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合同暗藏保险,每月多还数千元!咋办?
互联网时代,个人贷款的门槛相对更低。然而,多名消费者却在近期集中投诉,在贷款过程中被“套路”引导,签订了捆绑搭售保险的协议。消费者对此并不充分知情,直到细细查阅还款账单,才发现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贷款捆绑的保险往往隐藏在一些平台的协议中,相关业务员也并未明确、充分、详细告知。消费者一旦遭遇误导坠入“套路”,需偿还的多种费用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意外
贷款合同里藏着保险费
说起自己在某普惠平台贷款的经历,50岁的刘本江难掩激动和气愤。他表示,当初贷款时很多细节是在短时间内由业务员指导操作的,保险担保等合同细节,并未一一出示和过目了解。
去年8月,刘本江在某普惠平台贷款30万元,分36期还清。“业务员明确说,利息是6到8厘,由正规银行放款,没有任何其他费用。”刘本江表示,自己听闻后十分满意,随后就在业务员的指导下准备了各种资料。“当时签合同她什么也没提,什么也没说,就让这里签一下名,那里签一下名,根本没时间细看合同。直到下款,才告诉我有个保险费。”而在平台视频验证时,刘本江确实有被问到是否知道保险费,“但业务员告诉我为了顺利贷到款,对方问什么你就说‘知道’‘满意’就好。当时以为就是走个过程,没想到额外附加了这么多保险费、服务费、担保费。”
记者发现,刘本江第1期还款合计13098.73元,其中月偿还本息9750.73元,剩余则是月服务费1062.00元,月保险费1536.00元,月担保费750.00元。仅保险费、担保费和服务费就占总还款额的25.6%。截至目前的第7期还款中,月还款合计12611.03元,其中月服务费907.30元,月保险费1312.25元,月担保费640.75元,保险费、担保费和服务费占总还款额的22.7%。
与刘本江一样感到被“套路”的,还有张明波。前年他在该平台贷款约277000元,在还款多期后,张明波才觉察到似乎“不对劲”。他打开软件还款明细才发现,每一期还款金额中还有保险费、服务费和担保费三种费用,“竟然不包含在贷款时说的年化利率里。”
如今,张明波每个月正常还款近12000元,但保险费、服务费、担保费总计约4000元。他自己核算了一下,这笔实际到账约277000元的贷款,如果加上保险费、担保费、服务费等费用,最终还清需花费422000多元。
“被套路了,没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张明波说,他针对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事。“我有这样的遭遇,其他人也肯定会有。疫情之下,无疑会让很多人雪上加霜。我的诉求就是还正常本金和利息,去掉每个月的服务费、保险费等不合理费用。”
调查
搭售保险成贷款“软门槛”
记者调查发现,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贷款捆绑保险”为关键词,就可以看到4892条投诉。其中,被投诉对象多为“XX普惠”“XX分期”“XX小贷”等平台。
贷款捆绑保险如何操作?捆绑的都是什么类型保险产品?记者实测多个接入银行贷款的金融平台发现,各家对此表述并不一致,有个别平台在申请额度评估、填写资料时,就需同意可能搭售保险的协议内容,否则无法继续操作。
在前述某普惠平台,进入A首页时,页面下方有“贷(借)款保证保险产品及服务”的小字体内容,“在借款流程中,借款人可自主选择是否投保贷(借)款保证保险。”点击多家保险机构的品牌标志后,才会弹出相关解释说明。然而,“黑猫投诉”平台上的多位用户则表示,自己是在不知情之下被捆绑搭售了保险,是后知后觉而非“自主选择”。而在该普惠平台的一个用户维权群中,同样有人表示,“不知道有保险,要知道就肯定不会借了”“我当时也是业务员说只有个年化10到12(个点),结果搞下来后有保险费、担保费、服务费。”
另一家被多位用户投诉的小贷平台,宣称快速放款,最高额度可借20万元。点击该平台页面,想要获知审批额度,需上传个人身份证正反面、完成人脸识别、填写本人、家庭联系人、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滚动阅读相关协议,细细查看冗长的协议,其中表明可能会购买保险产品,而这在借还指南中并未体现。只有阅读理解并同意协议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不同意协议则无法继续填写资料查看最终额度。
一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金融平台或软件来贷(借)款时捆绑搭售的保险,主要是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这类保险的目的在于通过购买保证保险来实现贷(借)款人的增信,提高贷(借)款保证保险成功率,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而据此前公开报道,也有用户在贷款过程中,被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互联网金融平台跟保险去合作,不是不行。只不过对于用户来讲,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首先是用户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到底绑定了什么种类的保险;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是互通互联的,这类信息一旦超出消费者知情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也是一种侵害。一些所谓的意外险、保证险、保证金等等,跟消费者主要想要的贷款并不直接沾边,不能轻易捆绑搭售。
争议
平台“有验证”用户“不知情”
调查中记者发现,有金融平台对搭售保险行为,并未在页面显眼地方标明,而是隐藏在某些协议内容中;甚至还有贷款平台在长篇协议中写明,“保险服务及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平台并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而多位借款人表示,在贷款过程中自己对保险费、担保费等并不充分知情,也没有保险公司向本人反复确认,并未获得足够充分、详细的明确告知。
“整个贷款签名过程中,业务员都没有告诉我有保险费、服务费、担保费。我是自己下载软件后,才看到有很多合同。”刘本江说,即使是后来平台远程视频回访验证,也只是询问是否知道有保险等问题,其他具体细节,自己并不了解。当初他还以为所谓保险费,是一笔加在后续偿还费用中兑付,没想到是每个月都得交一两千元。张明波也证实了这一点。“签署电子版合同时,业务员没有明确告知合同里面保险费、服务费、担保费的存在。”
对于刘本江的说法,记者联系到负责协调处理的工作人员。他表示,平台在借款前会有多次验证,视频录像询问是否知道有保险费、担保费等情况,用户作为成年人应该担负责任。“我们也想解决,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提前还清减轻压力,但他现在没有偿还能力……”
“2021年修订公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提到,关于搭售必须要做到几点。比如,要以显著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什么叫显著方式呢?如果是格式合同的话,必须要把它明确写到‘特别提示’这个地方。”朱巍表示,而如果是录音录像,必须要反复询问,把它明确。要有一个可供消费者不选择搭售服务的选项,不能把消费者默认当成同意。“也就是说没有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那何来同意权呢?”
说法
搭售涉违规用户应维权
“部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为了减少抵押物风险会购买保险。比如有些金融机构对餐饮业的企业保险,为了避免餐饮用火造成财产损失,会买一份财产保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险费应该是金融机构负担,而并非用户负担,这是有明确规定的。
盘和林表示,有些金融机构为了转嫁这部分保险费用,将买保险的责任作为搭售的金融产品向用户销售,这本身是一种违规行为。他建议,消费者遭遇贷款搭售保险,可以向银保监会投诉,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朱巍同时提醒,在贷款过程中,往往保险公司并不直接出面,而是由提供金融产品的公司出面。“一方躲在另一方后面,隐藏着夹杂私货。如果是故意误导,我觉得这是违规行为,至少是个侵权行为。”
贷款太多,怎么脱离困境?
作为一个理财达人,前几天我去一个社群做理财分享,在分享结束,里面问的最多的,不是怎么赚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是目前陷入贷款困境,应该怎么突围?
很多人靠着几十张信用卡互相套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贷款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比如我们的房贷、还有一些经营贷,是帮助我们借助杠杆,放大资产的。
有问题的是消费贷,很多人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提前消费。只为一时爽,不顾后续的生活。
还有人说,信用卡的利息只有万分之五,利息很低,借完了也没多少钱。
说到这,我真的要提醒一下大家,信用卡的利息是日利率,如果算作年利率的话,要乘以365,乘完以后,已经超过10%了,10%的利率,是很多理财产品都难以企及的。
所以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提前消费。
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债务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来看一下还债三部曲:
债务分级我们要将债务按照严重程度分成三类,每种类型有不同的还款策略,按照轻重缓急来还款。
第一类:影响征信的债务。
影响我们征信的债务一定是最严重,这一部分要尽快还完。因为以后在社会上处事,任何事情都会和征信挂钩,这类债务是对我们今后生活影响最大的。
比如最直接就是买房,未来对个人信用越来越看重,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
第二类:欠亲朋好友的钱
如果是欠亲朋好友的钱,要第一时间和他们进行直接的沟通。
把自己切实的难处告诉他们,也给他们打一份欠条,给他们一个期限,告诉他们自己大概什么时候能还完。
但是一定不要欺骗,实事求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有可能会帮助我们的人,真诚得沟通,一般亲人都会伸出援手,如果虚假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帮助我们的可能。
尤其在自己欠债最艰难的时期,他们的支持也是未来我们能够东山再起的支柱。
第三类:其他贷款
对于其他类型的贷款,我们可以选择贷款利息最高的优先还款,防止利滚利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
停止借钱就是先要让自己的收入等于支出,不要再继续的贷款了,不然雪球越滚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
尽可能的调整自己的收支结构,减少支出,尽最大程度的还清贷款。
对于减少支出,薇薇有一个小建议给到大家,即使不是出于债务状况中,也是同样有效。
减少支出妙方:
按照消费的必要性,将我们每个月的支出分成了刚性支出和欲望支出。
刚性支出就是每个月必须要花的,不花活不下去,比如衣食住行、房租等。
欲望支出就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的冲动消费,比如女生喜欢的奢侈品、特别贵的化妆品、男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机等。
区分刚性支出和欲望支出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直接将欲望开支砍掉,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始终是需要取悦自己的。
区分这两项开支,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可调节范围在哪里,不用直接把欲望支出全部减0,但是可以自行调节。
清晰就是力量,积少成多,当我们看到自己有那么一大笔可控的欲望支出,自然会想着存下,不用刻意节省。
所以,债务危机比较严重的宝宝,可以先从缩减欲望开支开始,首先做到收支平衡,不再继续借钱,然后一步一步得减少欲望开支的部分,将更多的钱攒下来还清借款。
增加收入靠节约开支带来的钱,终究是有数的,面对巨额的贷款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开源就变得异常重要。
开源策略也有两条路径。
第一:通过增加劳动时间
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往往拿着死工资,没有太大的涨薪幅度,可以选择在业余时间,多做一份兼职来提高收入,只要肯付出,不挑剔,能挣一分是一分。
第二:通过修炼自身能力
但是依靠增加劳动时间来做兼职,对于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个挑战,只能是为了周转,一时的权宜之计,我们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时薪提高。
或者可以选择一份轻创业项目,找一份自己可以奋斗一生,并能带来长期回报的事业。
现阶段的目标是尽快把贷款还完,所以付出肯定会比之前多一些,身体上的负担也会大很多,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奋斗一阵子的准备。
贷款,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天使,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魔鬼。
对于这些金融工具,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不懂不碰,不要急于求成。
不过,出现问题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薇薇陪你一同成长。
蹊跷,名下无端多出十几万元贷款
年近40岁的张某一直没有固定工作,手头也不宽裕,看到姑妈的户口本还在自己手上,便瞒天过海用姑妈儿子的身份信息办理了身份证并进行贷款。3月23日,经湖北省大悟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伪造身份证件罪、信用卡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5.2万元。
2015年7月,张某以给姑妈办理保险为由骗走了姑妈家的户口本,并准备用该户口本向银行办理贷款。过了一两周,姑妈询问事情的进度,张某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姑妈不放心户口本一直在他手上便开始催促其归还,无奈之下,张某在一制作假证摊点,以100元的价格伪造了一个假户口本,后将伪造的户口本还给了姑妈。
2018年7月,急需用钱的张某想到了另一个“好办法”。他拿着姑妈家的真户口本,到当地派出所以出车祸面容受损、长胖为由,骗领了一张包含自己头像照片、姑妈儿子肖某身份信息的二代居民身份证。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张某持该骗领的身份证在多家银行先后办理了14张信用卡并使用,截至案发,张某使用信用卡累计贷款13.64万元。
2019年,肖某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银行办理银行卡时,被工作人员告知他的身份信息有两张照片,办不了新的银行卡,并且还有贷款十多万元。从未贷过款的他于是到派出所询问,至此,张某的罪行败露。2021年7月,张某在武汉被公安机关抓获。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