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3个月保持不变——多措并举降低资金成本
11月21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这也是LPR自8月份下调以后,连续3个月保持不变。专家表示,LPR继续“按兵不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1月份LPR保持不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是本月政策利率未发生变化。LPR在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上加点而来,一般而言,MLF中标利率未发生变化,LPR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低。二是LPR今年以来已多次下降。为更好地助力宏观经济恢复,今年LPR已经下降3次,其中1年期LPR共下降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共下降35个基点。LPR多次下降之后,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三是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同比下降了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的低位。在银行负债成本持续下降之后,LPR下降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并非当务之急。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自8月份LPR实现非对称下调后,近几个月LPR报价均维持不变。在MLF利率保持不变,且近期没有降准操作、9月份以来资金市场利率快速上行以及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仍偏高、净息差持续承压的情况下,LPR报价没有相应下调基础。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预计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仍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继续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信贷需求,更好地助力稳增长、扩内需。从10月份金融数据看,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是拖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应引导5年期以上LPR继续下降,持续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5年期以上LPR下降也有助于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成本,助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经济日报记者姚进)
LPR改革三周年: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降
22
A
本报记者刘琪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迎来三周年,成效显著。
2019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三年时间过去,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LPR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发挥了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经过三年来的持续推进,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LPR改革前,贷款定价受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但在改革后,贷款定价主要参考LPR。LPR为MLF加点形成,贷款利率则参考LPR加点定价。MLF为市场招标形成,加点由报价行以及各家银行自主决定,市场化程度更高。
同时,梁斯表示,LPR改革以来,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政策利率(MLF)→市场基准利率(LPR)→市场利率(贷款利率)传导的利率体系基本建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跟随LPR利率持续下降,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也被打破。近三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创下历史新低,LPR改革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LPR报价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LPR改革后首次报价分别下降0.55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LPR下行带动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降低,有效地推动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据央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改革前2019年7月份的5.32%下降1.16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LPR改革畅通了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路径,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逐步成为商业银行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主要参考基准,FTP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在LPR改革持续推动带动下,与LPR相关的衍生品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包括LPR利率互换、期权等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梁斯补充道。
本月LPR有望非对称下调
央行在7月份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中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深化LPR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不断提高LPR报价质量,使中央银行政策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传导更加顺畅。
谈及进一步深化LPR改革的抓手有哪些,梁斯认为,一是要继续增强LPR与MLF的联动性,增加MLF调整的灵活度,打破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的藩篱,增强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和负债影响的同步性;二是要加快培育衍生品市场,加快对LPR相关衍生品的培育力度,更好满足各类主体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三是要稳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优化银行负债环境。持续优化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强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更好与贷款利率变动相匹配。
“为进一步释放LPR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LPR利率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将LPR利率内嵌金融机构内部资金定价模型,同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提升资金定价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金融机构调整贷款利率受存款成本制约,需加强存款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并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周茂华认为。
明明对记者表示,未来还需考虑如何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与LPR改革进行有效配合,以进一步发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政策效力。另外,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幅度相对较小,因此未来如何有效降低长期利率或许也是LPR改革的一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8月15日将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明明认为,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后,MLF利率对于LPR报价影响较大,考虑到近期银行揽储成本压降,负债端压力明显减轻,也将助力银行为LPR报价加点调降提供空间,综合来看,8月份LPR下调空间可能超过10个基点。另外,LPR非对称下调的概率较大。在中长期贷款需求更需提振的背景下,压降长端LPR利率将有效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其加杠杆的意愿。
图片|包图网站酷海洛制作周文睿
微信号|iii
新浪微博|证券日报之声
房贷利率随LPR联动再探底,每月能省多少钱?
作为房贷利率的定价基准,此次五年期以上LPR的下调意味着,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将降至4.25%,新增及存量房贷客户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调
文|《财经》记者严沁雯张颖馨
编辑|袁满
“满满的都是爱!”在“520”这天,五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迎来改革后最大降幅。
5月2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数据,一年期LPR为3.7%,与上个月持平;五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月下调15个基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LPR的结构性调降体现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将发挥积极作用。
此前,央行联合银保监会于5月15日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作为房贷利率的定价基准,此次五年期以上LPR的下调意味着,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将降至4.25%,新增及存量房贷客户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多地楼市宽松政策持续发力下,居民需求增长却略显乏力。多名专家指出,五年期LPR利率的下滑虽有利于降低居民房贷成本,但若想有效推动居民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尚需更多举措。
另一方面,LPR数据公布后,今日资本市场并未买账。Wi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收盘,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房地产指数下跌1.08%。
非对称式降息,定向支持房地产?自LPR报价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一年期LPR不降,单独下调五年期LPR还是首次出现。
“意料之中,预期之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由于国内面临复杂形势超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年内稳增长与稳就业压力较大,国内有必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投资与消费稳步恢复。
亦有券商分析师指出,这种非对称式降息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开始大力支持“宽信用”,并且着眼于解决目前信贷结构差,中长期信贷迟迟没有修复的问题。
此前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明显有收缩迹象。2022年4月,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
在此背景下,作为房贷利率的定价基准,五年期LPR的超预期下调更是被业内人士视作对房地产的定向支持。
“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居民房贷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年初以来尽管房地产金融环境在持续回暖,但受疫情及行业本身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楼市下滑势头仍在延续,其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正在加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
事实上,在本次五年期以上LPR下调之前,央行曾与银保监会于5月15日联合发布《通知》,指出“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这意味着,此次五年期LPR再度下调15个基点后,首套房利率的下限已下探至4.25%。
据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测算,若以商贷额度3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LPR下降15个基点,存量贷款客户每年房贷能省超过3000元;对于新贷款人群,考虑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在LPR基础上下降20个基点,即与4月相比最大降息35个基点,每年房贷节省还款额度约7500元。
20城利率已降,购房者意愿大吗?
实际上,在上述《通知》发布之后,已有多地银行作出反应。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统计,截至5月19日,包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无锡、常州等在内的20个城市均出现4.4%的房贷利率。
其中,安徽省阜阳市房屋管理局发布《阜阳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措施》,明确“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根据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最新要求”。这是《通知》发布后首个明确发文引导房贷利率依照最新要求降低的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多地部分银行提供了4.4%的房贷利率,但在执行标准上却有严格限制。重庆地区某国有大行贷款经理告诉《财经》记者,该行4.4%的利率仅针对首房首贷,二手房不包括在内,同时客户需满足一定标准,具体条件需银行与具体楼盘开发商进行对接后告知。
在房贷利率“连降”背景下,居民购房意愿是否会有所增强?
有贷款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当下银行端的贷款政策较宽松,购房者贷款积极性有一定的增加,但并不明显。对比之下,房地产开发商、中介的积极性更强,都在催促客户办贷款。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2年5月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91%,二套利率为5.32%,分别较上月回落26个、13个基点,再创2019年以来新低。
在如上宽松环境下,部分地产从业者尚未感受到客户购买意愿提升,“利率也降了,首付也降了,但还是没起色。”华北地区地产从业者向《财经》记者表示。不过,上海地区房产中介表示,《通知》发布后,线上咨询买房的客户较以往增多。
“在过往经济周期中,当房地产面临下行压力时,通过刺激需求可以有效缓解房地产风险。这种调控思路本质上是‘换表’,即当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差时,通过鼓励居民加杠杆,用居民部门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改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然而上述政策思路在当前亦面临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杠杆率已经不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启迪指出。
LPR仍有下调空间?促消费需财政发力
对于LPR后续走势,王青等人指出,仍有一定下调空间。具体原因如下:
一方面,考虑到本轮疫情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及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较大,增量政策工具或不会仅限于“支小再贷款规模扩大”等结构性政策加力。为切实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接下来通过降准降息更大幅度地引导贷款利率下调,尽快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进而为下半年经济有力复苏创造条件,有可能成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操作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尽管3月居民住房贷款利率较去年12月下行14个基点,本次五年期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叠加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下调,也会带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快下行,但历史规律显示,为助力楼市企稳回暖,需要房贷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调(2008年以来的三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居民房贷利率最小下调幅度为142个基点)。这意味着未来仍可能通过MLF利率下调直接带动五年期LPR报价进一步下行。
“就近期而言,2021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收紧预期已较为充分,美联储也先后启动加息和减码购债,但这并未影响国内央行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两度降准及今年1月降息。由此,若6月乃至下半年早些时候降准降息持续落地,LPR报价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空间。这也将带动企业贷款利率和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王青表示。
而当前,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加大,有金融业人士进一步指出,五年期LPR利率的下滑虽有利于降低居民房贷成本,但若想有效推动居民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尚需更多举措。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缺乏稳定的需求。”5月19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在“大金融思想沙龙”线上研讨会上表示,所有关于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不足都会集中反映到金融数据上,所以今年4月的金融数据中,无论是社会融资总额增量、人民币贷款增量、还是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增速,都出现了明显下降。需求不足的问题很难用补充流动性的方式来解决,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市场主体的信心不足。
此前,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针对目前市场主体缺乏需求的问题,张明提出,这时候尤其需要财政政策发力。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况,建议财政部发行大规模特别国债来做三件事情:一是给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消费券;二是给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补贴;三是用特别国债募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重大基建项目建设。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日在第三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促消费上,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当前财政主要投入在稳企业稳就业上,对于消费领域的支出偏少。对此,财政政策力度要继续加大,尤其用于消费方面,应推动发放消费券。
“目前,中国的消费总量还可以,因为人口基数大,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但结构上存在消费率过低问题,居民家庭消费更多用来投资、买房。相信今后随着房地产投入的减少,消费率有可能会有所上升。此外,还要通过收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增加企业责任等多种举措共同发力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李迅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