度并无将贷款集中于任何单一借款人。
2021年12月31日,维信金科五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043,501元(占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的0.013%)及集团最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20,333元(约占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的0.003%)。
维信金科表示,所有该等贷款均来自其积累的线下担保产品业务,并且正在逐步流失。通过现有的线上业务实现的贷款金额一般较少。
催收流程曝光官网利率展示不透明
公开资料显示,维信金科公司成立于2006年,境内主体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成立,由香港维信理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其于2018年6月21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根据年报披露,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为马廷雄,CEO为廖世宏,COO为廖世强。
据官网信息,维信金科目前的主要信贷产品包括智能消费信贷维信卡卡贷,线上消费信贷豆豆钱和维信闪贷。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虎网注意到,无论是维信金科官网,还是豆豆钱等产品的官网介绍中,均并未明示其最高年化利率,仅展示了“额度高、费率低、放款快”等宣传语,这一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可能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早在去年3月,央行公告曾明确提出,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指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根据维信金科的业务模式,其年化利率按消费者贷款产品类别并视乎信用评估结果和分配分数、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而定。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必须在提交个人信息等资料后,才可以获得准确的年化利率情况。另一方面,根据黑猫平台信息显示,关于维信金科产品泄露个人信息的相关投诉,并不在少数。
维信金科在补充资料中披露,在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方面,集团接收及评估贷款申请的程序全部透过集团的专有技术“蜂鸟”进行线上处理,以进行信用评估,其中包括核实申请人的身份、侦测及防止欺诈性申请,以及透过采用专有的多维技术评分卡进行风险量化,其根据申请人的个人资料。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CCRC)提供的资料,过往的付款行为,银行信用卡数量,电子商务活动和在线社交行为。
维信金科根据信用风险评估,借款人将被分配一个信用评分和信用等级类别,集团将据此确定成功的申请人及贷款金额和期限,以及应收取的利率。
维信金科每月根据行为评分卡(就现有客户的信用风险模型)对现有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再次评估,并追踪客户在彼等整个贷款期内的贷款表现,特别是通过采用首次付款逾率,一至三个月逾期率和三个月以上逾期率。通过本集团内部的应用程式和BI(商业智能)门户网站等系统,每天能轻易获得全面的风险指标。
假如发生逾期贷款的情况,维信金科会根据逾期阶段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由到期日至逾期早期阶段(到期日和到期日后两天),会以即时讯息发出自动提示及通过AI(人工智能)致电逾期的借款人,在逾期中期阶段(逾期3天或更长至90天),进行催收电话并发送即时讯息,如逾期超过逾期中期阶段(逾期超过90天),集团的催收方式将延伸至律师催款函、诉讼前调解和诉讼,以及其他集团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例如向CCRC披露逾期情况或将催收外判给第三方机构。
三个月以上逾期率
金融虎网注意到,根据其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其首次付款逾期率为0.43%,1至3个月逾期率为4.01%,三个月以上逾期率为2.39%。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逾期率较高,主要因疫情、信贷政策调整和监管定价上限等因素影响。
去年净利润11.8亿元担保费收入增260%!
据2021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全年总收入为34.58亿元,同比增34.4%。主要是由于贷款撮合模式的贷款实现量增加,导致贷款撮合服务费增加约三倍。客户贷款公允价值亏损3.8亿元,较2020年的22.3亿元同比减少83%。其中,2021年的担保收益达3.6亿元,较2020年的1亿元同比增长260%。
据金融虎网此前盘点,目前,国内30家持牌消金机构中,至少22家的产品年化利率已控制在24%以内。作为维信金科两大助贷平台,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通过叠加担保费和服务费的年化综合成本却接近36%,或涉嫌变相收费。
当前线上助贷业务模式大致为:消费者有贷款需求后,直接注册互联网平台账号,向平台提出个人申请;然后再进行资料上传、身份认证;经平台审核贷款需求后,再共享给银行、消金公司、信托机构等资金方;最终由贷款机构通过平台放款。
事实上,关于平台收取高额担保费的争议一直不断。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担保收入和收费是助贷公司提高收入并化解风险的一种方式,但在无疑也推高了个人消费贷的综合成本,这与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引相背离。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4月4日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法【2018】1号)第5条规定:“对商业银行、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高息的,参照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收取各种费用的上限应参考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即不得超过24%。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持牌机构,综合年化利率超过24%的可能都将不会被支持。
金融虎网此前亦曾注意到,有地方法院在审理个人与放贷机构的借款合同纠纷时曾指出,作为经营金融贷款业务的企业,承担着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应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履行减费让利的金融政策,其请求的利息、罚息等总额不应超过国家对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关于利率保护的上限。
2021年,维信金科利息类收入19.72亿元同比降2.3%;贷款撮合服务费收入15.4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15.9%;其他收入小幅收窄3.6%;全年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69亿元。
维信金科的业务偏重担保助贷模式。大增的贷款撮合服务费即包括信用增级贷款撮合和纯贷款撮合业务。其中,信用增级贷款撮合服务费较去年同期翻倍达14.99亿元,去年同期为7.02亿元。贷款撮合服务费分为前期贷款撮合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均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分别为10.53亿元和4.86亿元。其他收入则包括担保收入、罚金、会员费、导流费和政府补助等。其中担保收入由去年的亏损近1亿,转为4.55亿收益。
增信类撮合贷款通常涉及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应由维信金科提供联合建模和担保服务,资金方审批贷款;纯撮合模式则由资金方自担风险。
维信金科在2021年报中披露,注册用户数增至1.125亿,截至2021年底,合作了69家外部融资机构,包括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基金。
报告期内,维信金科的交易总量为340万宗,信贷产品平均贷款规模为1.1万元,直接贷款占比2.7%、信托贷款占比40.2%、信用增级贷款撮合占比53.6%、纯贷款撮合规模占比3.5%,贷款量总计407亿元。
截至2021年末,维信金科线上消费产品余额为156亿元,占比达99.9%。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余额为1720万元,占比仅为0.1%。
用户投诉近日频现好评上半年净利或降六成
据黑猫平台信息显示,维信金科的累计投诉量达2.98万条。近30天投诉量为703条。维信卡卡贷、豆豆钱涉及的催收、爆通讯录、高利率、担保费等问题均是被投诉的主因。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近几日来,用户对维信金科相关投诉的评价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处理速度、满意度的5星好评频现。
这也意味着,在贷款定价趋降和监管环境的驱动下,其在高利、催收等投诉问题上,维信金科及时介入处理,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而在此前,针对有用户投诉其实际利率与宣传利率不符,要求退还担保费的情况,维信金科客服亦有回复:“维信金科合法合规经营,利率均在法律法规允许及协议约定的范围内。此次您的退费要求不予受理。”。
退费、减免,催收被投诉后及时喊停?维信金科的投诉具体处理流程尚不明悉,但扭转风评的亡羊补牢,或许也并不算晚。
据金融虎网了解,维信金科将于8月24日公布2022年半年报。根据其近期发布的盈利警告,公司预计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综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3.2亿元,以及经调整后综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3.25亿元。
这表明,维信金科的利润在上半年将出现大幅度下跌。以维信金科的预期基数计算,上半年,维信金科综合净利润同比下降58.9%,调整后综合净利润同比下降59.6%;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其综合净利润环比下降20.4%,调整后环比下降20.3%。
维信金科表示,期内的综合净利润以及经调整后综合净利润符合董事会的预期,因为目前对消费贷款利率的现行监管限制影响了整个中国消费金融贷款行业。
维信金科董事会预计,此等经营状况可能至少会持续至今年剩余时间。鉴于严峻的经济状况,维信金科董事会认为在此情况下,集团于期内的营运已取得稳健表现,其实现了一系列强大的基本经营指标。
一是期内贷款交易数目增加至210万宗,相较同期170万宗增加了23.5%;二是期内贷款实现量达至人民币246.42亿元,相较同期人民币225.26亿元增加了9.4%,此乃由于集团维持其策略,将更优质和近乎优质客户定为目标并留存。
此外,为应对2022年年初整体宏观经济的风险,以及于期内断续性出现的COVID-19疫情,其持续完善其信贷及风险管理政策以积极管理资产质量。这使集团能够在期内改善本集团的贷款组合资产质量及表现,如用于衡量其贷款组合质量的若干逾期率所示:首次付款逾期率,在新实现贷款中资产质量的领先指标,在2022年第二季度预计为0.25%,相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首次付款逾期率0.43%,下跌41.9%;期内集团三个月以上逾期率为2.06%,相较2021年第四季度本集团的三个月以上逾期率2.39%,下跌13.8%。
维信金科上半年的表现如何?近期将出炉的半年报会正式揭晓答案。分析人士认为,行业利率大幅下调至24%和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压力,无疑将对其未来的经营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在产品定价利率优势不存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曾经“高利”的存量业务,又如何平衡真正的“普惠”和“盈利”,对其未来的发展是极大的考验。
今年7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提到,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将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这也意味着,助贷类机构也有了喘息的时间。
“先生,利率3.2%的贷款要吗?”这些电话竟是购房者的陷阱!丨小时调查
“先生,利率最低3.2%的银行贷款需要吗?”
最近,推荐房屋抵押贷款、资金过桥的营销电话又多了起来,贷款中介极为活跃。前几年,这些贷款中介极力推荐房抵经营贷,怂恿购房者拿这笔资金去摇新房,去炒房,而如今,他们又怂恿人们将高利率的房贷替换为利率较低的经营贷。
顾名思义,经营贷是用来帮助企业的,用于买房或者还房贷都是违规操作。一通通推销电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风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找中介违规代办经营贷
贷350万元要付20万元服务费和手续费
今年8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曾报道过,选择提前还贷的购房者比往年多不少。这其中,不乏有人通过抵押房产,将房贷“替换”为经营贷。究其原因,是这些购房者买房时的利率较高,而如今经营贷的利率较低,购房者先将按揭还清,再将房屋抵押,从而实现高利率向低利率的转换。
事实上,名下没有公司的普通购房者即使对经营贷的低利率动心,也无法办理这类业务。而贷款中介却通过违规操作来包办这一切,并收取高额的服务费。
本周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以想办经营贷为由,约见了一家金融中介机构。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钱江新城的一幢写字楼内,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不论购房者名下是否有公司,贷款中介都能代办经营贷款,一般抵押额度可以达到房屋总价的七成,全部流程下来要收取抵押额4%~5%的服务费。
“我们会带你去银行拉征信、做评估,再给你挂靠一个公司,这样就可以办经营贷了。并且这种挂靠是没有痕迹的,天眼查、企查查这些A都查不到。”这家公司的一位中介人员透露,所谓的“挂靠”就是他们会安排一家公司,让购房者和这家公司签订一份类似分红的协议,以“暗股”的形式将材料提供给银行,银行会认定购房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之一,就可以办理经营贷。
此外,因为办理经营贷需要提前将现有的按揭还清再进行抵押,如果购房者自有资金不够,这家公司还提供“资金过桥”的服务,按照每天千分之一利息收取。该中介表示,还贷到抵押再到放款,整个流程基本上要两周时间。
以一套总价500万元的房屋为例,如果贷款350万元,这家中介公司“过桥”再加上办理抵押业务,差不多要收取20万元的手续费和服务费。
中介表示,类似的业务他们已经办理过很多,并且服务费在经营贷放下来后再支付,相应条款也全部会在合同中写明。
诱人的低利率背后
潜藏着诸多风险
去年最高超过6%的房贷利率,通过贷款中介的违规操作,就能“替换”成3.5%左右的经营贷利率,节省不少利息,的确能让一些购房者动心。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潜藏着不少风险。
首先,因为不同银行的政策不同,中介往往会带着购房者跑好几家银行去拉取个人征信,而在银行眼中,这种行为是妥妥的减分项。“一个人一个月内查询贷款审批类征信超过3次,银行一般就不太愿意接他的业务了。”某城商行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情况说明这个人可能资质存在问题,或者说想到处借钱,资金去向会有风险。
其次,在中介“帮助”购房者获取经营贷资格的过程中,大部分中介的做法是为购房者包装一个空壳公司,让其成为公司法人或股东。然而,这样的公司本就风险极大,甚至有可能已经存在巨大的债务风险,购房者或许能成功办理抵押,但却不知自己已经无形中背上了巨额债务。
此外,办理经营贷对公司流水也有要求,贷款中介为了包装好空壳公司,还要制作假的财务报表等。记者在暗访贷款中介时,对方表示如果想抵押500万元,需伪造1000万元的流水证明。
所以在办理经营贷时,购房者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甚至要承担法律风险。
更大的风险在于,违规办理经营贷可能失败,此时购房者若已经向贷款中介借钱还掉了按揭,意味着变成欠贷款中介巨额债务。以500万元为例,每天千分之一的利息,一天就是5000元。根据法律法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贷款中介设置的千分之一日息,正好卡在36%的年利率。
银行称严禁和中介合作
有工作人员因此被开除
当记者质疑5%的服务费过高时,中介隐晦地表示“现在找人办事肯定要花钱”“我们也要向银行的人打点”,意为购房者缴纳的这笔服务费,有一些最终进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口袋。
“一般来说银行都不允许跟贷款中介合作。那些自称和银行有合作的中介,多半只是与银行业务员个人之间存在某种合作关系,银行是不认的。”某银行人士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购房者接到这类电话一定要谨慎。
“我们是严禁和贷款中介合作的,之前有一个同事就因为和中介合作被开除了。”一位银行的客户经理如此告诉记者。
在她看来,通过中介来办理房抵贷业务,存在诸多风险,“中介往往会夸大他们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声称可以拿到极低的利率,或者可以帮助‘包装’和‘洗白’以求顺利通过贷款审核。可问题是,中介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后期如果抽查发现有问题,比如贷款客户提供的流水造假或者名下并无真实经营平台,这时根本就找不到中介,即便找到了对方也不会认账,只能自己背锅。”
即使成功办理了经营贷,也并非放款之后就万事大吉,因为贷后往往还会有银行自查和银监抽查。就比如去年曾有一段时间,银监部门要求各地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一些违规案例不断浮出水面。这些遭查处的违规贷款客户,都会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
“如果贷款客户虚构贷款用途,或者在中介的帮助下提供了虚假的贷款材料,显然涉嫌骗取贷款。在司法实践中,以欺骗手段取得100万元以上贷款,或者给金融机构造成2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就有可能构成骗取银行贷款罪,刑期在3年以下。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骗取的贷款金额超过500万元或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刑期一般3年以上7年以下。”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肖琳律师提醒说,违规办理经营贷的法律风险很大,千万别踩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