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是什么科目

本文目录

易纲履新 做央行行长到底管多少钱?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闫雨昕)3月19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外界颇为关注的央行行长人选终于尘埃落定。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其个人简介显示,易纲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央行或者货币当局。作为中国的央行,新任行长究竟管了多少钱?随着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它在中国中央政府和金融监管框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央行是个什么“银行”?

从央行的功能来看,简单地说央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拥有着发钞票、持有本国的国际储备、承担整个金融系统支付、清算等功能。

作为“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而且在紧急时刻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让银行的资金免于出现断裂,减少挤兑的可能,从而达到令银行体系更加安全、健康的目的。

作为“政府的银行”,央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央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央行在经济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央行相比,我国央行的历史并不长,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从1984年开始的。此前的许多年,全国实际上只有一家银行,它集商业银行、央行、政策性银行等属性于一身,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由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业务实行垂直领导;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

放眼世界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之中,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而美联储则是私营机构,按公司化运作,其主席由股东推荐,总统提名。

央行该印多少钱?

发行货币,俗称印钱,是央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央行究竟该印多少钱?狭义来看,人们通常将流通中的现金看作是央行所管的“钱”,事实上,这被称作M0。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末,中国M0余额8.14万亿元,2月份央行净投放现金6788亿元。

从更广义上说,提到央行的职能就不得不提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

这又是什么?M2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也是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将截至今年2月末,173万亿左右的M2余额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水池”,那么我们需要分析哪些管道在向水池“注水”,哪些管道在“取水”。

令业界十分关注的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M2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而去年M2增速连续数月徘徊于个位数,这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难以补足?是否有导致或加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传统上看,M2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度高,但随着结构性等因素变化,上述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M2跟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预测性也变得比较不确定,这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易纲曾在此前表示,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科目对M2影响较大,重新改变口径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新问题要更加注意盘活存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结构,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看合理增长和松紧适度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未提及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的具体增长值,这在历年中属于新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用了“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一描述。

央行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从派生渠道分析,该年M2增速放缓的原因有三个: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和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

前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此表示,M2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是一个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未来应该逐渐从数量转移到对价格的关注。不能提供一个非常简易的指标来判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务,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加以判断。

央行行长有哪些任务?

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角度来看,央行则秉持着更多重的职责: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统筹系统性风险防范、统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的职责。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自2003年开始的“一行三会”的表述从此消失,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正式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格局。时隔十五年,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形式创新同时也催生了监管体系的巨大变革。

方案称,对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银监会、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银监会和保监会。

周小川在3月9日举行的央行记者会上也指出,此前披露的一些消息显示,人民银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其后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将起到更重要作用。”

而在角色转换之后,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将如何进一步创造“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并为此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值得外界期待。当选之后,易纲在面对媒体的追堵时平静说道:“我们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保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今年金融改革开放还会有一些新举措,”他还让大家密切关注之后包括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议程。

毋庸置疑的是,不论对于金融机构还是易纲本人来说,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一笔贷款银行是借方还是贷方?

【导读】:一笔贷款银行是借方还是贷方?对于借款小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因为一般情况下贷款是银行的资产,所以是做借方的,具体的请看下文详细的会计分录怎么写,大家对于会计分录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也可以看下文详细介绍!

一笔贷款银行是借方还是贷方?

企业或单位向银行贷款称为: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会计上不叫贷款)。借款的借方登记在本单位银行存款的借方、贷方登记在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的贷方。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会计分录怎么分清谁是借方,谁是贷方?

首先要理解的是借贷方向,有一句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说每一笔分录都有借方、贷方,而且每个科目的借贷两个方向的总的金额是相等的.那么什么时候记在借方,什么时候记在贷方呢?这就要求你知道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在六个要素中有两个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是资金的去向(因为都是你花钱买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找人借的是负债,自己掏腰包是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个很好理解,不解释了诀窍来了,你只要记住资产增加计入借方,

接下来我们来推导:资产增加,为了保证等式成立,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和必然增加,要么是只增加负债,要么只增加所有者权益,要么都增加,但是这个时候借方是资产,那么只剩下贷方了,因此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计入贷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当然就跟上面所说的方向相反了收入增加或者费用减少都会导致利润增加,这个时候你的资产是变多了(因为你挣钱了),而资产增加计入借方,因此收入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增加都计入贷方最后,

再展开一个等式:期末的资产=期初的资产+本期增加的资产(减少就为复数)=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的利润=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本期费用,给它变一下期末的资产+本期的费用=期初的负债+期初的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左边的记在借方,右边的记在贷方.原理说完了,剩下来的就是要背会计科目了,只要你知道会计科目是哪个要素里面的,你就知道了借贷方向了.

一笔贷款银行是借方还是贷方?上文介绍了这个这个是借方表示的,对于在会计里面怎么分清借贷方向,上文也进行了相关的介绍,还有疑问的,可以咨询在线老师答疑!

会计里的“借”和“贷”

上回说到会计里的借和贷有一套自己的理念。

先说我们日常中的借和贷的通俗理解,就是借钱和贷款。

但是会计里的借和贷仅仅是一种标志,一种标记,一种符号,你甚至可以理解为是A和B,只不过当初发明这套理论的人没有用A和B,而是用借和贷两个字来作为记账的一种符号而已。

那么,会计里的借和贷到底是有什么样的规则呢?具体来说:

首先,上篇文章说到:资产负债表是由三大要素组成,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也是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收入、费用、利润。

公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公式二: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费用的借贷规则是:增借减贷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的借贷规则是:增贷减借

为什么是这个规则呢?你想,假设资产增加1元,那么为了保持公式的平衡,势必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要增加,并且这两种增加的总和也为1元。这时,引入会计的借贷符号,在会计里面做账便是:

借:资产1

贷:负债1

或者

借:资产1

贷:所有者权益1

或者

借:资产1

贷:负债

所有者权益1-

(此处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一种总称,会计里面用的是具体的名字科目,并非总称,此处只是为了方便展示理念所用。)

也体现出了发明者所规定的理念:资产增加是记载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记载在贷方。这也体现了一句著名的口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谓会计账要做平,也是这个意思,即:借贷双方要相等才为平。

至于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借贷写法,和上方演示的例子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所以,总而言之,借贷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它就是人为制定的一套规则,在会计的日常做账中,处处都体现了它,可以说,所有的账就是由借贷二字汇成,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规则会因为经常使用而烂熟于心,所以根本也不必深究。说到底,就是一个工具。仅此而已。

那么,之前提到做账并不可以用资产、负债这样的总称来做账,那么,具体的名字科目有哪些呢?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