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不时会收到贷款推销电话和短信,最多1天十几个,真心烦
最近接到这种电话没?千万别上当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00或+”、“400”、“95”、“1069”开头的电话短信慎接慎点!多为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
最近时不时会收到贷款推销电话和短信,最多1天十几个,真心烦
这两年,其实时不时会收到一些贷款推销的电话和短信。
讲真的,自己之前干了多年的信贷工作,期间也会和一些机构有些许合作。
所以,刚开始还很客气的说,谢谢不需要。
心情好,也会打趣说是同业。
但是今年开始,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趋势,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电话。
其中的技术还不断迭代升级,开始穿插着高科技(机器人外呼),每天都在被混合双打。
估计不少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遭遇吧?
一、贷款“套路”背后的资源此类电话的话术基本都一样,自称某银行的客服或者客户经理,询问你是否有资金需求。
当然,这种直白的问法,属于十分初级的话术。
以我多年的被“骚扰”经验,还有比较“高级”的话术。
比如上手会直接称呼你的姓+总,比如黄总、万总之类的。
然后自称是之前联系过的银行客户经理,最近银行里有一些信贷优惠政策,问有没有兴趣了解下。
一下子拉进关系,又能筛选客户的贷款意愿。
其实这哥们,压根就不是银行的,之前也根本跟你没联系过。
你们2人之前唯一的联系,应该就是他拿到了你的信息。
A.名单
你和被骚扰用户信息其实有个标准的称呼,叫做电销名单。
电销名单背后,当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了。
“低级”的名单可能就是一个手机号,但“高级”的名单可不简单。
不仅可以包含你的名字,甚至性别、特征、来源等都有,有些还会有你的收入或历史贷款等信息。
B.机器人外呼+群发营销短信
人工外呼属于成本较高的一种,还有不少有“实力”的是采取广撒网钓鱼的方式。
机器人外呼+群发营销短信等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如果客户有意向再安排电销人员直接跟进。
但是,这玩意不是一般能干的,也是特别考验资源和“营销能力”的。
我以今天收到的营销短信举个例子。
1.短信签名(资源),直接冒充了“工商银行”等,要知道现在还能发这种的营销短信通道都是较贵的;
2.短信内容(营销能力),仔细看内容是不是没看到“贷款”2字,但是能一眼就看懂是贷款?!
单条营销短信的费用比普通验证码的费用))
放到机器人外呼上来说,对应的外呼系统、外呼的固定号码等都是属于额外“花钱”的资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配置的(成本也不少)。
当然,这些也只是“略贵”,但也不是说找不到。
二、银行会不会“推销”贷款?有朋友会好奇,那银行会不会“推销”贷款呢?
其实也会有,但是这个也是有阶段性的,且逻辑跟这种“骚扰模式”完全不同。
简单科普下~
国内银行最早1批大范围通过“电销”方式进行贷款营销应该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产品主要是无抵押信用贷款(现金)。
模式上,银行进行大范围的线上、线下定向的广告投放,用户看到广告后,如有贷款需求的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银行会及时安排当地的信贷专员(电销或信贷专员)跟进,协助用户办理贷款。
初始主要是外资银行在做,整体的产品和模式都是引入的香港、台湾的信用贷(薪资贷)。
基本模式跑通后,不少国内银行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初始是城商行,比如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都开发了类似的产品..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平安系...先是银行放贷模式,然后结合了财险的履约险担保...再之后就是陆金所(网贷)...平安普惠(小贷)...真正把这套玩出花了。
不过,银行的“推销”,尤其是电销模式跟其余平台会有本质区别。
以当时外资银行的情况为例,早在十几年前,这种陌生电话(陌)就是被严厉禁止的。
使用行里的电话进行外呼(电销),必须有用户的明确授权。
否则属于严重违规,一旦被查到,重则直接开除。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是银行内部会查,监管也会时不时进行抽检。
当然,这个还有个小小的“例外”,就是信用卡的外呼电话。
肯定有朋友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告诉你有一笔信贷额度可以随时取现,问你要不要。
其中比较典型且做了好几年的,比如浦发、兴业、民生等信用卡中心,都有类似的产品也会有类似的操作。
这种理论上,其实你在办卡的时候,已经给予了授权(允许电销你)。
抛开信用卡的情况,理论上是不会有银行主动的推销贷款。
换句话说,在你未在银行登记贷款需求的情况下,99.99%声称银行的贷款推销电话都是假的。
三、产业的背后利益可能是原先的“贷款中介”的称呼比较“赤裸裸”,站用户角度上听,多少不像专业人士。
现在这块也有了优化,对应的操作从“包装”变成了“助贷”,对应的人从“中介”变成了“助贷”。
虽然,还干的是同样的事。
如果你上B站去看下,还能找到不少助贷的“教学视频”。
那为什么这个可以形成产业呢?
本质还是中间的“利益”。
这里要强调一点,绝大部分贷款(包含信用贷、抵押贷)的佣金奖励都不高(部分银行、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除外)。
所以,所谓“助贷”的主要收入在于“中介费用”、“服务费用”等。
少的大概1-3%个点,多的甚至10%-30%都有的。
带着客户几个银行兜一圈,贷了100万出来,结果客户到手就只有70、80万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过,以上这种还算是“良心”的。
更狠的还有些,会诱导客户签署一些代扣协议,甚至直接欺骗客户贷款信息。
一是欺骗客户该笔资金是银行提前扣划的“贷款利息差”;二是向客户谎称扣走资金为“还款履约保证金”,欺骗客户正常还款几期后将予以退还;三是向客户谎称为预收取本笔的利息,欺骗客户仅需还款几个月后,即可不用归还这笔贷款。
《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福建银保监局
再狠一点,伪装银行人员直接利用客户信息办理各种线上贷款。贷款下放后,删除所有贷款资料,慌造低息贷款,收取费用。
更有甚至,谎称银行有强硬关系。直接帮客户伪造材料,贷款过程中偷偷替换,向银行骗取贷款。直接让用户承担“骗贷”风险。如银行成功下款,则索要巨额中介费用。
往往这个操作,一单赚个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可以“吃”好几个月。
以上海为例,此类贷款中介这两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抓了不少,但屡禁不止。
不少都采用了2地合作的方式。
电销中心建在异地(买了名单后,异地外呼),有意向后本地的“助贷人员”跟进。
甚至也有电销打出意向贷款客户后,基于客户资质再2次转卖或分发后按“助贷收益”收取费用的情况。
行行有“人才”,佩服。
四、闲聊几句10月10日,身为6大行之1的邮储,率先发布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经营质效的公告》的公告。披露了自己2022年前3季度的贷款规模增长。
随后,10月16日的时候,剩余的5大行也集体发布了公告。披露了相关的信贷数据,也都较同期又不小的增长。
其实,上次6大行组团的新闻就发生在不久前的9月份。但当时的内容是集体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
银行多少是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心态。
你说是不是?
最近接到这种电话没?千万别上当
“您好,
现在可以帮您把房贷利率降到3%,
500万贷款10年可省百万利息,
请问需要吗?”
今年以来,
相信有不少人都接到过这样的营销电话,
他们有的自称是银行经理,
有的自称是助贷中心工作人员,
声称可以把利率调整前的
较高利率转换成低利率,
客户轻轻松松就能省下大笔利息。
真有这种好事吗?
特别是对于部分前些年签约的购房者,
接到这种电话难免有些动心,
甚至心存疑惑。
记者了解到,
打电话的人其实就是资金中介,
他们电话里说的“低利率贷款”就是经营贷。
市民收到中介推销经营贷的电话和短信
顾名思义,经营贷款是指以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的融资产品,贷款资金只能用于其企业或个体户的经营需要,是明令禁止流入楼市的。而资金中介通过不法手段,将房贷客户包装成企业经营贷客户,通过在银行申请利率较低的经营贷,来置换利率较高的存量住房贷款,从而赚取手续费、过桥费、中介费、维护成本等各种不法收入,甚至有可能让客户承受法律风险。
贷款置换“手续费”吓人
存量房贷要想转换成经营贷,首先要成为一名个体工商户或者公司法定代表人。记者暗访了多位资金中介获悉,目前贷款资料包装费用在1万元左右,同时在今后的贷款期限内,每年维持空壳公司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
一般来说,这些中介会按照贷款金额的1%-3%收取服务费。此外,在办理经营贷时,需要提前将存量房贷结清,再将解押后的房产作为经营贷的抵押物,在这个过程中,中介会提供过桥资金,收费标准从每天万分之六到千分之三不等,即100万元每天需要600到3000元,按照整个流程半个月推算,200万房贷过桥资金的平均成本大约为5.4万元。并且,部分经营贷产品要求3至5年归还一次本金,此时客户可能又要找中介花费一笔过桥费用。
以贷款金额200万元、贷款时间10年,两次过桥费用计算,资料包装1万元+维护成本1万元+中介费4万元+过桥费用10.8万元=16.8万元。粗略估算,办理经营贷的成本就接近17万元。
那么付出了这么多成本,每个月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记者按照房贷金额200万元、利率5.6%、等额本息25年计算,每月月供1.24万元。
根据中介介绍,目前做得较多的是利率3.7%,期限10年,先息后本,10年后一次性还本的产品。以此计算,同样借款200万元,每月月供6166元。看似每月可以节省6234元,实际上忽略了10年后一次性归还本金200万元带来的压力。如果要想在10年后还清贷款,现在平均每月需积攒1.6万元,加上月供6166元,实际每月负担为2.2万元。
面临贷款收回风险或影响征信
当记者询问经营贷置换房贷是否有风险时,多位资金中介信誓旦旦地保证:“没有任何风险。”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均反对客户办理经营贷置换房贷,原因是“风险极大”。
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该行会定期对经营类贷款进行数据筛查,系统会对资金流向不明确的贷款进行风险提示,银行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客户若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则会面临贷款收回的风险。
“这种经营类贷款期限一般只有3-5年,比房贷的期限短很多。通常来讲,银行为了检验客户的财务能力,会在贷款到期后要求客户一次性还完本金,再根据借款人当时的综合条件办理续贷,现在谁都不能保证届时可以续贷成功,更不能保证续贷时的利率与原来一样。”另一家国有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说。
武汉市民谢女士向记者反映,今年初曾在中介的操办下,用自己名下的一套二手住房抵押,申请了200万元经营贷置换房贷。7月末,她突然收到银行通知,根据前期签订贷款合同内的条款要求,如果贷款资金违规使用,则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将违规贷款还清,否则金融机构有权要求谢女士支付罚息,还可能列入失信人员名单。谢女士一时卖不掉手里的房子,又没有那么多余钱,情急之下只能借钱还贷,最后不得不将二手房降价卖出。
存量房贷置换经营贷涉嫌违法
湖北大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进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不明事理的购房者,如果经受不住资金中介的诱惑,而将名下存量房贷转换成经营贷,是会面临法律风险的。
就政策层面而言,我国是禁止经营贷流入房地产领域的。2021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对企业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对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不得以企业证明材料代替实质性审核。此外,《通知》还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书面向借款人提示违规将信贷资金用于购房的法律风险和相关影响,在和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时应同时签订资金用途承诺函,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从法律层面讲,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借款人除将面临前述的经济风险外,还将可能承担严重的刑事法律责任后果。
新晚报综合极目新闻、潇湘晨报
来源:新晚报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00或+”、“400”、“95”、“1069”开头的电话短信慎接慎点!多为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王巍北京报道
日前,多地反诈中心披露信息显示,全国各地均有市民报警称,接到冒充电商客服要求转账的事件。90后的李女士曾因为相信所谓电商客服的话术,在一天内被骗转账58万元,截至目前,案件在办理当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对裁判文书网的检索发现,冒充电商客服诈骗往往是团伙作案,受害人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警方提醒称,涉及到客服电话,一般均可通过官方途径核实,公安部刑侦局今日发布提醒称,对“00或+”、“400”、“95”、“1069”开头的电话和短信需慎接慎点。
一天内被“美团客服”骗走58万时隔一年仍在被平台“催款”
近期,全国多地警方发布反诈提示显示,多地消费者报警称遭遇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电话,话术内容包括“银监会要求关闭京东白条”、“白条消费利率过高、可降低利率”以及“注销网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等。警方统计显示,此类诈骗手法在去年就曾发生。家住西部某市的李女士一天内被冒充客服的诈骗分子骗取58万元,案件目前还在调查过程中,日前,李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自己受骗的大致过程。
2021年4月初,从北京某培训机构离职后的李女士回到家中。5月9日10点半左右,她接到一个自称是“美团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说美团金融和银监会一起,要将所有用户的贷款额度消除,他们说我的贷款额度是从2018年开始有的,可能是平时点击‘拼单’‘拼多多砍一刀’等类似活动时,不注意产生的。”
让当时刚毕业不久的李女士比较担忧的是,自称“美团金融”客服人员说,她的贷款额度是她以学生身份申请的,应该都是参加平台活动时没有注意“须知”的小字,平台给默认开通的。
从来没有选择操作过网贷的李女士,此前也听过校园贷涉嫌违规等相关消息,“当时我觉得或许是自己忽略了平台相关信息,误操作产生了学生贷款额度。”李女士说,此后电话那边的“美团客服”一直强调目前国家不允许给学生放贷,如果不处理会面临3倍罚款,影响个人征信。
“这个过程中,对方说了我的学校、工作单位等很多信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现在个人信息泄露如此严重。我向对方询问了怎么才能证明其是美团金融的工作人员。对方要我的邮箱,将相关资质发给我。我通过工商资料软件查询到开户许可证上‘XX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46000万美元的公司。于是降低防备,开始信任对方。”
李女士说,在所谓“美团金融”客服人员的一步步引导下,2021年5月9日当天,她向包括浙江网商银行借呗还款待处理户、冠有“银监会”头衔的账户,共计转账53.9万余元,其中包括李女士个人储蓄16.3万余元,以及她当天从各大网贷平台借款37.6万元。算上贷款利息,总损失58.2万元。
李女士回忆,起初她也曾对“美团金融”客服人员将信将疑,但对方并没有马上要求其直接向银行卡转账,而是先引导她安装了中国移动云视讯,然后与所谓的“美团金融”客服共享了手机屏幕。此后,“美团金融”客服人员帮李女士从“消除贷款额度”,发展到“清空各大平台的贷款额度”,让李女士分批从每一个有额度的网络贷款平台申请贷款,贷款成功后,再让李女士将钱转到指定账户。对方同时表示,处理完之后,会通过银监会后台将所有信息都删除。核销完贷款后,这些钱会一分不少转回李女士的银行卡。就在李女士把几大网贷平台的贷款额度清空之后,对方却没有按照此前约定给李女士回款。联系李女士的“美团金融”客服说,需要李女士的银行卡以及7万元现金做流水,以证明账户是有效的才能转账。此后,李女士意识到有些不对,在亲朋好友的提醒下拨打了110报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美团金融95172咨询电话,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只会使用“95172”号码致电客户,如果收到手机或区号开头的号码来电,均可以判定不是美团金融。同时,转款账户也会明确标注“美团”,而不会有其他账户名称。记者从当地警方了解到,李女士的报案目前警方已经立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作为2018年大学毕业生,原本积蓄不多的李女士无力偿还各大网贷平台的债务,在遭遇平台客服电信诈骗一年后,她目前仍面临被平台催促还款的局面:“有的银行知道我遇到了诈骗,一般会定时发短信催促,也有平台会持续电话催促还款。”李女士说,也有一位与她经历相似的“难友”因为无力还款,而被银行诉到了法院。
警方提示:“客服电话”可通过官方核实几类号码需慎重接听
根据北京海淀警方根据报案线索的归纳,总结出冒充电商客服,尤其是今年常被冒充的京东客服的诈骗套路,其中包括:称受害人在校期间贷款,要注销校园贷;称可以帮助升级京东金融金条服务;称可以帮助调低京东金条借款利息;称可以帮助增加京东金融白条额度;称在平台购买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误操作开通了会员业务等。
“这类诈骗电话一般使用‘+、00’开头的境外号码,或者‘区号+座机号码’等固定电话或手机冒充京东客服,声称受害者京东白条或金条账户有问题、此前为学生账户需修改信息或注销校园贷、贷款额度需调整、网购订单需退货退款理赔等,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给受害者制造心理恐慌,致使受害者一步步跳入不法分子设好的陷阱。”警方介绍说,一旦消费者相信,不法分子便会引导受害人加入各类在线视频会议,告知要开启实时屏幕共享对话功能,方便操作,教受害者将大额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还,待钱款转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后,“客服”就将受害人拉黑、失联。
警方提醒,防止客服类电信诈骗,首先是要核实身份及官网认证。比如京东400开头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外呼客服号码为固定短号。如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称上述诈骗手法的一定不要轻信转款;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同时,一定要注意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包括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等;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要果断拒绝;一旦涉及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可以判定就是诈骗;此外,公民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今天(10月14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针对电信诈骗发布提示信息称,要慎重接听或者回复“00或+”、“400”、“95”、“1069”开头的电话或短信。首先,根据工信部有关规定,境外电话进入我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冠字“00”(部分手机将“00”翻译为“+”),且严禁在传送过程中删除该冠字。这些电话很可能是身在国外的诈骗分子篡改或者假冒的,如果没有亲友在国外或者没有外国亲友,考虑不要接听此类电话。
第二,400开头的号码,是企业专用的电话,一般国内企业用来做客服电话、售后服务电话来使用。以“400”开头的电话只是用来接听的,正规企业一般不会用这个号码拨打电话,如果接到这类型的电话,建议不要接听,这可能是诈骗分子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企业的400电话进行诈骗。
第三,95开头的号码,长度一般为5位或6位,是银行、证券、保险、航空、物流(快递)、石油、铁路、电力行业里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使用的客户服务号码,可以放心接听。如果接到的95开头的电话超过6位,这些电话尽量不要接。因为诈骗分子通常用买来或租借的“95”号段号码与语音机器人捆绑,一天内拨出成千上万个电话,漫天撒网后筛选出重点对象进行引流,再通过人工客服精准诈骗。
第四,1069代码开头的短信是为跨省或者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信类服务第三方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短信平台服务,不对最终用户收费。但有一些拥有1069资质的企业,违规将1069号码层层出售、层层转包出去,最终被诈骗分子利用来进行诈骗,他们通过短网址掩饰“钓鱼网站”的长域名,冒充官方通知短信对用户实施诈骗。因此,收到1069开头的短信,如果内容中带有链接的一定谨慎点击,更不要轻易回复短信内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