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资金用途用什么好

本文目录

既卖矛也卖盾,放贷人酒后浅谈如何通过合法手段化解小额债务

前言:笔者本人专注于信贷领域风险管理十余载,亲历过银行、小额贷款、金融仓储、民间借贷多平台摧残打磨,最后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典当行为终身职业。现以利他就是利己的态度,围绕经济和信贷领域话题,粗浅的与大家交流,望均有所得。

2022年12月20日话题:既卖矛也卖盾,放贷人酒后浅谈如何通过合法手段化解小额债务。

背景:近年随着典当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客户的积累,笔者的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了不良资产处置、债务化解、银行助贷等领域。虽说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但实质上也都是围绕金融和法务两大主题展开,并且有待形成助贷/信贷→债务化解→不良资产处置的良性金融法务生态圈。例如:很大部分计划拆借典当资金还债(以贷养贷)的客户,被笔者成功劝解,并通过合法手段化解小额债务后实现了上岸。

解析:此处首先声明,笔者的专长还是在信贷领域,凭借个人认知浅谈如何通过合法手段化解小额债务。将从什么是债务化解、债务化解背景、途径等方面一一解析。

什么是债务化解?古语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下是否也是如此?笔者的回答是“不一定”!具体还得看放贷资金来源、贷款资金用途、还款人的还款能力等等。例如:拆借银行贷款并高利转贷的,借款无效!套路贷、砍头息、借壳贷等,借款无效!实在不行,个人还能申请破产。民间借贷千奇百怪、变化莫测,笔者后文还是着重浅谈如何化解信用卡、网贷、银行信贷等机构小额债务。

债务化解的背景?想必大家都想听干货,到底如何化解信用卡、网贷、银行信贷等小额债务,总体来说就两点:一是依法依规,二是合情合理。所谓依法依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在业务发展中一定存在若干违规行为,例如:信用卡违约金、罚息,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域放贷,违规收费等等。正如笔者一位合作伙伴所说“银行犯了多少错、我们就有多少机会”(笔者典当业务非常注重合法合规性)。所谓“合情合理”,无论是在国家管理或机构收贷的立场,都不希望看到大面积的债务人出现违约,因此能降息的就降息,能展期的就展期,能停息还本的就停息还本,一句话“只要你每月还钱,一切都可以商量”。

债务化解的途径?一谈二诉三法院,下面的内容就请划重点了。

所谓“谈”就是同债权机构协商谈判,谈什么?减免利息、挂账停息、延长期限、分期还款、退息退费……怎么谈?打电话、面谈、纠缠……只要合法合规就不愿其烦(银行没那么多时间,但是你有时间啊,打电话也不犯法,但千万不要骂人),同时你还需要一定的话术技巧(单独笔者可附赠)。所谓“诉”就是向监管部门投诉,哪些部门可以投诉: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银行总行或上级行的纪检委……怎么投诉?你需要收集证据并提交书面材料。放心,实名投诉举报会有人回复你的。所谓“法院”就简单了,对于暴力或软暴力催收,可直接报案或申请立案。笔者接触过最经典的案例,某网贷平台通过电话软暴力催收被举报立案,结果不但网贷全免还赔偿了债务人好几个W。

结论:经济严冬下,各债务人首先要确保好自己的生存基础,运用好法律手段尽早上岸。如何确保好自己的生存基础,这又是一门学问,有些东西是不能写出来的,私聊免费附赠。另外,再赠送大家一个福利,疫情期间的征信不良记录都可以在上报银行机构申请异议处理。

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你的贷款无法正常使用

小郝经营着一家百货超市,之前在某银行办理了个人经营型的抵押贷款,用款期间一直按时还款,并且他没有负债也没有过逾期的情况,近期他想再次进行提款时却提不出钱了,小郝非常焦急,连忙向自己的信贷经理咨询情况。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遇到明明按时还款,且贷款额度还没有用完,却无法再次进行借款的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用款问题?

一、按时还款为何不能再借钱了?

银行并不是发放完一笔贷款后就当“甩手掌柜”不管不问了,一直到贷款合同结束,银行都是会对该笔贷款进行贷后的管理,贷后的管理中的贷后检查,是银行来确保贷款资产安全的保障。

一般来说,银行在贷后检查过程中会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

如果检查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情形,早期银行会发起风险预警信号并通知借款人进行整改,若借款人及时纠正问题则解除预警,贷款不会受影响;反之,银行会冻结其贷款额度,严重情况下还会收回之前发放的贷款本息,或者是解除合同,并要求借款人承担其他相应违约责任。

贷后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如下图所示:

二、贷款无法提款时应该如何处理?

那么小郝为什么不能使用贷款了呢?

原来,向信贷经理了解查明后得知,小郝之前提款后直接转账给了朋友赵先生,让他帮自己采购货物,但是赵先生也是这个银行的贷款客户,小郝提出贷款直接转账给他的行为不符合贷款资金使用的要求,触发了银行的风险预警信号,导致他的贷款额度暂时被冻结了。

之前客户经理跟小郝反馈过这件事,但是小郝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及时解决导致耽误了后续的用款。后来小郝证明了之前那笔贷款确实用作店铺经营,并让客户经理帮忙解除了预警信号,恢复了贷款额度,最终借款成功。

所以,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除了按时还款,也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征信变化,把控贷款资金用途,确保使用合规。遇到异常问题应该及时与银行客户经理沟通,才能避免无法及时用款的问题。

四大贷款雷区千万不要碰!

我们都知道有些贷款渠道不能碰,比如高利贷、不正规网贷等,但大家也要注意了,申请贷款过程中,也是有雷区的。

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接听信审来电,从证明个人资质到抵押物,我们经过很多环节,而在这些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走进了以下雷区,那么拒贷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都有哪些雷区呢?一起来看一下。

1、资料雷区

申请贷款需要填写申请表,申请表上都是个人信息,那如果连个人信息都不真实,你觉得贷款机构会贷给你钱吗?

2、材料造假

借款人资质太弱,为了提高贷款的额度,在提交的资料上作假。尤其是这几种:

流水造假:流水是决定贷款额度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的借款人为了获得更高的额度不惜花钱找人做流水,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

但贷款机构在审核流水时除了会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还会就某一笔具体金额核实流水的来龙去脉,如果某一笔金额无从追溯,基本贷款就没戏了。

征信报告造假:有的借款人因为征信记录不好,就在征信记录上动起了手脚,以为半真半假就可以蒙混过关。但大家要清楚造假技术再怎么完美,只要风控通过官方渠道审核便一目了然。

合同造假:提供销售合同后,一般为第三方收款,但借款人为了拿到更多的额度,有意造假,然后再从对方账户获取多处的贷款用于其他高风险投资。

现在银行坏账率高,监管机构严格,借款人必须提供真实销售合同,如果批款前发现,100%拒贷,批款后一经查出贷款回流,银行会强制回收,并纳入黑名单。

3、信用不良

个人征信报告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贷到款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不管是申请信用贷款还是抵押到款,贷款机构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所以如果你的征信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那么被拒贷是分分钟的事情:

信用记录差:贷款机构一般主要看借款人最近24个月的征信情况,如果信用报告连续出现多次逾期或者你名下的信用卡出现连三累六的情况。

信用查询频繁:一个人一般只有在借钱的时候才会去查征信,而如果你的征信查询记录太频繁,一般都是撒网捕鱼式的借钱。而这样的借钱方式会让金融机构认定你非常缺钱,风险较高,进而被拒贷。

4、态度雷区

具体来说就是不配合贷款机构或者信贷经理工作的,比如屡屡爽约,没有时间观念,不配合风控调查,接听风控电话不积极等等。

这样不仅会影响贷款办理进度,更会会影响贷款审批结果,尤其是风控,这可是贷款审核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不配合,贷款是走不到最终审批的。

总之,贷款就是一种借贷双方都必须要拿出诚信的一次合作,任何一方没有诚信,都是走不长久的。大家认为呢?

请注意!监管部门提醒:这样转贷有风险!

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2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这种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图片来源:新华社发

风险一: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风险二: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风险三:“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风险四:“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认清违规转贷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要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谓的“转贷降息”看似利息更优惠,实际却隐藏违法违约隐患、高额收费陷阱、个人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信息泄露等风险。

二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要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要了解金融常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认真审核合同内容,按约定使用贷款。申请贷款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申请材料;在合同签署时,认真阅读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环节;借贷后,注意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

四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记者李延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