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国贷款利率约为4%至5% 处于较为合理水平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蒋勇)央行日前发文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三年来,企业贷款利率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今年8月的4.05%,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央行在题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章中指出,2019年8月,央行推动改革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目前,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贷款已经参考LPR定价。LPR由银行报价形成,可更为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三年来显著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一是实现贷款利率‘双轨合并’,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二是LPR利率改革,疏通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传导路径,显著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更好发挥利率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三是LPR改革深化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央行认为,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说,贷款利率对应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能够很好地支撑实体经济,拉动经济恢复,“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降之后,实体经济能够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其贷款之后所承受的利息负担得以减轻,缓解了现金流压力,提升利润空间,对于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来讲是雪中送炭。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贷款利率下降增强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投入科技创新的意愿,从而能够为经济的整体复苏提供支撑,这对于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在贷款利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外,央行还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去年6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消除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优化了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
今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
今年第一次降准后,4月的LPR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这是因为在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中,LPR报价是贷款市场利率之“锚”,具有很强的政策信号意义。
“货币政策近期明显加大了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同样表示,货币政策已充分发力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2022年货币政策做出定调,货币政策重心已向稳增长转变。因此,货币政策势必会更加灵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将保证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此前,在连续19个月维持在3.85%不变后,2021年12月20日,1年期LPR降至3.8%,下调5个基点。这也是2019年8月央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后的第6次下降。2022年1月20日,1年期LPR再次下降10个基点,同时,5年期以上LPR下降5个基点,结束了连续20个月的“按兵不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LPR报价下调不仅会直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同时也体现了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正在及时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对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楼市下行压力,带动消费、投资修复性增长具有重要的信号作用。
实际上,改革以来LPR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通,“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而去年12月1年期LPR报价下调,也打破了自2019年9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始终保持同步调整、点差固定在90个基点(0.9个百分点)的局面。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即在政策利率不变时,贷款利率能够随市场利率变化做出适时调整。这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持续释放的体现,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的具体体现。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5个和5个基点,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2022年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未来,央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经济日报记者姚进)
来源:经济日报
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低于5%,看看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数据 | 数说银行
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孙世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就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在5%以下,为统计以来新低。本文梳理了近年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的走势,以及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走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就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在5%以下,为有统计以来新低。2021年12月30日,人民银行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54%,为有统计以来新低。
抚今追昔,回顾过往的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发现,2020年3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82%,较2019年底下降0.3个百分点。换言之,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低于5%。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逐步走低
2019年8月,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央行宣布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也倒逼银行更好地修炼内功,提升银行的贷款自主定价能力。
LPR改革实施后贷款利率逐步走低。据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2019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
2020年,LPR改革持续深化,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利率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此外,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贷款报价利率在2020年下调了30个基点,带动贷款利率进一步走低。2020年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进一步降至4.61%,较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
2021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21年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8%,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9%。
2021年,不仅企业贷款的利率处于低位,包含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等的全部贷款的利率水平也处于低位。2021年6月,全部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93%,创有统计以来新低;9月,全部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5.00%。
从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走势中一窥贷款利率的走低趋势
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2021年全年和2020年利率状况
资料来源:有关银行的2020年年报和2021年半年报
从上表可见,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2021年上半年的贷款平均利率数据(不同银行所列的详细指标不尽相同)均较2020年全年有所下降。其中邮储银行2021年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5.23%,较2020年全年下降23个基点,降幅最为显著。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2021年上半年交通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最低,累放贷款平均利率为4.02%,已逼近4%的低位。邮储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最高。
展望未来,易纲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