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日息”成为侵害消费者的障眼法
日前有报道称,个别消费金融公司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最低利率”与“实际利率”模糊处理,但二者之间可能相差20%以上。
所谓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就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万元贷款,日息只要一瓶水。”“1000元用1天,最低仅需0.2元。”乍一听,觉得十分划算,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就会有“天壤之别”。比如,1000元用1天的成本是0.35元,这看起来不高,而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则高达12.775%。
图源:人民视觉
何以如此?一方面,由于金融的复杂性,面对不同的表述,用户的直观感受完全不一样。日息、月息与年化利率之间的转换关系十分微妙,不熟悉金融和数学的人对此基本没什么概念,借款人容易被“障眼法”迷惑,误认为贷款利率不高。另一方面,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仍处在初创拓展期、成长阵痛期,其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内外部困难,于是对自家贷款产品进行夸大误导营销,以便实现最大程度的盈利。
不管何种缘由,作为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的生力军,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只提“日息”不提“年息”的做法,实则是在误导消费者。为了制止这一现象,去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要求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本金应在贷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当然,不只是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机构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发展消费金融当以诚信为先,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只提“日息”不提“年息”。再好听的吆喝,若没有优质服务、优质产品打基础,就不仅不能让消费者买账,最终也会影响信誉,损害自身的长远发展。只有提供更好、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和产品,才能让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进而促进消费金融公司行稳致远,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南方网安子州)
贷款利率的厘、分、点
厘是什么意思?经常听别人几厘,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在这个年、月、日这种语境下,都会出现。比如说年息6厘,就是按百分位6%,10万块钱,一年6000块钱利息。月息6厘,是千分之六,10万块钱1个月,600块钱利息,1年7200块钱利息。日息6厘,是万分之六,指的是10万块钱,每天60块钱利息,1年21900块钱利息。虽然都是六厘,但是在不同的单位语境下,它中间的相差会很大。我们一般情况下讲的月息6厘,就是指的是10万块钱,每个月利息600块钱,一年乘以12就是7200块钱利息,这是厘的意思。
分是什么意思,月息几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分就是按百分比算,比如说10万块钱一分就是1000块钱,一般情况下分都用在月息上面,月息三分就是10万块钱,一个月3000块钱利息。月息一分一就是10万块钱,每个月1100块钱利息。分在月息上面用的是最多,但是如果说一年六分,它就是6%,但是很少有人会这样讲,那多少的利息算是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费率呢?有金融许可证的,月息三分以内,没有金融许可证的,月息1.28以内,都属于是受到国家保护的就是一定要还的钱。
点在一般语境下,我们口语聊天的时候,客户经常会问,我贷款10万块钱几个点,这个点到底是什么意思?点指的就是年化率,比如说一年17个点,就是年化率17%,一年7.2个点,就是年化率7.2%。我们以10万块钱作为例子来算,比如7.2个点,10万块钱,7.2个点就是7200块钱,这就是利息。那换算到月息上面,就是6厘,就是这么一个换算的过程。点,百分之几的意思指的是年化利率。
贷款利率只提日息不提年息?媒体:金融促消费不能玩文字游戏
日前有报道称,个别消费金融公司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最低利率”与“实际利率”模糊处理,但二者之间可能相差20%以上。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消费回暖中,消费金融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不过,个别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例如,玩文字游戏,针对贷款利率只提“日息”不提“年息”,让借款人误认为贷款利率不高;又如,夸大误导营销,突出标注“超低利率”,将“具体利率以实际审批为准”模糊处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相较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尚“年轻”,仍处在初创拓展期、成长阵痛期,其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内外部困难。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普遍风险较高,贷款利率难以下调;另一方面,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较高,风险控制水平不足,有些公司尚未盈利。
但是,面临困难并不是违规的理由,越是困难,越要自强以求突破之道。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持续整治下,消费金融公司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产品定价、合规营销、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方面有了改进。接下来,不只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参与者也要修炼内功,提升服务水平,共同促进消费持续恢复。金融机构要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其切实需求,提供能解决痛点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要知道,消费者最终选择你,不是因为你营销时唱得好,而是因为你服务时做得棒。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