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商业险投保何时不再难?
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运输发展迅速,在生鲜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都能看到冷藏车的身影。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几乎保持了20%的增速,截至2021年底,我国冷藏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34万辆,冷藏车市场前景广阔。然而,随着冷藏车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冷藏车商业险投保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
投保无门!
“投保难问题导致我们现在工作压力很大,现在车辆运营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办法投保,哪里敢出门啊!保险公司如果不给我们上车损险,银行就没办法放款,我这分期买的车都就没法还款。”河南郑州的冷藏车车主许先生一肚子苦水。对于许先生而言,“投保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许先生的车是从银行贷款分期购买的,但现在保险公司不给上车损险,银行没办法给许先生继续放款,导致许先生经济压力很大。许先生表示,不仅是他自己,他周围的朋友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目前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通过正常渠道购买车险。并且许先生明确表示,即便如此也不会选择车辆统筹保险,具体原因许先生不想多说。
河南中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石学良作为吉利新能源车经销商从经销商的角度谈了对冷藏车投保难问题的看法,他表示,冷藏车作为特种车辆,价格不菲,许多车主购车都是将其作为家庭收入支撑工具来使用的,且97%的车主都是分期购车,“投保难”问题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车主的正常使用。保险公司不给车主上车损险,银行就没办法放款,车主承担的压力是很大的。
当记者询问到“投保难”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冷藏车销量时,石学良回答:“短期来看影响不大,因为车主相信此问题会得到解决,但从长期来看,会影响到冷藏车的销量。”石学良表示,现在油价高,运费低,车主运营压力很大,且保险公司规章制度繁琐,做法很不合理,当前车主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能通过正常渠道购买车险,希望保险公司能够履行社会责任。
为了进一步了解冷藏车投保具体情况,记者先后电话咨询了中国人寿保险、安盛天平保险、太平财险、太平洋保险和阳光保险,所得出的回复不尽相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郑州业务人员表示,目前冷藏车车损险无法办理,其他商业险种可以打包办理;安盛天平保险公司郑州业务人员表示,郑州地区目前没有冷藏车商业险险种,只能办理交强险;太平财险郑州地区业务人员告知记者,郑州地区目前冷藏车无法上商业险,截至记者发稿时,太平洋保险和阳光保险均未回复。
原因何在?
目前,冷藏车等特种车辆在保险市场并不是很“受欢迎”,可谓是“投保无门”。据业内人士介绍,冷藏车等特种车辆出险率较高,相较于其他类型车辆,冷藏车的赔付情况会更多,且作为特种车辆,车内设备在长期的行驶中会更容易老化,设备故障率相对更高,故赔付率会更高。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亏本买卖”很难被他们接受。
据2021年车险市场数据显示,特种车辆起保保费增速达1.18%,相较于家庭自用车﹣6.66%、非营业客车﹣2.81%、营业客车﹣0.15%等类型车辆的“负增长”,特种车辆的增速未免有些夺目,保险大数据显示,新能源冷藏车赔付率达85%,特种车辆被“花式拒保”也就见怪不怪了。
据了解,冷藏车投保难的情况在2020车险综合改革之后更为突出,此次改革意在降低保险费用,增加理赔金额,提高服务质量,是从客户角度出发所制定的,但对于冷藏车等特种车辆来说,出险率本就偏高,再加之改革偏向于客户,这就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财政负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秦玉鸣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冷藏车投保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车险改革,加之冷藏车赔付比例过高;二是监管及评定体系缺失,冷藏车技术结构专业性过高,行业存在骗保情况;三是现有保险条款对于冷藏车及冷链物流业务评估不足;四是目前冷藏车也在推动新能源化发展,新能源车事故率仍然居高不下,且维修费用高。
如何破局?
“冷藏车‘投保难’问题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想要解决并非易事,但目前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改善。”作为资深专家,秦玉鸣颇有见的,并分别给出了短期和长期改善建议。
秦玉鸣表示,短期来看,首先依托保险合作商,寻找小型保险公司或代理商。其次,购买足额货运险及人员保险,缓解事故风险损失。再次,加强日常车辆及司机管理,降低事故风险。
长期来看,第一,强化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力度,优先解决行业同业者痛点。在现阶段,还应加强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管控力度,从顶层解决上保险难的问题,确保行业可以良性发展,解决根本性问题,创建更好的企业营商环境。第二,重新梳理冷藏车相关保险规定及条款。对于冷藏车保险条款及相关规定进行重新梳理和细化,在保障多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行业发展,且不损伤各方利益的保险方案。第三,建立冷藏车检验及核保标准。针对冷藏车检验及核保标准还应更进一步的完善,明确核查要求,同时加强骗保等不合规现象管理,规避骗保等情况的发生。第四,可推动保险公司联合汽车主机厂设计定制化产品。汽车主机厂为保险公司提供标准及判定服务,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保障,同时汽车主机厂也可将其保险产品作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售后产品,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新闻深一度:
车险包括的险种主要有: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和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简称(商业险),而商业险又分为主险和附加险,主险包括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附加险包括绝对免赔率特约条款、车轮单独损失险、附加新增加设备损失险,车身划痕损失险、附加修理期间费用补偿险、发动机进水损坏除外特约条款、车上货物责任险、精神损坏抚慰金责任险、附加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医保外用药外医疗费用责任险、机动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选择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如果保险公司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责令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若不买商业险,对于企业、个人及业务运营等方面均会造成较大影响,主要会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车辆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二)司机及相关人员安全风险较大;(三)车辆维护保养成本间接提升;(四)不利于大型运输公司的资产管理;(五)运输企业运营风险增加。
文/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何文忠实习记者贾奥胜
每年5000块出头?特斯拉自营保险为什么能这么便宜?
出品搜狐汽车·E电园
编辑王巍
就在刚才,特斯拉官方宣布其自营保险业务范围拓展到了美国马里兰州,顺利让该州成为了全美第11个覆盖特斯拉自营车险的州。
美国网友的反应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弹冠相庆”。
原因倒也不复杂,对于特斯拉车型来说,自营保险的费率比其他公司低了20%到30%,可以省一大笔钱。
美国保险业的反应也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地动山摇”。
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斯拉把传统保险业的底裤扒了个底朝天。
为什么特斯拉的自营保险能这么便宜?
什么样的保险条例和计算规则使得它引起行业地震?
它的计算规则和经营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中国消费者有没有可能买到便宜实惠的自营保险呢?
今天的文章主要解决这四个问题。
【特斯拉做自营保险是被逼下海】
特斯拉尝试自营保险业务其实是无奈之举,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马斯克觉得特斯拉车型在计算保费时被保险公司们区别对待了。
同样5万美元的车,美国保险公司给特斯拉车型的保险价格比其他车型高得多,理赔起来也很麻烦。
比如2017年,特斯拉就和汽车保险提供商AAA发生过争执。
当时AAA表示,基于美国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HihwLDIi)和其他数据源的分析结果,决定把特斯拉的保费提高30%。
但保险公司也很委屈,特斯拉的车修起来太贵了,保费不贵兜不过来。
特斯拉是最早批量生产一体压铸式车身的车企,而且整车集成度非常高。
同样程度的侧向追尾,其他车可能小修小补,特斯拉大概率要换一整个车身,保险压力比同价位的车大很多。
双方彼此不满意许久。
终于,2019年8月29日,特斯拉宣布为美国加州用户提供自营车险服务。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票应声上涨,截止收盘特斯拉涨幅0.71%,报215.59美元。
【特斯拉自营保险的优势不仅仅是便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特斯拉自营保险强大的价格优势下,美国保险业巨头们被打得丢盔卸甲。
因为他们发现,最懂一辆车怎么修的人,就是把这辆车造出来的人。
国内保险、美国其他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大多是合作驻店制。
保险公司的定损专员进驻有维修资质的4S店,完成事故的查勘、定损、理赔流程后,车辆交由4S店代为维修。
在整个过程中,定损员既是保险公司利益的维护者,又是客户利益的代理人,相当于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大事小修,小事不修,能用不修,能修不换,手段很多。
特斯拉则不然。
特斯拉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这意味着在定损和维修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维修和保险定损都属于自营业务,理赔款项左右倒右手,同样可以避免很多账期、等待和合规上的麻烦。
如此操作的实例在国内也有,比如国家电网和它直属的保险公司英大泰和。
特斯拉北京顺义自营钣喷中心摄于2022.3.29
购买方便也是很重要的优势。
特斯拉自营保险可以直接在“MT”A上下单,明码标价,没有人为可控的优惠幅度,童叟无欺(规则中排除了年龄因素,后文详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
这样的购买方式省去了和保险业务员、PK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谓双赢。
【按月付费,开车越稳,保费越低】
在自营保险的实施细节上,特斯拉做到了与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行颠覆了传统的保险行业。
首先,最低投保周期由年变成月,以月为单位线上投保,时间更灵活,付费更便捷。
其次,自营保费的计算规则与传统保险公司大不一样。
国内保险基数考量的是车,而特斯拉考量的则是开车的人。
举个例子,国内车险车损险的定价和车辆的售价相关,5万的捷达比10万的高尔夫低,10万的高尔夫比20万的帕萨特低,20万的帕萨特比200万的法拉利低,再乘以对应的系数,大致就是车损险的价格。
特斯拉则不是。
特斯拉自营保险的价格是根据驾驶员的实时驾驶习惯和风险等级来判断的判断保费是高还是低的,一人一价,一车一价。
如何量化一个人的驾驶习惯呢?
特斯拉给出了一套名为“SfSB”的驾驶习惯评价体系,通过安全分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好坏。
分高越高,习惯越好,保费越低;分数越低,习惯越差,保费越高。
这套驾驶习惯评价体系从5个方面衡量驾驶员潜在的“心不在焉”程度,他们分别是:
①每1000英里的前向碰撞警告次数
这一数值考量的是注意力集中情况。也就是说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特斯拉帮你主动刹车次数越多,驾驶员驾驶习惯越不安全。计算上限101.9。
②急刹车频率
每次减速度≥0.3的刹车,也就是每秒减速约10.76k/h的刹车,被特斯拉定义为大力刹车。与轻柔刹车(减速度≥0.1)相比,大力刹车证明此时车辆速度过快或距离前车过劲,发生碰撞的概率越高。
大力刹车占总刹车次数的比值越高,驾驶员驾驶习惯越不安全,上限7.4%。
③急转弯频率
左右转完造成离心力,轻柔的转向离心力很小,剧烈的转向离心力很大。
特斯拉将车身左右横向加速度>0.4视为剧烈转向,>0.2则视为轻柔转向,剧烈转向占比越高,驾驶员驾驶习惯越不安全。
④跟车过近频率
跟车越近,面对前车急刹车时的反应时间越短。特斯拉自动测量当前跟车距离,并计算最短反应时间。
如果反应时间小于1,则视作危险跟车。如果反应时间小于3,则视作安全跟车。危险跟车占总跟车时间越高,驾驶员驾驶习惯越不安全。
这一功能将在时速度50h,约合80k/h以上启动。
⑤Ai强退次数
在启用Ai时,特斯拉规定驾驶员必须双手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如果系统检测到驾驶员脱盘驾驶,则会在三次警告后强制退出。
Ai强制退出次数越多,证明驾驶员“走神”越多,驾驶员驾驶习惯越不安全。
5个机器测量的数据带入特斯拉给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预估未来发生事故概率PCF就是该驾驶员的潜在出事概率。
安全分数则=115.382324-22.526504*PCF,初始值90分。
日常安全分数在每次驾车出行后刷新一次,30天合并为月度里程加权平均安全分,下月保费由本月的月度安全评分决定。
!!!
这里引申出特斯拉自营保险最重要的一个优势——不追溯既往出险次数以及理赔金额。
众所周知,如果你在国内发生了交通事故,第二年保费一定上涨;保险理赔金额越多,保费涨价越多。
这种二元论给予司机改过自新机会的频次以年计,而特斯拉则是以月计。
只要你下个月表现足够好,月度安全评分涨回来,保费也就可以降回来。
自营保费能有多低呢?
根据特斯拉美国官网数据,月度安全评分初始值90分时,月度保险约818元。
换算成中国人更亲切的年度保费,大概是9800元一年,比k统计的2021年平均车险花费11976元便宜了近2成。
如果你驾驶习惯越来越不安全,月度安全评分降至88,年保费就要涨到1.05万了。
如果你的驾驶习惯越来越安全,月度安全平均升至98,年保费只有6732元。
一位来自美国的特斯拉车主更是夸张,他的月度安全评分为99分,下月保费只有62.78美元,约合424元,年度保费仅5088块钱。
如果这位司机继续保持下去,他的年度保费只有美国2021年度平均车险话费的4成。
一下子省了一半还多!
【可惜,如此廉价的服务,我国车主需要继续等待】
很可惜,即便在美国,也不是所有州的特斯拉车主都能享受自营保险的。
绿色部分
目前特斯拉自营保险仅覆盖了美国佐治亚州、科罗拉多州、马里兰州在内的11个州,还有大量州处于谈判状态或者申请状态。
无独有偶,特斯拉在上海也注册了一家名为“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正是保险经纪业务。
截至目前,参保人数0,实缴资本0,业务开展还是0。
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暂时不会在国内开展自营保险业务,原因是政策受阻及审批不畅。
好事多磨,希望我国特斯拉车主也能早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自营保险服务。
卡友买车时先交“定金险”,这样能否降低违约风险?
“库存是万恶之源!”卡车经销商最大的痛点就是库存,通常卡车销售期是3个月,超过3个月就要折价销售甚至亏本销售。近期商车邦在市场走访时发现,一些经销商误判了2022年的销售形势,在三月旺季前准备货源,然而市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导致现金流停滞,大量的库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极端的案例:某品牌一级经销商手中压了十多台LNG车,由于2021年天然气价格突然涨价,LNG车失去了竞争优势,库存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占用资金高达500多万,现在以每台亏损5万-8万元的价格销售,依然无人问津。总之,库存是高悬在经销商头顶上的利剑,必须通过销售模式创新来消除库存。
“库存是把双刃剑!”现在卡车客户的购车习惯依然是现车。看好现车、当场交全款、一星期内办理完上牌和营运手续。由于卡车同质化程度很高,客户对品牌的忠实程度不高,假如没有现车则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所以经销商必须要借短期贷款来提前压库存。商车邦从石家庄某品牌一级经销商处了解到,其现车库存量在200-260台(根据淡旺季进行调整)、订单量100台(15-20天能到货),其资金总量已经高达1亿元,其中只有30%-40%是自有资金,其它都是借年利率10%-15%左右的短期贷款,根据计算每天的利息在1.6万-2.4万元。如果旺季每天能销售5-8台车,库存能对销售发挥作用;假设市场预期判断失误,库存则会给经销商造成巨大损失。
商车邦一直在研究商用车领域的模式创新,认为“网上下订单、厂家直销”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已经成功应用了这种模式,大幅降低了库存的风险。但是商车邦调研发现,卡车毕竟是“工具”属性,不是乘用车的“消费”属性,通常客户的资金实力有限(15万元以上车型80%以上的客户要贷款),在没有见到样车前不会轻易交定金下订单,现货交易这种模式短期内还很难改变。
通常来说,购买卡车对于大部分客户而言都是一笔“大额”支出,从萌芽购车或换车的想法,到各个经销商去看车和试乘试驾,最后到现货交易,其周期长达3个月;客户基本在提前1个月就能确定心仪的品牌和车型,如果这时候能交纳整车价格10%的定金,则经销商就没有库存风险。然而客户为什么不愿意提前交纳定金,是还存在某些顾虑和不确定性因素,例如二手车能不能准时出手、未来一个月货运市场行情是否变化、车辆价格是否变动等等。一旦交纳了定金则因为不会退还,则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有风险就有收益”,保险公司就是对风险进行管控的专业金融机构。针对这1个月存在的风险,假设某个保险公司能开发出一种“商用车定金险”,相当于保险公司来为你交定金,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商业模式如下。
第一步,客户A选中心仪品牌和车型(假设重卡车型,价格40万元)之后,向经销商B表达了购买的意愿,但是不愿意立即交付定金。
第二步,保险公司C介入,客户A仅向保险公司C交纳整车价格1%的资金即4000元,一旦违约则能承受起损失。
第三步,保险公司C向经销商B交纳整车价格10%的定金即4万元。经销商立即向商用车企业订货。
第四步,一个月后客户A准时来交付全款并提车,交易完成后。经销商B给保险公司C某个比例的佣金,这是保险公司的利润。假设为整车价格0.5%即2000元。
第五步,假设一个月后客户A违约不来提车,而经销商B已经将车辆准备到位。保险公司C支付的定金作为向经销商B的赔付款,整车价格10%即4万元。这样经销商在后期可以适当打折销售这款车型也不会亏本。
那保险公司如何赚钱呢?就是对风险的评估和管控,假设违约率在1:20,即20个客户都顺利完成交易,则保险公司的收入是4万元;如果1个客户出现违约,则保险公司赔付4万元。此时是保险公司的盈亏点。如果保险公司开展大量调研工作,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后来评估这个风险,并精算出相应的数据模型。
如果能引入“商用车定金险”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经销商提前收到了定金,能够对未来市场进行准确判断,并且降低了库存压力,保证现金流的健康,提升抗风险能力;对于客户而言,可大幅降低违约风险;另外,保险公司也能拓展保险业务领域,找到新的利润点。